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微信: 13175635983
返回顶部
关于太极拳源流的一点认识和个人观点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15720次阅读 7次回复
本帖并非考据贴,所说基本属于猜测,各位看官切莫当真!!!!
莫当真!莫当真!莫当真! 重要的事情说三边。
说起太极拳,离不开杨露禅学艺于陈长兴。
杨露禅到京传艺之后,虽然不能确定当时教的时候说这是什么拳,但太极拳确实自此之后才扬名的。而在此之前基本也是没有这么一种拳在市面上流传。
武禹襄也是在杨露禅之后才到陈清平处,研究也罢学习也好,总之在见了陈清平之后,武艺大涨,自创武式太极拳。
其它太极拳也都是在杨武之后,才成拳的。
说到这儿,可以看出市面上的这些拳都跟陈家有着很大的关系。起码跟陈长兴和陈清平有莫大关系。
据说,陈长兴和陈清平练的是陈家自己的拳,那时候叫什么名字,现在也没啥确切的凭据。
那么陈家的拳怎么来的呢?
说法不少,陈卜也好,陈王廷也好,反正是陈家过去有这么个先人,当过兵打过仗,老了退隐山林,就是退休回家种地了。没事的时候,想起自己戎马一生,征战沙场,习得一身武艺,要是就这么带走了,觉得有点可惜。
要是和平年代,带走也就带走了,偏偏有赶上个人荒马乱的时代,咱不占山为王制霸天下,但好歹也要有个自保的手段啊。
那就整理整理,传给子孙,不指望着去欺负人,但好歹也不能被人欺负不是?
这看起来,颇有点像一个老工程师,觉得自己辛苦工作了一辈子,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就想着给后辈留点东西,多点养家糊口的手段。这怎么看都是老人们对后辈的一点心意。
当然,这时候,老人家是绝对不会想着以此成名啊之类的。要争名声,什么名声能比得上封侯封相?
整理经验,未必就是系统性的,可能今天写一点明天写一点这样的。又不是教育大师,哪能什么事都整的那么系统啊。既然传给子孙,也没想着当宗师开门立派,当然就捡紧要的东西留下来。
可以这么认为,当时的陈家先人整理的时候,不是成路的,而是把一生的经验,拣选比较重要的格斗技巧,单式单式的往下传。那时候没有套路。
就这么一代代的往下传。但是后人们天资各异,有好的有差的。有的可能学一遍就记住了,有的可能学很多遍都记不住,那怎么办呢。就有人想着,把这些招式串起来,这样也好记忆,套路由此产生了。
其实查一查现在常见的这些拳种,虽然都说自己成拳很早,在古时候就有了,但真正有据可查的这些前辈基本都是明末清初时候的人。戚继光在拳经捷要里虽然也提到了一些拳,但仔细看看,那些人所代表的不能算是一个拳种,而仅是其各人的行拳特点。或许也就是太祖长拳流传较广影响较大。
戚继光拳经捷要所列各式,也是单式,不成路。当时有没有成套路的拳种,应该是有的,就是被戚继光称为花拳的东西。在明朝还有一个书叫做《耕余剩技》,这也是一本武功秘籍,不过里面没有拳,只有兵器,有棍、弩、刀、枪。这些兵器也都是单式,不成路。唯有刀法,最后总列成路。书里是这么说的:



耕余剩技里面的刀法实际是倭刀刀法。当时的明朝武人,还没有天下我最大我最牛的思想的,非常务实,谁好就用谁的。
再说陈家先人,在军队上也会遇到很多武术高手,互相交流切磋也是必然的。所以也是从中学到了很多别人的好东西。经过战场上的厮杀,这些格斗技巧去粗存精就保留了下来。当然,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对明朝后期的军队训练影响甚大,那么陈家先人曾经阅读过拳经捷要也是必然的。
河南自古是中原地带,少林寺就在河南少室山。少林武术流传甚广,那么同在河南的陈家先人能够接触学习到少林武术也不是很让人意外的事。而河南又与河北山东山西交界,这几个省的武术相互影响也是能够想象的。
其实不光是武术,所有的技术,都不可能是闭门造车造出来的,必然是经过长期的交流沟通,才能演变而来。
陈家先人就是在这样一个大环境里,才最终形成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拳术。
所以说,陈家的拳,里面有少林拳的影子,有红拳的影子,有心意拳的影子,有通背拳的影子,这真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要没有这些,那就不正常了。
明清时期的武术典籍,值得一看的是《武编》《纪效新书》《耕余剩技》《武备志》《手臂录》《内家拳经》
这些书讲的都很务实,没有后期特别是清朝末期的玄幻之风。
再说套路。
套路最初的作用的就是记忆格斗技巧,就像学生记笔记一样,备忘。
实际上看看历史上有些名人,孔子孟子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这些人,他们的著作基本都是后人编的,不是他们本人写的。他们讲课的内容,是自己对事物的思考,还没有形成系统,随着时间的不同,思考的结果也会有差异,这是正常的,人总是逐渐走向成熟的。当他们逝世之后,可以盖棺定论了,所以后人根据他们的言论总结成书。
那么套路的形成也是这样,最初就是备忘。为了把招式串起来,可能又增加了一些过渡性或者仪式性的动作。当然,随着逐渐的练习,人们也发现,即使不用于格斗,只把套路当做锻炼身体的一种运动,也是极好的。
戚继光在拳经捷要篇里说“此艺不甚预于兵,能有余力,则亦武门所当习,但众之不能强者,亦听其所便耳。”又说“ 拳法似无预于大战之技,然活动手足,惯勤肢体,此为初学入艺之门也。”
这就肯定拳法的热身健身功能,为下一步学习兵器打好基础。
冷兵器时代,最常用的武术技巧还是兵器,而不是拳法。以拳法想以一敌百,除非对方都是幼儿班。

因此,当初陈家先人传下来的武艺,应当是以兵器为主,拳法为辅的。


战场杀敌,都是手持武器,没有谁以为自己天下无敌,赤手空拳往上冲的。即使过去单人出行,走山穿林,手上起码也要带根棍子。

有人说,某某出家人在山上为了防野兽,所以创出了某某拳。这种事听听也就罢了,别当真。出家人在山上修行,要防野兽是正常的。但防野兽,手里拿把刀拿根棍子也比你赤手空拳好的多。
再者说了,防野兽创出来的拳为啥招招对着人的要害呀?出家人慈悲为怀,不与人争斗,闯出个防野兽的拳确实为了对付人使的,这他么的怎么听着那么有喜感呢。
陈家的拳在杨露禅之前,有没有外传过,这个事儿还真说不好。
我觉得吧,应该是有。但是传的这些个外人,本身没创出啥名堂来,其名不彰,拳即使传了别人也未必知道。也就是杨露禅进京闯出了名堂,否则照样天下无人晓。
另外一个就是当时外传的陈家人和外人,心里即使看的比较重,但作为保命的手段,也没必要在外面到处大声宣扬。
当然,陈家的拳即使外传,也不会很多。而陈家的拳,即使在陈家沟,可能习练者众,但能有所成就的还是少数。
这东西就跟科举一样,每个人读的都是同样的圣贤书,可是中进士的全国也就那么几十个人。
过去读书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光读书不行,还要行万里路,长见识。
练武也是这样,光自个儿练不行,照样要出去访师拜友,长见识多交流,才能全乎自身的东西,也能有所成就。
那些在深山里苦练几十年,一出山一鸣惊人的,也就武侠小说里面才有,现实中没有。
有句话说,天下武功出少林。
其实应该是天下武功入少林,然后才有天下武功出少林。
河南,中原之地,历来是古今帝王逐鹿之所,兵乱频频。有那江洋大盗、战败兵卒走投无路了,得,当和尚去吧,就进了少林寺了。因此也把天下的武术带进了少林寺。
而少林寺自唐朝起,就设有僧兵。这就是给天下武术融为一炉带来了契机。少林武术的发展,也带动了河南的武术发展。陈家沟近水楼台先得月,陈家的拳跟少林武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是必然的了。
根据陈氏拳械谱,陈氏拳有十四套。这十四套拳未必是同一时期的,也未必是一个人都要练的。可能是某一个前辈在跟红拳传人交流时的一些所得,而另外一个前辈在跟炮捶名家交流时又有所得……于是这些前辈根据自己所学以及交流所得,也编出一套拳来。拳路虽有不同,但其基本功底是相通的,底子都是自家传下来的东西,在这个基础上融合了红拳炮捶等等拳种的长处。
器械也是一样,可能有陈家前辈擅长刀的,有擅长枪的,有擅长棍的,等等等等。所以才有这么多的套路传下来。
这些套拳和器械,传下来的目的无非是使自家后辈能够根据自身的身体条件和兴趣,多一些选择,而未必是都要练习。
当然套路多了,最初的那些格斗技巧都藏在这些拳套里,也很难分得清楚了。这就使得源流复杂起来。
过去的家族都比较大。一般人可能会对自己的祖父记忆较深,但对曾祖父高祖父的印象基本也就剩下族谱上的名字了。越是往后,这种陌生就越会严重。这还是嫡亲的情况,如果不是嫡亲,那这种陌生就会更加强烈。
过去可能有前辈对拳法增益较多,做出比较大的贡献。但这就像是一个人前几代曾经富过一样,后代的印象其实也淡的很。前辈对家族做出的贡献,对后代来说往往是心安理得享受的。
曾经有个说法,说陈家沟申遗,有个英国人到陈家沟一看,陈王廷的墓碑都是伪造的。这其实不奇怪。因为陈家的前辈没把拳看的像现在这么高,对前辈的遗物重视程度不够,况且到现在河南也算是历经战火,旧的墓碑找不到也属正常。
也就是现在太极拳名声大噪,世界知名,所以陈家人才想起来把祖上遗失的东西给补上。
杨露禅三下陈家沟,有说前两次没教真东西,最后一次才感动了陈长兴,教了真东西。这说法纯粹扯淡。
应该是杨露禅去了陈家沟,陈长兴接纳杨露禅之后,就开始教了真东西。但学武练武,不是教了你,你就能功夫上身的,你要回去下功夫练。功夫上身了,才是学到了。三下陈家沟,可以说是杨露禅在练拳过程中,不断的进步,同时也会有一些问题。所以陈家沟向师父请教。我们不能只看到杨露禅在进步,实际上即使是如宗师陈长兴,他对拳的理解也是日渐加深的。杨露禅在进步,陈长兴同样在进步。第二次第三次去陈家沟,可以说俩人如师徒如好友般探讨拳术拳法。当然说杨露禅向师傅请教也无不可。
自此之后,杨露禅才成长为一代宗师。
三下陈家沟,这是在过去交通不是很方便的情况下。搁在现在社会,可能杨露禅会每年都回去看看自己的师父。即使不请教什么问题,回去看看师父聊聊天不行吗?聊天的时候,聊聊拳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杨露禅到了北京之后,以教拳为生。北京当时是京都,也是能人辈出。能在京城落脚的,都得有两下子。杨露禅进了王府教拳,这也算是跟别的教师抢饭碗。那么引起冲突是必然的事儿了。
但是杨露禅初来咋到,要立足必然要展示武艺。但在王府上,不看僧面看佛面,得给主人留点面子。要是一下子就把原来的教师打的血呼啦的,一个是场面上难看,另一个也显得王府以前选教师的眼光不行。
所以杨露禅与人比武,必然以拿发为主,拿住了发出去,展示了自己的功夫,场面上也好看。
这王府里也都是明白人,一看就知道杨露禅功夫了得,为人也知进退,就留了下来。
有说法,改拳自杨露禅始。真假且不论,倒是有这个可能。
一方面王府里的公子少爷身子娇贵,吃不得苦,你要他们跟你往死里练功,那不是要老命嘛。再一方面,就学了真本事,要是一个比试打的死乞白赖血呼啦的,那些公子少爷也不愿意啊。
所以啊,有些真东西就不能教,也没法教。那就教一些拿发的功夫,这东西练好了也是个保命的手段。练的不好也啥事儿。
但是对自己儿子,还是要教真东西的,在北京立足吃这碗饭,没点真本事哪行啊。所以杨班侯的功夫是出手见血。这要搁那些王子贝勒出手见血,打了老百姓那就罢了,打了其它的王子贝勒出手见血,这不是要老命啊。
还回头说说套路。
套路最初为了备忘记忆,在编列成路的时候加入了过渡性和仪式性的动作。这就使得整个套路的技击含义被隐藏了起来。过渡性和仪式性的动作越多,真正的东西隐藏的就越深。
套路除了备忘记忆,还有一个功能就是锻炼身体。即使不用来格斗,这么一套窜跃蹦跳进退起伏踢腿击拳的连续动作,也有着较好的锻炼功能。正如戚少保所说:活动手足,惯勤肢体。
所以练习套路,也是拳法的基本功,里面该有的手眼身法步都有了。
练到一定程度,师父给你分成单式,拆开来讲,这就是回到最初的功能了,那就是技击。其实就是把隐藏在套路里的技击性的东西给你单提溜出来,也就是最初陈家先人想传下来的东西。
再说说武禹襄武式太极拳。
有一句话“杨家拳武氏传”。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杨武两家关系极好,而且据说当初杨露禅进王府教拳,也是武家介绍去的。为什么武家对杨露禅这么好呢?
对于武禹襄,他的外甥李亦畲只说“我郡南关杨某……旋里后,市诸同好。母舅武禹襄见而好之,常与比较,伊不肯轻以授人,仅能得其大概。素闻豫省怀庆赵堡镇有陈姓名清平者,精于是技。逾年,母舅因公赴豫省,过而访焉。研究月余,而精妙始得,神乎技矣。”
这就是说,杨露禅不肯传授武禹襄,武禹襄只学了个大概,所以才去找的陈清平,然后学了真东西,神乎其技了。
既然杨露禅不肯教武禹襄真东西,杨露禅不过一介平民,而武家确实官宦之家,那武家为何还对杨家那么好,不光推荐杨露禅去王府教拳,还教杨氏子孙?
所以在这里,李亦畲一定是说谎了。
武家对杨露禅以及杨氏子孙那么好,一定有原因的。
这个原因就是杨露禅并未隐瞒,而是教了武禹襄真东西。但功夫上身毕竟需要时间,武禹襄可能有些着急了。错以为杨露禅没教真东西,于是去了河南找陈清平。结果和陈清平学了一个月,发现这些东西都是杨露禅教过的,所以醒悟过来,不是杨露禅不教真东西,而是自己急躁了。于是回来潜心练习,终于武功大成神乎其技了。
杨露禅待之已诚,武禹襄还之以情。所以武家才推荐杨露禅进王府教拳,同时又教了杨氏子孙真东西。
杨露禅改拳迫不得已。武氏的拳和陈家的拳也不一样,为什么呢?
武家是官宦之家,虽然贵不如王子贝勒,但也使富足有余,坐不垂堂的主儿,不用吃武术这碗饭。那么武术对其来讲就是一种技艺,就像当时的很多公子也会学一些吹拉弹唱消遣一样。就是一种消遣,而不是打生打死的吃饭的家伙什儿。
既然如此,那就有必要把其中争强斗狠的狠招儿拿去,只保留一些听化拿发的巧劲儿。当然这也是比较高明的东西,但毕竟不是生死之争,而只是胜负之争了。
从杨露禅迫不得已改拳,到武禹襄有意改拳,二人学到的陈家的拳就发生了异变,从此再也不是争生死而是争胜负了。所以再往后,就演变出了这种你好我好哥俩好的推手来。
当然,杨露禅和武禹襄毕竟是学习过陈家拳的,陈家拳里原有的那些打生死的招数手法,杨武二人到底有没有传下来,也就只有人家家里人知道了。
关于太极拳这个名字的由来,有说是起于翁同龢的题联“手捧太极震寰宇,胸怀绝技压群英”而来。
我也查了一下翁同龢日记,不过遗憾的是并未找到相关记录。或许对翁同龢,这个题联算不上什么大事,所以没有记录的必要。
不过对于现在研究太极拳的后人来讲,确实比较重要的。不知道有没有人能够找到比较准确的资料。


sos2sos

2016-7-17 23:13:10

可惜啊,有多少绝技失传了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郑真茹

2016-6-11 09:57:21

听说杨露蝉只教了二年就被斩首了,因为你说的真功夫不教教了假拳,原来的教师爷联名举报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砍畔

2016-6-11 09:57:11

兄弟几个高矮胖瘦不同,但是,他们的DNA是改不了的。所以,任何拳术不传的是;习练方法。只要方法不变,拳架就不会改。改拳架的是那些不得真传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憎说板

2016-6-11 09:57:02

杨露禅三下陈家沟和住在陈家沟那是不一样的概念,你信那一个传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戴腓

2016-6-11 09:56:45

孙杨为什么去外国接受训练?。国内的教练教不了嘛吗?。
中国的足球为什么请外国教练?。
杨露禅在北京教拳,都是教的谁?。
王府招聘保镖护卫本人功夫不行,是那个人推荐能解决的了的吗?。现在的保镖也不是那个人介绍就能行的,因为主家招保镖是保护他自己的性命的。这可不是看谁的面子的事。看看中南海的保镖有谁是通过推荐而当任的、都是精挑细选,层层过关、尤其是功夫,功夫不行一切都是零。
所以别拿现在的眼光看过去。
大家都知道,过去的技艺都是单传,传老大不传老二,传男不传女。这种现象在今天的现实中很常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熟冑

2016-6-11 09:56:34

我我们这儿就有个接骨拿环的,没有儿子,女儿想学、其父就是不教、原因就是传男不传女。后来看女儿下岗生活无着落,才让他在自己的诊室里干活发工资,而且是有活就让她干,也不说为什么。后其父故世,女儿才知,其父让其多干活的用意,现在以独立开诊谋生,且相当有名气。
还有一个人其姥爷有四个儿子,其会接骨拿环。四个儿子中老人只看中了老四,老四还不愿学。其他人想学老人不教。所以,老人的技术基本失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谓志

2016-6-11 09:56:28

楼主实在。
回复

举报

精彩评论7

sos2sos

2016-7-17 23:13:10

可惜啊,有多少绝技失传了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郑真茹

2016-6-11 09:57:21

听说杨露蝉只教了二年就被斩首了,因为你说的真功夫不教教了假拳,原来的教师爷联名举报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砍畔

2016-6-11 09:57:11

兄弟几个高矮胖瘦不同,但是,他们的DNA是改不了的。所以,任何拳术不传的是;习练方法。只要方法不变,拳架就不会改。改拳架的是那些不得真传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憎说板

2016-6-11 09:57:02

杨露禅三下陈家沟和住在陈家沟那是不一样的概念,你信那一个传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戴腓

2016-6-11 09:56:45

孙杨为什么去外国接受训练?。国内的教练教不了嘛吗?。
中国的足球为什么请外国教练?。
杨露禅在北京教拳,都是教的谁?。
王府招聘保镖护卫本人功夫不行,是那个人推荐能解决的了的吗?。现在的保镖也不是那个人介绍就能行的,因为主家招保镖是保护他自己的性命的。这可不是看谁的面子的事。看看中南海的保镖有谁是通过推荐而当任的、都是精挑细选,层层过关、尤其是功夫,功夫不行一切都是零。
所以别拿现在的眼光看过去。
大家都知道,过去的技艺都是单传,传老大不传老二,传男不传女。这种现象在今天的现实中很常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熟冑

2016-6-11 09:56:34

我我们这儿就有个接骨拿环的,没有儿子,女儿想学、其父就是不教、原因就是传男不传女。后来看女儿下岗生活无着落,才让他在自己的诊室里干活发工资,而且是有活就让她干,也不说为什么。后其父故世,女儿才知,其父让其多干活的用意,现在以独立开诊谋生,且相当有名气。
还有一个人其姥爷有四个儿子,其会接骨拿环。四个儿子中老人只看中了老四,老四还不愿学。其他人想学老人不教。所以,老人的技术基本失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谓志

2016-6-11 09:56:28

楼主实在。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