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电话: 400 4567 8910
返回顶部
阅读排行
幽羽
2015-7-21 20:24:32


   一、剑器各部位名称

     “剑”为古兵器之一,被誉为“百兵之君”。剑器已有数千年的演变发展历史,其演进更为精良。剑之各部名称亦有异同。现将剑体之各部位名称简释如下:
     1、剑身:指剑的护手前至剑尖的全长。
     2、剑尖:剑身最前端尖锐的部位,锋芒之尖。
     3、剑锋:指剑身的前端约三寸两侧刃口。
     4、剑刃:剑身两侧锋利的部位,分为上下两刃口,各又分前、中、后三部。
     5、剑脊:剑身中间一条直线隆起的部位。
     6、护手:亦称格,剑身与剑柄之间作为护手的部位。
     7、剑柄:剑格后部作为持握的部位。
     8、剑镡:亦称首,剑柄的柄头。
     9、剑从:剑脊至剑刃部分。



   二、剑的方位名称

     1、立剑:剑刃朝上下为立剑。
     2、平剑:剑刃朝左右为平剑。
     3、竖剑:剑尖向上,剑身竖直或稍斜为竖剑。
     4、垂剑:剑尖向下,剑身垂直或稍斜为垂剑。

     三、剑指与持剑法

     1、剑指:又名剑诀。指在剑术练习和应用时,不持剑手的手型,一般保持为“剑指”姿势。即把食指与中指尽量并拢伸直,无名指与小指屈握于手心,拇指压在无名指和小指的第一指节上,此为压指诀。在动作变转中,拇指与无名指也可松开屈而不压,但不可以伸直,称为开指诀。
     2、持剑法(左手):左手虎口对准剑的剑格处,拇指由剑格上分向下,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由剑格下方卷指,相对握住柄,食指伸指贴附于剑柄上。使剑身平贴在左前臂后侧,不要使剑左右摇摆。

     四、持剑基本把法

     把法是持剑握柄的方法。要练好剑术,除了正确掌握好剑法之外,还必须运用好把法。只有准确有力地操纵好把法,才能更好地体现出剑法。基本把法有以下五种:
     1、满把。手握剑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齐握紧,第一节指骨排列平正,拇指屈压于食指第二指骨上面,腕关节正直,虎口正对剑格靠紧。
     2、螺把。手握剑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第一指骨,由小指开始依次向上微微凸起,拇指靠指于食指第三节指骨,腕关节微微下屈,以食指第二指骨靠拢剑格,形如螺壳。
     3、压把。由满把将无名指和小指放开,以无名指的第一节指骨和小指压于剑柄后端上面,勿使剑尖在前下坠。
     4、钳把。专以食指、拇指和虎口的挟持之劲将剑柄钳住,其余三指自然地附于剑柄。
     5、刁把。专以虎口的挟持之劲将剑柄刁牢,拇指、食指和中指自然伸直虚附于剑柄,其余两指基本上离开剑柄。


   五、手位变动阴阳图

     1、中阴剑:拇指一侧朝上,手心朝左,持立剑。
     2、少阴剑:手背朝上而稍外斜(前臂稍外旋),持斜立剑。
     3、太阴剑:即阴剑,手背朝上,手心朝下,持平剑。
     4、老阴剑:手背朝上而稍内斜(前臂稍外旋),持斜立剑。
     5、中阳剑:拇指一侧朝下,手心朝右,成反手立剑。
     6、老阳剑:手心朝上而稍外斜(前臂稍外旋)持斜立剑。
     7、太阳剑:即阳剑。手心朝上,持平剑。
     8、少阳剑:手心朝上而稍内斜(前臂稍内旋),持斜立剑。

     六、剑法分解

     刺剑:立剑和平剑向前直出为刺,力达剑尖,臂与剑成一直线,多用螺把。刺剑有平刺、上刺、下刺、低刺、后刺、探刺等多法。
     劈剑:立剑,由上向下为劈,力达剑身,臂与剑成一直线,着力点在剑刃,多用螺把。有左抡劈、右抡劈、后抡臂等法。
     撩剑:立剑,剑尖由下向前上方为撩,力达剑身前部。多用螺把。有前撩、后撩、正撩、反撩等法。正撩剑前臂外旋,手心朝上,贴身弧形撩出;反撩剑前臂内旋,其他同正撩。
     挂剑:立剑,剑尖由前向上向后或向下向后为挂,力达剑身前部。左挂多用满把,右挂多用压把。上挂向上向后贴身挂出,下挂向下向后贴身挂出,抡挂贴身立圆一周。
     剁剑:立剑,剑尖在前,用剑下刃由上向下平切至地面为剁,力达中下刃和后下刃,多用满把。
     点剑:立剑,提腕,使剑尖猛向前下为点,力达剑尖。臂伸直,多用螺把。
     崩剑:立剑,沉腕使剑尖猛向前上为崩,力达剑尖,臂伸直,剑尖高不过头。多用满把。
     斩剑:平剑向左(右)横出,高度在头与肩之间为斩,力达剑身臂伸直,多用螺把。
     搅剑:平剑,剑与肩同高,搅动时肩、肘、腕协调一致,向左(右)小立圆成立圆锥形绞动,如剑尖圈绕立圆较小,剑身成前锥体形或倒锥体形,力达剑身前部,肘微屈,多用螺把。

   洗剑:立剑(古代剑法)由下向上方贴身弧形撩出,力达剑身前部下刃,多用螺把。
     抱剑:右手抱剑于胸前,剑尖朝右为横抱剑,剑尖朝上为立抱剑,剑尖朝前为平抱剑。
     托剑:剑尖横向侧方,用反向虎口一侧的剑刃向上托起,着力点在剑中端或后端,多用满把。
     架剑:立剑,横向上为架,剑高过头,力达剑身,手心朝里或朝外,多用满把。
     带剑:平剑或立剑由前向侧后或侧后上方抽回为带,力达剑身,多用螺把。
     云剑:平剑,在头顶或头前上方平圆绕环为云。上云剑在头顶由前向左后绕环,要仰头;(左)右云剑在头前上方向左后(右后)绕环,头向左肩侧倒,多用钳把和刁把。
     格剑:剑尖斜朝下,剑身下刃朝外,前臂内旋(外旋),向左(右)弧形摆动格挡,力达剑身前部下刃,多用螺把或满把。
     提剑:剑尖垂直朝下为倒提剑,前臂内旋,虎口朝下。立剑向下向右上方贴身弧形提起为右上提剑,高与肩平,剑尖斜朝下。左上提剑时,前臂外旋,手心朝上,向左上提起,其他同右上提剑,多用钳把。
     抹剑:平剑,由前向左(右)弧形抽回为抹,高度在胸腹之间,力达剑身。旋转抹剑要求旋转一周或一周以上。多用螺把或满把。
     击剑:立剑或平剑,使剑锋刃处向前或斜方击出,力达剑尖,多用螺把或满把。
     抽剑:平剑或立剑,由前向侧后上(下)方拉回为抽。传统剑法中,曾用阴手为“抽”,阳手为“带”的分法。有上抽,下抽等法,多用满把。
     压剑:剑身扁平从上向下按压,力达剑身平面,有下压、内压等法,多用满把。


   七主要步型步法腿法平衡分解

     1、步型
     弓步:前脚微内扣,全脚着地,屈膝半蹲,大腿接近水平,膝部与脚尖垂直,另一腿挺膝伸直,脚尖里扣,斜向前方,全脚着地。
     马步:两脚左右开立,约为脚长的三倍,脚尖正对前方,屈膝半蹲接近水平。
     虚步:后脚斜向前,屈膝半蹲,大腿接近水平,全脚着地;前腿微屈,脚面绷紧,脚尖虚点地面。
     仆步:一腿全蹲,大腿和小腿紧靠,臀部接近小腿,全脚着地,膝与脚尖稍外展;另一腿平铺接近地面,全脚着地,脚尖内扣。
     歇步:两腿交叉,屈膝全蹲,前脚全脚着地,脚尖外展;后脚脚跟离地,臀部坐于小腿上,接近脚跟。
     叉步:两腿交叉,前脚脚尖外摆45°,全脚着地,屈膝半蹲,大腿拉近水平;另一腿挺膝伸直,前脚掌着地,脚尖正对前方。
     横裆步:两脚左右开立,约同弓步等宽,全脚着地,两脚尖正对前方,一腿屈膝半蹲,另一腿挺膝伸直。
     并步:两腿伸直并拢,全脚着地,不可起踵。
     丁步:两腿半蹲并拢,一脚全脚着地支撑。另一脚停在支撑脚内侧相靠,脚尖点地。
     三体势步:前脚脚尖向前,后脚脚尖外展45°;两脚全脚着地,后脚跟与前脚在一条直线上,两腿微屈,大腿斜向下,两膝微内扣,两脚距离约一小腿长,重心偏于后腿。

     2、步法
     上步:后脚向前迈步。
     退步:前脚向后退步。
     盖步:一脚经另一脚前横迈一步,两腿交叉。
     行步:两腿微屈,行步平稳,步幅均匀,重心不得起伏,不允许腾空。

     3、腿法
     蹬腿:支撑腿直立或稍屈。另一腿由屈到伸,脚尖钩起,用脚跟猛力蹬出,高不过胸,低不过腰。前蹬时上身正直,侧蹬时上身稍侧倾,后蹬时上身前俯与后蹬腿成水平。
     踩脚:支撑腿微屈站稳,另一腿脚掌用力下踩,高不过膝。

     4、平衡
     前提膝平衡:支撑腿直立站稳,上体正直,另一腿在体前屈膝高提近胸,小腿斜垂里扣,脚面绷平内收。
     后举腿平衡(望月),支撑腿伸直或稍屈站稳,上体侧倾拧腰,挺胸塌腰(向支撑腿同侧方上翻),另一腿在身后(向支撑腿的同侧方上举),小腿屈收,脚面绷平,脚底朝上。
   五、手位变动阴阳图

     1、中阴剑:拇指一侧朝上,手心朝左,持立剑。
     2、少阴剑:手背朝上而稍外斜(前臂稍外旋),持斜立剑。
     3、太阴剑:即阴剑,手背朝上,手心朝下,持平剑。
     4、老阴剑:手背朝上而稍内斜(前臂稍外旋),持斜立剑。
     5、中阳剑:拇指一侧朝下,手心朝右,成反手立剑。
     6、老阳剑:手心朝上而稍外斜(前臂稍外旋)持斜立剑。
     7、太阳剑:即阳剑。手心朝上,持平剑。
     8、少阳剑:手心朝上而稍内斜(前臂稍内旋),持斜立剑。

     六、剑法分解

     刺剑:立剑和平剑向前直出为刺,力达剑尖,臂与剑成一直线,多用螺把。刺剑有平刺、上刺、下刺、低刺、后刺、探刺等多法。
     劈剑:立剑,由上向下为劈,力达剑身,臂与剑成一直线,着力点在剑刃,多用螺把。有左抡劈、右抡劈、后抡臂等法。
     撩剑:立剑,剑尖由下向前上方为撩,力达剑身前部。多用螺把。有前撩、后撩、正撩、反撩等法。正撩剑前臂外旋,手心朝上,贴身弧形撩出;反撩剑前臂内旋,其他同正撩。
     挂剑:立剑,剑尖由前向上向后或向下向后为挂,力达剑身前部。左挂多用满把,右挂多用压把。上挂向上向后贴身挂出,下挂向下向后贴身挂出,抡挂贴身立圆一周。
     剁剑:立剑,剑尖在前,用剑下刃由上向下平切至地面为剁,力达中下刃和后下刃,多用满把。
     点剑:立剑,提腕,使剑尖猛向前下为点,力达剑尖。臂伸直,多用螺把。
     崩剑:立剑,沉腕使剑尖猛向前上为崩,力达剑尖,臂伸直,剑尖高不过头。多用满把。
     斩剑:平剑向左(右)横出,高度在头与肩之间为斩,力达剑身臂伸直,多用螺把。
     搅剑:平剑,剑与肩同高,搅动时肩、肘、腕协调一致,向左(右)小立圆成立圆锥形绞动,如剑尖圈绕立圆较小,剑身成前锥体形或倒锥体形,力达剑身前部,肘微屈,多用螺把。
     洗剑:立剑(古代剑法)由下向上方贴身弧形撩出,力达剑身前部下刃,多用螺把。
     抱剑:右手抱剑于胸前,剑尖朝右为横抱剑,剑尖朝上为立抱剑,剑尖朝前为平抱剑。
     托剑:剑尖横向侧方,用反向虎口一侧的剑刃向上托起,着力点在剑中端或后端,多用满把。
     架剑:立剑,横向上为架,剑高过头,力达剑身,手心朝里或朝外,多用满把。
     带剑:平剑或立剑由前向侧后或侧后上方抽回为带,力达剑身,多用螺把。
     云剑:平剑,在头顶或头前上方平圆绕环为云。上云剑在头顶由前向左后绕环,要仰头;(左)右云剑在头前上方向左后(右后)绕环,头向左肩侧倒,多用钳把和刁把。
     格剑:剑尖斜朝下,剑身下刃朝外,前臂内旋(外旋),向左(右)弧形摆动格挡,力达剑身前部下刃,多用螺把或满把。
     提剑:剑尖垂直朝下为倒提剑,前臂内旋,虎口朝下。立剑向下向右上方贴身弧形提起为右上提剑,高与肩平,剑尖斜朝下。左上提剑时,前臂外旋,手心朝上,向左上提起,其他同右上提剑,多用钳把。
     抹剑:平剑,由前向左(右)弧形抽回为抹,高度在胸腹之间,力达剑身。旋转抹剑要求旋转一周或一周以上。多用螺把或满把。
     击剑:立剑或平剑,使剑锋刃处向前或斜方击出,力达剑尖,多用螺把或满把。
     抽剑:平剑或立剑,由前向侧后上(下)方拉回为抽。传统剑法中,曾用阴手为“抽”,阳手为“带”的分法。有上抽,下抽等法,多用满把。
     压剑:剑身扁平从上向下按压,力达剑身平面,有下压、内压等法,多用满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