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电话: 400 4567 8910
返回顶部
郑一军推广永春白鹤拳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7591次阅读 2次回复
阅读排行
bmjg
2015-2-8 00:05:49
  N本报记者 黄璇璇

  本报讯 “我是从事基层武术教学的。现在武术已经成为北京奥运会的非正式比赛项目了,我希望能尽自己的所能,推广永春白鹤拳。”昨天,杀进联想奥运火炬手户外选拔活动前20名的选手———郑一军在电话里这样告诉记者。

  郑一军出生在福建有名的武术之乡———永春县。他自幼开始习武,希望有一天能成为一名武术运动员。1991年,郑一军报考了北京体育大学武术系,当时他的武术综合素质分是满分。他正憧憬着自己的大学梦想时,不幸却发生了,一次双杠训练中出现的失误,让郑一军的腰椎间盘受损。这个意外,使他失去了去大学深造的机会,也终止了他的武术生涯。

  这个晴天霹雳让郑一军消沉了一段时间,但之后这个性格刚毅的汉子重新振作起来,他改练传统武术,并致力于武术健身的推广。十多年来,他在从事基层武术教学的同时,参加了国际五祖拳联谊总会、香港国际武术节、福建省武术演武大会等赛事和活动,并多次获奖。

  2002年10月中国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传统武术研究部康戈武教授为永春拳缘由一事到永春县调研,郑一军参加了那次座谈。座谈会给了郑一军很大的触动:白鹤拳是发祥于永春县的一门独特拳种,属南派少林武术,是中国武坛上的一朵奇葩,自己为何不把它发扬光大呢?于是,他开始了行动,走遍了八闽大地,拜会各方永春名师,收集各种永春白鹤拳古拳谱,撰写了永春白鹤拳系列教材。这几年,郑一军在老家一直做着永春白鹤拳的推广工作。

  上周末,在鼓山的联想奥运火炬手户外选拔活动现场,郑一军展示的一套集南拳、太极拳等5种拳术的“小组合拳”,令观众们连连叫好。谈到即将到来的北京奥运会,郑一军说:“没能成为运动员,也没机会参加北京奥运会,但是我还做着与武术有关的工作,这也是一种幸福。2008年,武术第一次进入奥运会,成为非正式比赛项目,这是传播武术文化的良机,我要借这个机会将永春白鹤拳推广。”
今晚又是一个不眠之夜,上上百度,偶尔看到黄记者报道的这篇旧稿被贵网站转载,看到“老友鬼鬼”的评论,我深有同感。传统武术确实需要保持原貌,并非可以随便改的,我是呼吁保护传统武术本源传承的。我不止一次地在参加各种武术专业学术论坛上提到这个问题,在全国各大院校讲课的时候,我也一直在强调如何保护传统武术“本源传承”在武术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在此请容许我对2007年在鼓山参加福建省体育局举办的“迎奥运杯、鼓山奥运火炬手选拔赛”中的武术表演向广大网友做个介绍。当时我做为入围奥运火炬手初选入围选手为现场的朋友表演中国武术,为奥运喝彩。这种表演场合属于即兴表演的性质,在武术套路创编中属于现场表演创编性套路。当时的我表演的主题是“中国武术为奥运喝彩”,因此在鼓山十八景我面朝北京,以万籁声老师的六合拳起式,利用六合拳传统“炮架”转换角度的便利在音乐的伴奏下步式朝西转成“开合脚”打起了二十四太极拳,在做“云手”的过程中,音乐的节奏逐步加强,我记得当时我做“云手”的速度也逐步加大,弧度却也越来越小,我好想连续做了十几个云手,好想是转到了南面,音乐突然停止了,转得晕头转向的我,步法踉跄地打起了“醉八仙”。古筝伴奏又再次响起,在突强突烈的节奏中我完成了“醉僧敬酒”单脚独立、身体倾斜控腰的动作。然后沿着场地打起了八卦掌和长拳,转回表演现场中央,再次利用“开合脚”调整步法,完成了永春白鹤拳“白鹤展翅”、“八分寸法”的表演。最后以永春白鹤拳传统“抱拳礼”向现场观众行礼后退出表演场地,整个表演大约5分钟左右。这是我比较满意的一次表演,最得感谢的是“燕子”的古筝伴奏。时光飞逝,一转眼五年就这样过去了,却好像昨天一样。

                                                                                                                                                               郑一军
                                                                                                                                                2012年9月3日凌晨于永春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osakl

2015-2-8 00:14:22

拜托,别动不动的就“改良”或者“组合”传统的东西。武是武之术,不是武之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精彩评论2

今晚又是一个不眠之夜,上上百度,偶尔看到黄记者报道的这篇旧稿被贵网站转载,看到“老友鬼鬼”的评论,我深有同感。传统武术确实需要保持原貌,并非可以随便改的,我是呼吁保护传统武术本源传承的。我不止一次地在参加各种武术专业学术论坛上提到这个问题,在全国各大院校讲课的时候,我也一直在强调如何保护传统武术“本源传承”在武术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在此请容许我对2007年在鼓山参加福建省体育局举办的“迎奥运杯、鼓山奥运火炬手选拔赛”中的武术表演向广大网友做个介绍。当时我做为入围奥运火炬手初选入围选手为现场的朋友表演中国武术,为奥运喝彩。这种表演场合属于即兴表演的性质,在武术套路创编中属于现场表演创编性套路。当时的我表演的主题是“中国武术为奥运喝彩”,因此在鼓山十八景我面朝北京,以万籁声老师的六合拳起式,利用六合拳传统“炮架”转换角度的便利在音乐的伴奏下步式朝西转成“开合脚”打起了二十四太极拳,在做“云手”的过程中,音乐的节奏逐步加强,我记得当时我做“云手”的速度也逐步加大,弧度却也越来越小,我好想连续做了十几个云手,好想是转到了南面,音乐突然停止了,转得晕头转向的我,步法踉跄地打起了“醉八仙”。古筝伴奏又再次响起,在突强突烈的节奏中我完成了“醉僧敬酒”单脚独立、身体倾斜控腰的动作。然后沿着场地打起了八卦掌和长拳,转回表演现场中央,再次利用“开合脚”调整步法,完成了永春白鹤拳“白鹤展翅”、“八分寸法”的表演。最后以永春白鹤拳传统“抱拳礼”向现场观众行礼后退出表演场地,整个表演大约5分钟左右。这是我比较满意的一次表演,最得感谢的是“燕子”的古筝伴奏。时光飞逝,一转眼五年就这样过去了,却好像昨天一样。

                                                                                                                                                               郑一军
                                                                                                                                                2012年9月3日凌晨于永春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osakl

2015-2-8 00:14:22

拜托,别动不动的就“改良”或者“组合”传统的东西。武是武之术,不是武之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