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松者得其中,活者着其用,弹者应其力,抖者致其用。
松得中则形正,缠法之用,形不正不得,无论哪种缠,形于稍节是练的大部分内容,但内在的作用却是中,中的作用不显,则缠法失势。活主要形于手指,因为对手是活的,是所有不确定性的来源,手指是是人身最活的末梢,习惯了是比眼也快的,所以,善用指的针对性很强,身之势合于指,则身不得不活,桩是死站好,但要把桩站活,活就活在手上,指上,手有所指,足则应之,则得活,得身法。弹者,习惯应该以为应力而出,其实以为是不先不后,随势而动,应力而随,保持其张力,其目的是为了自己合中,对方失势,失位。抖则简单了,前边全做到了,
那么身就合了,合既出啊,此时,除了曲伸之势,身体上任何一个地方都已经没有动的余地,只有脊柱可以配合稍节,或转或曲伸,就是个抖样。
我对松活弹抖持保留意见。松活,是必须的。弹抖,只是一种表现方式,或者说是一种表演。你看到过拳击散打的拳弹抖吗?
火箭发射或者飞机飞行过程中,这种垂直于飞行方向的摆动,是必须克服。
早期,对弹抖的描述常常是这样的,箭中靶心时,尾部羽毛的抖动就是弹抖。所以,我们陈拳习练者,往往在打拳时追求这种所谓的抖动。
如果你恰好就是这种发力的追求者,那么,你现在就找个人,让他抱着被子,用你的所谓弹抖打他一拳 。当然,怕他受伤,可以从小力试起。
你试过后,就明白了,弹抖,真没有我们自己想象的那么有战斗力!弹抖,真的有战斗力,为什么后来的杨吴武孙就没有把它发扬光大呢?为什么他们把步伐改成了弓步或者跟步了呢?
我们仔细看早期的陈拳视频,这种弹抖很少。即便是陈照奎先生的视频也没有现在新生代的弹抖好!弹抖那么好,为啥早期的陈拳传人不把它表现出来?我当然认为,弹抖在击技中是有作用的!例如,发力迅猛,能惊心。加大了后续动作的威力!
我觉得,弹抖,类似于用鞭梢打人。虽疼,但不足于给人以致命一击。而太极拳打人,似乎应该追求的是木匠或者石匠用的那种工具,锉刀,打人的,不是锉刀,而是锉刀后面的那个大锤!
陈拳,的大锤,很隐晦:移重心,转腰。杨拳或者孙拳大锤,很明显:弓步或者跟步!
综上所述,松活,要追求。弹抖,别太在意。
以上所述,纯属个人见解。仅供参考!(虽谦虚了一哈,可是,看了我的另外一个帖子,我都感觉自己可以发表论文了)
|
花绛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