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电话: 400 4567 8910
返回顶部
形意拳《九要论》阐解六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1118次阅读 0次回复
阅读排行
秘籍
2014-12-18 16:12:52
要论六  

  (原文)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内三合也。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外三合也。此为六合。左手与右足相合,左肘与右膝相合,左肩与右胯相合,右之与左者亦然。以及头与手合,手与身合,身与步合,亦系外合;心与眼合,肝与筋合,脾与肉合,肺与身合,肾与骨合,亦系内合,岂六合而已哉。然此特分而言之也。总之一动而无不动,一合而无不合,五行百骸一在其矣。  

  (阐解)本论主旨在于阐述“六合”于拳术中的重要性。知五行必究六合,在练法上必须严格按照“六合”的要求去做,六合一体乃是形意拳的核心内容。  

  “合”究竟是什么意思?所谓“合”,是指在运动时全身上下四肢百骸要互相配合,协调一致。使全身各部动作的幅度、运动的快慢、发力的大小及方向、各肢体间的相对位置,都能恰到好处,没有过之与不及的情况。如此则自身才能平衡、稳定,转变灵活、敏捷,便于发力。首先要使“心与意合”,“心”与“意”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因义同而常通用,其同在于:“心”与“意”均反映人的心理活动,思维情况,精神状态。何故将此作重复之说要“合”呢?似有多余之慨!其实不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具有与现代生理学并不相同的极为丰富的内涵,孟子云:“心之官则思”。“心”是人思维的场所,是人的心理活动过程,而不仅仅是人体的生理器官。意者,志也。《灵枢经》云:“心之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所以,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心”是心理活动的前导、先锋,是引发“意”的号角及命令;“意”是执行“心”所命令的士兵,是“心”动之表现,是心理活动之表现,是心理活动的结果;心有所感,意必随之。心与意必须统一,否则指挥不灵(心与意不合),手脚失控,耳目失聪。这就是心与意要合的道理。心与意合了,则意还得与气合。所谓的“气”,按祖国医学来说有两种含义:其一指呼吸之气与水谷之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二是指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由于气在人体分布的部位以及作用的不同,所以又有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和脏腑之气的分别,但统称为“正气”,能推动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脏腑组织的机能活动,并能温煦脏腑器官筋骨肌肤,营养全身,固涩精血,护卫体表,抗御外邪。然而,拳术之道是有感可触的,运炼之“气”首先就是调节呼吸之气,用意念去作下意识的指导和控制呼吸的运用而产生出功力来。
      如果意念与呼吸不相协调,气不受意的驱使,这便不能成为功夫。所以,意与气必须相合。意与气合时,则气又须与力合,气与力是相表里的关系,即气运行在体内,而在外则表现为力。因此,若有气无力,则气无法得到运行和表现。而若没有气,力则无从产生。人在惊慌意乱气散时,其力无以致用,表现得手足无措。所以,气必须与力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三者之合即称之为内三合。内三合里是以心与意为主体的,其它则是与心的有机结合。  

  内动为外动之源,外动为内动之效。内动必须通过外动之体现,方能成其拳术合道、体用合一。拳谚云:“有内无外不成拳,有外无内难成术”,这说明一个道理就是有内三合,必然就有外三合。心意相合主宰着气的运行,气的运行表现为力,而力须靠身体四肢的运动来表现,也就是说内三合必须要与外三合相结合,做到内外相合。外三合的关键是达到肢体的上下相合,协调动作,即势整。同时也只有做到了劲整,才能保持势整。所谓外三合,即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外三合里,手与脚合是主导,手脚往哪里,肘、肩、膝、胯都要主动自然随行。动作一出,须手脚合一。手一伸,肩催肘、肘催手;脚一进,胯催膝、膝催脚;手与脚、肘与膝、肩与胯,相互对应,相互依存。形意拳诀有云:“手一动,脚即随之,肩一动,胯即随之。肘一动,膝即随之”,“心意一动,手足相应,肩胯相合,肘膝相随,周身之气不运自运,不聚自聚,内外如一,成其六合”。“虽云六合,实则内外相合。虽云内外相合,实则阴阳相合”。内三合与外三合之和,总称为六合。  

  拳谚曰:“外不顺,内不合”,外形动作的流畅、顺达,各部分的协调统一是实现内部合一的前题和保证。所以,“六合”中首先要求外部三合,后讲究内部三合;“外三合”是基础,“内三合”是提高,但“外三合”的肢体动作和谐、合拍,非“心志”不能实现,非“气息”不能充实,非“劲力”不能完成;故“外三合”是“内三合”指导下的“外三合”,“内三合”是“外三合”表现出的“内三合”;通俗地讲,即“外三合”的过程中充满了“内三合 ”,它是以“内三合”作为条件,没有心意指导,没有气血供能,没有劲力体现,是木偶的运动;而心意气力不和的运动,亦非人体运动完美阶段。反过来,“内三合”又依赖于“外三合”,它是以“外三合”而体现。没有“外三合”的动作基础,“内三合”则空无根基。内外“六合”的结果是“全身如一”,势呈整体运动,拳示整劲。  

  然而,初习拳者总有些疑问,认为形意拳除了这六合之外,尚有左手与右脚相合、左肘与右膝相合、左肩与右胯相合、右手与左脚相合、右肘与左膝相合、右肩与左胯相合,难道就不叫外合吗?尚且头与手合,手与身合,身与步合,这不也是外合吗?又如心与眼合、肝与筋合、脾与肉合、肺与身合、肾与骨合,难道说这不能叫内合吗?这样一算,岂止六合,六百合也不为过。这样说起来“六合”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又何必非要将一个整体的人划分成零散后又要求它们逐一相合,这不是多余吗?其实不然,万事万物总有个前因后果,拳术本来就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它不仅要在理论上去探求,更需要身体力行,从不会到精熟,从不自然而达到自然的一门学问和技术。对于“六合”之法,初看起来十分复杂,一时难以明白,细心研究时,便知其归根结底只为整体归一,构成形神俱妙,达到周身通灵的高超境界。  

  要说“合”,它本是人先天的本能,与生俱来,并非什么新奇的学问。例如:人走路时,向前迈左脚时便自然向后甩左手;两臂前推时,两脚自然后蹬;两臂后拉时,则身体后仰,双脚前蹬;臀向后坠时则上体向前俯;举手时肺部自然吸气,落手时肺部自然呼气,蓄劲时吸气,发劲时呼气等等。总而言之,人在运动时,根据先天本能,总是把自己自然而然地放在最平稳的状态,作出最适合于当时运动情况的姿势。所以,“合”乃是自然的合,全面的合,包括内外、上下、左右、前后等相合,决不只是六合而已。然而,形意拳术所设立“六合”乃是为初学者设立的教范而已,“ 六合”是基础,做到了“六合为一”时,全身上下则处处相合,一枝动而百枝随。没有“六合”为基础,就谈不上其它的“合”,更达不到形意一体内外合一境界。初学拳者,由于动作生疏,精神紧张,别别扭扭的,这时候反而失去了他本身先天自然的“合”字,为了达到“拳打自然”,必须以“六合”作指导,按每一拳式要求,按部就班,规规矩矩地练,一势及格再练另一势。每一举动,先要自己衡量是否合乎要求?稍有不合,即须改正。如此一步步练下去,自可少走弯路。随着功夫渐进,久而久之,自然顺随合拍,达到内外三合,拳势也越打越自然,浑身内外上下协调一致,互相补充而毫不散乱,周身一体而一气贯通,此时可谓六合俱备了。做到内外合一,全身一动无有不合,也就达到了一动而无有不动,一合而无有不合,周身内外上下合为一体,五官百骸悉用其中的境地。这样,不但在技击上达到内外一体之妙用,而且具有调和脏腑气血健体之功用,这也就是形意拳的“六合”之直谛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