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只讲能讲的,毕竟师门有规矩。
讲解内劲要从最基本的大概讲,一环套一环才能懂劲。详细解释以个人提问在单独解答,不然范围太广了,不好写。
一,松。松分为几层。第一层,就是不用拙力,拙力,就是肌肉从外往内的压缩运动产生的力量。肌肉由外而内压缩,会锁紧关节和大筋,导致大筋和关节骨缝不能崩弹。所以新手都要求练无极桩,体会不用拙力抬手,感觉胯部以上不用拙力,筋骨运动的感觉,变成身体记忆,改变发力习惯。进而全身改变发劲习惯。
第二层松,在身体忘记肌肉压缩发力后,用筋骨运动身体部位。这种运动就如同锻炼肌肉一样,大筋,韧带等越锻炼越发达,对大脑指令感应也越强,通过炼精化气,大筋关节韧带等生长增强,这就叫坤筋拔骨。任何一个浑圆桩能站半小时以上的,都知道膝盖骨缝拔开是什么情况。第二层松的特点,没有最松,只有更松!
第三层松,意松。这有两部分,一部分属于自身长期锻炼,筋骨运动发劲,变成身体习惯,如同吃饭咀嚼喝水走路一样自然。第二部分为实战,长期实战练习,临危不乱,挥洒自如,不慌不惧。不紧张。不打实战的就不用在这方面下苦功了。
第四层,气松。所谓胸腹松静气腾然,打一晚拳也不累。这个属于秘传不讲。前三层松了,就懂劲了。
第二层和第三层基本是贯穿终生,也是炼虚合道的基础。根据功夫境界,懂劲后可以增加负重或者重兵器,进行深层刺激和锻炼。后面详细讲懂劲前后负重锻炼的区别。
筋骨锻炼生长后,用大筋小肌群内膜发劲,属于内撑。是由内而外的,同时也压迫肌肉收缩,但是肌肉是由内而外压缩,这就叫膂力转真劲。力的散发方向是对外的,不影响筋骨的崩弹,反过来成为内劲的助力。这就是为什么懂劲后要内外兼修,为什么内外兼修才是武学最终道路。
第二,开胯,坤筋拔骨。这部分牵扯到很多身体部位名称,写起来过于麻烦。开胯,不单单指骨缝拔开,还有相关的肌肉,小肌群,大筋,韧带,神经等综合的生长增强。
开胯的目的,孙禄堂武学里说的很清楚,刺激胯部至命门穴这一段的核心肌肉,小肌群,关节,韧带大筋内膜等相关部位增强生长。腰隙在哪里,是腰阳关穴。腰隙透劲的启动部位有几个:心脏,括约肌,尾椎盆骨附近小肌群,涌泉穴,环跳穴,及相关肌群。
以上这些功夫上身,需要的最少抱圆,无极,下势,三体,金鸡独立,手挥琵琶,松身功,拉筋压腿,盘拳架。等基本功。胯最低要开到到什么程度,正面压腿抬腿,要能齐肩高。
前面这些功夫上身了,认真练功了,一年最多就能体会内劲推拉拨长的感觉。
懂劲确实很难描述透彻,只能从表现结果上逆向分析原理。
先谈根劲。根劲的来源和增强,全靠脚腿胯的整体增强。金鸡独立单腿十分钟以上,三体单腿十分钟以上,抱圆桩二十分钟以上,就能体会脚陷于地的感觉。脚跟跟腱大筋的牵引,和下盘平衡肌增强。脚踝,膝,胯,坤筋拔骨,大筋增强,会有弹性,通过站桩,长期崩大筋,大筋韧带就柔韧变粗,弹性十足,如同站弹簧床沉下去。
全身大筋的伸缩,实际上就是松沉劲的来源。松沉劲就是弹簧劲。
内劲最基本的,就是身体大筋关节互相牵引,互相开合弹伸,再结合骨骼,增加杠杆作用。身体的屈伸,骨骼变换结构,大筋肌肉牵引,形成不同的身弓,然后发出劲力。弓箭不但有弓弦的弹力,还有弓身的杠杆结构的形变产生的劲。这一层功夫上身,就行拳如同水中游泳,阻力浮力皆在体内大筋的牵引拉伸。
在深一层的,利用反作用力。这就是开即是合合即是开。属于真正懂劲。这一层很难写,以后有时间慢慢写。我也还没通透。
其根在脚,发于腿。为什么在腿这一段用发!下盘是劲道最大的一张身弓,上身如同箭支,手指就是箭头。发射就是发劲。
把下盘发的劲,通过脊椎传递,就是节节贯通串联一气。方向如何控制,就靠腰胯腰隙透劲。
大概讲这么多,百讲不如一练,看不懂没关系只要去练,懂劲最好的方式还是身体懂劲,才叫真懂。别人讲的在透彻,不去练,依旧是云里雾里。
后面关于内劲身弓的讲解,不开胯的,怎么看都不会懂。
|
熟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