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势说 行枪不可有势,势乃死法,存于胸中,则心不灵矣!况势遇庄(“妆”的意思)家则得益,遇会家则受损。古诀云“他法行,随法行”,正谓此也。 马家枪本带棍法,其所作“二十四势”,惟“上平”、“中平”、“下平”于立身处不期而然必合一势。“献爪”是扎法,“摆尾”是躲法,“滴水”以降长御众,“骑龙”、“纫针”以左右转换,“转角”以救急,“摩旗”以尝试,“鸿门”中有抛梭枪手法。此十一法,皆是枪法所常用。余若“铁牛”、“地蛇”、“拖刀”或可一用,外此则皆棍势,于枪无干。但其传已久,人将谓“别有长处”,故留之卷末,使学者见之,知所取舍云。 子势图及解 四夷宾服势(枪尖在左,开前门)
古诀云:“乃中平枪法,作二十四势之元,为六合之主。”六合乃马家枪名,足知二十四势马家法也,是以峨嵋不言。此妙变无穷也! 跨剑开圈外门,此开圈里门,二势相对。 此势虽正,然实畏“下平”,何况“月儿侧”、“螣蛇枪”,所以不得不变。 古论云“尽头枪,中平枪破”,谓戳其虎口。 孙子曰:“我不欲战,虽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乘其所之也。”“中平”备诸变势,乃为“乘其所之”,“死中平”一无所用。
指南针势
古诀云:“乃上平枪法,其类近乎中平,而着数不离六合之变。有心演悟,二十四势可破其半。” 大抵短降长,枪头宜高,诱其“单杀手”来,我倒下枪头,变为“滴水”,后踮步而进,胜矣。 此势及“朝天”、“压卵”、“护漆”用法皆同。若彼用“梨花”、“螣蛇”、“降枪”等虚法,则困我矣! 冲斗云:“头高则犯拿拦,低则犯提掳。摩旗势枪稍高,诱彼拿拦,我即闪赚花枪扎入。”此说宜在“上平”,若以解“摩旗”,误也。
十面埋伏势
古诀云:“乃下平枪法,门户紧于上平,机巧不下中式,精于此者诸势可降。” 冲斗云:“彼立中平,我即立此势,以枪入彼枪下,可拿即拿,可拦即拦,革开发戳,彼不能守待矣。”此语为得法。 此势本以惊中平,彼若“蜻蜓点水”,我不得不变“滴水”、“纫针”,皆下平之势。 诀云“十面埋伏”,言“虚变”多也;“门户紧于上平”,言不受“虚变”也;“机巧不下中式”,言“提、掳”之用也。“提、掳”可破下平,而下平“逆皵”又可破“提、掳”,速者胜。下平“滴水”,后手以次而高,枪头以次而下。
棍势二十四,有立下即是者,此三势是也;有用而后成者,“献爪”、“摆尾”、“骑龙”、“纫针”是也;有摆出以诱人者,“拖刀”之类是也。立下即是者,枪岂能离之!用而后成者,枪虽无意于势,势自随枪而成!摆以诱人,棍也,枪无是事!以此三条,断尽天下古今枪式、诸家枪法。
此种势在我本无用处,而敌有用之者,故不可不知。 苍龙摆尾势
古诀云:“乃掤退救护之法,雷转风回,惊破梨花闪赚。” 此势有二用:身不大倒后者,后踮步进敌者也;身大倒后、胸着右膝者,脱“螣蛇”、“梨花”等凶枪及救圈外败枪者也。 无故作此势,若“单杀手”来,我掤起即胜。若后踮步进右足,钉我之前足,便立不起,败矣,速退犹可。 冲斗云:“倒身向后作败势,枪来我即回身拿开彼枪戳之。”此“拖刀”之“迎封接进”移于“摆尾”,但可对“单杀手”,何以解“钉膝”?又云,“回身右足推向前,便成骑马。”敌人侧亦不算钉膝者也。 “换”法亦在此势中救戳脚,即“吃枪还枪”也。 青龙献爪势
古诀云:“乃孤雁出群枪法,势势之中,着着之内,发枪扎人,不离是法。” 练时须后手出至前手之前,前手只伺于后手下。尤或救不及,前手洒向后过也!筋骨方直,至于实事,只用八分,欲其深,足稍进可矣!此敬岩、真如秘奥。 冲斗以“活掤对”等为此势救手,总是手太猛、足不进耳! 戚南塘谓此为“孤注弃枪”,真是门外汉语。 短器皆有破“单杀手”之法,不可不知!冲斗云:“前手放时后手尽,一寸能长一寸强。”在练则可,在破未然。 滴水势
古诀云:“乃是提颠之法,顺手凤点头。披扑(披,击、拿也;扑,打也)中取巧,进势用骑龙,出可掤退勇。若还破低枪,难同伏地枪,百发百中。” “颠提”者,手一“提”即“颠”起,而左右换势也。 “凤点头”即枪尖左右抛洒者是也。 “骑龙”此势变而之右也,“颠提”中事。 “伏地枪”大意同“捲”。 凡低来枪有二势,皆戳虎口:一者平来,一者蹲身,而枪尖高,皆以“伏地势”革之。彼持势严固,我欲动之,须左右换势而疑彼枪尖,故必浅戳之,俟彼拿拦,我即以“滴水”手法换左换右也。 此势后手阳仰过头,后踮步于圈里进,枪头“提”至彼前手,即胜;或于彼枪半带“击”带“掳”;插下至地,剪步跳入。----皆破“地蛇”之法。 此势拗步即少林棍之“飞天夜叉”。 此与“纫针”持久,即为“虎口枪”所破。 “下平”花枪,此可破之,防其“逆皵”。“逆皵”彼此皆有,疾者胜。 “滴水”可革“子午”、“螣蛇”,疏破紧也。 “滴水”合“跨剑”,即“海马奔潮”。 “朝天”、“压卵”变“滴水”,“滴水”变“伏地”,“伏地”变“地蛇”,“地蛇”变“白牛”,“白牛”变“中平”、“跨剑”,皆自然之理。 骑龙势
古诀云:“乃拗步枪法。” “迴马”尚是虚势,一变“骑龙”便成杀势。“骑龙”戳手最长。 此势于长枪用最多,短枪以为“颠提”之用。 “铁牛”、“地蛇”怕“骑龙”,“骑龙”与“铁幡竿”同用“扑鹌鹑”者,以其皆是拗变也! “螣蛇枪”、“月儿侧”皆可用“骑龙”破之、脱之,大破小也。 此势又可破“白牛”。 叉、铲进深,“骑龙”可破。 美人纫针势(后手捲而阳,在右肋下,前手覆而阴,与“滴水”左右相对) 古诀云:“乃尽头枪法,枪尖至地,好破地蛇,防他颠提(死中反活也)。起手凤点头(即颠提也),披闪(轻击进左)认直戳。” “纫针”进步,应用“骑龙”乃为得势。冲斗用后踮步,混于“滴水”,拗矣! “滴水”用于圈外破“地蛇”,“纫针”于圈里破“地蛇”。 “尽头枪”者,言枪尖插地一跃而入。 抱琵琶势
古诀云:“乃白牛转角枪法。” 此非在场可立之势,但向急枪时有所用之。 此势畏“骑龙”、“伏虎”。 此势手法放尽即是“撩”,故冲斗不论圈里、外也。 此势蹲坐即“埋伏势”,放下手即“地蛇枪”。 太公钓鱼势(妙在手法,身势无用)
古诀云:“乃摩旗枪法(摩旗为拿、拦而不转腕),诸势可敌,轻挨缓捉(惟不转腕,故可轻缓),顺敌提拿(真如谓之和枪),进退如风,刚柔得体。” “拿”、“拦”不转腕,谓之“死手”,以从此入头者日后必无“月儿侧”、“螣蛇”等妙处也。 然转腕者,一发不收;必不转腕者,乃可轻可缓,不受敌侮。敬岩、真如绝技在此! 世人但贵转腕“拿”、“拦”,则深入壶奥,而不知不转腕者,有更深胜者焉。 铁牛耕地势
古诀云:“乃急捣碓(捣,打也;碓duì ,揭也)枪法。硬去硬回莫软,惟有此枪无空,他能平伏闪吾枪,就使黑龙入洞。” 此势手法有二:硬枪捣碓而入,软枪捺弯而入。 倪觐楼以“仙人指路”破此势,轻破重也。 “捣碓”之轻者名“鸡啄粟”,戚公曰:“两人对‘鸡啄’,我忽变大凶枪劈剪他前手二尺甚妙。”此忽变故妙,深得用重大之神!不忽变即冲斗“大封大劈”矣。 冲斗曰:“扑鹌鹑----来硬打硬,莫若变势另思量。”谓“滴水”也。
闯鸿门势
古诀云:“乃抛梭枪法。”诀语甚多,只此尽之,不过身进而枪退耳! 游场追敌,必用“抛梭”法乃不伤人。诀虽极口赞此势,然非有秘奥也。 深进须用抛梭手法,不然枪尖过老,彼入我枪胸,败矣! (身随枪进,闪坐剁拦,捉攻硬上。用长贵短,用短贵长。短而长用者,谓其可御彼长。长入短不中,则反为长所误。故用长以短,节节险嫰,就近身尺余,法更不老。彼见我长,安心欲使我进深无用,我忽节节短来,彼乃知屈心违,仓卒使致对我不及。据《纪效》补注) 铺地锦势
古诀云:“乃地蛇枪法(下平手法,加以蹲坐),起手(先发也)披挨(轻拿也)急刺(戳也),高来(言应兵也,极平戳来在此势已高)直擦(轻拿兼戳)难饶,若他滴水纫针(滴水在圈外,纫针在圈里)穿,苏法死中反活(或急打,或逆皵)。” 论云:“伏虎枪地蛇枪破。”夫“伏虎枪”是“右海马”,必以“地蛇”脱之,足知“地蛇”亦可破“海马”。“地蛇”脱法:身大倒后,枪括地一圈即立起。 “滴水”、“纫针”皆可破“地蛇”,而有“死中反活”之法。“滴水”来,即“逆皵”起;“纫针”来,即“颠提打”。 “白牛”放下手蹲坐即此势。 冲斗此势用偷步进,即鸭踏步也。 此势革枪只用“摩旗”手法,故曰“披挨直擦”。 白猿拖刀势
古诀云:“乃佯输诈回枪法,逆转硬上骑龙(进左足于右也),顺步(仍还左足于前也,此步有一法,彼圈外来则用缠拦掤靠,圈里来则用迎封接进,蹲坐极低,大拿以开其枪,有类于手捲)缠拦掤靠,迎封接进弄花枪,就是中平也破。” 戚公云:“回伏之枪,俱是诱我发戳,彼即掤起还枪。此势不能发戳!”若钉在左膝弯,即四门枪(倪之沙家法,用“白猿拖刀势”,左足不落实,谓之四门枪。落于前则为正势;落于后则为退势;落于左,右足用后踮步,成顺单鞭;落于右,退右足成“骑龙势”。----竿子之总要,故曰“沙家用在足”,短枪不用此步。沙家以四门枪退法为枢要,妙处在此,病亦在此。妙在于活,病在于松。盖退乃长制短之事,长对长而用退,则松矣)。 推山塞海势
古诀云:“乃护膝(后手出在前膝间,又蹲坐也)枪法,高来摇旗挨捉(谓以摩旗手法轻拿轻拦也),低来铁帚(即铁扫帚)颠提(即提掳),中来如箭有虚(此语最妙!对破不堪(能,可以)用单杀手也)真,可用铁牛耕地。” 《纪效新书》解此云:“彼长我短,蹲坐,枪头起高,慢慢逼近,彼扎来,一提粘住,用苍龙摆尾步赶进,万无一失!”余谓此言只可用于“单杀手”耳!若彼用“降枪势”,大难大难!! 鹞子扑鹌鹑势 古诀云:“乃拨草寻蛇枪法,高接虽用缠拿(虽用,言不恃(依赖)之也),逢中披(轻拿也)擦(进戳也)直过。倘他掤退把枪还,滚手中平一剁。” 此实有二势焉:用“铁幡竿”脚步打彼毛际者,“扑鹌鹑”也;不进右足“八字打”者,“拨草寻蛇”也。 《纪效新书》云“破伏棍须剪他手前二尺”,冲斗“铁牛”云“扑鹌鹑----来硬打硬”,此言“扑鹌鹑”也;《少林棍》云“左右拿看八字行”,此言“拨草”也。 短降长,长若用“降枪势”、“螣蛇枪”等,必不可破!用“扑鹌鹑”或可图侥幸耳。 铁幡竿势 古诀云:“乃外把门(枪头在右也)黄龙飐(zhǎn颤动,摇动)杆枪法(杆靠腰推枪、开枪,不用拿拦),一接(以腰力革枪)二进(扎也,四字言应兵)蛇弄风(三字言先发也,白蛇弄风即飐杆手法),扑着鹌鹑不放松(进右足深打其小腹,此句又有注,在扑鹌鹑势中)。” 用“拨草”手法兼此步法,方是“扑鹌鹑”,出枪既长,又进右足,故可以降长。 此势而(从......到)枪尖在左,即少林棍之“右八字打”、左枪之行着名“左拗步打”。 灵猫捕鼠势 古诀云:“乃无中生有枪法(谓彼立势严固,无间可入也),进步(左足大步,右足随步)虚下扑缠(扑谓后手出枪甚长而假扑者也。缠谓彼硬迎,我即缠拦;彼软避我,即缠拿也)。赚伊枪动使梨花(此不专指梨花三摆头,为螣蛇枪、月儿侧等皆是),遇压(谓横压)挑天冲打(挑起破之)。” 诀中有手法五、步法一,“进步扑缠”本势已完,后乃防变之词。 “压”即“溜压沉枪”、“压搅沉枪”等。遇“压”,“挑”不如“打”。 伏虎势 古诀云:“乃六封枪法(曰封,谓枪头在右),斜倒硬上如风(谓我进右足),退闪(退闪以敌言)提拦(二者法相近,故并举之)缠捉(即缠拦),他如压卵又朝天,铁扫(打也)迎封接靠(亦是打也)。” “铁牛”打来,我进后足于圈外,钉其股使不能起,是为“伏虎”之正用。“伏虎”手法与“海马”同,但用之于右边耳。 “六封”者,左右之上、中、下皆无空也。 “骑龙”于此大意相同,但“骑龙”脚步大,两手托满,不虚灵,马家难用,不如此势。 叉、铲可用“伏虎”打之。 边拦势 古诀云:“乃里把门(枪头在左也)封闭枪法,守门户(此言应兵)有缠提(即缠掤)、颠拿(即反击)、闪赚(此言先发)、上穿指股袖(穿指、穿袖见后戳法,股即袖,皆颠提中事),倘他出马一枪迎,抱着琵琶埋伏(抱琵琶蹲坐即埋伏势。” 此势前手阳,此势乃革戳脚者,若以革“中平”,一遇“闪赚”死无日矣! 冲斗云“彼枪来,我一拦至地,颠起还枪”,与江湖游食者何异? “边”、“裙”二拦,马家枪中之杂棍者也,于枪用之甚不合,可去! 跨剑势 古诀云:“乃裙拦枪法,大开门户(枪尖在右,开后门)诱他来,遂(随)我中途拿剁(剁即削也),他虚(枪头高也)我实(枪头低也)摇花枪(弄风等法),他实我虚掤退(掤退见行着)救。” “跨剑”与“中平”左右相对,枪根缠腰。古人立此二势,自用妙用。 冲斗以“跨剑”混于“边拿”,即误,又曰“到地发戳”,其误更甚! “捲”即“跨剑”之尽极者耳! 此势进必“鸭踏步”,此势前手阴。 朝天势 古诀云:“乃上惊下取枪法(一语尽之矣),摇旗扫地铁牛耕(此言取下),哪怕他拖刀诡计(拖刀变势多,故以高势变低水总压之)。” 泰山压卵势 古诀云:“乃鹰捉兔之法,势虽高发,身中变异(开前足),任他埋伏地蛇冲,我又摩旗扫地。” “朝天”、“压卵”,今日峨嵋绝不言之,盖棍法耳!古诀有此者欲大全耳,不必实用。 夜叉探海势 古诀云:“乃持枪行立看守之法,遇敌变势,随机应用,无不中节。” 沧尘子曰:“此二十四势中,多有无关系者,以中平、上平诀有‘六合’二字,决其为马家法。故与少林切近,与峨嵋不合。古传旧式,以是聊借用之。” 此势彼打来,可点其前手;若扎来,即不能御。去之可也!相近则上、中、下三平,犹虑其疏;相远则无所不可。此等势留之无用!
|
发白如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