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微信: 13175635983
返回顶部
史书上写的东西都是真实的这事儿是真的吗?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38353次阅读 6次回复
suchen11
2015-6-27 11:12:06


许多同学从学习历史的第一天就在问“史书上写的东西是真实的吗?”、“如果不能确定史书记载是真实,我们这样研究又有何意义?”
这是一个历史学的基本问题。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讨论什么叫做“真实”?
历史学面对的是已经消逝的过去,“时乎时,不再来”,消失的就消失了,没有任何方法可以重现。人文学和自然科学的最大分别,在于人文学没有“再现性”。自然科学可以靠实验,不断再现某种现象,用来检验定理。但在人文学中,这是不可能的。张良和黄石公不会再次重现相遇的那一刻,就算在今天重新相遇,也不会是同样的情况。因此,“真实”曾经存在过,但已经随著时间消失了。
接下来的问题是,用什么方法能够得到曾经存在过的“真实”?
那就要看各位想要得到的是“绝对的真实”?还是“相对的真实”?



如果是“绝对的真实”,这世上没有任何方法能够得到。后人写的文献(例如《史记》)当然有后人的想法存在,但本人记载的东西就一定可靠吗?名人回忆录中的美化和谎言,自古以来还少了吗?即使是本人的记忆,也是不可靠的。各位应该有过这种经验,替自己的讲话录音,事隔多年后再听到那段录音,往往会大为惊诧:“我当初是这麼说的吗?”

那么录音和录影,总是绝对真实的吧?那也不可能。技术上来说,录音和录影既非全角度,也不可能得知当事者的心灵活动,从中得到的当然不会是“绝对的真实”。
那么考古地下出土的东西,总是绝对真实的吧?严格来说,考古发现的遗址和遗物,往往具有第一手史料的优势,固非带有后人色彩的传世历史文献所能及。但中国的传世历史文献,常为当时多数文史资料之汇聚,考古材料却往往是古代片段遗留之残余,就历史的全面性和复杂性来看,考古材料是无法取代历史文献的,两者只能相辅相成。因此任何人都不可能光从考古,就得到“绝对的真实”。
“绝对”,本就是属於神的领域,非人力所能及。

但如果是“相对的真实”,却是有可能的。所谓的“历史”,是“过去人类的所有活动”(包括心智活动)。但所谓的“历史学”,是“从史料(包括文献、考古等等)中所能復原的过去人类所有活动”。从各种史料中,不断进行研究和比较,逐步地接近真实,这就是历史学的本色。
因此,这世上没有办法得到“真实的历史”,所能得到的只有“历史的真实”。

所以当同学问:“《史记》上记载的,就是真实的历史吗?”就绝对层面而言,当然不是;但就相对层面而言,可以回答为:“如果你觉得《史记》的记载不真实,能否拿出比它更為真实可信的史料?”透过这样的方法,历史学才能不断进步。

同学又问:“《史记》中那么多私人对话,太史公又是如何得知?”基本上,中国古代人记载事情许多都没有附上出处,但这不代表他们记的都是捏造。历史学讲究“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我相信太史公所记必有其根据,只是太史公时代的书籍,已经有太多亡佚,使我们无法得知太史公的根据。但也有部分他根据的史料出处,今日还能见到,可以验证这一点。



我从未说过《史记》上的记载,必然是可信的。但如果你不相信古人所记的史事,就应该拿出更为可靠的证据,否则就是流于空谈,空谈的讨论没有太大意义。许多同学似乎觉得只要不能证明是绝对真实,就不必相信也不必理会,那么基本上对他而言,人文学的东西几乎无一可读,人文也就无从研究。
人文学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好”和“更好”的答案。下面是我曾在史记课上听到的一段话,给各位做个参考:
今天你们学历史学,常常会面对一个问题,这是一个多元化的想法,就是:历史书上写的是“真”的吗?他们那个时候写书的人怎麼知道当时发生的事情?他们写的是真实的吗?会不会都是史家自己的想像?

这是需要注意的问题,也是“绝对的真实”跟“相对的真实”的问题。所谓的“绝对的真实”这种事是不存在的。就算你亲自经历发生的事情:我们刚才上完一节课 了,你叫这里的同学写一篇文章,去讨论刚才那节课在上什么,保证你们每个人写的都不一样。这是“人”的能力有限,“绝对的真实”那个要是神才做得到的事情。可是我们可以力求“相对的真实”,相对的真实就是:“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而且还有更根本的原则,我非常喜欢这句话──《左传》里面有这句话,这是 我信奉的原则:
使死者復生而生者不愧,谓之贞。

这是春秋时代的人说的话,他讲的当然不是为了史学,他讲的是说我做为一个大臣的人,就算已经死掉的国君,他托孤给我,今天他复活了,当面跟我对质,问我:我有没有尽到我的责任,我也没有惭愧,我已经尽到我的责任了。这就是中国古代人的想法。

就史学家而言,我们不可能要求绝对的真实,可是你起码要做到:你今天写一个人物写一段史事,就算死去的那个人现在突然复活了,当面跟你对质,你心中也能毫无惭愧,因为你尽了你的能力,你做到一切你能做到的事情。你写的不是当时发生的事,是因為你的材料就是这样、你能力就是这样,那没办法,可是你起码可以做 到问心无愧。你不是故 意去曲解史事,也不是根本该尽的能力你没尽到。因为你要去研究古代的东西、已死的人,本来就是一件很难完成的任务,那么尽了你的力,也就是了。



历史并不是真实的,而是无限的接近于真实。但只要仔细想想,所有的知识都是无限接近于真实但并非真实的。举几个例子:牛顿三大定律在宏观环境下并不成立。三角形内角和在非平面中也不等于180度。可以说,所有的知识都是物质世界在意识中的反应,然而,由于人的意识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人类知识只是在无限的接近物质世界的真实。这样并不是不可知论的缪误,物质世界的真实就如同遥远宇宙的一颗行星,我们知道它一定存在,并且可以用一些知识来测量我们与它的距离。但是,即使你能够测量出距离也并不是绝对真实的,因为有很多你没有考虑到的因素会影响测量的结果。除非你在我们和行星之间拉根绳,测量绳子的长度得到两者之间的距离。但你永远没有办法在两者之间拉根绳。当然,我并不排除几千年以后人类真的可以做到这一点,但这其中仍然有没有考虑到的因素。这不是恰恰说明了我所要说的问题,人的意识不断发展,因而知识也不断发展,人无法达到真实,但却在不断提出新问题的过程中无限接近真实。历史也是这样。

另外历史作为一种人文学科,它比测量距离,计算角度这类自然学科的问题更加复杂。就如柯林武德所言: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是历史学家在自己的思想中重演过去的思想。但是,首先过去的思想就不是完全真实的,二十四史是绝对真实的吗?当然不是,这些史料全都不可避免的加入了作者的主观判断。另外,历史学家通过这些加入前人的主观判断的史料研究历史时,又不可避免的再次加入自己的主观判断。你可能又会问:历史难道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当然不是。每个历史学家都在编织一个自己关于历史思想的网,这个网内有真实的和虚假的历史。当所有的历史学家的网交织在一起时,我们便可以大概判断出哪些历史思想更加接近于真实,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这个庞大的网络中看到历史发展的主干脉络,越来越多的历史学家的网加入到这个大网中,历史发展的脉络就越来越清晰。如此,人类便认识了历史。还有一点,那些在虚假与真实之间徘徊的历史不正是历史的魅力之所在吗?不同于自然科学要排除特例找到一般规律,历史恰恰是在研究那些特例。隋唐出现的科举制度是以前一直延续的世卿世禄制的特例,所以我们研究它。文艺复兴是以前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的宗教思想的特例,所以我们研究它……这样的例子充斥在历史研究中。我们为什么要局限于"拿来主义"的小盒子里,纠结"拿来"的历史知识是否真实,而不去自己探究历史知识的本来面目呢?



既然历史是不真实的,我们学习历史有什么用呢?首先我必须强调,所有知识都有自己的受众面,没有一种知识对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有用处。历史也一样,你认为学习历史没有用,那么你学习物理化学语言文字又有什么用?人无法先知未来,所以你永远无法知道你学习什么是有用的。从功利上来说,中学生学习历史是为了高考考个好成绩。而我作为一个大学生学习历史是为了以后找个好工作养活自己。从心里上来说,有的人学习历史是为了好奇心,我就是想知道中国为什么会在近代落后于世界的大趋势?有的人学习历史是为了虚荣心,我想在我喜欢的妹子面前表现一下自己学贯中西的学识。历史还有很多作用,受众群体不同,历史的作用就不同。
很多人认为历史的作用是借鉴过去以预测未来,我并不同意这种说法。人的思想是复杂的,历史也是复杂的。自然科学或许可以用类比的办法来预测,因为去年经历了春夏秋冬,所以今年也必然会经历春夏秋冬。但历史不可以,因为人的思想会变化。你今天的思想一定与一年前不一样,甚至与一天前,一个小时前不一样。所以,即使在相同的情况下,因为你思想的变化你会做出不同的行为。不同的两天你带着同样的钱逛超市,所买的东西一定不一样,甚至有很大差异。
或许你又会问,依我所说,历史并没有什么大的用处。当然不是,历史或许无法预测未来,但是历史是对现在社会的佐证。我们可以将现在历史的网加入到我们以前编织的宏大的历史脉络的网中,从而明析我们对现在历史的认知是否能够延续历史的脉络。如此,使人类对过去不恐惧,对未来不迷茫。
还有一点很重要,是历史学的研究方法,既历史方法论。现在很多学科都借鉴了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学习心理学的学生要学习心理学史,学习法学的学生要学习法学史等等很多学科都借鉴了历史学的研究方法。

所以说,历史很重要,我们可以通过历史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认识自己。




wlxg20130220

2015-11-30 21:09:19

摘自《金刚三昧经》:
佛言:令彼钝根受持一四句偈,即入实谛。一切佛法,摄在一四偈中。
因缘所生义,    是义灭非生;
灭诸生灭义,    是义生非灭。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清净平等 随缘放下 真信切愿 摄根念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清净平等 随缘放下 真信切愿 摄根念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彭劉賢

2015-11-21 16:41:06

史書記載
也會受到各種影響左右吧
差別在古人講法守理  通常真實無偽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幽羽

2015-7-19 08:34:47

顶一个!!!
回复

举报

精彩评论6

wlxg20130220

2015-11-30 21:09:19

摘自《金刚三昧经》:
佛言:令彼钝根受持一四句偈,即入实谛。一切佛法,摄在一四偈中。
因缘所生义,    是义灭非生;
灭诸生灭义,    是义生非灭。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清净平等 随缘放下 真信切愿 摄根念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清净平等 随缘放下 真信切愿 摄根念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彭劉賢

2015-11-21 16:41:06

史書記載
也會受到各種影響左右吧
差別在古人講法守理  通常真實無偽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幽羽

2015-7-19 08:34:47

顶一个!!!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