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微信: 13175635983
返回顶部
我对中医的看法,欢迎同道中人来辩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0205次阅读 0次回复
之前看了一篇 @四九巡城使 写的 《我谈谈对中医的看法,欢迎大家来辩》,觉得我与其观点大体相同,不过我还是想说说,当然如果不想看我叨逼叨的话,可以右上角好走不送。最后欢迎各位朋友讨论,只要不爆粗口,不人身攻击,我都可以接纳并谈谈。正所谓,你我虽然不同观点,但是还是可以做朋友

一、中医的起源
“中医的理论体系是受到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阴阳五行学说的深刻影响,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运气、脏象、经络等学说,包括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
以上内容为摘抄,哈,都是书上说的,现在我来说些我自己的。
说起中医不得不说道,道教的早期医和道是一起的,然后逐渐的一派慢慢的分支出来,形成了医,所谓的医指的是用自然之力调和人身体本身的平衡,比如说,你上火了,西医会给你吃抗生素、维生素等,中医会跟你说,蒲公英泡壶茶,喝了几天就好。这就是区别。中医用自然中的五行调和人体中的五行平衡,这样就可以保证人体的健康,中医阐述了:“人是自然中的一部分。”这个道理,其实医的在发展就出现了饮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医食同源”,我们可以发现中医很多都可以通过饮食来调节,这就对人体的伤害小了很多,保证了人体机能不受大的冲击。中医归根结底还是以道教的基础为纲,以自然之理来调整人本身的精气神。


二、中医的分科
“元代十三科为:大方脉、杂医、小方脉、风、产、眼、口齿、咽喉、正骨、金疮肿、针灸、祝由、禁。
明代十三科为:大方脉、小方脉、妇人、疮疡、针灸、眼、口齿、咽喉、伤寒、接骨、金镞、按摩、祝由。”
好吧,这个又是x度百科上摘抄的,不过这个不错,最起码没有“莆田系”。好了,我大概解释下每一科的意思。


1、大方脉:专门治疗成年人疾病。大体相当于现在的内科。宋代十三科中即有此科,后沿用至清。
2、小方脉:专门治疗小儿疾病。相当于现代的小儿科。宋、元、明、清代的太医院均设小方脉。
3、正骨:元代十三科之一,明代时更名为接骨科。为专门治疗骨关节外伤性疾患的临床分科。
4、风科:宋代始设风科,元代医学分为十三科,风科是其中之一,专门诊治各种风病,实际上是大方脉的一个分支。宋、元强调风邪在治病诸因素中的重要性,因而独立设科。
5、口齿科:唐代包括于耳目口齿科内,宋代十一科中有口齿咽喉科,元明医学十三科中口齿科独立为一科。
6、产科:元代十三科之一,专门治疗妇女疾病,相当于现在的妇产科。
7、杂医科:元代十三科之一,专门治疗杂病的学科。
8、眼科:唐以前眼科包括于耳目口齿科中,宋代始设眼科。其后元、明、清均沿此设立眼科。
9、咽喉科:唐宋及以前均混入耳目口齿科,元代医学“十三科“始独立设有咽喉科,明代亦沿此独立设科。
10、金疮肿科:多属战伤救治的专门学科。周代称金疡,为疡医科治疗内容之一。宋代设金镞兼书禁科。元代始设金疮肿科,明代设金镞科。由于其治疗对象多为箭、剑、刀等武器的创伤,故名。
11、针灸科:针灸疗法由来已久,隋唐始设为专门的科目,宋有针兼灸科,元、明代均设有针灸科。
12、祝由科:用符咒禳病者为“祝由科”。
13、禁科:自唐代始设医学各科起,便设有禁科。此后历朝历代医学分科多有增、减变化,大多均设禁科或并入金镞书禁科。直至清中叶改十一科为九科时方取消禁科。禁科系以咒禁、画符、祝由等各种非医学方式以期治疗疾病的一类方法。
14、妇人科:明太医院十三科之一,专门治疗妇女疾病的学科,相当于现代妇产科。
15、疮疡科:明代设立的太医院十三科之一。专门治疗肿疡、溃疡、金刃所伤等外科疾患。相当于现代医学中外科及皮肤科的治疗范围。
16、伤寒科:明代太医院共设十三科,伤寒为其中之一,是专门治疗外感疾患的,类似于现代内科中设置的某些专科。
17、按摩科:明代设立的太医院十三科之一。此后按摩一直独立设科,作为一种重要的医疗保健手段沿用至今。


这里我重点说一下祝由科,禁科。有人看后觉得:我擦,这是封建迷信,我们要坚决抵制~。好吧,那我只能说,那我不向你解释了,你跳过这一篇或者右上角都可以。好了,人走的差不多了,咱们继续开喷。
看到这两个科目很多人就觉得神奇了,为什么医学还有这两科,其实很简单,这是道医与中医的区别,因为同是医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分支了,一部分继续沿袭了道家的术,将术运用在了医上。另一部分开始抛弃了术,转而食物(药)、针石等器具应用于医学上。这样就导致了两种分支了,一部分是幻想化的,一部分是具像化的。而且道医多有真传、秘传,所学一般都会明师或玄师的传承,所传的内容不会随便公开;中医可从普及性的医书去学习提升,一般没有秘传的部份。道医可以通过内炼的方式加深对自己身体的了解。好比我们人身有几百块肌肉但真正能被掌控的只有一小部分主要肌肉而已。肌肉尚且如此,何况于脏腑经络?而道医,通过内炼的方式达到内景的水准。则对身中精气变化如观掌中。基于这种对身体的了解再去治病,自然无往不利。一般中医对于药草的认知多来源于书本上和常年应用病者反馈组成的经验上。
而道医则可如神农尝百草一般,只要尝一尝,就能够观察身中精气变化而通晓药效了。也是基于此,产生了不少独有的制药手段。
至于命卜、堪舆、符咒术法因为现在的骗子越来越多,导致这一行业的人被“劣币驱逐良币”了,虽然还有,但是可遇而不可求了。
比如祝由,最早见于医书《素问》,谓上古之人治病,不用打针服药,只要移易精神、变换气质,请人施展祝由之术,即可成功。 按现代医学观点看待,属于心理学之心理暗示、催眠部分。祝由的代表人物:郭朴


三、中西医的区别
这个我不摘抄了,再摘抄会被打吧?!那我就简单明了的说了。中医是基于对人各种问题的汇集,再进行黑匣子的反推理研究出来的结论,再用药材进行对症下药的结果。 西医是基于尸体解剖、实验室病菌研究,发展出来的学问。所以,中医面对的是活人的感觉,西医是人体的各种数据。有人认为数据是很准确的,我不否认,但是你要知道一个问题,人是千差万别的,如果数据能够代表人的话,这本身就是不对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都是无法测量,计算的。 这样的特点就造就了西医是可以复制的,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人只需要按部就班的学习知识内容,就可以掌握其中的道理。中医则无法做到这一点,中医的医书很多,但是看了中医的医书,你就敢给人看病?中医是长期经验的积累,再天才的人也不可能瞬间就会了,这就需要师父的教授和传道。打个比方,西医走的很慢,每次都能走3、5步,中医走的很快,每次能走100步,但是虽然人的寿命的终结,会倒退99步,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医现在很难发展的原因。中医靠积累,但是现在什么都要求快,根本不给中医时间,50岁出师的中医,谁能告诉我前49年该怎么过?

尾声:@四九巡城使 北京的这位兄弟说的很有道理,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医学来解决实际问题才是正解。小弟之前阑尾炎,如果中医来医治差不多你们就看不到这篇帖子了。我之前上学的时候背上特别沉,去医院,人家跟我说完全没毛病!我擦,没毛病?我身上特别沉,你跟我说没毛病?然后去澡堂洗了个澡,拔罐+刮痧,好了又爽了,又可以继续嚣张了。(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