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电话: 400 4567 8910
返回顶部
刀盘呈圆形或椭圆形 苗刀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9839次阅读 0次回复
苏樱凉
2015-11-22 08:24:20

苗刀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是闻名中外的传统刀技。苗刀,亦称单刀或长刀,其形状苗条、刀身修长,全长5尺(其中刀身长3尺8寸,刀柄长1尺2寸)。刀盘呈圆形或椭圆形。
苗刀不同于其他花刀,它主要以双手握刀,每招每势朴实、严谨,以身催刀,刀随身转,逢进必跟,逢跟必进,进退连环,动作剽悍雄健,势如破竹。它善于连续进攻,攻中有防。明朝程宗猷所说:“其用法,左右跳跃,奇诈诡秘,人莫能测,故长技每每败于刀。”为了与一般单刀相区分,后逐渐称其为苗刀。
苗刀之源,最早可追溯到我国汉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秦末到西汉初年,由于大量成建制骑兵出现,剑之击法在骑兵中已成劣势,于是,厚脊单刃的环柄长刀(即苗刀的雏形)在西汉时期应运而生,并逐渐取代长剑而登上战争舞台。
历史上苗刀有势、有法,而无名称。明朝戚继光将军著成《辛酉刀法》。明朝程宗猷为使苗刀便于流传,他取其名、取其势著成《单刀法选》、《单刀法图说》。清初,吴殳又对苗刀进行了一番研究和整理,他以左右撩刀为基础,吸收“渔阳老人”剑法之要,编写成了《单刀十八势》和《单刀图说》。
清代河北沧州桑园镇谢晋汾得此刀,谢传南北闻名的常胜将军刘玉春等人,刘于民国初期又传沧州郭长生等人。郭长生深得苗刀、通臂拳、劈挂拳的真传,在原来苗刀一路(老架)的基础上,集前人之精华,创编了二路(新架)苗刀。
1991年,郭长生(郭燕子)之子郭瑞祥应邀访问日本时,表演了苗刀,受到日本剑道高手的高度评价。郭瑞祥先生广收弟子,传播苗刀。其亲传弟子马俊祥也依仗此刀,曾应邀到香港、澳门、新加坡等地交流表演,并多次在国际国内武术比赛中获得金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