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世纪初,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封建诸侯割据,互相攻战,争权夺利。在战争中失败了的一些南朝封建主,就组织武士、商人和浪人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劫烧杀的海盗活动,历史上称之为“倭寇”。 自明初开始,倭寇对中国沿海进行侵扰,从辽东、山东到广东漫长的海岸线上,岛寇倭夷,到处剽掠,民不聊生。后来明王朝统治者筑海上 16 城,籍民为兵,以防倭寇,取得了一些成效。 谁知到嘉靖年间,倭寇又猖獗起来,并与中国海盗相勾结,对闽、浙沿海地区侵扰如故。这种情况之下,一代名将戚继光奉命南征倭寇,此后十三战十三捷,倭寇被斩首者不计其数,余众闻风而逃,东南沿海倭寇动乱彻底平息。 苗刀,即闻名于戚家军抗倭之战,在与倭寇日本刀的对决中不落下风。关于苗刀的起源,现在有很多种说法,争论不休。但可以确定的是,苗刀的基本初型是在明代,并广泛推广使用。其刀长五尺(约等于1.65米),刀身修长,兼有刀、枪两种兵器的特点,并可单、双手交换使用,这样便于发挥腰背整体力量。临敌运用时,辗转连击、疾速凌历、身摧刀往,刀随人转,势如破竹,杀伤威力极大。 民国时期,苗刀再次在武术界朝气蓬发,引得日本剑道重视。1991年,中国武术团访问日本,应日本剑道强烈要求,中国武术教练郭瑞祥表演家传苗刀,荣获金牌。后来,日本剑道多次邀请中国苗刀高手切磋实战,然而日本剑道败多胜少。 因此,在中国民间有种说法认为苗刀是日本武士刀克星。
|
涸兖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