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电话: 400 4567 8910
返回顶部
中国实战性武术及源流考究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9716次阅读 0次回复
苏莫晨
2015-11-14 09:13:01
看到很多帖子在讨论中国武术的实战性,我觉得有必要谈谈我的研究心得。
这要从中国武术的演变发展谈起,很多人以为中国拳法的传播是,明代时少林拳成为主要拳种,并成为所谓外家拳的代表,后来内家自外家翻出,成为新一代的中国代表拳种。
但我发现,事情并非这样的。
明代末年,中国流传的徒手站立格斗术(以下简称拳法或拳术),有吕红八下,鹰爪王之拿法,李半天之腿法,千跌张的跌法,以及绵张短打,同时还流传着太祖长拳,又叫猴拳。这时候出现一位全才的武将,为了对付倭寇他重新整理了各种武术,其中包括拳术。
这个人就是戚继光,他把当时所有的优势拳法提炼后重新组合为长拳三十二式,这是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拳术套路,据说中国当时拳法的精华全在于此。
长拳三十二式流传后,似乎其他这些著名拳法都陆续淡出甚至失传,我在一本影印清代的所谓少林正宗拳经里发现有猴拳的风格,貌似心意把也有猴拳的样式,这是否为太祖长拳我不知道。
长拳三十二式,被分为两支传了下来。
第一支,就是太极,其实最早出现的陈式太极老架,基本招式几乎与长拳无二无别。太极是完整的,几乎翻印了长拳三十二式,不仅动作,连名称都完全相符,虽然练习时变快为慢。由于明清时期,道家内丹出现了所谓北、南、东、西派,对整个社会造成很大影响,也直接入侵了拳法理论,这使得太极以及后来又衍生的所谓内家拳,越来越重视理论的深奥和精密,形成所谓的内劲或内功说。这一点上看,内家拳确实发展了长拳,但从架势招数的技术层面来观察,是没有明显进步的。从招数上来看,内家拳是代表中国明代拳术的特点和水平,应该说是流传下来的真正古典拳种,是中国拳术中古时期的活化石。
对此,还有一个旁证,戚为了对抗倭寇,把亚洲当时最强大的日本太刀刀法引进中国,由于他对日本刀法的缺乏了解,刀形制虽然模仿日本太刀的双手道,但仍然仿照中国单手刀法特点创设了双手刀术,我们看今天的太极刀也是用单手法的风格演习双手刀,就知道这是因为太极其实是戚氏传下来的拳法。
其实,太极为了照顾不同年龄段人修习,对长拳三十二式还做了简化,将一些难度大的动作打了折扣,同时减小动作速度和幅度,这样使得拳法更容易普及了。所以我们看起来,似乎长拳三十二式要更加适合年轻点的人练习。
另一支,是少林拳。从戚书的介绍来看,当时并无著名的少林拳一说,否则不会漏记。当时少林寺是以武功闻名,但那是少林棍。当时有一本书叫少林棍法阐宗,但也没有记载或声称有少林拳。现在作为少林拳最基本代表的洪拳,其实是后起的改进版。长拳三十二的很多招数和命名,都可以在洪拳里找到,比如红拳,七星,动作上也基本一致。
如果我们用内家去命名长拳,那也可以说,外家翻自内家,而不是历史说法。但少林拳对长拳作了重大改进,剔除了古典拳种在动作上的不足,提高了强度和速度,风格更为矫捷和凶猛,这使得中国拳法,至少是实战拳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我们可以命名为现代拳法,与中古的古典拳法相对立。
新起少林拳的刚猛和骁勇剽捷,给当时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由于少林寺建寺历史的久远,使得当时人错误以为少林拳在先,而太极拳在后,这颇有点王国维论证说,汉代人所谓的古文其实是东方六国的文字,比秦篆与上古文字的关系要浅近,只是汉代人错误的以为六国文更为古老。
这两支拳术分别传下,一个走技术路线,在速度和力度上做改进,一个走理论路线,在思想上或者说内功上做研发。前者由于更为现代化,成为真正武士们的最爱。从北少林传到福建的所谓南少林,由于遗迹和文物的缺失,福建南少林寺无法查考,其拳术是否为北少林拳的原始样貌不得而知,应该是有一定变化的。这里要先加以说明的是,南少林拳与现代的南拳拳种似乎并非一个体系,因为我在观察南拳时,似乎很少看到北少林拳的近似形态,由于我手上缺乏南拳资料,所以暂时留做以后再论。
以南少林为跳板,少林拳迅速传播到亚洲各地,其中包括了现在叫冲绳的古琉球,我们现在看到的空手道,在琉球本来叫做唐手,由于遗憾缺少唐手原始资料,船越祖师的琉球唐手一书国内没有出版物,所以是否空手道对唐手做了重大改变,不得而知,所以我们暂时用唐手来含盖包括空手道的武技。我手上的大山倍达空手道一书,注记说平安型是少林拳套路,但金泽弘和在图解空手道型全集里没有这么说,可他说慈恩等型是中国拳法,从慈恩等型开式就抱拳来看,确实中国拳特色。
同时,空手道型的很多动作都可以在少林拳里找到,甚至可以很轻易的上搠到长拳三十二式。戚继光慨叹日本保留了中国唐代陌刀的双手刀法,但不知道,他开创的拳法在日本也被发扬广大了。唐手对少林拳的改进,一如少林拳对长拳的改进,仍是重在招数动作的效率提高,硬度,速度,灵活性,协调性都发展了,使得本来很刚猛的少林拳,与唐手比起来,略显柔和了,实战性貌似也是有所不如吧。
由于空手道祖师们对中国缺少研究,很多唐手的中国拳法原型都失落了,到金泽时代更加搞不清楚空手道型的对应本家是谁。空手道也有一些貌似是南拳的特点,尤其是刚柔流,但我不敢肯定。
唐手被日本修改为空手道,据说是一些更加凶狠的招数被取消了,以符合体育精神。空手道普及后,传播到了朝鲜,朝鲜人继续对空手道加以改进,因此我们见到跆拳道提高了站立时的重心,以提高实战时的速度和灵敏度,在腿法技巧上,也做了进一步发展,但这个发展,与前两次改进相比,其革命性有所不够。而且据说腿法速度提高以后,打击力度有所减弱,变的有些花俏了。但空手道本身就体育化了,以降低伤害风险,从现代体育或实战角度来说,能够击倒别人已经可以了,没有必要一招就踢死人。
总结一下,明代以前,中国是徒手站立格斗术的宗主国,当时的亚洲各国包括日本都没有类似武术,从戚继光开始,形成最精粹的拳法,分别由太极和少林继承改进后传下,分别从柔和刚的两边加以发展,直到今天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拳种。太极等是古典拳术的原貌,而少林拳的技术革命则更加符合武术格斗精神,因此间接通过南少林传播到海外,被琉球加以革命性改进为唐手,从此出现了更为现代的格斗术。日本和朝鲜将其发展为符合体育的运动。所以我们说,我们觉得中国武术不实战,原因很简单,古典拳术与现代拳术有一个时代差异,而现代拳术又被更现代的格斗术取代,这确实值得我们反思的。
这让我想起,倚天屠龙记里,少林寺出现了两次偷学,一次是火工头陀偷学了武功,打死师傅后逃到西域,开创了少林旁支(非西域少林),将少林拳一变为暴戾、刚猛、凶狠。而后来的张三丰又从少林拳翻出内家来,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无胜有。与历史很巧合,只不过要将少林寺拳要改为长拳三十二式而已。
由于篇幅和图片技术处理困难,我以后再详细罗列,各种拳法传承时招数的沿袭和改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