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微信: 13175635983
返回顶部
源于古代长枪术的抖大杆子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30534次阅读 0次回复
话家常
2015-11-18 08:53:30
大杆子源于古代长枪术,长八尺以上为大杆。习武世家教习子弟时,先要学习中平枪和圈枪之法,有一定功力后才能用大枪。明代以前的沙家杆子和杨家大枪都很见功夫,往往枪功练成了,周身的整劲就练出来了,再练习徒手技击就事半功倍。明代后,有武学名家根据六合大枪创立六合门,三皇炮捶门也是拳法、枪功各重一半,心意拳始祖姬龙峰更是“精于枪法,人皆以为神”。
    一、抖大杆功效
    抖大杆时,意念通过丹田之气的运转和抖炸,可以练成浑元内功。抖大杆时反复摩擦双手掌心劳宫穴,可以起到健身的作用,抖完大杆后,令人有身心舒泰之感。这正是抖大杆与其它功法的不同之处,因为人在心情不好时不宜修炼,但抖大杆子可以消淤祛火,平心静气。
    先人在练习大枪术时,发现了抖大杆的特殊功效,于是将这种整劲用于徒手搏斗。戴家心意门将抖大杆功法和大枪术视为不传之秘,是修炼抖擞劲的基础。太极门的杨班侯自幼习太极大枪;郝为真能将重八十多斤的铁杆子连抖两百多下;八卦门也有“一年杆子顶二年圈”的说法,认为抖大杆子比转掌走圈增长功力更快;郭云深的抖大杆功又不同凡响,门下弟子电多下功夫抖大杆,以上事例可说明抖大杆的功效。
    王芗斋先生少年时学得的功夫不多,于是下功夫抖大杆,出道后以抖劲发人而成名。后来,他游历全国各地,拜访名家高手,使自身修炼达到上乘境界。土芗斋自立门户后,以传授站桩为主,将抖大杆功夫怀珍自秘,因此他的弟子中没有一人能修炼到他的层次。抖大杆练出的功夫不仅具有搭手飞人的整劲,还要有接手时的周身弹簧劲和一击必杀的透劲。当年杨班侯和郝为真都能出手见血,绝非仅靠搭手听劲和放人跌人成名。
    二、抖大杆功法
    笔者习练的抖大杆子方法有两种:—种是祁县戴文熊等传于程天祥和程天禄后再传陈云钥的戴家心意门练功法,另一种是阎志高先生传给刘常春、张学善、曹守谦等人的太极门抖杆法。笔者认为,两种方法各有特色,难分伯仲,如能将两种方法兼而修之,则能事半功倍。
    戴家心意门的练法可分高、中、低三盘。双脚前后站好,先持大杆子贴于身旁,前把要松,提顶松肩,塌腰坐胯,小腹要有绷圆之意,先右后左,先逆后顺,意念用丹田劲带动腰胯圈枪(圈枪又称拦拿、缠拿或掰扣)。程宗猷在《耕余剩技》中说“先有圈枪为母”,吴殳(音shh)在《手臂录》中说:“余谓枪之元补只有一圈…—是以练枪者,惟下久苦之功于一阁,熟而更熟,精而益精。”由此可见圈枪的重要性。
    抖大杆时练圈枪不仅是为技击,更练丹田内转和腰胯圆活,因此不可用肩臂之力。
    借圈枪之势束身、提腿成寒鸡步,再展身上步,用抖擞劲将大杆子崩出为抖,抖大杆时,束身和展身成虎步要连贯一气,不可断续,意念以丹田抖炸劲震动周身六合,发力以后把为主。陈云钥先生传下的戴家抖大杆功法,在周身发出抖擞劲的瞬间,后把还要旋腕抖把,应是独门练法。大杆子抖出后,再撒步抽枪,重新左右圈杆。
    阎志高先师传下的太极门练法如下:双脚前后站好,尽量下势,体重压在后腿上,两脚距离要大,侧身的角度稍大(超过45度)。此法共分前后二势。前势称为“龙搜骨”,即双把先将大杆子松垂于身前,然后抽身后坐,以鼻吸气,双把随之将杆子后抽,仿佛是以鼻将大杆子吸回,双把在颈前高度相同,意念周身骨节同时旋转拧起,故名“龙搜骨”。抽杆子时,前把松开,后把轻握:后势称之为“龙抖鳞”,即顺“龙搜骨”之势,双把旋转下拧,划弧线裹于丹田前,然后用鼻呼气,意念将周身骨节崩开,后把带前把,顺势将大杆子旋转抖。
     恩师刘常春等先生多次告诫过找“长力不长功”,因此练功的强度和时间如得当,则可事半功倍。无论练习何种杆法,都应以—小时为度,左右各抖二百下后,练习心意大枪或太极十三杆均可。

初练大杆容易出现错误及纠正

我国器械的起源和发展,原本是早于徒手的拳技的。现今的实用技术只体现于部队中侦察兵的匕首,骑兵的马刀和步兵的劈刺术,武林中虽然不乏小觑技术的人物,但任何器械冠军的各门独擅兵器的高手都不是连级刺杀标兵的对手,若是不信,一试便可证实。
  如果只从战场这个特殊环境而论,器械的威力大于拳脚,其原因正如道新先生所论:“兵器有更大的打击空间范围,有很高的硬度,并有极小的接触点而使力量集中。另外,由于杠杆的原理使兵器的末端具有较高速度,从而增加了挥搠冲击力。“我国频繁的冷兵器战争史,促进了器械的性能和技术不断发展,历代亦涌现出了众多的精器械的高手,这些战将的武艺和他们所擅长的器械至今仍脍至人口,至明末清初,器械的技术在军中更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以俞大猷,石敬岩、戚继光和吴殳为代表的将军们不仅总结和升华了器械的精华,吴殳还留下了《手臂录》这部大枪经典著作,他们以器械的杀法结合拳技的打法,为国术的质变开辟了新的纪元,从而使我国的拳技由于“拳兵过渡”的特殊历史条件而走到了世界前面。尤其是峨眉、太极等名拳的原传功法均是从器械的杀法和弓箭的射法受到了巨大的启示而姬际可“以枪为拳”的创举更是将冷兵器未期器械技法的高峰技术转用于徒手的拳术技法的创举,更是为古老的军事技术寻求了再生和发展,并且使器械功法的效力反馈于格斗手搏之艺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现今世界各国的实用器械,以体育项目中的击剑和部队中常用格斗术为主,我国原传劈剑和朴刀技法早已被日本学习,并形成铳剑道(日本国刀剑不分)和劈刺术,我国的劈刺术亦很简捷实用,只是突击一技,身与步虽合理配合,但双臂持枪前刺,细考乃原苏联花刺技法,故需将此技法改进。忆昔当年,日俄为争夺我国的旅大竟在我国领土开战,沙俄士兵多被日本士兵所刺毙,世人皆谓日本劈刺术冠绝于世,却不知其技法均源于中华,而日本国成名的高手亦在器械较量时,被张恩彤、李尧臣、马骥良、赵道新等实作通家击败,尤其芗斋先生以器械轻取泽井健一等人的事迹更是振奋了中华武魄,并说明器械的精华虽已是凤毛麟角,但仍然在中国当务之急是要继承不使之失传。
  器械虽花样繁多,但总不外乎长、短、软和抛掷四种,而且何种器械都是由锋利或尖锐的多金属物配合长杆或手柄而成,其技法也只是刺、劈、挑、抹等几下而已,所以只要精熟了一、两种,其它则可触类旁通。由于器械是靠双手掌握的,所以贴身肉搏不能死搬硬套器械的用法,我们所练器械,是为了拳械互补,正如道新先生所说:“拳术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兵器的运用,而兵器操习水平的进步又能促拳术技击的飞跃。”
  大杆是专指白腊木而言,一般的树干不宜做为训练所用器械,现今的各种钢、铁管因弹性不及腊杆,亦不能用。抖练的大杆应比一般器械的杆身粗长,其杆头直径应在5公分以上;杆尖(即杆尾)直径应在4公分以上;杆长应在四米以上。
  执械的方法是以原传三体式为原则,因废弃了“单看手,双手走”等谬说及“缠头过脑”、“白蛇吐信”等哗众取笼的怪式,所以只注重两个原则--上执重物,下必是桩和短不贴身长不离身。短则以身带臂,扫劈斩抹;长则身械一体,挑刺崩摇。习练大杆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拳械并练,所以更需严格遵守拳学的原则,练杆之法只是“以桩运械”而已。执杆之法曾由祁州张树德先生改为大式,此法对于增长功力效果很大,实作也极具威力。我们习练大杆,开始可从大式执杆法入手。
  清末民初,大多数习者仍沿用此法,只是多已失去整体劲力的内诀。芗斋先生存传了此艺,并将其外形收紧,使之更利用整体力的训练和应用,我们应以此式深入。
初练大杆会因生疏而出现错误,望大家注意纠正。
  1、缓动法:缓动法即执械试力法,其方法是执械做勾挫、波浪等试力动作,如果拳术功夫深厚,此法一试即会,无需苦练,只体会执械是双臂的延长而已,在此只以蛇缠手的试力为例:侧式桩站妥,双手执械,以身带杆作蛇缠手试力,由于大杆的运动外形是由身体带出来的,所以外形看不出内在的变化,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有意将外形放大一些。
  2、米字法:此法为我国器械独特训练法,是马骥良、赵道新二位先生亲授于笔者的。实践中的攻防动作,任凭对手所谓的千变万化,总不会离开中线的上、中、下、和左右这几个方面,所以把住中线就能自如地迎击对手任何方向的进攻。我们都临过字贴,为了方便初学者,大方格本都用线画着米字格,执械练习,只要守中用中,能以这米字格的方法运使发力,基本上就掌握了全部的攻防时的运械轨迹,所以我们练大杆,就应先熟悉米字的方位,然后执械由慢而快,依次发力练习抖杆,但不可机械地以杆划格,关键是内在劲力的爆发,而杆的外形需小,而且熟练后应注意变化杆的出击方位更需以一点为主进行训练。
  3、摇旗法:开始训练,有意固定双手不动,只动身躯(注意不要以晃腿误为转身),使大杆的前端出现横圈、竖圈和斜圈,初步体会躯干主动的要领,然后以身带手作摇旗法,此法主要有三种练法。
  a、侧式桩持杆站妥,意想杆身前部杆身绑着一面旗帜,以身摇旗,使旗面作平圆轨迹卷动,可连续朝一个方向卷,也可左一下,右一下的卷动
  b、以身带手而动,使意念中的大旗迎风晃动翻卷,可以顺时针连续斜摇,也可以逆时针连续斜摇,亦可以顺逆互摇。
  c、上述两式是身手反称的双臂同向运动,此式也是同向运动,只是有一手先动(左、右均可),另一手再动,形成了似乎是双手相反运动的外形,此动如果徒手练习即是太极的原传云手身法,实作时以此动出击,动作突然而极利于变化和防护。
  摇旗训练能使人体连通双臂同大杆融为一体,体会出整体运动的动作和劲力,因意念中杆身所系大旗的作用,会使习者掌握触械时的整体发力并顺势进击,摇旗也可作为大刀的训练法,所以正文先生说:“会摇旗就会耍大刀”。
  4、摇鞭法:“此法练法同摇旗法相同,只是将意念中的大旗变为长鞭,山西、东北一带的车把式多使用双手执握的长鞭,笔者在东北插队时,曾亲见一车把式用长鞭将一条狼抽的满地翻滚,其动可谓整、稳、准、透。车毅斋、宋世荣两位前辈就精通此法。此法训练的方法和轨迹虽与摇旗法无异,但因整体晃鞭和甩鞭(发力),就将摇旗杆身的力点前移至杆稍,实作中熟谙此力,出手即可将对手抽的连滚带爬,宋世荣先生的传人李旭州先生就曾以此技震慑过几位擂台名手。
  摇旗、晃旗和摇鞭、甩鞭的训练,初练是为了以身带械,熟练和形成浑元运械的习惯动作和运械轨迹,而速动训练则要求动作的突发和变化,所以缓动应执杆进行各方向螺旋的顺,逆时针的反复训练,而速动则为发力,要求冷、脆、沉、猛、狠其摇旋发力也多是骤然的半径轨迹。
  5、速动法:此法是上述各法熟练后的加快,是训练快速操杆时仍符合要领的过渡功法,无需赘笔。
  6、抖杆法:以上训练都是为此训练服务,如果能自如掌握,无需苦练,应很快进入此法苦修。
  抖杆法是持杆进行发力训练的功法,开始训练,双臂可有意地进行颤动,熟练后则无需手颤,只需执杆爆发劲力即可,由于劲力直达杆端,会形成评书中所谓的 “金鸡乱点头”的效果,其颤动的次数,速度皆取决于习者自身的拳术功夫,切勿为追求颤动而使双手故意作局部的抖动,其动作要领是爆发力的突然减速,或骤停,这也是我国独特的训练方法,国外搏击术的打砂带训练都是要求运动中的突然加速,芗斋先生和道新先生等前辈的实践证明,这种极快的动作突然减速甚至急停的训练程序是极为科学和颇具实效的。
  练习抖杆需以发力的要领进行,并因持杆迫使双臂不能盲目舞动而从中体认徒手格斗时爆发劲力的正确运动轨迹和发力要领,需要重申的是必须是以躯干主动,双手不要死握杆身,双臂用力不能过大,道新先生早已明示:“如果双臂用力过大,那么力量难以进入对手躯体,而是回到自己腿上”。希望大家通过抖大杆的严格训练,达到爆发力动作的协调、准确而连贯。抖杆的动作,开始可发杆力于米字的各方向,熟练后,就应选择其中的一、两下进行反复的单操训练,在此仅介绍米字方向的几种抖法,亦希望大家要少而精的练习。
  a、劈杆法:躯干由45度以侧横弧形轨迹变为15度大侧面,脊柱弹射压缩,小腹下沉,前足踩,后足蹬,肩胯互争,带动双臂翻滚,带动双手同时前后分争,快速将杆前劈至与腹齐骤然减速。然后回归预备式,再反复进行训练,以此动作要领劈杆,如将劲力前刺,称为滑杆,将劈和滑的动作合而为一为劈刺。
  b、崩杆:身体以15度大斜面争拉蓄势,然后由15度突然合为45度,头向前撞,脊柱压缩向前弹射,躯干同时划立圆。下肢同样前踩后蹬,形成整体发力带动双臂将大杆向前突刺,但手臂勿前移,重心前移之惯性主要由15度至45度的“合”而形成,躯干合至45度时突然减速,此法最易练得合抱整劲。武林中称道的所抖大杆即以此式为主,其练是将老传三体式扩大,后手执杆置于身侧后,较之常人的练法威力极大。芗斋先生、道新先生和正文先生所传的抖杆是间架紧凑的浑元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