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电话: 400 4567 8910
返回顶部
他是凌迟专家打破记录,剐了袁崇焕3600多刀-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0114次阅读 0次回复
阅读排行
他是凌迟专家,打破记录,剐了袁崇焕3600多刀---崇祯帝自毁长城(连载之一)

  崇祯帝一辈子的遗憾就是没有贤臣来辅佐自己收拾残局。当他用极其残忍的手段杀害袁崇焕时,显然认为是在除掉一个比魏忠贤还要坏的奸臣,而不是在杀掉整个明末最优秀的军事家。对明亡清兴历史感兴趣的人,一直在问:如果袁崇焕不死,明朝会不会灭亡?以后的历史会怎样?

  刽子手的回忆
  老赵曾经是大明朝最好的刽子手。最好的意思与最多不同,最多是杀的数量,最好是技术上的精益求精
  像他这种职业素养很高的专家通常只做技术含量很高的活儿,象砍头这种粗活儿,老赵35岁以后再也没接过。
  老赵专攻凌迟。凌迟作为一种技艺发展到极致,是在大明朝。在明朝以前,凌迟有六六36刀以及360刀两种。
  罪行轻一点的,六六36刀,刀刀见洞,顷刻之间结果性命。遇到罪行重的,则要剐360刀。具体做法是要用渔网网住人,取刀一片片的将从渔网鼓出来的人肉割去,直到360刀断气为止。
  大明朝的太祖爷朱元璋是个对酷刑很有兴趣的人,据说他曾经发明了活剥人皮的技术。朱爷爷认为凌迟作为最具威慑力的肉刑360刀就把人杀死,太不过瘾也吓不住人,觉得至少要割3600刀才解恨。但当时的刽子手,没有一个能做到,因为剐不到那个数,人就已经死了。
  多少年后,一个优秀的刽子手,在擂场比武时,整整剐了3543刀,骂声不止的犯人才断气,这个记录离朱爷爷的要求还差57刀,但已经被认为很难做到了。这个记录使大明律有了一条新规定:凌迟之刑最重,要割3543刀。这个优秀的刽子手是老赵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那个时候,刽子手的职业是世袭的,子承父业,一代一代就传到了老赵。
  在刑部,能够把人剐3543刀才死的人并不多,老赵就是其中之一。只有罪大恶极的顶级罪犯才由他来行刑。
  老赵如今已经回到远离京城的老家。
  崇祯17年,李闯进了京,崇祯爷吊死在煤山。接着吴三桂带着辫子兵赶跑了李闯。老赵就是在那个时候回的家。多年的刽子手生涯,他已经积累了一笔不算太少的家产,使他在这个乱世能够比一般人生活得安逸一点。
  老赵已经回乡20多年了,早些时候还是想着要回京城重操旧业,因为他听说刑部的老领导先是做了李闯的官,接着又做了新皇帝的官。只要有皇帝,就要有人给他杀人。这是老赵父亲也是他的师傅教他手艺时说的话。明朝的刽子手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的,属于特种行业,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垄断行业。父亲在他上岗第一天,给他讲了不少话,主要是告诉他做这一行不丢人,在三百六十行中绝对不算是下行。
  但是老赵终于没有去成北京。因为从京城那边传出的消息说,新皇上处死犯人主要是大辟和腰斩,不怎么用凌迟。
  老赵心里说:到底是鞑子皇帝啊,一点都不讲究。
  晚年的老赵,经常回忆起他早年凌迟犯人的情形。人山人海啊,指甲大的一片人肉一钱银子,一只只高举着银子的手,争先恐后地从老赵手里换人肉吃。杀了那么多人,犯人什么样儿老赵基本上全忘了,只记得看客们一只只拿着银子换人肉的手以及和酒吞肉的嘴巴。每次干完活儿,三、四百两银子是少不了的。除了少量分给两个助手外,这些银子都姓了赵。
  但是老赵还是记得一个很特别的犯人。那个人好像姓袁,对了,刑部的长官好像叫他“袁蛮子”。狗日的袁蛮子丧了天良,勾引辫子兵打到了北京城。那天的情形真是群情激愤啊,人声鼎沸,那么多人,争先恐后的拿银子买他的肉吃。受到现场气氛感染,老赵记得那天发挥得特别好,多割了100多刀。

  这个袁蛮子真是一条硬汉啊。老赵记起行刑的前一天晚上。长官拿来一包鸦片,暗示给犯人服下。被犯人拒绝了。于是老赵对这个黑瘦的矮个子南蛮子留下了印象。几乎所有的重刑犯在临刑前都要服下某种麻醉药,只有这个人例外。
  在行刑过程中,这个南蛮子一声不吭,只是心肺之间发出类似叹息的声音。在以后的多少年中,老赵耳边彷佛一直能够听到这种奇怪的叹息声。
  另一件与袁蛮子有关,令老赵困惑不解的事是,被凌迟的袁蛮子只剩下骨头架上的脑袋,被枭首后挂在城楼上示众,竟然在过了一夜后不翼而飞。本来皇上准备在示众几天后拿到辽东的各个边寨去展示一下的,竟然不明不白的丢了。
  问题很严重,皇上很恼火。刑部的名捕出动了,东厂和锦衣卫的高手出动了。几个月过去,脑袋终于没有找到。
  老赵晚年一直在想:这么硬的一条汉子,连死都不怕,为什么要勾结辫子兵?袁蛮子的脑袋到去了哪里?

袁崇焕,大明末年的亡命之徒---崇祯帝自毁长城(连载之二)

在老赵的回忆中,袁蛮子叫袁崇焕。

这个人在明亡清兴的历史中是个大大的风云人物。

明朝末年,辽东边境的后金崛起,他们擅长骑马射箭,来去如风,被称为“建州野人”,他们掠夺人口,毁坏城池,抢劫财物,成为朝廷的大患。面对凶猛善战的满人,明军畏之如虎。在明清之间发生的大大小小几十次战役中,只有袁崇焕真正打败过清军。

袁崇焕,公元1584年出生,从小就是个牛人。凡牛人,出生在哪里,现在都是要争的。争到了,地方上就可以打名人牌,以历史文化资源促进经济建设。所以,关于袁崇焕的老家在哪里,广东人说是东莞人,广西人说是藤县人。也有人折衷一点说,祖籍是东莞,读书在藤县。李济深先生曾经就此写诗道:“县志至今传两地,田园犹在不需争。”意思说两广都是英雄的故乡,大家就不用争了。

袁崇焕书读得好,14岁中秀才,23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这对那个时候的南方人来说不得了的事。当时,经济文化的中心已经从黄河流域南移到长江流域,但岭南还是相对落后的地方。有的县几十年不出一个举人,不要说进士了。袁崇焕,一个商人的儿子,出生于非官非宦的家庭,能够高中大明朝第40名进士,成为天子门生,在那个年代确实是一个神话。现在在北京孔庙的题名碑上还刻着袁崇焕的名字。名字的后面有一行小字“广西藤县籍”。根据《藤县志》记载,整个明朝276年,广西藤县只有5人中进士,平均55年才出一名进士,也就是说全县每两代人才出一名进士,可见多么不容易。

袁崇焕是个读书人,但他又不同于一般的读书人。

明朝读书人的强项是做八股文,空谈心性,吴敬梓的《儒林外史》里写了不少这个样子的人。袁崇焕与众不同,他最喜欢的话题是军事,当时辽东边境已经很不安宁,袁崇焕特别喜欢与人谈论这方面的话题。碰到一些退伍的老兵,袁崇焕和他们聊起辽东的边防情况,一谈就是大半天。中举后,袁崇焕考进士考了5次,每次都是步行进京,十多年里,大部分时间是在旅途之中,每到一处,总是结合地形地貌研究如何行兵布阵。

可以说,袁崇焕天生就具有军事家的潜质。现在在袁崇焕的故乡,还流传着他的一些故事,其中一个故事叫“土地公公守辽东”。故事说,袁崇焕小时候上私塾,听老师讲到后金在辽东边境掳掠,生灵涂炭。袁崇焕听了,满腔愤怒,放学路上经过土地庙时,捡起路边的瓦片,在墙上写道:“土地公,土地公,快快守辽东!”据说,自从袁崇焕写了这句话以后,土地像轰然倒塌,而且再也塑不起来。传述这个故事的老百姓说土地公公是奉了未来兵部尚书的命令去守边疆去了。

进士及第后,袁崇焕被朝廷任命为福建邵武知县。《邵武县志》记载他能文能武,平日勤习武功。在担任县令时,有一次居民失火,身穿朝服朝靴的他救火心切,急忙跳上屋顶,登墙如履平地,帮助将大火扑灭。从这个记载看来,袁崇焕的体能不错,甚至有一定的武功基础,这为他以后的戎马生涯奠定了基础。

天启二年,袁崇焕在邵武知县位置上任满3年,来到京城接受朝廷的考核。

辽东边防的形势已经很紧张,有一次,天启帝甚至惊惶失措地抓住首辅叶向高的衣服哭起来。京城里的大小官员巴不得跑到外地去,金榜题名的进士们也不愿意留在京师做官,那些无职无位的富户们早就躲到乡下去了。

袁崇焕就是在这个时候来到京城的。在京城述职的闲暇,袁崇焕经常发表一些对于辽东军事的见解。他可不是光会做八股文的书呆子,对于时局的看法大多说在点子上。

御史侯恂是个爱才的人,袁崇焕的军事才能引起了侯恂的注意。

机遇是为有准备的人提供的。侯恂向朝廷上奏说:“袁崇焕能力超强,应该破格使用。”

朝廷正在用人之际,天启帝听从了侯恂的建议,破格任命袁崇焕为兵部职方司主事。官不大,正六品,却很重要,主要掌管招兵买马,赏功罚过,还包括后勤财务等事情。在当时人看来,这是一个肥缺,可以捞很多很多的钱。当时明朝财政的很大一部分用在国防上,官员在这样的位置上雁过拔毛捞一点对当时人来说是司空见惯的事。

但是袁崇焕关心的不是升官发财,他想的是有一个位置,为国家多做一点事情,让老百姓少受一点罪。这使得他与一般得官儿有所不同,显得怪怪的。

更怪的是袁崇焕在兵部主事位置上不久,就突然不见了,上司找不到他,下级找不到他。大家没办法,问他的家丁,家丁说:“我也不知道袁大人到哪里去了。”于是,兵部一位主事失踪的消息就在京城里传开了。

但是袁崇焕还是回来了,原来他一个人一匹马去关外考察地理情况去了。回来以后的袁崇焕向大家介绍山海关的形势,信心十足地说:“只要有军队,有粮饷,我一个人就能守住。”

袁崇焕说这话的时候的明军已经被后金打怕了,朝廷需要人到辽东去当官,往往是人人想办法推托,谁也不敢去。皇帝经常为这一类的事发愁,处分、罢官,好像都不管用。大家都被吓破了胆,袁崇焕却自己站出来表示愿意做点事,这让喜欢做木工活儿的明熹宗天启帝觉得很另类。

于是,袁崇焕又升了一级,被任命为山东按察司佥事,山海关监军。朝廷还从内帑拨银20万两,让他去招兵买马。当然,对于朝廷来说,20万两银子对于庞大的辽东防务经费来说并不是一个大的数目。朝廷也是抱着病急乱投医的心理花点钱试试,没想到袁崇焕一不小心把事情做大了,用20万两的启动资金打造了明亡清兴历史上最有战斗力的一支军队,这支军队后来的人们称之为关宁铁骑。

袁崇焕开始军旅生涯的时候,大明王朝正在一天天的腐烂下去,没有非常之人采取非常手段,不足以挽狂澜于既倒。

布衣程本直是袁崇焕的知己,他称袁崇焕为“痴心人”、“泼胆汉”,视袁崇焕为举国上下唯一肯承担重任的人。

袁崇焕自称“大明朝的亡命之徒”。亡命徒是没有家庭幸福的,日日夜夜不得平安。袁崇焕曾经说:“予何人哉?十年以来,父母不得以为子,妻子不得以为夫,手足不得以为兄弟,交游不得以为朋友,予何人哉?直谓之大明国里一亡命之徒,可也。”

亡命徒的特征是敢于赌。袁崇焕是用自己的生命来赌明朝的命运。下级无条件服从上级是封建官场的游戏规则,但是自视为亡命徒的袁崇焕却无视这条规则,屡次与上级叫板,弄得上级很没面子。

在担任山海关监军时,袁崇焕在守辽方略上和顶头上司辽东经略王在晋意见分歧,王主张退守山海关,袁主张在关外200里处建筑宁远城。袁崇焕坚持己见,越级奏告首辅叶向高。最终在孙承宗的支持下,迫使王在晋离职。袁崇焕按照自己的设想将防线北移,在宁远筑城,花了两年时间才完工。

新筑的宁远城城高墙厚,成为关外的重镇。这座城把满洲重兵挡在关外21年之久。

明朝自成祖以后有太监监军的传统,军队的战略部署甚至连火器仓库的钥匙都由太监掌管。太监代表皇帝监军是是多年的惯例,谁也不敢吭声。但是袁崇焕竟然上疏皇帝要求约束太监的所作所为,这自然得罪了阉党。

在宁远大战前夕,他违背经略高第的撤退命令坚守孤城。逼得高第任其所为。即使是对袁崇焕有提携之恩的孙承宗,袁崇焕也经常据理力争。孙承宗曾经出击后金,导致柳河之败,袁崇焕当面批评说“若辈贪功,至有柳河之败”,一点不留情面。

袁崇焕身上有一种英雄气概、豪杰精神,这是他能够在明末危局中力挽狂澜的力量所在,但同时又使得他与同时代人落落寡合,没有共同语言。其所作所为虽然无可厚非,但却为日后的蒙冤受屈下狱乃至被磔刑留下了隐患。

宁锦大捷,努尔哈赤之死与袁崇焕的罢官---崇祯帝自毁长城(连载之三)

努尔哈赤是个军事天才,他首先通过一系列战争,统一了女真各个部落。

万历四十五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起兵攻明。努尔哈赤起兵时只有十三付铠甲,通过一次次的打败明军的军事行动,后金不断壮大。到了袁崇焕守宁远的时候,后金军队已经发展到10多万人。

天启五年(1625),后金定都沈阳,随时准备进攻明朝。这时,明朝廷由太监魏忠贤掌权,用阉党高第取代孙承宗经略辽东。高第这个人懦弱,也没有才能,主张关外不能守,尽撤去锦州以及大、小凌河以及辽西广大地区。袁崇焕反对这种临阵脱逃的做法,力主“有进无退”,哭誓:“我宁前道也。官此,当死此,我必不去。”努尔哈赤根本没有把袁崇焕放在眼里,说“小小的宁远,我用靴尖就能踢倒。”天启六年,努尔哈赤乘袁崇焕孤立无援,率兵十三万西渡辽河,连陷锦州等地。二十三日又派精锐之师猛攻宁远,又派人劝降。

努儿哈赤派人到宁远向袁崇焕传话:“我这次带了20万大军来攻,宁远是绝对守不住的。你如果献城投降,我一定大加优待,封为大官。”

袁崇焕回话说:“你以前也占领过锦州和宁远,后来还不是放弃了。20万大军恐怕有水份吧,我看只有13万。你来攻,我死守。”

努尔哈赤自起兵以来,兵锋所指,明军无不望风披靡。如今一个无名小辈竟然胆敢挑战,努尔哈赤不由大怒,亲自督军大举攻城。后金军漫山遍野扑向宁远。后金士兵从小就骑马射箭,非常彪悍凶猛。为了在骑马奔驰时不被头发遮住脸,女真男人全都把前额剃光,把头发结成一根辫子。汉人称他们为辫子兵,畏之如虎。

后金军很快就攻到了城下,而城中却鸦鹊无声。突然之间,城中点起万朵火把,一时间箭矢如雨。当后金军迫近城墙时,这时从城头的垛口推出了许多又长又大的木柜,这些大木柜一半在城内,一半在城外,木柜中伏有身着盔甲的明军士兵,俯身射箭投石,投完了便将大木柜拉进来,在装矢石出去投掷。接着埋在城边的火药地雷爆发,土石飞扬,后金士兵和战马被炸得血肉横飞。

努儿哈赤觉得情况不妙,他在想怎么固守宁远的明军这么能打?

努尔哈赤不知道袁崇焕的军队虽少,却都是出于自愿前来防守宁远的。两年不到的时间,袁崇焕已经把这一万余人都训练成敢死之士。

后金军的进攻越来越猛烈,袁崇焕命令军士架起了红衣大炮。红衣大炮一共13门,是袁崇焕省吃俭用到处筹措银两才跟葡萄牙人换来的。

红衣大炮的威力很大,每一炮打出去,火药和铁砂四处飞迸,打得敌人尸横遍野。在这之前,后金军还从未见识过火炮的威力。眼见横飞的血肉残肢,即使凶猛如虎的后金士兵也不禁心生怯意。

但是在努尔哈赤亲自督战下,遭到挫折的后金军依然有进无退,拼死冲来。

在战斗中,袁崇焕两次中箭受伤。部将劝他退出前沿阵地,袁崇焕厉声道:“宁远虽只区区一城,但与国家的存亡有关。宁远要是不守,数年之后,咱们的父母兄弟都成为鞑子的奴隶了。我若胆小怕死,就算侥幸保住一条性命,又有什么乐趣。”将士们在主将的感召之下,顶住了后金军一拨又一拨的进攻。

二十五日,后金军又来猛攻,袁崇焕率领将士死战。红衣大炮发挥了巨大的威力,炮过之处,后金军死伤无数。勇猛善战的女真兵有些迟疑了,进攻队形出现了混乱。努尔哈赤大怒,再次到前线督战。袁崇焕发现远处黄旗下有一人在指挥后金军攻城,于是令明军开炮攻击。一炮正中,指挥的人受伤倒下。周围的后金士兵立即扑上去抢救,放声大哭。

不久,后金军的攻势就停止了。袁崇焕不知,明军击伤的正是努尔哈赤本人。努尔哈赤被救回营后立即下令停止攻城。第二天,大军撤退,这是努尔哈赤起兵以来打的唯一的一次败仗。

宁远一战打得极其惨烈,后金军留在城下的尸体有上万具,而明军射出得箭也有十几万支,城内储存的火药也快打光了。宁远坚固的城墙上被后金军挖出了70多个洞穴,如果再打下去,后果真的不可设想。满城百姓看到绝处逢生,又是杀猪宰羊,又是伏地大哭,纷纷感谢袁大人的救命之恩。

经此一战,袁崇焕和努尔哈赤惺惺相惜。袁崇焕派人送了一份礼物和一封书信给正在退军的努尔哈赤,信中说:“老将军横行天下为时已久,今日败在我的手下,只怕也是天意啊。”努尔哈赤对袁崇焕也很佩服,回送了名马和其它礼物,约期再战。

撤军路上,努尔哈赤对几个儿子说:“我自25岁起兵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为什么一个小小的宁远城就打不下来?”心中感到十分郁闷,这一年的8月,努尔哈赤忧郁而死。

这一仗打破了后金军“满万不可敌”的神话,史称宁远大捷。

宁远大捷后,袁崇焕升任辽东巡抚。他以辽人守辽东的方略,内抚军民,外修边备。动员前此流落关内的辽人返乡生产,使得惨遭掠夺、满目疮痍的关外危疆竟成为远近闻名的乐土。

努尔哈赤死后,其子皇太极称帝,定国号为清。天启七年(1627年)五月六日,皇太极亲率精兵15万西犯,十一日,攻破大、小凌河,即围攻锦州,扬言“誓报父仇”。

这时的明军在袁崇焕的训练下,战斗力已经今非昔比。袁崇焕的关宁铁骑已成气候,清军的一次次进攻都被击退。双方数万大军混杂在一起白刃相搏,血雨纷飞,明军丝毫不落下风。

袁崇焕派尤世禄、祖大寿率领精兵四千人驰援;又命守将满桂出城迎敌,崇焕自己靠着城墙大声呼喊,激励士兵斗志。在战斗中,红衣大炮再次发挥了威力,后金四王子被轰击受伤。三十日,皇太极只好退兵。六月初四,皇太极又佯攻锦州,实际上转移主力奔赴宁远,中途遭遇明军两路伏兵夹击,及抵宁远城下,复遭守军的西洋大炮轰击,清兵死伤狼藉。与此同时,袁崇焕命令祖大寿、尤世禄从锦州回援,迂回围歼清兵于宁远城外,清兵见势不妙,回过头来再攻打锦州,袁指挥部下追击。这一仗前后打了一个多月,最终以清兵的失败而告终。史称“宁锦大捷”,在这次战役中,皇太极的长子、次子阵亡,大将固山额真、牛禄额真等30余人战死,皇太极伤心得痛哭不已。

宁锦大捷令大明朝野上下欣喜异常,但赏罚事宜却都是由太监魏忠贤来安排处理。袁崇焕作为整个战役的总指挥,由于不愿意阿附魏忠贤,没有得到应有的奖赏和升迁。魏忠贤诬蔑袁崇焕“锦州危急时按兵不动,为暮气大甚”,罪加一等。昏庸的天启帝竟然因此罢了袁崇焕的官。袁崇焕回到自己的故乡。

崇祯即位, 京城脚下的战斗---崇祯帝自毁长城(连载之四)

在袁崇焕黯然回乡的途中,天启帝朱由校病死,他的弟弟朱由检也就是明朝最后的一个皇帝崇祯帝即位。

崇祯刚做皇帝时候的表现可圈可点,堪称少年有为。多少年后,毛泽东主席还说崇祯皇帝不能算昏君。

1628年也就是崇祯即位的第二年8月,崇祯以雷霆手段诛杀了魏忠贤,瓦解了阉党集团。随后崇祯重新启用袁崇焕,拜兵部尚书,督师蓟辽,赐尚方宝剑。兵部尚书是最高军事行政官,督师是最高军事指挥官,袁崇焕以一力承担,达到了其军事生涯的最高峰。

袁崇焕上任以后,着手整顿军务。崇祯元年七月、十月,宁远和锦州皆先后发生哗变,崇焕都作了妥善处理,主要是淘汰老弱,定兵定饷,加强对士兵的操练。经过一段时间的修整,辽东四镇关宁、登莱、天津、蓟州共有官兵10.3万人,马8.1万匹,而且粮饷充足。崇祯元年,清兵三次入侵,都被袁崇焕击败。

崇祯二年十月二十七日,清兵大举侵犯,绕开袁崇焕的防线,取道蒙古,从长城大安口入围遵化直逼京师。10万清军如潮水一样突破长城奔北京而去。袁崇焕闻报不免大惊失色。但他立即做出了一系列决策:命令祖大寿精选宁远兵进京解围,袁崇焕率领关宁铁骑九千昼夜奔驰,其中的五千人比清兵提前三天抵京。满兵一路赶来,得知袁军已经在北京,无不大惊失色,以为援军从天而降。袁崇焕与山海关总兵满桂合力在北京城外各门阻击后金军,以不足一万的军队对抗满兵十万大军。

两军首先在京郊广渠门外展开激战。

广渠门外一片旷野,在这里遇到袁崇焕部,皇太极很高兴。皇太极亲自督战,要在战场上杀死袁崇焕,为父亲报一箭之仇。

战斗极为惨烈,任凭后金骑兵如何左冲右突,明军始终阵形不乱。战斗持续到黄昏,毕竟明军兵力单薄,战场形势危急。袁崇焕亲临前线作战,铠甲上中箭无数,象刺猬一样。

一枝流矢射中了袁崇焕的臂膀,袁崇焕忍痛拔出,鼓声不息……

看着恍若战神的袁崇焕,皇太极目瞪口呆。他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十万大军奈何不了袁崇焕区区五千兵马。但是这是事实。

皇太极下令加大攻击力度,就在袁崇焕快要支撑不下去的时候,祖大寿的四千增援军队到了。祖大寿的部队是关宁铁骑的精锐,一投入战斗就扭转了局势。祖大寿的人马在后金军的侧后翼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后金军在两面夹击之下,最终陷入了无可救药的混乱之中。长时间的激战,后金军伤亡惨重,长途奔袭的暴戾之气遇到挫折慢慢转化为对袁崇焕的畏惧心理,随着战斗的持续,这种畏惧心理还在逐渐扩散、蔓延。

后金军开始动摇。皇太极也无法判断究竟有多少明军,他不敢恋战,率部撤至南海子扎营。夜晚,皇太极登高巡视,遥望袁崇焕的营地壁垒森严、军帐严整,深知已无消灭袁崇焕的可能。想起白天的战斗八旗兵死伤无数,皇太极羞恼不已:袁崇焕这家伙真是可恨之极。

两军对峙了一段时间后,明朝各地勤王军马日益逼近北京,形势开始向有利于明军的方向发展。袁崇焕早在回援京师的时候,就已经安排侯世禄、尤世威等部兵力去截断清兵后路,而预计到初二日、初三日关宁大军的主力就能赶到。界时会同京畿附近的明朝各路军队依据北京坚固的防御体系,重创清兵主力是完全可能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