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名义说
拳以太极为名,古人必有以深明乎太极之理,而后于全体之上下,左右,前后,以手足旋转运动发明太极之蕴,立其名以定为成宪。义至精也,法至严也。 后之人事不师古,不流于狂妄即涉于偏倚。而求一不刚不柔、至当却好者,以与太极之理相吻合,盖亦戛戛 乎其难矣。
然吾思古之神圣能发明太极之理者,莫如包羲氏、夏后氏,《河图》、《洛书》有明证也。 惜乎!予学识浅,未能窥其蕴奥。且其书最精深,又不易阐发。于《河图》、《洛书》,未能道破一语。而特于羲经所著阴阳错综、六爻变化与神禹所传之五行相生相克者, 窃取万分之一焉。
然所取者,或以卦名,或以爻辞,或以水、火、木、金、土生克之文,因其近似者引之以为左证,其泛滥肤浅,亦不过古人之糟粕已耳。杂乱无章,随意采择,于《图》、 《书》生生大数之序毫不相似,况其内之精华者乎?
虽然,亦不必泥。古人笔墨,原非为拳而设。其包括宏富,亦若为拳而设。 随意拾取,无不相宜。此亦足见太极之理精妙活泼,而令万事万物各适其宜,用之者无不各如其意。以偿之事虽纤细,理无或遗。任天下纷纭繁颐,万殊皆归于一本,妙何如也。
后之人苟能于古人之糟粕即其委而求其源,未始无补于身心命名之学。虽曰拳为小道而太极之大道存焉,况其为用最广?运动者宜留心焉,深玩细思,久之自有得也。拳之益人,岂浅鲜哉? |
饰慕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