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电话: 400 4567 8910
返回顶部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天观的重要课题之一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8515次阅读 0次回复
阅读排行
daxiede
2015-11-30 08:50:40

       构建和谐社会,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和谐,但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确立生态价值观。“生态价值”是一个新的概念。所谓“生态”,指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生态系统,即自然界,它是除了人和社会以外的自然事物,是各种生物和其他物质系统的总和。因此,我们这里所说的生态价值也就是自然界的价值。本文讨论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自然界有没有价值;第二个问题是自然界的价值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第三个问题既是确立生态价值观,既是实现人和自然和谐的根本保证,也是人天观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自然界的价值
        自然界有没有价值?以往的哲学家认为:只有人有价值,离开人世界上无所谓价值可言;经济学家认为:劳动是一切价值的源泉,世界上只有劳动产品有经济价值,生命和自然界没有价值;神学家认为:上帝创造了世界,世界上只有上帝有价值。生态伦理学家说:生命和自然界是有价值的。
        所谓“价值”,一般表示事物对于人的功用,说某一事物有价值,是指它对人有用,符合人的利益,能满足人的需要。但是以往,价值概念主要用于经济学中,表示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劳动,或社会必要劳动。以往经济学认为,没有经过人类劳动的自然物,如空气、水、土地、野生动植物和矿藏等,是没有价值的。因而,人们一直认为,自然界是没有价值的。
       著名生态哲学家罗尔斯顿充分肯定了自然界的价值,他在《哲学走向荒野》的著作中指出:“苔藓在阿巴拉契山的南段生长得极为繁茂,因为似乎别人都不怎么关心它们。但它们就在那里,不顾哲学家和神学家的话,也不给人带来什么好处,只是自己繁茂地生长着。的确,整个自然世界都是那样—森林和土壤、阳光和雨水、河流和山峰、循环的四季、野生花草和野生动物—所有这些从来就存在的自然事物,支撑着其它的一切。人类傲慢地认为‘人是一切事物的尺度’,可这些自然事物是在人类之前就已存在了。这个可贵的世界,这个人类能够评价的世界,不是没有价值的;正相反,是它产生了价值—在我们所能想象到的事物中,没有什么比它更接近终极存在。”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自然价值表示的是主体-客体关系的概念,反映一定的主体与自然事物的利益关系。对于主体而言,自然价值表现为正和负的两方面的意义:当表示自然事物对某一主体的利益是肯定时,这是它的正价值;当表示自然事物对某一主体的利益是否定时,这是它的负价值。因此,自然价值主要是指人的功利,表现为商品性价值与非商品性价值。
       自然价值作为自然事物的客观性质,它是真实存在的,这种存在表示了它的“善”,即它自身生存的意义,以及这种生存对他物的意义,这种“真”和“善”的统一就是“美”。所以,自然价值是真、善、美的统一。
                                                                                  二、自然价值的客观性
       自然价值是客观存在还是通过人的主观体验由人的意识决定的呢?人们的自然价值观主要有两种思想:一是自然价值主观论的思想;二是客观论的思想。罗尔斯顿在《环境伦理学》和《哲学走向荒野》两本专著中,详细评介了自然价值主观论的观点,这种思想是20世纪占主导地位的自然价值观。例如:詹姆斯(W.James)认为,世界是一个本身完全没有价值的世界,只因有了人才突然变得有了价值。宇宙中的任何一个部分都不会比别的部分更重要,宇宙中的所有事物都没有意义色彩,没有价值特征,它们不能表现自己,也不能观察自己。他说:“在我们各自的世界中的一切有价值、有趣或有意义的东西,都纯粹是观察者心智的产物。”
       我们认为,自然价值是客观的,它在人类出现前30多亿年已产生、存在和发展,是不依人的意志而转移的,是客观的。但是,人类产生以后,它通过人的认识和实践加以利用和评价,这里离不开人的认识和体验,因而它又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我们可以从不同的层次进行分析,第一,从价值本体论的层次,也就是从生物与环境的层次来看,自然价值的载体是自然事物,它的价值是由自然物质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决定的。自然价值的创造,是自然界物质生产过程生产的。所以,自然价值可定义为“被储存的成就”,例如,人类出现以前,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矿产资源,生命活动创造的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条件,自然过程所创造的各种活物质,等等,它们是自然史上所储存的成就。它们的存在,以及它们的价值,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三、确立生态价值观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根本保证
        传统的价值观念,是以人统治自然为指导思想,依据这种思想,人们总是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经济、增加物质财富,以满足人类物质需要当作判断自身行为是否合理的价值标准。按照这样的标准,无论采取什么方式和手段向自然界索取都是合理的。因此,它排除了对自然界、对唯一能够提供人类居住的这个“宇宙岛”的关心和爱护,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这是一种十分狭隘、短视的人类利己主义。在这种传统价值观的支配下,尽管人类在征服自然方面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但是,这种胜利是局部性的。因为这种价值观有“反自然”的性质,以它为指导,人类活动常常以损害自然的形式表现,从而对自然自身价值造成损害。                              
       现在,资源紧缺已经成了各个国家和地区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又是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一切环境问题的主要根源。因此,解决资源的掠夺性开发问题,必须确立环境资源有价值的观念。
       在传统的经济价值概念中,或者以劳动产品中凝结的劳动时间为其尺度;或者认为只有能买卖的东西才有价值。由于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便出现了“三无”的思想,即“资源无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资源无价,可以无偿使用”;“ 资源无主,可以谁采谁有”。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的“产品高价、原料低价、资源无价”的现象,正是这种思想的反映。
       价值观念趋动人们的经济行为,由于这种资源无价的观念及其在理论、政策上的表现, 导致了资源的无偿占有,掠夺性开发和浪费使用,以致造成资源损毁、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并使经济社会发展受阻,成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大障碍。据报载,草原上有一种植物叫“发菜”,它是伴随在牧草根部生长的野生植物,形状酷似人的头发,因此被称为“发菜”。 “发菜”音同于“发财”,这使得好吃个彩头的中国人尤其是广东人大为钟爱,在广东,每斤售价数百元,于是“发菜”便成了一些人发财致富的“宝贝”。自1987年到1998年,涌入内蒙古西部草原地区“搂发菜”的人员累计达80万人次。因为“发菜”生长在牧草根部,搂取一丛“发菜”,便搂死一丛牧草,严重破坏了大草原的草场。据计算,仅取暖、做饭、樵采灌木致使草原被破坏的损失每年就达180万元。有人称这也是“发展经济”,然而,这种发展的结果是环境被严重破坏。这种破坏,也是从1993年以来每年产生沙尘暴的重要原因。由于发展经济的短期行为,造成资源的浪费是极为严重的。据统计,我国国家直属煤矿回收率约60%,地方煤矿仅30%—40%,小煤窑仅仅10%—20% 。实际上,原料之所以低价,就是因为它的价格构成不完全,没有包括资源本身的价值在内。
我们反思过去的经济行为,必须确立这样的价值观,就是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是有价值的。这种价值首先决定于它的有用性。其价值的大小,则取决于它的稀缺性和开发利用条件。未经人类劳动参与、未投入市场交易的天然的资源,都是有价值的。
我们确认自然资源的价值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自然资源本身的价值,即未经人类劳动参与的天然产生的那部分价值;二是基于人类劳动投入所产生的价值。生态环境的价值可能显得更虚一些,量化方法比较困难。目前,国际上,有些国家用替代法或机会成本法等方法估价生态价值,虽不理想,但它毕竟给人提供量化的概念,可供研究参考。
       日本科学家在曾对日本全国树木的生态价值进行了综合调查和计算,得出了惊人的数字:在一年内,全国树木可储存水量2300多亿吨,防止水土流失57亿吨,栖息鸟类8100万只,供给氧气5200万吨。将这几项按规定价格换算成金额,其总的生态价值达到12兆8亿日元,相当于日本1年全国的经济预算。
       印度加尔各达农业大学一位教授对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的作用进行折算,总的生态价值高达20万美元。其中包括生产氧气3.1万元,净化空气、防止空气污染6.2万元,防止土壤侵蚀、增加肥力3.1万元,涵养水源、促进水分循环3.7万元,为鸟类和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3.1万元,还为包括木材的价值。
       我国吉林省环保所等单位1984年仿照日本的方法对长白山森林的生态价值进行了初步估算,生态效益分成涵养水分、保持水土、提供氧气、保护野生动物、调节气候等七项,而只对其中四项进行了计算,结果为95亿元,是当年所产450万立方米木材价值6.67亿元的13.7倍。如此大的数字,足以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真要支付这些钱,或是纳入统计和核算体系,那就非常困难了。问题出在人们对生态价值的认识、重视程度偏颇。这种认识和重视程度及其为之支付的意愿,是随其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发展的。
      生态环境的价值是个发展的、动态的概念,它具有从发生、发展到成熟这样的过程特征。处在较低发展阶段的人们,不可能对生态环境的价值有充分的认识。但在解决了温饱问题、达到小康之后,人们对环境舒适性服务的需要,即对生态环境价值的重视程度就会急剧提高,而继续发展,到极富阶段时趋向饱和。
       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发展和享受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称,它是一种自然资源。而水、土地、森林、草原、矿产、动植物、空气等自然资源均是环境的要素。因此,常把环境和自然资源简称为环境资源,甚至更简单地称为环境。
       环境价值的价值,是价值哲学概念中的价值。这种价值反映的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即客体具有满足主体需要的某种功能或效用,对主体来说,这种客体是有价值的。作为外在物的环境资源对人类是有用的,因为它能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和享受提供所需要的物质性产品和舒适性服务。
       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向我们提出一个问题:每一代人究竟应当怎样衡量自己创造的文明成就,又应当如何评价自己决策行为的功过得失,要回答这个问题,关键在于价值,在于价值的取向与判断标准。解决好环境和资源的价值问题,已是21世纪人类的重大课题,值得人天观联系实际认真研究,以实现人天和谐依存。
                    
     本文作者:钱俊生。选自《人天观研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