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电话: 400 4567 8910
返回顶部
给筋骨一点压力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42545次阅读 10次回复
阅读排行
abcdcba
2015-2-11 10:26:09
好久不来论坛了,想来想去还是割舍不下曾经的万维情节,其实这个帖子我是不想发的,斟酌了很久。因为我怕我的观点或者最近几年的感悟有点不伦不类。一是误导了诸位同仁,二是掀起某种争论。但如前所述,万维的情节是割舍不下的。想来想去就发这个版块吧。
今天登陆一看已经降级的不成样子了,翻了几页帖子,老同仁彷佛都不在了,新同仁我相信有不少可以做我老师,可以向其请教。首先向诸位同仁问好,也向版主太极般若兄问好,南京一别,不知不觉已有三年,不知兄是否安好,阅江楼下与兄交流之景常历历在目。若有时间,仲夏再赴宁与兄相会。

记得2年前,老师还在世,我曾经问他一个问题。
“为什么我们天天站桩,推手,并且还不间断地现代搏击训练,可是为什么遇见很多天生气力浑厚的壮士,我的劲力还是有种壅堵感?”
老师问我:“何为壅堵感?”
我说:“若就推手、摔跤而言,如若对方是机体四维强健的壮汉,那么他容易把我的劲力覆盖住,让我打不脆,脱不开,放不远,即使能发出他两三步,也大底外形类似硬推。”
老师说:“你气先天瘦弱,气不足,这是根本。即使有了间架,气力意撑不开筋骨诸节,是其二。技巧不足,是其三。因此你对付比你体重多十几二十斤的还凑合,再多了,你就不行了。要记住,牵扯到某个人来说,当他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他的功力和技巧总有局限。”
我说:“老师,我瘦弱,这是一时半会改变不了的,一口吃不了个胖子,我不强求怎么把胖子干净的发出去,整天满脑袋发这个打那个,我不想要,或许我要的是多点这方面的积累,提高点扛壅堵的资本吧。”
老师说:“其实过去有句俗话“十把式粗过,才凝一把式溜精”
我问:“这是什么意思?和我有什么关系?”
老师说:“这句话的意思是,想出功夫,不是说傻站傻打就能做到纯净地提高质量。人天生有个身体素质,不要太刻意追求去干净利索把胖子发的利索,但是有一些办法可以改变你这种劲力被大力壅堵的情况。”
我连忙问:“是什么,您快说?”
老师说“十把式粗过,才凝一把式溜精,意思是其实想解决某一问题,在过去并不是很难的,这和过去的武行的大背景有关,过去很多老人把式比较齐全,而某些把式和你所需要的某个东西,恰恰是个互补,不像现在,只站站桩,推推手,就想解决劲力的周全,是要难点。站桩其实获取的间架也好,争力也好,对你而言是有限的,你觉得周全了,其实有些时候是个假象,不能迷信,交流场合会让你一次次反思,否则你就不会被壮汉子壅堵了。精深一门儿固然好,但是多趟子齐全也并不是华而不实,相反对你一门子精深有帮助”
我又问:“我下一步该怎么训练呢。”
老师说:“你去练练传统射箭,对你有帮助,我的师姐赵XX(已故),是五十年代全国射箭冠军,还有我师妹吴XX(健在),她们都是解放后的射箭好手,想进一步健全气力,吴师姑学学传统射箭。”
犹记得我当时简直要郁闷的要死。

就这样,我开始了在练武之余研究传统射箭,传统射箭资料匮乏,自清国已降,已经存在了严重的断代,射形不完备,射具不齐全,这其中要自己制作工具,打磨扳指,矫直木箭。过程之繁琐坚信不再累述。

在练习传统射箭的途中,之艰辛,之苦,不再累述。但可以肯定的是,有一年时间,我也是糊糊涂涂。到了临近今年的时候,多多少少有了点感悟。或许老师是对的,我虽然现在还是解决不了劲力被壮汉壅堵覆盖的问题,但是似乎我的直觉告诉我,射箭这条路上有东西可挖。

西江月--射箭

射贵型端志正,
宽裆下气舒胸.
五平三靠是其宗,
立足千斤之重.
开要安祥大雅,
放需停顿从容.
后拳凤眼最宜丰,
稳满方能得中.

我不解释,诸位同仁都能看出,这和我们站桩的要领都是相同的,至于什么松肩沉肘,头顶虚灵,尾闾中正,则更是相同和对应。更使我惊奇的是,传统射箭的站位居然也是“不丁不八”,“五指抓地”、“中平式”等等。我开始琢磨和反思古人的智慧,拳、射、枪、医甚至更多的元素真的是不分家,共用了一个理论基础。但就在这一个理论基础当中,有些东西是有共性的,有些东西是有个性的,而彼此的个性有具有浓厚的互补性。在互补性之中,彰显事物的理想状态。

开弓,不是盲目的手臂强拉,它的基础也是站桩,求得周身一家的整劲开弓,与其说是开弓,不如说是全身的机体整劲像伞一样把弓撑开。在这个期间,参与的机体越多,开弓则越省力,越放松顺畅,因此,开重弓,和放松、整劲,是不矛盾的。

但是这里的放松,比较我们练武站桩推手的放松,彷佛有多了一丝“实在感”“草根乡土感”“真实感”-----因为它不是虚妄自以为的放松,不是想当然的顺畅,也不是你给点意念它真的就送了,也不是随便启动一点争力,后续的争力就源源不断的从所谓丹田涌动出来。不实在的“放松”只会在“自我陶冶安舒”中出现。而真正的放松和整劲,应该是从逆境中千锤百炼中生出的。它草根,它无华,所以更真实。丑的像黑狗,真的如黄金。

在接近60磅(约合50斤),的压力下,起初我是无论如何才维持不住站桩中所谓的身法的。在这种压力下,人的本能就是僵。而要想把箭射准,弓弦不打臂,撒放不扰弦,我还必须稳住空桩的那种放松和空桩的骨节撑开。不然的话,用不了十分钟,胳膊就会因为变形僵硬,被弓弦打成黑紫。

因此在压力中寻求和空桩中一样稳定的间架,然后求得放松似乎成了我这2年唯一要做的事。我真的想告诉同仁,射箭真的不是强拉的,你站桩中怎样的舒服,如果能把这种舒服完全地用在有极大肢体压力的射箭活动中,真的不愁射不畅,射不潇洒,射不准。可谁又晓得过在压力中求得间架的稳定呢?

我自问不是练武的材料,120斤上下,这两年也不敢说精进,或许只比我两年前好了那么一点,搭手中抗压和扛壮蛮的基础强了仅仅那么一点,但仅仅是这么一点点,让我愿意和诸位同仁分析我的收获。

是的,我们常说,发劲如放箭,我们往往把它想成一个完美发劲的状态,可是这句话背后呢?张弓搭箭之后,会不会有点启发?
是的,我们也常说,马步要稳,我们往往把它当成一个完美的马步状态,这是这句话背后呢?有机会骑上马,在元宝鞍或者综合鞍上体会一下马儿奔跑的浪,会不会有点启发?
是的,我们在不断的苦楚中去寻求各个面的争力,我接触过的人,有争一寸的,也有很多老爷子在意念中争,真的做到了“微动不如不动”。可会不会仅仅是用不断的意念强化,强化某一天仅仅这“一寸”的舒适?

传统武术,其实在我看来,技术体系并没有太多的断代,我觉得断代的是传统武者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社会的进步,隔离了大武术内部诸元素的联系。骑马,射箭,石锁,角抵,或许是过去武者的习以为常。今天的武者,或独守着八卦步,或独守着浑圆桩,或独守着捧捋挤按,所得的到底是多还是少?我们可以说,我们当代的武者精神是丰富的,而我也坚信,在某个点上,我们当今的武者其实远远超越了先人的精进。可然后呢?

能抱元守一,守一精华,追思先贤,取法古风,也美,是美,尽善尽美。
但是有一点点壅堵,亦然是美。
说再见的应该是传统武者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武术本身。




后续注释1:马步问题
2013年8月赴巴林右旗参加民族射箭比赛,与有着锡林浩特草原第一搏克(蒙古摔跤)手之称的呼格吉勒图分在一个靶位。赛后一起探讨摔跤诸问题,发现呼格大哥虽然壮硕,然身体灵活超乎常人的恐怖,暴发力强,且下盘极其稳健扎实。席间我曾发问,我见过的再厉害的南桥铁马,恐也不及老哥之稳健,呼格大哥一笑:“我们蒙古人天天要骑马、套马的嘛!遇见烈马,对人有敌意的年轻骟马,胡群马,不稳不活的人可是要吃大亏。”余思马步精意,也改如此。

一家之言,粉饰论坛,权且一笑,不值一论。
确有同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jams

2015-2-11 10:27: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mushan

2015-2-11 10:38:45

不是体力差,是功夫没下到,武术是一分汗水一分收获需要的实干和坚持不懈但已经不适合现代生活的节奏了科学让人进步武术和中医从言传身教变成了文化传播,留下文字才能保留下来,真实性要靠后人诚信严谨性维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哈哈宝贝

2015-2-11 10:39:27

说的好,老师说的更好,照老师说的练就好,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arron

2015-2-11 10:45:06

好好的反思機會, 訓練必需要全面多完化, 咱們這一代體力有機會比前人差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创奇

2015-2-11 10:46:36

说的到位,有所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雪飞

2015-2-11 10:51:53

谢谢楼主分享心得,是好文章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jptx123

2015-2-11 10:52:08

练武是为了增强本身实力跟实战两回事,实战时比的是谁头脑灵活抓住机会多,正常情况下是会武的机会更多,身强体壮的占优势,但真正实战中比的是反应快下手狠,往往流氓比会武的厉害知道打哪最合算那是在实战中体验出来的,不像会武的只知道练根本都不知道该怎么打,网上介绍打法90%是异想天开的事除非碰到同行能比划下,想练好射箭除了体能训练最重要要学好静坐,心静下来才能射出最有力的箭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georgecl

2015-2-11 10:52:43

好!我们也有<拳械互补>之说,例如练几年拳后练练双手刀会很快体会到一动无有不动的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精彩评论10

确有同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jams

2015-2-11 10:27: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mushan

2015-2-11 10:38:45

不是体力差,是功夫没下到,武术是一分汗水一分收获需要的实干和坚持不懈但已经不适合现代生活的节奏了科学让人进步武术和中医从言传身教变成了文化传播,留下文字才能保留下来,真实性要靠后人诚信严谨性维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哈哈宝贝

2015-2-11 10:39:27

说的好,老师说的更好,照老师说的练就好,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arron

2015-2-11 10:45:06

好好的反思機會, 訓練必需要全面多完化, 咱們這一代體力有機會比前人差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创奇

2015-2-11 10:46:36

说的到位,有所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雪飞

2015-2-11 10:51:53

谢谢楼主分享心得,是好文章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jptx123

2015-2-11 10:52:08

练武是为了增强本身实力跟实战两回事,实战时比的是谁头脑灵活抓住机会多,正常情况下是会武的机会更多,身强体壮的占优势,但真正实战中比的是反应快下手狠,往往流氓比会武的厉害知道打哪最合算那是在实战中体验出来的,不像会武的只知道练根本都不知道该怎么打,网上介绍打法90%是异想天开的事除非碰到同行能比划下,想练好射箭除了体能训练最重要要学好静坐,心静下来才能射出最有力的箭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georgecl

2015-2-11 10:52:43

好!我们也有<拳械互补>之说,例如练几年拳后练练双手刀会很快体会到一动无有不动的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