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太极拳揉手内功
――汪永泉讲授/魏树人、齐一整理
一、内功的运用要领
在学习揉手之前,要熟练掌握棚、捋、挤、按、采、?、肘、靠八种劲。揉手时应把这八种劲适当地配合在一起使用。引化或击发对方用的不是单纯的一种劲法,而是由几种劲混合而成的。这种混合劲不是指手式与外形的混合变化,而是特指内功发出时兼有几种劲的作用而言。说到底,就是要根据对方的情况来使用内功。这也是功夫高深者在发劲时,总给人以“棚捋挤按皆非似”之感觉的原因。但必须注意,只有首先分别掌握了棚、捋、挤、按、采、?、肘、靠八种劲后,才能正确地将各种劲有选择地混合使用。如:使用棚、按、挤之混合劲击发对方,或用采、?之混合劲引化对方时,再以肘、靠内劲为后援,就分别混合了五种或四种劲。使用混合劲时,不是事先设想固定要哪几种劲相混合,而是完全取决于当时的情况和使用者的功夫高低,即根据应用自然混合。
这八种劲的本质皆是内气。其区别只在于内气的不同表现方式和使用方法。内功为“术”,是无形无象的。手法为“招”,是有形有象的。“术”为阴,“招”为阳,两者必须相互结合。应用时,正如太极图所示,阴不离阳,阳不离阴。即招里必须有术通出,术要由招找到通出之路。光有招法而无术的结合是外力较量的手法,光用术而不用手法领出则不能影响对方。只有招中有术,术随招出,才是内外相合的太极手法。
发劲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定发”,又曰“静发”;一种是“活发”,又曰“动发”。定发时脚步不动。学发劲必须先从定发学起。定发是一种基本而又普遍使用的发法。
活发是在脚起脚落之间进行的,因此,比定发难,也比定发的威力大。活发法与活步揉手不同。要在熟练地掌握了活步揉手后方能懂得活发的奥妙。活发是在足提起而将要落地之际进行的。“足进一寸,手长一尺”,体现着活发的威力。
揉手时,必须内外相合,即内功与招式相结合。为了做到内外相合,应注意避免以下四点:
1、外转内不转,谓之跑。有跑而内不随必倾。
2、内转外不转,谓之藏。有藏而不出必馁。
3、外开内不开,谓之支。有支而无援必断。
4、内开外不开,谓之蓄。有蓄而无开必憋。
二、内功的运用方式与方法
太极拳的揉手功夫主要体现在两种劲的应用,即集中劲和分散劲。这两种劲纯粹是内气的应用,这是区别于外家拳的基本特点。其要领是刚柔相济,外柔内刚。
按照太极拳的传统比喻,当对方被发出时,恰如“钱投鼓”、“球碰壁”。“钱投鼓”原意是指以立着的硬币投在有弹性的鼓面上被反弹回来,“球碰壁”原意是指有弹性的球碰在坚硬的墙壁上而被弹撞回来。这些是对硬力被内气发出时情形的形象描述。太极拳善于运用阴柔阳刚矛盾统一的规律,才形成了揉手中以柔克刚、棉里藏针的独特手法。
集中劲以自身为主攻击对方,使对方被发弹跳而出。弹簧力即是集中劲的一种,体现在一开一合之间。合要合到自身,将对方的来力引进,然后使之落空。开要开到对方身上,使神、意、气集中于对方身上,使之不但不能摆脱,而且其主动之力不由自主地变成被动之力(即我所借之力),只有这样在先合后开中使内气鼓荡,才能把对方弹发出去。应当注意弹不是推,对方的感觉应当像碰上弹簧被反弹出去一样。
分散劲主要表现在沾、连、粘、随和内劲松沉上。要掌握对方的动向,首先要影响对方中心,诱使其发出“正劲”。“正劲”就是对方中心受到影响时反应出来的劲。要掌握对方中心就要使自己的松散劲渗入对方中心,然后再吸引或发放对方。吸引力是松散劲法中的一种。吸引要用各种方法,将对方之来力顺肘向身外化解,使对方不由自主地失去重心,即引进落空。吸引力的发挥要善于变换手法。用吸引力变换手法时,腕部不能下勾或上翻,应自然伸直和鼓起。通过手将对方来力顺送到肘,再由肘引向身外,不要引到自己的身上。同时还必须准确地掌握吸引的时机,只有恰到好处地运用这种变换,才能使对方来不及变和陷于被动。
太极拳功夫是在长期的盘架子过程中练就的,没有这个基础就不可能在揉手方面求得发展。无论是盘架子还是揉手,都必须注意以内功的练习和应用为主,即以神、意、气的练习和应用为主。而在练习揉手时,则主要是将自己的神、意、气发出,影响对方的中心。这种神、意、气的影响不是拙力,而是太极拳内功劲法的巧妙应用。太极揉手的八种劲,即棚、捋、挤、按,采、?、肘、靠,是集中劲和分散劲的结合应用。这八种劲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体现在身体上应当是灵活自如、随机应变比的,如:虽然棚劲的运用圆散自如,但如果没有按挤内劲配合,就不能巧妙地发出对方,要使每一种劲随时都能转化为另一种劲,在揉手时才能乘人之势。借人之力。)
在揉手过程中,要使自己的松散劲渗入对方体内,并由顶力的四周围集中通向对方中心,控制其劲源。相接之际要避实就虚或以虚带实,不丢不顶。为了使自己的内气能畅通发出,就要善于准确地寻找对方的空隙,通过空隙直通对方中心。在这里,先决条件就是要全身放松。否则,就无松散劲渗入对方,更谈不上集中通向对方中心,控制对方。由此可见,松、散、通、空在揉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对方找我的中心,我应全身松软圆活,将对方的来力化引向身外。如果我未能找到对方中心,就要诱使对方暴露中心,通过听、问、拿、放掌握之。“听”是通过接触点感觉对方劲的变化情况。 “问”是“听”出对方劲的变化情况后,用松渗劲试探“听”的结果是否准确。“拿”是根据“听”、“问”的情况,控制住对方的中心,使其陷人被动、僵滞。 “放”是将对方的来力引出,用内劲攻其中心。所谓“一接点中求”,就是接手后,在接触点运用听、问、拿、放掌握对方的中心,使自己主动,对方被动。寻常所说的“欺一欺”(欺身之欺)、“挤一挤”、“给点便宜”等,都是为了引诱对方暴露中心。自己在接手时要轻灵变化,不丢不顶,才能在被动中求主动,化发自如。听、问、拿、放是一个完整的过程,通过“听”、“问”探明对方的情况,才有可能拿而后放。在这一过程中,渗劲非常重要。把自己的内劲渗透到对方的劲源,才能达到“点中求”的目的。
老拳谱在论述“手式”时讲:“惟接手先着力,实时松开”,意思是手要着力而不要接力。不着力就不能听劲,不松开就不能引化、击发对方。假如对方用拳击来,我以手先接触,接手后不要“跑”,更不要顶。“松开”是指要接对方顶力的侧。将对方来力的一半引化到身外,剩下的一半留着借力发人用。
“接手半边空”是讲与对方接手时要侧接。接手时手式旋转是侧接的一种方法。通过手式的旋转,只接对方来力的一半,使其来力的另一半落空,并将自己的内劲渗入对方体内。然后掌握好时机,一空即发。如稍迟缓,对方的力改变后,就不能将其发出。同样,接手后可用肘空或肩空。肘空或肩空后立即将肘、肩之内劲通向对方劲源。
“避实就虚,以虚带实”是讲揉手时,要避开对方来力的正直方向,即避开“实”,而去接对方的侧点或无力的部位,即就“虚”。对方的劲侧就是对方的“实中虚”。接 “虚”后,通过虚点带着对方的“实”点向对方劲源发力,由此便可实现借力发人,四两拨千斤。
“接力不过腕”,“发劲一贯串”,是讲与对方接手时,虽然以手掌相接触,实际上是用腕部接来力。要通过腕部的旋转变化引化对方来力,不使其由腕部进人自己身内。发劲时,要由九曲珠的中间一颗珠子为后援,贯串上边四颗珠子,将内劲通至腕、手并发出手外。“一贯串”是说内劲的发出要畅通无阻。
发人时,腕要灵活,手须松软,才能起到给中指根通出的内劲指引方向的作用。腕的后援是肘劲。在与对方接手直至将对方发出的这一过程中,肩、肘、腕、手必须松软圆活,这样才能使内劲畅通无阻地通向对方。
“要点不要面”,是讲手与对方接触时,要接对方接触面中的一个点,在这个点上求中心,以便控制对方。如果接触的是面,就会互相力抵。此时必须重新在接触面上找到对方的侧点。正如老拳谱所讲:“要点不要面,要面两不便。偶遇面碰面,实时松开变。”松开后接手要“换手如新接”。
“刺皮不刺骨,刺骨皮必堵”,指接手后,我之内劲要渗到对方皮肉之中,但不可向对方骨头上渗入、因为只有向皮肉内渗入内劲才能到达对方中心。若向骨头上渗入,对方的骨头必使我之内劲受阻,造成双方力量相顶。
在与对方接手时,要有“侧劲”、“平劲”、“侧平劲”的手法变换。“平”指接触点的正面,“侧”指接触点正面之侧。向“平”发劲为“平劲”,向“侧”发劲为“侧劲”。在接手时,如果遇到对方接触点的“平”,就要在“平”中找 “侧”,由“侧”击发对方中心。即所谓走“平侧”。如果接手时,遇到对方的“侧”,就要以“侧”带“平”,击发对方中心。即所谓走“侧平”。
与对方接手时,一手按在对方胸前,即将内劲渗入对方中心,然后用手轻轻抓起,对方必随之前倾。同样,双手按到对方两前臂上,要将内劲渗到对方中心,然后轻轻抓起,使对方随之前倾。如果由手通出的内劲不能影响对方中心,则对方就不会前倾。
如遇对方转攻为守,就必须随之进身,不使对方中心脱离我内劲的控制。
“枣核”、“杏核”的比喻,讲的是在探手时将内劲沿弧形渗入对方中心,好比是促使内劲沿枣核或杏核的边绕行。假设以手心贴在对方手背上,彼我中间好似有一个很大的枣核。由自己这边的枣核尖开始爬坡前按,然后再沿核边下按对方之枣核尖,对方足跟必着力,足尖翘起易被发出。如果沿核的上缘未能生效,即改走枣核的下缘,便能生效。如果对方以拙力反抗,我即先旋转意想中的枣核,再沿枣核边将内劲弧形渗入对方中心。
“杏核”扁平,上下的边弧度较小,但左右的边弧度较大。如果沿两侧大弧度的边未能控制对方,那么立即改走弧度较小的上下两边。同样,如果沿弧度较小的两边未能控制对方,即改走弧度较大的两边。
老拳谱中有“引进落空合即出”的讲法。“引进落空”的意思是说:首先要引出对方来力,再使其来力落空。具体说就是接手后,先将对方来力引到肘上,再用肘使之落空。这时,手要起沾,进、粘、随的作用,不能肘空手也空。否则,对方就会脱离我的控制,或乘虚而入攻击我的中心。要手引、肘空。“合即出”是指对方被引进落空后,必暴露中心。我将神意气集中于对方已然暴露的中心,对方即被发出。
引进落空要利用手和肘的滚、错、折、磨,即要先错开对方来力的顶峰才能引进落空。引进落空不是后撤,而是通过手和肘在接触点上的旋转变动,使对方来力被引进而后落空。只有把对方引进落空,才能做到“合即出”。
如果对方的手是扶在我前臂上,只须肘空即可。肘空时,会使对方感觉其劲似推在了一片空虚之中无法施展威力。在这一空之后,方可击发对方。这即是“肘空一大片”的用法。
当与对方的腕部接触时,要主动去接其腕内侧或外侧的凸起处,而不要接对方的腕内侧面或外侧面,此即所谓“要点不要面,要面两不便”。在接到对方的点之侧后,要以肘劲向对方中心击发。
老拳谱中强调“腰为主宰”,说明无论是在盘拳架还是在揉手中,腰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腰是全身变化的关键。也是棚、捋、挤、按、采、?、肘、靠八种劲使用和变换的总后援。腰即是九曲珠中间珠子的所在处,因此,与对方接手后,腰的松、软、圆、活、灵活变换最为重要。它是身体各个部位松、软、圆、活的前提。
做到全身松、软、圆、活,腰便和肩、肘、腕、手虚接在一起。腰可随肩、肘、腕、手的变化而变化,而腰的内劲可以随时由肩、肘、腕、手发出(起到后援的作用)。若能如此,对方攻腰之力皆可由肩、肘、腕、手化解;而我用肩、肘、腕、手击发对方,都能以腰之内劲作为后援。
老拳谱中有“力由脊发”的讲法,意思是说:在与对方接手发劲时,要将脊之内劲上提,再分别沿两臂通至双手,并由接触点向对方中心击发。发劲时,胸、腹内含,上半身好似俯伏在一圆球之上。发脊劲要“长三关”,是指内气沿尾阎、夹脊、玉枕三关之联机一松长,发出脊背之内劲。
云风 (2007-12-20 12:45:21)
如用手问、拿对方时,神、意、气要指向其中心的四周。击发对方时,要使其十字平正,才能使对方弹跳而出。
“引进四梢空”,是讲要将对方来力引到自身十字四个梢中的一梢上,然后再空此梢,使其来力落空。十字的四个梢要全都能空。要根据对方来力的情况,哪个梢空着方便就空哪个梢,并不是要四个梢同时空。
如果对方用上梢空我之力,我就由其上梢往下梢发;下梢空就由其下梢向上梢发。如果对方用左梢空我来力,我就由其左梢向右梢发;右梢空就由其右梢向左梢发。我在由上梢向下梢发对方时,要用采、肘、靠内劲;我在由下梢向上梢发对方时,要用棚、肘、靠内劲;我在由左梢向右梢或由右梢向左梢发对方时,棚、捋、?、肘、靠内劲要结合运用。
空梢还要内外配合,不能只空外形,不空内气,要内外同时空。当对方来力时,我要在似接非接之际,听出对方的来力方向,并顺此方向引出。此即:“顺其来势力,引之使延长。”然后,再往侧后方化解。
“空化”是揉手中较高的化法。当对方之劲打来时,感觉什么都没打上,便是空化。只有全身松、软、圆、活。不受对方来力影响,才能将对方来力进行空化。
“螺旋”包括两个含义。一是指在引化或击发对方时。要通过手势的旋转变化,错开对方之力的顶点。二是指内劲在通出手外后,旋转前行而形成的“螺旋劲”。由体内发出的这种螺旋劲并不表现在外形上,不能使对方在接触点上感觉到有什么变化。使用螺旋劲是为了使内劲在击发对方中心的进程中,不与对方之力相顶。螺旋的方向是逆时针还是顺时针,要根据对方的情况和自己使用时是否顺手而定。
在老拳谱中有“气如车轮”的讲法,意思是说:内气的运行要似车轮一样,运转变换灵活自如,畅通无阻。在揉手中需要利用自身的内气所形成的气圈发挥作用。气圈有平圈、立圈之分,二者要配合使用。气圈的威力大小,取决于自身的内气是否充足。气圈与外形要配合使用,才能做到内外相合。招用在什么地方,气圈也随着在什么地方起作用。欲发对方时,要以眼神、意念引领气圈去碰击对方中心。欲化引对方来力时,要靠气圈的旋转来实现。
老拳谱讲:“柔能克刚,显非力胜。”以力服人者,对方不能心服。若能无力打有力,手慢胜手快,以内功制人,才能使人心服口服。“扇面”的说法和用法是用形象比喻的方法,启发人们如何避免使用拙力, 用内劲控制、击发对方。与对方一接手就要用掌根接对方的力点。五指放松伸展,犹如打开的折扇一样,五个手指好比是扇子上起撑开作用的小竹骨,弥漫在指间、通达于手外的内气就好比是纸折扇的扇面。扇面随着手的动作可以左右、上下地转动,也可以平用、立用或斜用。但是,绝不能用扇子骨(即手指)去戳杵对方。在揉手时,可用扇面去寻找对方中心,内劲亦由中指根通出。一旦与对方来力相顶,就要转动扇面,错开顶力,由顶力之侧击发对方。如双手与对方互搭,两臂即为两根扇子骨,既不能丢也不能顶杵,要将对方沾住。再用两手之间意想的大扇面边沿(即气圈边)去碰对方中心。在具有较高内功后,才能使用这种方法。
老拳谱上有许多关于神、意、气的论述。这说明在太极拳练习中,不论是盘拳架或是揉手,都特别重视神、意、气的练习和应用。在神、意、气相互配合,融为一体去攻击对方时,可想象着置身于大气球中。有了这个大气球,手就不会去硬推对方,也不承受对方的来力。接力或发劲都可借助于大气球。另外,大气球还可以保护自己的中心,这样,对方在打我时,就只能打在气球表面,而不致影响我的中心。
另外,通过气球的收缩与膨胀还可形成弹簧劲。或者说“蓄劲如弯弓”,就是指气球的收缩;“发劲如放箭”是指气球的膨胀。当我在接对方来力时,即收缩气球,将来力引进落空,并蓄好内劲,然后用快速膨胀起来的气球碰击对方的中心,将其弹出。棚、捋、挤、按、采、?、肘、靠八种劲法的使用,也可比喻为气球的前、后、左、右和斜向的旋转,以及膨胀、收缩、前移、后挪的变化。和八种劲法的使用一样,气球的使用方法也得根据对方的具体情况而定。如:要根据对方的来力确定气球的旋转方向,以化解对方来力。对方击我左侧,我即向左旋转气球;对方击我上侧,我即向上旋转气球,总使对方来力落空。另外,还要根据对方的虚实选择使用气球击发的方式,或沿平圆、立圆的边缘向前旋进,或直线前移碰撞对方。对方左虚,我即左旋气球击发其中心;对方上虚,我即上旋气球击发其中心;当对方中心暴露时,我即用气球前移直接碰其中心;对方来力强而手欲与我相顶时,要快速地使气球先缩后胀,形成弹簧力击之。以上分别讲述了如何用气球进行化解和击发,实际上气球一动就兼有化、发两重作用。向后转动的一侧引化对方来力,向前转动的一侧直攻对方中心。
在运用气球的旋转变化时,要特别注意内外相合,既要做到姿势随着气球旋转而变化,又要通过姿势表现气球的旋转变化。气球的旋转变化要以气球的中心为主导,以十字中垂线为轴带动气球的旋转,以十字平线推动气球的前移和膨胀。切忌以拙力硬撑或姿势外形代替、假充气球。如果是用拙力带动外形旋转和姿势变化,揉手时就会出现不能运化对方来力和出现与之相顶的现象。
除上述的大气球外,在练拳和揉手时,两手掌心还各有一个小气球。练拳时,无论掌心朝什么方向,都要保持住手中的气球。其作用在于保证手、腕的灵活放松。在揉手时,小气球主要有四种作用:
第一,在与对方接手时,要使其来力碰在小气球上。靠气球的旋转化解来力,得到对方的侧点。
第二,得到侧点后,要将小气球渗入对方体内(即用渗劲),控制其中心。
第三,使用轻劲吸引对方,将渗入对方体内的小气球含回手中。
第四,击发对方也须利用小气球。如发拍劲时,我要将手中气球投向对方中心,将其击发而出。
与小气球相互配合练习和使用的是脊内沿胳膊发出手外的两条线。一条为上线,由脊背经肩胛骨内侧、胳膊上侧至食指;另一条为下线,由脊背经肩胛骨外侧、胳膊下侧至小指。无论练拳还是揉手,手臂外旋或食指前展时是使用上线通出内劲;手臂内旋或小指前展时是使用下线通出内劲。
这两条线辅助小气球的使用。当气球旋转化解了来力后,上线或下线(具体使用哪条线要根据气球的旋转而定)即引领气球乘虚渗入对方体内,并通向中心,控制或发出对方。
小气球的练习和使用同样必须内外相合。外形姿势要随气球而动,气球的旋转变化要有外形姿势配合。
|
|
武功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