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微信: 13175635983
返回顶部
流传几个朝代隐秘的戳脚翻子拳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74768次阅读 13次回复
阿颓
2016-1-16 08:51:11
“书场跟拳场不一样,戏台跟拳台不一样,被武侠小说洗过脑的人才信气沉丹田之后飞檐走壁,怎么可能?
这是两种相反的劲儿,气都沉下来了,你怎么还能跳得起来?有人说练太极的实战时也能突然变得很迅猛,这可能吗?
一个平时练惯了慢的人能说快就快?怎么可能?又不是神仙。”



“想做个试验吗?来,按照你们咏春的马步站一个,看看有多稳。”洪志田师父聊得开心,突然来了兴致,年过七旬的他嗓音沙哑,像极了单田芳。
脚尖内扣,以三角形的方式,我站好“二字钳羊马”。
“拳头伸出来,感觉站得很稳了吗?”“嗯。”
洪师父伸出右手食指,在我右拳上轻轻一戳,一股力量瞬间让我坐倒在地,半天没反应过来。
“我的手使劲儿了吗?来,你再按我们翻子的马步站一下,跨度三个脚,屁股翘起来,不要往前弓,挺胸,背靠上劲儿,不要仰头,拳头再伸出来。”洪师父又像刚才那样用手指一戳,同样是那股力量,我身体似乎因为姿势的变化稳了很多,没倒地。
“是不是有种浑然一体的感觉?你别有门户之见,真东西不怕比较和检验,这跟吃东西一样,必须亲自体验,没吃之前不能乱说。” 洪师父欲言又止地笑了起来。
洪师父是张哲溢和蒙志刚推荐采访的。我的这两位朋友前些年出于自己的兴趣,遍访中国隐秘的武林,出了本叫《中国功夫艺术》的书,我问他们谁最值得推荐,他俩说,戳脚翻子洪志田。“洪师父纵横江湖几十年,从无败绩,我们采访过的其他人也都个个服他。”
北京西二环边上一栋普通居民楼里,来看洪师父的徒弟络绎不绝。他们给他带来各种食物,帮他把冰箱塞满。“我老伴儿去年冬天过世了,我们一起生活了几十年,她一走,我的生活乱了套,家里东西放哪儿我也不知道,每天吃饭都是冰箱里徒弟们送的东西随便弄点就得。”
客厅狭窄而拥挤。洪师父烟瘾大,茶瘾大,酒也爱喝,椅子下堆了不少徒弟们的“心意”。洪师父手指上戴了枚三角钻戒,那是一种叫做“亚历山大”的西伯利亚宝石,老外徒弟拜师时送他的礼物,男人戴的。采访时,洪师父始终在太师椅上盘着腿。不时,他会在身边的茶几上找点吃的垂手喂给趴在椅子下的小黑狗,它叫“乖乖”,十几岁了,从来不用遛,“乖乖”懂得自己去卫生间。现在,他们相依为命。



洪志田口述:

我们这拳叫戳脚翻子拳,翻是变化的意思。有人说这拳春秋时期就有,也有很多人说它产生于宋,盛行于明清,因为戚继光在他的书里提到过我们的东西,原来我也这么说,但我现在有些想法,最早哪有那么多拳种?宋代没有,明代也没有,“拳术”这个词是在明代晚期才出现的,过去练拳都是以姓氏地域来分,无非也就是长拳、短拳、南拳、北拳,没有形意、八卦、太极、地趟、翻子这么多分法。我们这个拳也许宋代就有,但把它规范化是在清朝。
我家是旗人,祖祖辈辈都重视武术。我最早的师父叫贺寿延,是清末武举,解放后做过骨科医生,他那时成立了北京市健身武术总社,在家里教人功夫,贺师父什么都教,我们也什么都学,五禽戏、八段锦什么的都学过。我是1946年生人,跟贺师父学功夫的时候,还是个小学生。那时候,吴斌楼师父经常去贺师父家玩儿,我们叫他师叔。有一次,吴师叔表演了戳脚翻子。这个拳有脚必有手,有手必有脚,手腿不分,配合得极其好。我看过就特别喜欢这个拳,但那时有门户之见,想学也不好向吴师叔提,提了人家也不会教你,毕竟是客人。后来,一个师兄对我说,你手脚非常协调,干脆去找吴师叔吧,你练那个拳最适合。每个人适合的拳都不一样,不适合的拳花再多时间也练不成,让跑得快的去练举重是没有意义的。这就好比用牛跟马比,牛再怎么使劲抽打,它也不可能跑过那马。
我是1963年投的吴师父,他一开始也不教,后来经不住我天天去磨,也就教了。吴师父说我们这一路的戳脚翻子拳传自河北蠡县齐家庄,他的师父,也就是我们师爷叫魏赞魁,曾被清朝皇室封号“御翻子”。戳脚翻子骨子里运用的是道家的法则,“翻”指的是变化,上下翻、前后翻、左右翻等四肢与身体内外的随时变化。翻则变、变则活、活则通,变动不居,柔弱胜刚强。


我们翻子是内外兼修的拳,没人知道我们“内练三经”。“三经”指的是“水津经”、“血筋经”和“易筋经”,很多人一听这些词就想起武侠小说,觉得是假的,其实是好经被和尚念歪了。关于“三经”的练法,我们在清代就有正规的教材成书了,内功并不神秘,越有用的东西,练来就越简单,收效就越明显。



过去,只有大学体校里才有馆,普通人学功夫都是在公园里,约定俗成地划块场地,叫拳场。吴师父1959年就在景山公园里开设拳场了。那时候不提倡学功夫,拳击、摔跤都取消了,怕年轻人打架。到拳场学拳需要学校证明,家长陪同,师父才能收。在拳场学功夫的人警察还要注册登记,遇到临时跟着在旁边学的,警察会过来问师父,怎么多一个?


尽管不让练,但各个公园还是有很多人练,太极、螳螂、形意,练什么的都有,大家都规矩,也不串场,都瞎聊天了,哪还有时间练功夫?那时的拳场讲文规武礼,讲究文武兼修,文武一家,文以安邦,武以定国;讲究武人要有文人相,不能像小流氓;讲究未曾学艺先学礼,人都不会做,谁还教你真东西?


我跟吴师父学拳时,每天凌晨五点就到景山公园了。先围着景山跑六圈练体能,跑完开始练拳,最后才练基本功。吴师父说,实战起来谁还等你压腿?我们那时候都穷,也没手表,就请别人帮忙看表,练到七点我就去上课。


吴师父那时的教学是两条路线。一条是为工农兵服务的全民健身路线,弘扬的是——打拳壮筋骨,踢腿活四肢,锻炼精神满,愉快乐充实,这是针对大多数人的路线,教起来也不费劲。另一条是教门里徒弟继承传统武学的路线,什么叫“三合”?什么叫“六随”?什么叫“七巧”?“三合”指的是“眼见,心至,手到”;“六随”分“内六随”和“外六随”,“内六随”指的是“脑与心随、心与意随、意与气随、气与力随、力与筋随、筋与血随”,“外六随”指的是“背与肩随、肩与肘随、肘与手随、腰与胯随、胯与膝随、膝与脚随”。诸如此类的内容都得一步一步地学,相当复杂。


年轻时,我就跟长在吴师父家似的。那么多徒弟,我是唯一几乎每天都待在吴师父家的,我那时在北京市第四十一中念书,学校和吴师父家就隔了几条胡同,放学就去吴师父家挑水扫地,天天守在他身边,吴师父的一言一行,只要心细,都是可以领悟和吸收的,收获跟一礼拜来一回的人是截然不同的。每年过春节,吴师父都会写几个字送我,印象最深的是“谨慎用功”。我那时年轻,这也觉得好,那也觉得好,什么都想学,容易动摇。所以,师父要我谨慎,不要盲目被人影响。




中学毕业后,我入伍当了通讯兵,我们部队是总参谋部的直属通讯部队,架线、挖沟,什么体力活儿都干。在部队有一个好处,就是没活儿干的时候能练功,我们是全军的技术部队,全国哪儿都去,可以到处访高人。那时候,地方上乱得很,人也不规矩,每到一个地方,经常睡午觉时就来一堆人要跟你比试,吃饭时又来一堆人突然偷袭你,前半个月总是忙着应付各种情况,不过,半个月后,就啥事儿都没有了,那些之前来挑衅的人会请我到处吃喝玩乐,跟他们老大一样。


我当兵是在文革期间,整天武斗,在外面穿着军装也怕,因为还有抢武器的。有个部队首长知道我会功夫就把我调去给他当贴身警卫,走到哪儿跟到哪儿,我干了两个月就不愿意干了,太不自由,没时间练功,也没机会寻师访友。


1969年,我从部队转业到北京市机床厂,最开始是当电工,那时候,电工最自由,人们都说“溜溜达达是电工”,我一人一间房,没事就关在屋里练功。我跟老伴就是在机床厂认识的。她年轻时喜欢安静和读书,但也很支持我练功,搞对象时,我去师父家练功,也带她一起去。结婚后,我每礼拜都给师父买一斤对虾,光这一项每个月就是六块钱,那时候,六块钱都够一个人在北京生活一个月的了,她不但不反对,还把虾做熟了,跟我一起给师父送去。我在机床厂一直工作到1990年,后来调到八里庄办事处。这期间,东城体校曾经请我去当教练,我不愿意去,我跟体制内的人说不到一起,不是他们那系统出来的,也不会看领导脸色。


练功除了在拳场上练,还在家里练。在家偷偷练的我们叫“私功夫”,“私功夫”追求的是静,人静下来,思想才集中,气血才顺畅,经过调息才能练气和液,说白了就是心和肾。现在的武馆都宣扬人多气场强,练功效果好,其实都是忽悠的,人越多钱才能越多,但人越多心也就越乱,对练功是不好的。


事实上,并不是在拳场打一套拳叫练功,也不是在家里练套“私功夫”叫练功。对于真正习武之人,时时刻刻都是在练功,什么时候明白道理什么时候就在练功。我们学功夫不是按套学,套路是花架子,是练给别人看的,我们是按字学,每个字都是一个功夫,没每一项都得单练,练多长时间没有严格规定,重要的是每天都坚持。吴师父生前常说,艺不轻人,只有人轻艺。现在的人经常说自己没时间,那你睡觉吃饭又有时间?分明是不重视。


门内人讲“宁教千招会,不教一句真”,这并不是保守,而是教授之道,很多东西要练到了再教。我在1999年时曾参加“中华武术展现工程”对戳脚翻子教学片的拍摄,说句心里话,那次做的示范有点对不起大家,动作是故意做变形的。当时思想保守,很抵触这种教学片的拍摄。我们讲“明理得法好用功”,你什么都不懂,也没师父帮你“明理得法点真话”,就在网上搜视频来学动作,这能用什么功?不是瞎闹吗?





我特别不爱听“功夫练成了”这种说法,我都七十岁了,才有些东西慢慢搞清楚,因为每天的练习都有每天的体会和进步。现在学功夫的人,拜师的多,跟师父学的少。一礼拜来一次的算好的,好些人个把月才来一次,有的人甚至拜完师就几年都见不到人了。


师徒是种特殊的关系,跟师生的关系是不同的。1977年冬天,年近八旬的吴师父卧病在床后,很少有学生来看他,他们觉得吴师父生病教不了了,就不再来了,师父临终时也没人露面。吴师父过世后是我去找车送走火化的,后事办完,突然冒出好些人大喊吴斌楼是我师父,开始写各种回忆文章说师父生前私下是怎么教自己的。他们本无师徒之情,要有师徒之情,师父生病的时候为什么不关心?如果真的私传了什么功夫就更不会大喊大叫了。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借吴师父的名声来图自己的虚名,再用虚名去骗人钱财,我最讨厌这些人。


现在的武林早都乱套了。好些所谓的“大师”已经不需要功夫和技能,能说会侃懂得搞人脉关系,再东拼西凑发表几篇文章出几本书,得到领导认可就是大师,就是掌门人。其实,掌门人都是武侠小说里写出来的,真正的武林从来都没有“掌门人”这种说法。这门怎么掌?一个祖师爷教了十个徒弟,哪个徒弟敢说自己是掌门人?其余九个谁会听你的?最多只有个辈分而已。


练武的人跟养鸽子的人一样,都叫“气行”。为啥叫“气行”?你养的鸽子被别人养的鸽子拐走了,你能不气吗?肯定得去找那人。大家都练武,凭什么你的功夫比我的强?不服气就要比试,有切磋才能有进步。年轻人学武术干吗?不就是为了能用吗?


当然,切磋都得背着师父。通常都是那些爱看热闹和爱传闲话的人在帮忙拴对儿。只要打出一点点名声,就会有人莫名其妙地找上门来。记得1973年冬天的一天,我下班刚进家门,就来了一个人,那人说他是哪个体校的散打冠军,我问他有什么事?他说,北京有人说你厉害,有人说我厉害。我说,这有什么关系吗?他说,我想看看到底咱俩谁厉害。那时我已经小有名气,很多人找我,所以师父对我要求严,不准跟人比试,我就说,你走吧,你厉害。那人不走,非要比。我说,非要比就进屋吧,被邻居看到不好。那时候时兴穿翻毛皮鞋,进屋以后,我说你等我换双鞋,踢坏了你不好,换鞋时,他偷袭我,结果他就躺那儿了。


真正的切磋跟擂台比武是截然不同的,擂台有规则,有裁判,而私下的切磋都是据情而变,瞬间结束战斗。我记不清跟多少人试过手了,每次都运气好,至今还没有输过。


胆子和野性是习武之人必须具备的精神意志。我们之前怎么训练徒弟?两人一对,面对面马步扎好,互相使劲儿打对方的嘴巴,这叫练“嘴巴架”。可以防守可以躲,但必须出手,体验对方,找出灵活性。嘴巴架讲究的是眼毒、身柔、心狠、手快,脚底虽不能动。挨对方一刀也得把对方弄死,这叫胆子。没有斗意,为练功而练功,就失去了武术的本性,变为娱乐活动,就永远练不对。




有些人相信“笨人专心”,但我不收笨徒弟。教拳时,如果做几次示范都学不对,这人我就不想教了。我们这个拳最看重的是脑子灵而不是刻苦。


灵性在于脑。手法、腿法及身法的变化都出自大脑谋划,小脑运用筋肉、关节和皮肉筋骨间的膜得力的结果。若动不用脑,意气则无主张,筋肉运动则无序,拳脚便派不上用场。小脑在大脑后下方,听命于大脑,节制全身筋肉有序运动而无知觉。大脑主精神,小脑主运动,脑仁则主性命。人们头疼时,说“脑仁疼”。“脑仁”是儒家的说法,佛家叫“珠”,道家叫“丹”,解剖学称“水房”,也有人将它叫做“第六感”。


为什么我们在击打人的时候一打就变形,或是在被别人击打的时候顶不住?是因为我们的关节不牢固,力量传达不过去。容易拐脚也是因为关节松弛,没有约束力。关节筋肉和膜的强壮与否不仅可影响到功夫,还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哪一关节和哪一些筋肉合膜出现了发板、发僵、抽缩等现象,其功能势必就会受到限制。关节不稳,用时变形,攻击力便是“无源之水”。肩关节疼便是筋肉合膜的损伤,加强筋肉和关节膜的锻炼,便能日渐灵活,消除痛疼。膜是半透明的液体,脑、心、肠、骨、筋、关节、血管都有膜,无处不在。膜的锻炼有揉法、扭拧法、拍打法等很多方法,能使膜腾起来以提升筋肉的活动力,这叫“易筋腾膜”。


我一直认为什么钱都可以省,但学习的钱不能省。1980年,我在单位开了个假证明,以“医生”的名义自费去北京市广安门中医学院骨伤科进修班学习。我不是要拿医师证,习武的人不是给人治病的,而是给人制造病的。我的目的是系统地学习经络、关节等方面的理论,印证“内练三经”的说法。我发现“内练三经”的确能通过内练促使津液产生,将人体所亏欠的部分补足,从而精气神充足,气筋充实,人体内外不会轻易受到伤害,运动时强劲有力。很多练拳的人身体越练越死,像木头一样,拳打出来特别笨,一举一动别人看得清清楚楚,还怎么变化莫测?我们练的皮、骨、肉都是分开的,它们间的三层膜都练得特别活,就不会觉得累。


我比较孤独,因为戳脚翻子的理论跟大多数拳种的理论不一样,我的很多观念也跟身边的人不一样,所以聊不到一块儿。很多人一说站桩就要“含胸拔背”,但我认为长期含胸拔背是压迫心肺功能的,气滞久了还会得病。还有很多人喜欢打沙袋,但打沙袋如果没有正确的方法,其实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人的内脏都靠血管吊着,如果这些悬挂件不够强壮,就经不起折腾,容易被震坏。一些人也练口内生津,但很多方法都不对,口腔里有气管、食道、幽门,生出的津要进入特定的地方才有用,如果进的是胃就没什么意义了。


我也打坐,但不会坐得太久,久坐伤脾,有人说打坐时要足跟抵住会阴穴,身体摇山晃海,我觉得那也是错的,气都摇乱了,心神还怎么归中合一?好些人都说内家拳要运气,但运哪儿的气?怎么运气?都说练自己的拳能长寿,为什么能长寿?书场跟拳场不一样,戏台跟拳台不一样,被武侠小说洗过脑的人才信气沉丹田之后飞檐走壁,怎么可能?这是两种相反的劲儿,气都沉下来了,你怎么还能跳得起来?有人说练太极的实战时也能突然变得很迅猛,这可能吗?一个平时练惯了慢的人能说快就快?怎么可能?又不是神仙。你设计的动作理念是慢,脑子是不可能突然改快的,就算速度变快,动作也肯定是变形的。老话讲: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有真意。变化成了神经反射,才有自然,才能打人。功夫的玄机便是拳到自然成。


戳脚翻子的洪志田师傅我也是早有耳闻,很尊重他功夫。但是是不是练得好的人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有些看不起别的拳种,老实说我师傅也是这样。从正面推人家的马谁能不倒才是稀奇了,不管什么桩,只要两腿在同一条线上,从正面推你不倒我就去跳楼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云绾兮 发表于 2016-1-16 08:51
戳脚翻子的洪志田师傅我也是早有耳闻,很尊重他功夫。但是是不是练得好的人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有些看不起别的 ...

朋友这里说的“不到”是指这个马步有一个“撑”劲而不是谁也推不倒。要理解意思呀。要照您那么理大树也是可以被推倒的不是吗?洪老师的马步要求是从脚掌膝胫到臀以及腰背肩胯头颈手肘都要有撑劲,功夫越深这撑劲也就越大并不是说谁也不能推倒如果一点撑劲都没有那就说明这马步是不合格的或说是错误的。
洪老师从来都是尊重别家拳种的尤其是高手要说看不起的只是那些一知半解不明其里的“大师”,我想大家都是这种看法不是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咏春的桩法本身就是容易被人推倒,咏春是女人拳 女人跟人对打容易被人拉拽过去,因此咏春这个马首先是为了防止自身重心不被对方前拉为目的而创的,对于直来的劲或推劲,咏春的格斗式 就是用侨手、膀手、转马等方式化解对方直来的劲,,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酒当歌

2016-1-16 08:52:17

拳理很多都是相通的。你咏春的桥手就只用胳膊的力量吗?据我了解不是这样的,出桥手时背和肩也是用力的。背肩和手的配合如何锻炼?马步就是其中一项看看姚氏咏春。马步的撑劲可不是只是向前的,你理解这个“撑”字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惑夜辞

2016-1-16 08:52:39

即使咏春现在也是派系繁多理论各有不同。我之前对咏春桥手和转马的认识你给指点一下看看我的认识和你的有什么不同。至于”二字钳羊马“既然叫”马“那就是马步的一种。马步的锻炼是为了什么?我认为就是为了练稳如何稳就要腰腿胯有力量。听说二字钳羊马可以夹住羊而羊不能走脱而得名,不知真假。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即诺离

2016-1-16 08:52:47

我觉得刻意去夹紧会伤膝盖。二字钳阳马只是最基本的马,要配合转马才能练到腰马合一,只有练出扎实的灵活的腰马才能打出劲道来,咏春是讲整劲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惑夜辞

2016-1-16 08:52:58

我练时慢,用时快,看奥运百米赛跑选手平时都训练散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即诺离

2016-1-16 08:53:07

筋肉合膜的部分讲得好!但他不懂太极。练法不一样,目的一样。太极也讲腾膜。猫平时慢,捕鼠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这文章不错不过我真的没听过翻子拳……看来中国的拳种确实太多了,值得保护和弘扬继承发展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精彩评论13

戳脚翻子的洪志田师傅我也是早有耳闻,很尊重他功夫。但是是不是练得好的人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有些看不起别的拳种,老实说我师傅也是这样。从正面推人家的马谁能不倒才是稀奇了,不管什么桩,只要两腿在同一条线上,从正面推你不倒我就去跳楼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云绾兮 发表于 2016-1-16 08:51
戳脚翻子的洪志田师傅我也是早有耳闻,很尊重他功夫。但是是不是练得好的人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有些看不起别的 ...

朋友这里说的“不到”是指这个马步有一个“撑”劲而不是谁也推不倒。要理解意思呀。要照您那么理大树也是可以被推倒的不是吗?洪老师的马步要求是从脚掌膝胫到臀以及腰背肩胯头颈手肘都要有撑劲,功夫越深这撑劲也就越大并不是说谁也不能推倒如果一点撑劲都没有那就说明这马步是不合格的或说是错误的。
洪老师从来都是尊重别家拳种的尤其是高手要说看不起的只是那些一知半解不明其里的“大师”,我想大家都是这种看法不是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咏春的桩法本身就是容易被人推倒,咏春是女人拳 女人跟人对打容易被人拉拽过去,因此咏春这个马首先是为了防止自身重心不被对方前拉为目的而创的,对于直来的劲或推劲,咏春的格斗式 就是用侨手、膀手、转马等方式化解对方直来的劲,,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酒当歌

2016-1-16 08:52:17

拳理很多都是相通的。你咏春的桥手就只用胳膊的力量吗?据我了解不是这样的,出桥手时背和肩也是用力的。背肩和手的配合如何锻炼?马步就是其中一项看看姚氏咏春。马步的撑劲可不是只是向前的,你理解这个“撑”字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惑夜辞

2016-1-16 08:52:39

即使咏春现在也是派系繁多理论各有不同。我之前对咏春桥手和转马的认识你给指点一下看看我的认识和你的有什么不同。至于”二字钳羊马“既然叫”马“那就是马步的一种。马步的锻炼是为了什么?我认为就是为了练稳如何稳就要腰腿胯有力量。听说二字钳羊马可以夹住羊而羊不能走脱而得名,不知真假。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即诺离

2016-1-16 08:52:47

我觉得刻意去夹紧会伤膝盖。二字钳阳马只是最基本的马,要配合转马才能练到腰马合一,只有练出扎实的灵活的腰马才能打出劲道来,咏春是讲整劲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惑夜辞

2016-1-16 08:52:58

我练时慢,用时快,看奥运百米赛跑选手平时都训练散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即诺离

2016-1-16 08:53:07

筋肉合膜的部分讲得好!但他不懂太极。练法不一样,目的一样。太极也讲腾膜。猫平时慢,捕鼠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这文章不错不过我真的没听过翻子拳……看来中国的拳种确实太多了,值得保护和弘扬继承发展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