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的我曾经发贴说起过,两个腕关节又响很酸,腕关节也慢慢的柔了下来,可以把五个手指弯到手腕上,腕部可以弯成60度。由于晚上腕部酸的厉害,酸的没有地方放,就干脆用宽的布裹起来,成60度像粽子一样,睡着了以后,醒来拆开布,手还没有麻木。这就是通与松的区别!
通过五年的体悟,真正想告诉大家的是,在练太极拳的过程中,骨节不停的松响,是打通骨关节的前奏。
练太极拳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打通九节,而从松入手是太极拳的不二法门。
就拿踝关节来说吧,如果这个骨关节能够打开打通,你与地面就好像装上一个活轮,成最大限度不倒翁
从三年的太极拳写到五年的太极拳,有些体悟已经是结果,是好是坏也只有自己切身体会以后,才会真正明白,我有很多的现象和体悟是与众不同的,以后我会在这个帖子里,不断归纳和总结,拿出来与太极拳爱好者一起探讨和分享!
这段时间脚指在松响,特别是拗步掌的时候,五个脚指转腰随着依次响起来,所以,通过体悟,我可以肯定,骨响在太极拳里是一种不可多得好的现象!它是通过松然后响,再一个个打开骨关节!
五年的体悟,是对太极拳不断认识的一个过程,我们还在练太极拳的途中,永远没有终点,走过的路弯弯曲曲,路上的每一个节节,是人生中最精彩最宝贵的财富,一帆风顺就少了过程中的美景和思索,停留点时间,打开一个个节节,精彩的部分都在里面!
我会把所以感受到的,体悟到的,和变化了结果,都会在帖子中拿出来探讨和共勉,因为我们还在途中,需要前辈在前面引路,也需要途中的亮光照起来。
取了学拳架的半年,这么多年,我的太极拳也都是自学自悟的,太极拳贵在先入太极的方法,否则只会离越来越远,偏离的太极拳还不容易改正。所以太极拳的确要针对性的练一些辅助性的松功和静功,这样有助于拳架的理解和悟觉,因为太极拳是松贯穿于始终的,松到底在那些方面。
接上,感觉到一个个关节的松和开,是贯穿于太极拳的目的,真松就能真沉,真松就能步随身换,处处轻灵。真正的松是太极拳的另外一个世界。
今天又来说骨节响,是我怎么多年来通过骨响,产生了不同的体悟,只有体悟和切身体会以后,说这些东西,才会有依据!
拿腕关节来说,我有依据证明是打开了,打开以后,就可以从腕部发劲,劲达指尖和掌背和掌心,而且是变化无端的。更重要的是极其轻灵的感觉,与对方搭手的时候,总会感觉到对方的手很硬。一搭手就可以发变化的劲!这种变化的劲只有通过打开手腕以后才会有,而且手腕不会再受制与人!
我经历了骨节响三年多这样的一个过程!响的最厉害的仍然是踝关节和肩关节,在做静功的时候,踝关节都会响个不停,这种响与伸懒腰,打哈欠时的响是有很大区别的。这种响是噼里啪啦不间断的响,一直到拳架结束!
其它的骨节响,是有一定限度的,也许跟结构有一定关系,也许我还没有练到。总之我经历的九大骨节有八个出现了响动!
太极拳与其他拳最大的区别,就是太极拳是松出来的柔劲绵劲,而全身能松开的也就这九大节节处,所以,一个节一个精彩故事,只有打开了才知道里面的奥妙。
试想就拿腰来说吧,如果打开了以后,练成了一个灵活转动磨盘,只要你的劲力不与对方的劲力成一条直线,其他任何的攻击点,都会按切线方向自转出去。
所以,太极拳的应物自然,其实就是根本没有应,对方的出去也是自己把自己推出去的。
真正的太极拳功夫,与人推手是不会累的,很多人还在怀疑用意不用力的问题。呵呵!如果练的时候不从这里入手,你就无从听劲,做不到顺遂就会顶牛,就会像牛一样累!
用意不用力,在练的时候处处做到意在力先,也就是说,要练一个有思想的拳。通过长时间的意的锻炼,拳就会随着意思走,随着气血走,这样气血在体内日日充盈流动,打造自己个内脏和九个骨节!
像那些说修炼三个月就出来做教练或者充当老师的,那是天方夜谭,是意淫辱化了太极拳!总之太极拳没有捷径,它与它拳的不同,是因为太极拳先改造自己在先,健康长寿的道理也在这里!
太极拳悟性好的,一年能感觉的到松,就已经是小成了!太极拳的一切感觉都是松出来的,松的程度决定柔的程度和劲的程度,松的是包罗万象的小宇宙,柔的是打造内脏和九大骨节,劲是打造自己以后不请自来!
就拿我来说吧!一天的工作,到了晚上,才利用看电视的时间练练太极拳,没有去广场表现自己,放着一边看电视一边练,是身松心松和体松的最好方法!无论单式还是静功,首先的把身心修一修。
练太极拳是不分场地的,我也懒得出去练,这并没有影响我把劲练出来,我现在在走架的时候,做每一个动作都可以柔柔的突然发劲,云手也可以发劲,我没有练过发劲,但是劲一天天的充盈,你不发都不行,有些时候内劲的发放,也是自然循环的需要!
太极拳功夫的上身,并不是你天天推手就能上身的。太极拳功夫的上身,是逐渐的一个过程。不从拳架中或者静功中去找,永远是推不出来的。
看佛山十二姨九十多岁了,看她打的拳架,就是打个思想,用力了吗,标准吗?但是在我看来,她一个弯腰下身的动作,就有了太极拳的所有内容。
她脚下生根就是松,松的下去。不会累是因为没有对抗,你给她的所有阴阳,都被她踩在脚下!她脚下的阴阳,转换你手上的阴阳。也可以这么说,她用自身的重量,就可以对你的阴阳造成威胁!
论顶头悬,无论评论它有重要多不为过!顶头就把身子和骨节对拉拔长了,没有顶头就不可能松腰开腰,没有了腰的灵活,太极拳就成了顶牛。
从静功方面,顶头也是练通大小周天所必须的,没有顶头就没有轻灵,顶头就好像是在调节人体的中!
我曾经有一段时间,顶头的有一点过了,发现气会往上走,经常不自然的咬下嘴唇,意也重了一点,导致气往上充,脸部表情怪怪的,后来我还是一样的顶头,把意放在脚下,这种现象就逐渐改善慢慢好了!否则气冲破头就会出偏差了!
想松而追求松,从练拳架中松出功夫来不容易,松去拙力而产生太极劲更是不容易,如果能把某一个骨节松开就更难了。这是人们练太极拳的一生向往。
因为,只有通过练太极拳,在动中有静,和静中有动练的过程中,骨节一天天变柔起来,说明你在打造自己,通过松柔的不断改造,内气不断的下沉,有一天你把内气都踩到了脚下,再上来的内气就是太极劲!
关于练太极拳的耗养问题,在这里想通过我的体悟说一说。太极拳在初练的流汗阶段,那是耗能,是必经之路。这个阶段全身是僵的,意与力交错着,是去僵阶段根本谈不上太极味!
通过松柔沉着的练,僵开始变柔,气慢慢沉下去,可以意在力先,用意念练太极拳。这样气不断自然下沉,越来越感觉到身轻体重,每个动作都是自然的上下相随。
终于有一天,你的感觉与初练的时候完全不一样,这就是劲的元神在慢慢长进,慢慢的在体内开始运行,从此你自己在练太极拳的过程,中又有了劲的参与,自己感觉得到,好像有什么东西缠着你的手,又好像是在抽丝挂线,而你越有这样的感觉,就会越放慢去体会,给个人的感觉就是太极味,这就是我对太极味的解!
练太极拳拳的太极拳味到发劲,那是一个劲充盈长进的过程,如果这个时候东想西想,去与人比手较劲,甚至顶牛,那你就前功尽弃了,如果你这个时候见异思迁那我为你感觉到可惜,有很多人在这个时候有点劲的感觉,就急着想用甚至练炮锤,强迫把自己的太极门给关了,岂不可惜!
我曾经在22岁左右练过一年左右空劲气功,也主要是站桩为主。还有扳手指功,能站一个半小时,所以,到练太极拳虽然已经过去18年了,但是感觉还是不一样的,
曾经我在吧里说过,在练太极拳架不到三个月的时候,在做起势的时候,突然在头上的百会有过三次强烈跳动,背上像被电触了一下闪跳,后脑勺涨涨的。
练完功以后,忽然像换了个人似的,全身轻灵、轻松舒服。做什么动作都感觉的轻了,一挥手好像有一股气流,一有意念起手,手就像有一股气流一样,自己自然会起起了,而且动作能完全做到位,从此以后没有了的累感觉。那个时候,我才学了二十几个太极拳动作。
做起势和练太极拳的时候,松沉的手只用意念和腰把它起起来,那是很累很累的。两手重如铁。长期练去,就会看到手臂上的经络,深凹进去有几条深沟,深沟凉凉的。只要保持太极状态,手放下去在几分钟之内,深沟都不会复原!这就是太极拳经络系统参与的运动。
我很少推手,几乎一年就那么一两次,但是在这里我想跟大家说说,推手不用力的道理和练拳不用力的道理,不认同的就当我想像力丰富吧。
太极拳要推手,就必须在拳架中练出太极劲,一分劲就一分功夫,跟拳龄没有关系。劲的高低,与你全身的变化是匹配的,
其实,散推主要是定自己的中,然后守自己的中,再然后是定对方的中,再功对方的中!就这么简单,至于上下相随,轻灵,腰活,粘粘连随,我说过与太极劲相匹配,没有这些你也不可能练出太极劲。
了解了磨盘,你就什么都明白了,推手如果不能做到舍己从人,是一定会顶牛的。只有做到应物自然,舍己从人,推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推手。
其实做到这两点,是很容易的,就像我帖子说的,只是找中和守中,把左右都让给对方,像磨盘一样,他喜欢推就放开的让他推,对方进攻你的中,你只要不于对方的力在一条直线上就行,也不需要去拔拉等等,你要做的,只是薇薇转换一下自己的重心,或者薇薇错开,不要错开太多。
错开了就舍己从人交给对方,发劲要在得机得势的时候才可以发,不要随便乱发劲,为什么懂劲的人很省力,他只做该做的,其他你愿意要都可以舍己从人的交给你,对方要了就上当了。表面上吃点亏,实际上掌握了阴阳的主动权!
太极拳的拧手,就体现了小力胜大力,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的功夫。
1..当你把全身的各个骨节打造松柔以后,一节松一点,九节加起来那是什么概念。拧手只有听
准了以后,顺着对方的力拧去,在拧的同时还加速度改变方向,甚至加速攻击对方的实处。
2..当你会听劲以后,对方随便往那个方向拧,都是错误的。你都会顺着对方的劲,起到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的妙用!
3..假设对方不动,甚至不敢动,你就给他一个方向力,他会来抵抗你的力,然后你就顺着对方抵抗方向的力加速放飞,甚至还可以加速打他的实脚。
4..说了这么多,其实这就是太极拳的原理,所以,真正的太极拳,会让对方动也不是,不动也不是,只有挨打的份!
论:推手的时候,大家怎样才能做到,沾粘连随不丢不顶的功夫!
功夫一天天的上身,是因为我们由内而外的一天天改造。先松柔后松沉,逐渐的在松沉中出倗劲,然后越练越松,气越练越沉,到有一天气沉到了脚下,那么你脚下的阴阳太极,就能通过自身的身体重量,阴阳的转换了,这就是最省力的太极劲。当你练出这样的功夫,你全身是整的,一动无有不动的整劲功夫
练出松柔松沉的太极劲以后,全身的骨节松了,有的甚至打通了,这样各个关节韧带,最大限度的被放大放长了。推手的时候,能上下相随,内外相合,就能做到沾粘连随不丢不顶的功夫,就能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功夫!
论:练拳架如果没有领劲,不知道你们是怎么练出来的!
我只想说一件事,当你练拳的时候,处处领颈,到了一定阶段,津液汪汪的满口吞,腰被上下分成活腰!
一直只想松着,往下沉着练,很难出功夫。太极拳练的就是一个辩证法!上顶天,下立地,中间是个大圆盘!不对拉,盘不活!
五年太极拳,完全是一个自学自悟的学习过程,太极拳下的功夫,不在太极上,也不在拳上,而是把太极与拳融合在一起,用松的气功来行拳!在静中动,在动中静,静的程度决定松的程度,松的程度决定气行的程度,气行的程度决定柔的程度,柔的程度决定刚的程度,所谓的柔中之刚就是太极劲!
所以在演练太极拳的时候,能快能慢,这就是阴阳的对立面,不要羡慕舞动的都是手的,那不一定是太极拳。太极拳的快不是动作有多快,而是人体练松通以后,靠太极阴阳所传递的劲路,是一个整体的意传导。所以太极拳到了一定境界,打的是个人风格,和符合自己的顺畅,无所谓标准!
不要好高骛远,更不要学太极拳之外的歪理,太极拳的拳理,本来就是按照道家的理论,无极生太极,太极分阴阳的的道家理论,发展成为太极拳的。他讲的全是对立面的阴阳辩证法!违背了这一点,就绝对不是太极拳。
小孩子一开始练太极拳,就不一定从松柔入手,因为本来阴阳基本上是平衡的,这个时候必须要打破这种平衡,是一个不断打破平衡,又不断平衡的这样一个过程。
小孩子打破平衡从那里入手都一样,先增强体质的刚度,然后松柔阴阳平衡!
太极拳是以松入柔,练柔成刚的一种特殊拳种。沾连粘随,不丢不顶的功夫,必须从练拳架中才能练出来,再通过推手表现出来。沾连粘随的功夫,其实就是脚下虚实阴阳变化的功夫。要做到不丢不顶,完全是脚下阴阳、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的功夫!不是靠天天单练可以练出来的!
太极拳的松,仅仅是一种练法,而出功夫才是结果,同一种练法,出不同的功夫,相同的师傅,出不同的功夫,这就是太极拳的道!
有人说练了多年,不会推手,大部分犯的是双重之病,犯双重之病的人,不知道阴阳,不会运化。说白了就是没有松功,没有上下的相随和阴阳转换!
推手只会让,让是最难的功夫,但是你没有到那一步的化劲,所以推手的进退就是太极的阴阳,不会转换就变成了一味的让了
松的感觉,是长期贯穿于始终,慢慢得到的。松出的功夫就是太极劲。当你站在那里,你把心松和体松合二为一,形成一个整体不容易。可这就是太极拳。
|
离奈轻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