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赵堡镇陈敬柏后人陈学忠先生的说法,陈敬柏原从其父陈来朝学拳,后又从其叔陈申如学拳,因此赵堡在陈清平之前,就已经有陈家沟拳法的流传,而台湾六老之一的王晋让先生是赵堡忽雷架传人,亦称其拳传自陈家沟第十五世陈清平。而现今赵堡有说陈清平师承神手张彦,但根据两人的生卒年来看,陈清平14岁时,张彦已经过世,就算二人真有师徒之实,恐也得之不多,反倒是赵堡镇陈清平后人主张陈清平师承于陈有本,其可信度较高。
2.徐震先生著《太极拳考信录》曾于陈家沟考察,指出陈家沟并无流传王宗岳拳论,而赵堡杜元化曾著《太极拳正宗》,当中也无记载王宗岳拳论。而王宗岳此人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对他的研究一直众说纷纭,唐豪认为王宗岳是乾隆时期《阴符枪谱》的作者,赵堡某些人称王宗岳是蒋发的师父,杜元化书中的山西师王林祯就是王宗岳。但是以上说法都没有确切实据可以证明,近年唐村博爱县又有所谓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其实是其师李鹤林所作,而李鹤林是王宗岳之师,但个人认为其出示的拳论原件存有疑虑,例如拳论中的「謬之千里」被写成「謬之千裏」,这种现象在通行繁体字的当时是不可能发生的错误。而现今永年杨志英先生在参与编撰《永年太极拳志》的文献收集过程中,发现公布王宗岳太极拳论的《老三本》里头,独李亦畲的《自藏本》并没有书写上「王宗岳」之名,推测「王宗岳」可能是武禹襄对外使用的化名,由于其甥李亦畲知情始末,因此在《自藏本》里略之不计,也因此后来研究「王宗岳」的人都没有确切实据来找证明其生平年代~
3.李亦畲著《老三本》之前,确实曾主张太极拳源自张三峰,并传之王宗岳、陈州同、张松溪,与黄宗羲的《王征南墓志铭》的说法相同。后来李亦畲发现他把黄宗羲的《王征南墓志铭》记载的「陕西王宗」误写成「关中人王宗岳」,最后在《老三本》里头改回「太极拳不知始自何人」。但是原先的说法被杨家人沿用,因此杨澄甫在《太极拳体用全书》一样把原本是「王宗」的部分写成「王宗岳」,从此成为太极拳源流的一种通说。而李亦畲的《老三本》主张王宗岳拳论后来流传于河南陈家沟,不过这个说法被武式太极传人徐震先生所推翻,因为他考察陈家沟时并未发现王宗岳拳论的存在。而赵堡所谓王宗岳传蒋发再传赵堡的说法,实际上并未存在任何可靠依据,甚至后来赵堡出现所谓的《太极秘术》,也是后来不断增添而成,不仅一开始公开时没有王宗岳拳论,还把武禹襄的《十三势说略》当成是张三丰的作品,但很遗憾的是他们抄杨谱的时候没有对照武谱原文,所以他们抄错了~
4.「张三丰-王宗岳-蒋发-陈长兴-杨露禅」就跟杨谱那篇附注「此系武当张三丰老师遗论」一样,都是拼拼凑凑得来的,张三丰、王宗岳是自李亦畲处听来得,蒋发则是陈家沟当地就有的人物,应是跟陈长兴一样,是家传下来的,只不过杨家本身的文化水平不高,因此无从考证其原委,才会留下这些被后世质疑的说法。基本上,武禹襄一脉只追溯到王宗岳,陈家沟本身则说法不一,陈鑫认为是先祖陈卜,但是陈卜是明初人,不可能去参考万历年间戚继光的作品而创拳,反倒是行伍出身有文武背景的陈王廷有这个可能。和式太极一支则是追溯到陈清平,结果引起一场官司诉讼,后来当事人和有禄胜诉。
5.王宗岳...存不存在都对太极拳发展或多或少都有影响,杨露禅自陈家沟学艺归来成为世人歌颂的杨无敌,也并未带来什么《太极拳论》,只不过《太极拳论》后来都被认同是一个指导原则,而这个原则究竟是来自于王宗岳的真知灼见,还是武禹襄习武有成而借花献佛,这点恐怕只有武禹襄与李亦畲最清楚了~
赵堡拳论择人而传...
关于这点,我本来不想多说,但现在不得不说~
1.择人而传是有可能存在的,但得拳论者代不数人则不太可能。王宗岳这三篇拳论,篇幅说长也不长,有可能传给武禹襄之后,赵堡当地就会失传嘛?
2.如果王宗岳这三篇拳论并未在赵堡失传,那为何杜元化的《太极拳正宗》里头不见王宗岳之名与这三篇拳论?如是这三篇拳论至关重要而不可轻传,那为何武禹襄、李亦畲又分别授与杨露禅父子、马印书、李启轩、郝为真,甚至后来杨家弟子陈微明更大方公开呢?
3.有人说武禹襄不写其拳论得于陈清平是为陈清平避祸,此番论调显然不明白《老三本》的来历。简单来说,《老三本》根本不是公开的著作,而是李亦畲门内传习的讲义而已,而且李亦畲著成《老三本》时,武禹襄、陈清平早已过世,当中甚至连武禹襄是替陈清平解决官司这件事压根儿都没有提到,那明说此拳论来历又何惧之有?
|
江山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