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劇《南山之竹》由於劇情以春秋時代為背景,所以士兵的武器,也採用了當時較普及的「戈」來製作。當然,由於是舞台用的道具,必須因應表演的方便而作出調整,與史實會有相當出入;但器具的形體,卻必然決定了用法。 因為劇情需要武打場面,所以導演指派了筆者提供一些武術指導,替演員設計一套動作簡單、容易操練又不失實用的「戈法」。 就在經過實際操作後,對「戈」這種兵器的用法也有了更具體的認識。 「戈」的用法 「戈」是啄擊性兵器,用法為「鉤」,旨在讓「援」的鋒刃打在落點上,以造成刺擊的傷害。及後加上的「胡」,更能讓戈在抽回時,增加了拖割的殺傷力。 以此為設想,可推出在實戰中「雙手戈」的招式大概如此: 握法:右手在前,左手在後,如同握雙手刀一般。
一)啄:像揮鋤頭一般,但為了更省力及更精準,預備時把戈扛在右肩上;出戈時上一步,同時把戈向前啄出。
「啄」是以「援」向圖中敵人的左側擊入
二)犂:若我啄得太遠,變成以柲打落在其身體,將戈抽回,以「胡」勾傷對方;或對方兵器架住我的啄勢,將之一犂下來,可勾脫其兵器,或割傷其手腕。
「犂」是以「援」勾回,可勾脫圖中敵人的兵器,或割傷其身、手
三)推:若我啄得太近,便將戈往前再送出,以「援」的刃銼擊對方;或對方兵器架住我的啄勢,我將之犂下後,再順勢推入攻擊。
「推」是以「援」推送,以銼擊圖中敵中的身、手
四)挑:在收回戈頭的同時,將「鐏」從後往前挑擊。
「挑」是以「鐏」自下往上撞擊圖中敵人
五)勾:將戈從下而上向前勾出,主要是攻擊對方沒有護甲的前腳。
「勾」是以「援」自下往上啄擊圖中敵人
六)掃:勾擊後若將戈順勢擺到身體左側,再將戈從左向右平掃撃出,主要是從外而內攻擊對方的前手臂。
「掃」是以「援」自外往內啄擊圖中敵人之前手
七)掛:當戈擊出後,對方趁機還擊時,利用收回戈的動作,一併將對方的兵器格到身外。及至戰國時代中後期,當戈頭「內」的部位更加了刃口之後,更可用這動作來傷害對方。
「掛」是以「柲」自下往上格開圖中敵人之攻擊
八)鑿:在收回戈頭之後,用「鐏」來向對方直直撞出。
「鑿」是以「鐏」自上往下直撞向圖中敵人
|
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