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太极拳的历史的争论从民国时期就开始了,也不断有一些资料或“资料”被挖掘,但这些复杂争论其实没有得到有效的结果,参与者或从传言,或从体悟,或从一些资料,但盖因很多习拳者文化水平有限,有文化者也缺乏历史考据专业训练,争来争去还是多属于民间吵架,即使登载在一些武术类的报刊杂志,也不算严谨的学术研究,故而不上台面。
但是撇开一些目前难有定论的不谈,基本的传承历史是显而易见的。即河北方面的杨武吴孙历史非常清晰;陈家沟和赵堡虽有争议,但二者本质上只争个起源和正宗问题,毕竟相隔1-2公里的地方,拳架编排外观上明显有类似之处,所以这里说他们都属于河南温县的太极拳。
我觉得迷惑的问题在于杨和武分别去温县陈家沟和赵堡镇学拳,二人的拳架套路名称与温县的没什么太大变化,但步法、走架等的却是杨武的更类似,都与目前陈氏、赵堡的太极拳区别很大。
有的说,杨武是哥们,杨有功夫底子,带艺学全,按照太极道理重新创的。奇怪的是,杨几次学拳,花了很多心血,拳架步伐就这样轻易改了?武禹襄跑去学了一个月,陈清平悉心教,但也是跟杨露禅的架子走了。郝家的王谱中,除太极拳论外,拳谱名称是在盐店就有的还是武派成拳后记录的?
有的考据说,温县千载寺资料显示当时有两套太极拳,一套十三式软手,就是杨他们学的,还有太极架,但这个资料应是伪造的。伪造这个资料,除了其他目的外,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个迷惑的问题。
甚至还有人说,杨还有其他老师,对外称陈家为师,这个也不算稀奇,但武没这个负担。
所以说,现在一般讲的太极历史中,其实暗含了杨对拳的大改动,武和杨好基友,杨最终不是不轻易示人,而是和武一起研究,各自形成类似套路的假设。
|
筝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