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微信: 13175635983
返回顶部
《郭氏锦囊》 郭古民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8052次阅读 9次回复
windsky
2015-3-16 09:19:11
郭古民简介

  早年身世不详,14岁前后来京,在梁振蒲估衣店中学徒。20岁时正式从师梁振蒲习八卦掌。后追随大枪刘德宽从学多年,并与尹福之徒曾增启(原文如此,疑应为金增启)交往甚密。其技艺精纯,善使”挑掌”。20年代,先后在北京崇文区火神庙、宣武区石头胡同莲花庵、江文中学等地执教。抗日战争时期,至山东济南授拳5年,任教于军阀韩复渠军中。返京后,受聘于西城辅仁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武术教师。一身无家室,文革中受到冲击,生活艰难。幸而得到弟子刘介民、王其昌及李子鸣等人资助。 郭古民先生写下了《八卦掌集成》和《郭氏锦囊》(为今梁氏八卦掌技术体系奠定了重要基础)。郭古民先生在京鲁设场教徒,以此为业,影响极大。北京各式八卦掌第四代年龄较大的门人经常到郭古民处学艺,大家都以郭师叔或郭三爷称之。郭古民受徒上百人,后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武术教师。八卦掌各流派传的七星杆、八卦直躺六十四式都是郭老所传。郭先生承上启下,对北京各式八卦掌起到大融合、大团结的作用,对推动八卦掌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968年11月5日,在京西城区定阜街师范大学幼儿园内去世,终年81岁。其骨灰经弟子苏深多年保管后,1982年4月,被安葬于京西万安公墓。

  



  《郭氏锦囊》是八卦掌第三代传人郭古民先生之遗着,是他自己习武生涯的精华之总结。其中较清楚地将八卦掌练、用之精髓进行了阐述,是修炼八卦掌者必精读细研之谱籍,更是习练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任何门派、拳种之功夫者必选的善本之谱。若能精研细读,领会其中之精髓妙义,自有解疑释难捷径之妙。


  然其中多有精妙之论,现时之习拳者难以领会其中精髓妙义而不能予以修炼,或错误领会而产生错误的练法,致使攻防功夫不能提高。故暂选三个题目,详细论之析解,以飨读者。






一、歌诀的理解

背似无功确有功,不讲背形不能通。


圆为箕底方为紧,掌穿力自如反弓。



  这本是一首总结身法中的“身弓”用法,腰脉提、气贴背、沉肩坠肘、上打背发劲的穿掌之功夫的。然此四句话,初习拳者皆不知其中之意为何;而已习拳之功夫但不深者,又常犯三种身法错误,只因对歌诀的精髓理解不透,私以己欲揣度之,致使穿掌之法运用不爽,反被人制。下面予以通解之。



  背似无功确有功:习拳练艺、攻防之道,如以拳打脚踢为法,背部好像没有功夫可用。其实不然,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乃是全方位、方圆立体攻防的技术、技巧、功夫,是以不动之腰脊摧动动之手足为法的。而在四种发劲法即“上打背发劲、下打尾发劲、胯打鲤鱼打挺、全身发力法”中,背发劲乃其中之一种发劲方法。《内功四经》中有“提颏以正头,贴背以转斗,松肩以出劲”的说法,其中“贴背以转斗”,即气贴背骨,左蓄右发,右蓄左发,便于左右手的攻防之转换。凡发劲之侧,皆谓之背发劲。而能左蓄右发、右蓄左发,通变自如,蓄发相生,是为背通。通背拳取义于此背发劲左右背通而立拳名。可见背部确有功夫可得而用矣!此乃第一句之精义。不讲背形不能通:既然后背有背发劲的功夫可用,那么就需要专项修炼了。首先应是调整背的形状。若后背的形状调整不正,则左右背骨不能相通,内劲不能左蓄右发、右蓄左发,要想以背发劲的方法打人,也是不可能的。此乃“欲想练拳先正形”的精义。然何为背形的正确之形状呢?这就是第二句转第三句之精义了。



  圆如箕底方为紧:身法要求“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的中正安舒、立如平准。整体讲要“背圆胸方”,前后阴阳匹配;“虚胸实少腹”,上下虚实匹配。所以此处之“圆”是指背圆而言的。这要有沉肩坠肘和腰脉提(即拔背)及气贴背,方能使之背圆。然背圆之背所指部位是何处?此中有讲究,即上至大椎、下至背骨(肩胛骨)下沿边、左右肩头之间。背圆之形状是怎样的呢?即“圆如箕底方为紧”。箕者,柳条所编的簸箕。簸箕后背高起,如以簸箕扣在做好的背形上,则背形恰与之相合。然这句歌诀的妙义在”箕底方”三个字中。“背圆”上面解析清楚了。但肩胛骨(背骨)下边沿至腰部的这段身法形状是怎样的呢?这就是“箕底方”三个字所表达的形状了。簸箕底部前后向平直,左右向微弧似平,正是“箕底方”之形状。为何是这样的形状呢?因为有“腰脉提”亦名“拔背”之说,此二说都讲的是这个部位的调形之法和调形后的效果之形状。



  然此处如何做到“微弧似平”?并非依靠单纯地“腰脉提”,即“拔背”就能独立完成得了的。这要在“腰脉提”、“拔背”的同时,劲意还要向前收敛而使此部位的“背肌”彻底放松,可使内气上下往来畅通无阻。此正是“箕底方为紧”中之“紧”字的精义。劲意收敛至背肌底层部位时止住,此为“紧”,此乃劲紧形松的状态。这样,这个部位与胸腹相应部位形成了“后紧前松”的“松紧匹配”一致的状态了。此正符合身法“后丰前空”、“前散后趋”的法则,有利于攻防变化的转换。



  而此“紧”字,对于“背圆”的上面部位来说,就是肩胛骨下边沿以上的部位来说,乃指沉肩坠肘的“内劲之蓄势”状态的“肩撑肘横”之“肩撑”而言的,是指内劲蓄足充沛之状况而说的。《内功四经》说:“劲松而紧,惟其松之极,故能紧之至也。故以松用紧,非以紧使松也。”此乃“形松劲紧”之说。如以“柔刚”立论,则外形松柔、内劲刚紧,柔化刚发,以柔用刚,即以外形用内劲。背发劲,乃以背松用内劲之紧发。故同一“紧”字,用于背圆之部位和箕底方之部位,其义不同,两者功效乃相辅相成。此中精义不如此析解,如何能知之!



  正因为背发劲的背形有“圆如箕底方为紧”的如此精微之妙义,为习拳者不易知,故在调整自己身法之“背形”的时候,多有做的不正确之形病。常见者有将“背圆箕底方为紧”的箕底方平之部位,做成圆形背形的状态。这是因为没有“腰脉提、拔背”所致,故两“肩胛骨”中间部位呈凹陷状态。正确者,此处应为饱满圆弧形状,不能出现凹陷。由于错误的背形状态,造成不能气贴背、虚领顶劲神贯顶,后背部位背肌紧张,不能放松,而表皮又撑紧,似乎自觉有力,实则前胸不能松空,而膈肌暗自用力,双手臂掩裹必定用力内合方能到位,则胃脘腹部紧张,内气不能下沉丹田,反而胃气上逆,造成练功打呃的现象。如此之病态的背形必然造成左右双手攻防变换不灵敏,背发劲之方法虽然勉强作出,然无内劲发放之威力。此病态背形造成劲力下聚而集,会对腰部产生下压之势,腰肾部位不爽,变换转化涩滞,久则胸闷。习拳者有此“背形”之病者不在少数,希引起习拳者高度的重视。第三句之精义明矣。



  掌穿力自如反弓:上述正确的背形做到,则背通,以利于穿掌之用,即利于背发劲的穿掌之疾。背发劲是局部发劲方法,如以鲤鱼打挺或全身发力法为根基,再同时配合背发劲的穿掌,即在匀速之中含有加速度在其中,穿掌的发人之威力骤增。此中加速度乃指“背发劲”而言的。



  不单如此,还有“张弓放箭”的身弓法用穿掌的方法,即背发劲的穿掌同时又有身弓的“弓张把顶”的以“腰顶”的方法助攻,其威力自然雄厚势猛。腰乃身弓之把,身弓蓄势时,百会和会阴的上下长度缩短,乃腰部微微后撑后移,是为身弓之蓄势。发穿掌时,掌向前穿,同时后足跟蹬地,腰微向前顶,百会上长,则百会和会阴的上下长度张长,此与穿掌到位同时,就是“弓张把要顶”的开弓放箭之打法。箭者,穿掌也。此即“穿掌之力来自身弓之开张势”的说法。



  但为何又言“如反弓”?反弓者何也?即此“反弓”之“反”字是针对什么而言的?有反必有正,此“反”自然是针对“正”而言 的,即“正弓”法,一正一反,相对而言的。古有弓箭手,以弓射箭而击敌;张弓射箭时,弓背在前,弓弦在后,箭尾搭弓弦上,箭头指向弓背方向,后手引弓弦带箭后扯,前手推弓背里把处,前推后扯张弓如满月;瞄准后,撒后手放箭靠弓背上下张开之势崩紧弓弦将箭射出,离弦之箭朝弓背之方向前方疾行飞去直中目标。此乃弓箭手的“正弓”放箭的方式,不管弓箭手以何种射姿发箭,箭杆之头永远朝弓背所指方向飞去,故曰“正弓”法。



  “反弓”之说乃言说拳术中自身之身弓的射法,又名“窝里放箭”。身弓的弓背乃百会、颈骨、脊背、腰、会阴(亦有说是大椎至尾闾的)。腰为弓把,上下端即百会、会阴为弓梢,百会、会阴的垂线即虚中为弓弦,以穿掌为箭。身弓蓄势时,腰微微放松而后撑,百会、会阴的上下距离缩短,欲穿之掌在胸前,此为蓄势待发之时。发穿掌向前击出,同时后足跟蹬地,腰把前顶、百会上长。会阴至百会上下距离骤长,与穿掌同到位,此喻为以身弓放箭,又名“窝里放箭”,即发穿掌,此即“打人如放箭”。然在此“发掌如放箭”之说法中,则是弓背在身后,弓弦在前,所发之箭,即穿掌的前进之方向与弓背所指方向相反,却与弓弦方向相同。这正与弓箭手持弓射箭的弓背、弓弦、箭杆方向相反,故前贤将此身弓发穿掌之法称为“反弓”。这就是“掌穿力自如反弓”的精义。凡前发之拳掌,皆如是法,不独穿掌。这符合传统拳法中的“腰顶”之发劲法,即身法的“弓张把要顶”的“窝里放箭”。

 

  然对此“反弓”方法的认识、理解,有些习拳者却出现了误读,认为“反弓”的意思是“拳向前击出而腰向后顶撑而后移,可有腰与手的对拉拔长之劲力”。结果造成前击出之掌无势无力无功效,反而还造成身法的腰轴之僵死、六合一体之形的散乱。此中已违反了拳法的三项法则、概念。之所以如此,乃是以误传误、以讹传讹,不求至理之故。



  一者,违反了“梢节领、中节随、根节追”的法则。拳向前方击打时,头为身法之梢节必向前领身而行,腰为中节必随头前行而往,足为梢节必摧劲而成行。此即“三节齐到力增加”之精义。拳向前击打时,腰反向后移动,此乃一反也。

  二者,违反了“对拔拉长”的概念。对拉拔长,如以手臂而言,乃手头与肩胛骨的对拉拔长而言。尤其是发拳时求自身稳健的方法,的确不会出现手头与腰的对拉拔长。在单项操练时可以,但在打套路和施招用手时绝不会有此方法的。此乃二反也。

  三者,违反了“弓张把要顶”的所“顶”之方向,是概念性错误,是不知“反弓”所指为何的方向上概念的错误。此三反也。



  为何要如此详细地论述析解清楚此”反弓”法的内容呢?这是因为,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如今,我在北京地区各公园中所看到的修炼传统拳术套路者,不分拳种、门派,历代皆有多数习拳者犯此病。而有习攻防技击者亦犯此病,即手前击腰后移的错误理解“反弓”之说法的。故今日借此歌诀将此阐释清楚、解析明白,以为习拳者戒。 歌诀精义解析至此,可谓详且尽矣,习拳者勿以为儿戏之谈,一定要精细研究掌握此中要领,才能正确地修炼。不独习八卦掌者应如此,凡习传统拳术者皆不例外。




这个不是郭氏锦囊的原文,是楼主对书中那首拳诀的理解。此书已公开出版,不过书名已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369051

2015-3-16 09:27:05

谢谢,去京东搜了,果然没有卖,电子版倒是找到了
京东在搞图书音像200-105,零点一过玩命屯书,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zycwolf

2015-3-16 09:30:18

确是好书,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takyu

2015-3-16 09:31:29

等了两天,就只得这么少吗?期待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2123187

2015-3-16 09:35:32

我是练习形意拳的,我们对反弓的理解正好相反,对楼主所说《反弓》的三项违反不能认同,搭手放人全在与此!若能放人如掰黄瓜般干巴利脆,则确对无疑!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coursebook

2015-3-16 09:37:58

大哥,看到的话,麻烦告知一下哦,我今天正好要在京东买一批书,有的话顺手捎上这本,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创奇

2015-3-16 09:40:31

這篇文章難能可貴,內裹應有更多要點,沒有續篇,太可惜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liu797

2015-3-16 09:47:01

书名叫什么?去买本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dfdftgr67

2015-3-16 09:47:21

书名为 八卦掌术集成—郭古民 遗着 臧学范 整理,老书了不一定能买到,但网上有qdf格式的电子书可以下载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精彩评论9

这个不是郭氏锦囊的原文,是楼主对书中那首拳诀的理解。此书已公开出版,不过书名已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369051

2015-3-16 09:27:05

谢谢,去京东搜了,果然没有卖,电子版倒是找到了
京东在搞图书音像200-105,零点一过玩命屯书,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zycwolf

2015-3-16 09:30:18

确是好书,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takyu

2015-3-16 09:31:29

等了两天,就只得这么少吗?期待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2123187

2015-3-16 09:35:32

我是练习形意拳的,我们对反弓的理解正好相反,对楼主所说《反弓》的三项违反不能认同,搭手放人全在与此!若能放人如掰黄瓜般干巴利脆,则确对无疑!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coursebook

2015-3-16 09:37:58

大哥,看到的话,麻烦告知一下哦,我今天正好要在京东买一批书,有的话顺手捎上这本,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创奇

2015-3-16 09:40:31

這篇文章難能可貴,內裹應有更多要點,沒有續篇,太可惜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liu797

2015-3-16 09:47:01

书名叫什么?去买本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dfdftgr67

2015-3-16 09:47:21

书名为 八卦掌术集成—郭古民 遗着 臧学范 整理,老书了不一定能买到,但网上有qdf格式的电子书可以下载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