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微信: 13175635983
返回顶部
[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第八十八集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9470次阅读 1次回复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 第八十八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八十八集)  2011/12/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8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净土大经科注》,第三百三十面倒数第三行,从第二个字看起:
「《法华譬喻品》曰:如来有无量智慧、力、无所畏诸法之藏,能与一切众生大乘之法,但不尽能受」。我们就念到这一句。这里面说如来智慧,说如来的力就是十力,无所畏就是四无所畏,这是如来果地上所得之法。法也叫法藏,因为它里面所含摄的无量无边,意思深广无尽。如来所得,一定要晓得,就是自性本具。这里面说了这么多,惠能大师只说了一句话,「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这句话。自性本自具足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包括无所畏。如来四智,《成唯识论》里面讲四种智慧,相宗所说的转八识成四智。那我们现在是怎样的?我们现在堕在六道里头是转四智成八识,我们是转成知识了。所以知识不是个好事情,你看智转变成识,就是凡夫,识要转变成智就是成佛。是智变成识,还是识变成智,这个关系就太大了。觉悟了,识就变成智;迷了,智就变成识。所以我们今天称一般学习的称为知识分子,读书人称知识分子,智已经变成识,叫知识分子。成佛那是转识成智。
第一种「大圆镜智」。大圆镜智是本体,就是智慧的理体,所有一切智慧是从它生的,根本智,大圆镜智是根本智,后面三种都是它的作用,它起的作用。「谓如来真智,本性清净,离诸尘染,洞彻内外,无幽不烛」。烛就是照见的意思。如来就是讲的自性,从性上讲称如来,就相上讲称诸佛。所以经上看到佛,从相上说的,看到如来,从性上说的,本性清净,惠能大师所谓「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从来没有染污过。离一切尘,离一切染污,尘是比喻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内外洞彻,内是自性,外面是所生的现象,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是外。也就是说,所生的是外,能生的是内,内外统照,内照自性,外照万法。这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一切众生个个都有,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于是我们就明白,佛法、圣教的修学总是以见性为目标,为什么?见性,自性本具的真实智慧就显露、就起作用。要不见性,我们这个智慧永远不能现前,虽有,它不起作用,内外统迷;内不见自性,外误以为万物是真有,不知道所现的万物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只有真智慧能见到。尤其是末后这句话,无幽不烛,这句话就是说遍法界虚空界没有一样东西是真实智慧照不到的,没有,这就是宗教里面对上帝的赞叹,「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就这个意思。下面这是比喻,「如大圆镜」,这个镜子很大、很圆满,圆满就是它没有一样东西不照在里头,这叫圆,镜就是照的意思。「洞照万物,无不明了,是名大圆镜智」。这是自己本有的智慧,迷了之后,大圆镜智就称之为阿赖耶识。相宗转八识成四智,转阿赖耶成大圆镜智,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这第二个,平等性智,他要觉悟了叫平等性,迷了叫末那。末那是梵语,意思是染污,就是前面讲的尘、染,这是末那。
「平等性智,谓如来观一切法,与诸众生皆悉平等」。这句话要记住,为什么?我们观一切法有一样不平等就迷了,就迷在末那里头,你就没转过来。真的转过来,平等性智现前,我跟诸佛如来平等,跟诸菩萨、罗汉平等,下面跟一切众生平等,跟蚊虫蚂蚁平等,跟树木花草平等,跟山河大地平等,跟无间地狱众生也平等,没有一样不平等。你觉悟了,你真转过来,现前有一法不能包容,有一法心里不舒服,记住,你是凡夫,你的识没转过来,转过来这些现象都没有了。真的,我们跟诸佛菩萨没有两样,为什么堕落到这个样子,还自以为得意,生生世世都回不了头,都转不过来。这一生有幸遇到大乘佛法,了解事实真相,问题我们能不能回头?为什么转不过来?就是因为有我,我总比别人高一等,我总比别人殊胜。
二00六年我访问剑桥大学,跟麦大维教授认识,当时他问我一个问题。他说在中国,那是几年前的事情,出土有一块石碑,上面刻了四个字,「物恶独胜」,物就是物质的物,恶是好恶的恶,独是独立的独,胜是殊胜的胜。这四个字的意思他不懂,他提出来问我。我把四个字先解释给他听,他就明白了。物是什么?物就是有情众生。如果说人,那十法界里头只有人道,其它的没分,说物,全部都包括了。所以物的范围比人大,物不但包括有情众生,还包括无情的众生,你看,树木花草是物,山河大地是物。所以物这个字范围包括得很大,人包括得很小,人是物里头的一种,物是总包了。只要是物,就讨厌,那个恶叫讨厌,讨厌什么?讨厌你独胜,你自己以为你自己了不起,万物都讨厌。反过来,物就欢喜大同,而不是独胜,包括我们今天讲的共存共荣,我们和睦相处、平等对待,就是这两句话。这古时候人刻的石头,挖出来的,应该总是一、二千年之前的。这四个字的意思好!所以我们麻烦,平等智不能现前,有好恶、有独胜。
独胜就是傲慢,这是俱生烦恼,末那识里头的。末那识称为染污意,因为它有我,我见,我爱(我爱是贪),我痴(是愚痴),我慢,我慢就是瞋恚,慢是瞋里头的一分。所以贪瞋痴我这四大烦恼常相随。换句话说,第七末那识从哪里来的?这四样东西组合的就叫末那识。所以佛家的修学,佛知道,佛真的是大圆镜智,什么都知道,这是一切众生根本的大病,病根,必须要转过来。转可不是那么容易,慢慢转。所以你看看,小乘开始破身见,破末那识的一分,从这开始。只要把见惑放下,就证初果。不执着我这个身是身,那个独胜就放下了,没有完全放下,也就是说贪瞋痴是大幅度的降低,没断,这个要知道。
五大类见惑放下就是初果须陀洹,就是《华严经》上初信位的菩萨。这个人虽然才破一点点,这一点破了,佛就承认他是圣人,他不是凡夫,凡圣标准是从这里建立的。不是说你通达多少经论,不是这个意思,凡圣是你放下多少,从这建立的标准。虽然他没有出六道轮回,他决定不堕三恶道。为什么?三恶道的因断了,我爱放下,不贪了,我痴放下。我爱放下不堕饿鬼,我痴放下不堕畜生,我慢放下不堕地狱。要知道傲慢不是好事情,傲慢是入地狱的,因为它是瞋恨。所以他不堕三恶道,天上人间七次往返,把思惑断干净,他就出离三界。思惑是什么?贪瞋痴慢疑。真的断干净了,习气没断,他就出离六道,永远离开轮回。所以了生死,轮回里头生死再不受了。这个事情我们如果不是真正知道,你修行你怎么修法?从哪里修起?修行人很多很多,几个有效果的?为什么没有效果?我们读了这段文就知道,我没有放下,我爱、我痴、我慢没放下,就是贪瞋痴没放下。换句话说,原来六道轮回是从这来的,就是这四大烦恼来的。这四大烦恼放下的时候,六道就没有了,从梦里头醒过来了,六道是一场梦,醒过来了。醒过来是什么样子?四圣法界看到了。
佛、菩萨、辟支佛、阿罗汉,这是娑婆世界,我们现在住的这个地方,释迦牟尼佛的方便有余土,也叫做净土,释迦牟尼佛的净土,六道是释迦牟尼佛的秽土,染污的,因为他有意。他生到四圣法界,我们要问,第七识转了没有?没有完全转,转了一半,还有一半没转,就产生这么大的效果。我们用百分比来说,他修行及格,百分里面他转了六十分,他还有四十分。这四十分是什么?习气,阿罗汉习气没断。这四十分在四圣法界里头转,见思烦恼的习气断了,那不叫阿罗汉,升级了,叫辟支佛。辟支佛是进一步把尘沙烦恼断掉,断完之后他又升一级,菩萨,十法界的菩萨。菩萨修什么?菩萨断尘沙烦恼的习气。《华严经》称的分别,不但不执着,连世出世间一切法,他不分别了。不分别不是不认识。我拿个东西给你看,这是什么?你说我不知道,那你是白痴,你哪里是菩萨,菩萨怎么会不知道!菩萨要说这是一枝笔,那他不就分别了?他没有分别,随顺众生的分别而分别,你们叫它一枝笔,我也跟你讲这是一枝笔。实际他有没有分别?他没有,他是真没有,外表看一样,里面是完全不一样,这人家的本事。他把分别断尽,分别的习气也断了,他就成佛了,十法界的佛。
十法界的佛就是十信位的菩萨,十信修满是什么?是把妄想断掉,妄想就是无明,无明断掉。无明一断就跟阿罗汉一样,见思烦恼一断,六道就不见了;十法界里面的佛,无明一断,十法界没有了,现前的是如来的实报庄严土,华藏世界、极乐世界现前。他升级了,圆教就是初住,别教就是初地,他升了。但是无明的习气没断,无明习气断掉,他就不住实报土,实报土也没有了。《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没有说实报土例外,因为实报土有相。所以无始无明烦恼习气断尽了,实报土没有了,这个时候现出来是常寂光。常寂光没有相,常寂光不生不灭,回到常寂光,常寂光是自性。修行到终极的目标是圆满的回归自性,我们从迷了自性变成凡夫,搞六道轮回,最后遇到佛法,佛帮助我们回归自性,这是最大的一个循环,我们又回到原点。这叫成佛,这叫妙觉如来。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换句话说,平等心太重要了!我们从哪里下手?从看不惯的能看得惯,不喜欢的能喜欢,从这修。讨厌的变成喜欢,吃东西,吃得不好吃的变成好吃,这都是修行,穿破旧的衣服很欢喜。我初出家没有你们现在福报大,你们现在一出家你看供养衣服多好。我出家的时候捡老和尚的,捡什么衣服?百衲衣,一件长褂补了十几个补丁。我好像穿了三、四年,三十三岁出家,不止,四十岁遇到韩馆长,我那件衣服韩馆长把我丢掉了,穿了七年。那个衣服穿了好,走出去,那个时候还上巴士、坐火车,好好睡大觉,绝对没有人偷你的,这人穿的破衣服,大家知道这个人是穷光蛋,好,平安,什么事都没有。她把我那件衣服丢掉了,我多少年都想着,现在找,找不到了。那个衣服至少穿了三代,送我的那个人也是从前老和尚送给他的,好几代,才补十几个补丁。所以平等心从这个地方修。
「以大慈悲心,随其根机,示现开导,令其证入,是名平等性智」。你看,菩萨头一个,平等。平等里头有慈悲,大慈悲心,随众生的根机。《楞严经》上所说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为他示现,为他开导,开是开示,导是引导,令其证入,证入是目标,示现开导是方向。众生根机不齐,根基不厚,要慢慢引导。像释迦牟尼佛用的手法,从阿含、方等、般若、法华,慢慢的一步一步向上引导,不是一蹴就成就,那不可能的事情。无论什么事情,问题发生了,六道轮回发生了,原因是众生迷,迷得太过分,所以才有六道轮回的现象。菩萨知道什么原因,一步一步把他往上引。最难的是第一步,第一步能转过来,往后就不难,容易多了。我们今天就第一步跨不过去。第一步就是破身见、破边见、破成见、破邪见,就是要让众生真正觉悟到,我们所有一切看法、想法错了,没有一样是正确的,必须把这五种见放下,你的见解算是正确的,我们世间人所谓说客观的看法。一般人是主观的,有成见,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看法,把自己放下,就变成客观。纯客观,你会见到事实真相;有我在里面,见不到。你要知道,我里头绝对掺杂着有名利,有自己,我的想法,我以为怎样怎样,错了,你看到的是局部,你没有完全看到,无我才能看到问题的背后。因果很复杂,无量因缘,你才真正看清楚、看明白。我们凡夫看到是祸害,说不定祸害之后有大利益;我们看到是利益,说不定佛看的,利益之后有大灾难,我们不知道,佛菩萨有智慧能看见。所以为什么教我们首先把见思烦恼放下,它有道理在。
我们在佛法上修学,见思没有放下,搞的是佛学,是佛门的知识,与佛家教学的目标不相干。你看佛家的教学目标是教你断烦恼、是教你放下,放下之后,终极的目标是教你见性。现在许多学佛的人他走的不是这条路,他跟这条路是相反的,他在经典里面学知识。真的,我们把经典当哲学看,把经典当科学看,全都是知识,不是佛法。佛法什么都不是,就是教你明心见性,回归自性而已。回归自性一切就圆满了,四种智慧都成就了,是自性里本有的。
第三种叫「妙观察智,谓如来善能观察诸法,圆融次第」。这叫妙智,不是学来的,自性里头本有的。它这种智慧就是大圆镜智,证得大圆镜智他就起妙观察智、起平等性智。大圆镜智是智慧的本体,能圆融次第,次第非常非常复杂。所以佛、菩萨也有比喻,像一个罗网一样的,大梵天宫庄严的罗网,网络一样的,虽然很复杂,但是次第整齐,一点都不乱,非常庞大、复杂的一个体系,一点不乱,智慧能看到。「复知众生根性乐欲」,同时妙观察智看到,看到所有众生,无量无边众生,每一个众生根性、爱好,乐就是爱好,欲就是欲望,都知道,所以说法、示现就契机。我们没有这个能力,好心示现说法,往往受到许许多多的挫折。这是什么?这是没有这个智慧,对于众生的根性、乐欲不清楚,所以会跟他发生冲突,冲突就造成障碍。「以无碍辩才,说诸妙法」。菩萨上契入自性,自性智慧透露了,下明了众生的根性、爱好,所以为众生示现、为众生说法,众生欢喜。这才以无碍辩才说诸妙法,帮助他开悟,开悟是智慧。「获大安乐」,获得大安乐是离苦,离苦得乐。这是妙观察智,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
第四「成所作智,谓如来为欲利乐诸众生故」,这是如来的本愿,因地最初发心就发了这个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现在成佛了,这一愿自然兑现,不需要起心动念,不需要分别执着,成佛之后这个本愿自己起作用,叫法尔如是。「普于十方世界」,普遍对十方世界,「示现种种神通变化」。这就是《普门品》上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随众生的爱好,随众生的欲望,现身说法。「引诸众生,令入圣道」,把他带向正道上,圣道就是正道,成佛之道,菩提大道。成所作智是前五识,眼耳鼻舌身,用前五识成就众生。「成本愿力所应作事,是名成所作智」。成就普度一切众生的事业,转八识成四智,迷跟觉差别在此地。这是四种智慧,自性本有,一切众生并没有失掉,只是迷了。所以佛家讲失是迷失,不是真的没有,什么时候觉悟,什么时候就现前,也叫四智菩提。
底下有个「力」,力就是「如来十力」。菩萨都做不到的,佛能做到。「如来证得实相之智,了达一切,无能坏、无能胜,故名力也」。这几句话很重要,为什么?是我们自性本来具足的,佛有,我们自己都有,跟佛一样,不比他差分毫,只是我们迷了实相之智,实相之智就是诸法实相。我们什么时候觉悟,肯定了诸法实相,这个智跟力(能力)统统能恢复。了达一切,了是明了,通达一切诸法,无能坏、无能胜,没有能坏的,胜是超越,自性里头本具的。
第一种「知是处非处智力,谓如来于一切因缘果报,审实能知」。一切法的因缘果报这四种现象,审是审实,审是非常谨慎审察明了,他是真实能知。下面举两个例子说,「如作善业,即知定得乐报,名知是处」,这是是处。善决定有善报,行善哪有没有善报的道理!果报不在现前,可能在来生,不在来生一定在后生,决定有果报。「若作恶业,得受乐报,无有是处」,这叫非处,因果不相符。你行善你得的是善报,这是相应的,是处;行善得恶报,这是非处,没这个道理。有没有行善得恶报的?有;有作恶得善报的,也有。那你是看的一截,没有看到整个,你只看到现前,你没有看到未来,没有看到过去。行善得恶报,是过去造作的恶业现在报出来,现在所造的善没报,在后头。造恶的人现在得善报,是他过去生中的善因成熟了,他在那里享受善报,他现前所作的恶报没熟,因缘没熟,也许在来生,也许在后世。我们只看眼前,不顾前后,如来是一切都通达,前因后果他清清楚楚。「如是种种皆悉遍知,故名知是处非处智力」。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纵然现在环境不好,要欢喜承受。为什么?过去那些不善的业现在报掉了,好事情,报掉就没有了。我这一生努力修善,来生福报多大!可是这桩事情你心里要明了,福报可不可以享?享福没有不造业。你们去念《安士全书》第一篇「文昌帝君阴骘文」,你去看看那里头讲的果报。他「一十七世为士大夫」,用现在说,过去生中到现在十七世都是知识分子,知书明理,是这样的人。里面讲他遭的这个果报,举个例子,汉高祖的皇后,过去生中修的福报大,这一生大富大贵,汉高祖死了的时候,她将高祖最心爱的一个妃子杀掉,这妃子有个小孩,就是赵王如意,也被她杀掉了,杀是非常残酷,她造这个业多重。不是造了就没有了,来世这两个人来报她,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没停的时候,果报非常凄惨。举这个例子,让我们想想,世世代代这些做帝王的,连唐太宗,历史上大家称他作明君,他也堕阿鼻地狱。于是我们就想到,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的示现,最聪明的人,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救世救民,不搞政治,搞教育,不跟任何人结冤仇。
教学里头也有嫉妒障碍。在中国,六祖惠能就给我们做最好的示范,我们相信他那个是示现。大彻大悟之后,到猎人队里头去避难,避了十五年。那是什么难?同行相忌,就是嫉妒障碍。这十五年时间没有机会度众生,干什么?提升自己、成就自己。十五年之后缘成熟了,嫉妒障碍的人没有了;老一辈嫉妒障碍的已经往生,走了,跟他同辈的,十五年也淡了,他出来了。弘宗演教要等时节因缘,师父都帮不上忙,五祖忍和尚帮不上忙,叫他去躲避。佛法、世法皆如是,我们不能不知道。所以这第一条这是个定律,善决定是善果,恶决定是恶报,丝毫不爽。如是种种皆悉遍知,故名知是处非处智力。这个我们要决定相信,一点都不怀疑。我们起心动念、所作所为是善的,就放心大胆去做,什么障碍也不在乎。当然自己要用定力、要用智慧,把这好事圆满做成功。自古以来谚语所谓的「好事多磨」,如果不是真的,怎么可能有这句话?这句话说出来,一定有根据的。只要是好事,利益众生的好事,都多磨,多折磨、多障碍,何况是你自己的,自己的就更多!更多能成就,你就知道那是多大的福报,不是容易事情。
第二「知过现未来业报智力」,过现未来,三世。「谓如来于一切众生,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业缘、果报、生处,皆悉遍知」。如来没有不知道的,见性都知道。见性是什么地位?《华严经》圆教初住菩萨。如来这个四智、十力、四无碍辩、十八不共法,初住菩萨统统具足,他明心见性了。他所以不能够回归自性,就是无明的习气没断,无明断了,真断,真的不起心、不动念,习气没断。在这个境界里头还要忍耐、还要定功,有耐心的等待,时间久了习气自然没有,这才能回归常寂光,回归自性。菩萨有实智,这个实智就是前面讲的四智,转八识成四智。四智里面最重要的就是第一个,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这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这个地方讲的十种智力,这个智力就是大圆镜智的智力,他能知道一切众生,过去无始,未来无终,你无始劫以来,到无始劫之后,生生世世他全都知道。未来世还没有来,他就知道?对,他全知道,他没有一样不知道。到自己明心见性,你自性般若智慧开了,你也知道了,你把佛所说的话就证明了,佛说的是真的不是假的。
你看三世的业缘,三世的因缘果报交叉在一起也是个网络。我们今天起个念头、说一句话、做一桩事情,跟过去有没有关系?有关系。跟未来有没有关系?有关系。这一桩事情,近代量子力学家在《念力的秘密》里头发现了,真有关系。过去做错的事情,用现在的善心善念可以修改。有能力修改过去,当然就有能力支配未来。所以科学家提醒我们,起心动念要负责任,起心动念不能不谨慎。换句话说,不应该起的念头决定不能起,不应该说的话最好不说。于是我们看到真正修行人,他做得多,他说得少。这有很深的道理在里头,因为每个念头都周遍法界,后头出生无尽。有意无意一个恶念,可能伤害一些众生,我们自己不知道,跟这些众生结了怨,变成冤亲债主,不知道什么时候跟他结的怨,佛菩萨知道。现代科学家发现这个事实,我们相信了。果报,有业缘当然就有果报,善因善报,恶因恶报。生处,这说明人没死,人有死了怎么有生处?你过去没死,现在得人身,生在这个地方;将来也没死,这个身体死了,你那个灵性又去投胎去了,又去找生处去了。生处与你必定有缘,没有缘不会到一家来。来了,佛说缘很复杂,归纳起来不外乎四大类,报恩、报怨、讨债、还债,不外乎这四大类。佛全知道,这叫「知过现未来业报智力」。
第三「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梵语三昧」,翻成中国的意思叫「正定」。「谓如来于诸禅定,自在无碍,其浅深次第,如实遍知」。禅定很复杂,功夫确实有浅有深,定功时间有长有短,有出定、有入定,入定的时候,定中境界现前,出定就没有了。我们在《地藏经》上看到,光目女,母亲死了,造很重的恶业,她知道堕地狱,不晓得在哪里。遇到一个阿罗汉,供养他,向他请教。阿罗汉入定见到了,出定把实际状况告诉她。这是小定,阿罗汉、辟支佛有出有入;法身菩萨的大定没有出入,行住坐卧都在定中,所以他没有出入的相,你有事情问他,随问他随时就答复你。法身菩萨尚且没有出入,何况如来!所以如来于诸禅定自在无碍,他不需要入定,他就在定中。浅的定功,十法界里面的声闻、缘觉、菩萨、佛,这是浅的。浅深界限在哪里?在有没有见性,见性定就深,没有见性定就浅。没有见性的是六道里头的四禅八定,没见性,但是这些人对六道里面的状况叫一清二楚。为什么?他在定中见到了,但是六道之外的他一无所知,他达不到。六道之外的,辟支佛的定功高过阿罗汉,菩萨的定功高过辟支佛,佛的定功高过菩萨,但是都没见性,这个我们知道,没有转八识成四智,所以他叫凡夫。在大乘教里面称六道叫内凡,这个内外就是轮回做界限,六道之外的四圣法界叫外凡。凡圣的界限是什么?就是见性,没见性全是凡夫,见性之后才叫真正圣人。小乘没见性,所以叫小圣。虽然没见性,他确实走的是见性的道路,只是还没到,路不错。他们把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掉,虽没有出六道轮回,决定不做三恶道的业,贪瞋痴、杀盗淫他们不会做,所以他决定不堕三恶道,佛称他们为小圣。出离十法界这才叫大圣,这就叫佛,为什么?他见性了,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以佛对于任何一个人修行禅定功夫的浅深、定中境界,他都清楚、都知道,如实遍知,一点错误都没有,没有一个不知道的,「故名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
第四种,「知诸根胜劣智力」,如来对一切众生,众生根性胜劣不一样,得果大小也不一样,「皆实遍知」,佛有这个能力。六道的众生是善恶的果报,善恶果报里头,大乘经里面讲得很清楚,善,受益的人多,受益的时间长远,这个功德大,功德殊胜;不善业,受害的人多,受害的时间长,那个罪业就大,这个道理不能不懂。如来知道,他们将来得果,譬如学大乘的得大乘果,学小乘的得小乘果,修世间法的,善法,得三善道的果报,不善法,那是三恶道的果报。我们要是遇到佛,请教他老人家事情,那不是预言,那是他的真实智慧,决定没有一丝毫错误。不像现在预言,预言都是人,不是佛菩萨。
我年轻的时候听说这些预言我怀疑,真的吗?真的讲得那么准确吗?我请教李老师,老师告诉我,预言有,不是假的。预言凭借什么?凭借离不开数学,也就是离不开中国的《易经》,是从高深数理里面推演出来的。有没有错误?那真叫「失之毫厘,谬之千里」,不灵,一丝毫都没有错误就很准,不准的时候肯定里头有错误,这是第一个来源。第二种来源是禅定,禅定所见到的是现量境界,决定不错。所以老师就说,佛门里头古时候有一些大德、有一些老和尚,他们从禅定当中看到的境界,以预言偈颂的方法写出来。你当时看不懂,如果事情爆发出来你再回头看,他果然说得很正确。这也是所谓「天机不可泄露」,给你讲这个事情点到为止,你要细心去体会。现在太多太多了,我们对这个看法不可以感情用事,要非常理智去看待,可以参考。我们毕竟没有开悟,不是圣人,我们也是凡夫,可是我们抓到了一个真实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净宗,就是阿弥陀佛。不管它这个预言是真是假,我们依照佛经的指导,对净宗法门真信切愿求生净土,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决定有好处;没有灾难,我们自己境界不断向上提升,有灾难,它可以化解。这个道理现代量子学家为我们做证明,人的善念、净念能够集中,产生的能量不可思议,举的例子很多。我们对净宗相不相信?我们对于念佛专不专注?专注就有效,散乱心就没有效。古人有所谓「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科学家讲念力也是说,你要想运用念力,要非常专注,就起作用,心散乱,效果得不到。所以知众生根性。
第五「知种种解智力,谓如来于诸众生,种种欲乐,善恶不同,如实遍知」。一切众生心里面的欲望,能够理解多少,理解力各人不一样,这里头还有许多外缘干扰,很复杂。如来知道,他清清楚楚,一切众生种种欲望不相同,种种爱好不相同。这里面大分,有善、有恶,有人好善积德,有人作恶多端,这些与过去现在未来统统有关系,像《华严经》上所说的无量因缘,不是单纯的。如果对于种种解智力要不明,教化众生就很不容易契机。不契机的时候怎么办?要小心谨慎去摸索,不能够轻易下断语,这就是虚心求证的一种方法。开悟的人不需要,开悟的人他完全明了。所以教学不是容易事情,在中国古代的标准,没有明心见性不能讲经、不能注疏,这个标准很严格。所以学佛,无论出家在家,佛是智慧,有智慧没有福报不能办事。所以学佛,无论世间出世间,你进入佛门,老师首先要求你培福、修福。多长时间?一般是五年,佛家有所谓五年学戒,就说这桩事情,学戒就是修福。真的人不能没有福报,没有福报就是没有人缘,人家不听你的,不喜欢你。当然福报与前世有密切关系。
修福是佛门里头第一桩大事,最先从这里下手。无论出家在家,一入佛门先干什么?先做义工。惠能大师到黄梅,五祖,见性的人就是菩萨,四智、十力他有,换句话说,他对于惠能的前途了如指掌,黄梅八个月完全做义工,修福。他是在碓房,工作是舂米、破柴。诸位想想,丛林住众大概上千人,每天吃饭米要人舂,柴要人劈,不是几个人的事情。舂米破柴没有一、二十个人,怎么能照顾到一千多人的生活?八个月就干这一桩事情,修福。不能不在佛门培福,道场里面你将来才能常住,对道场曾经有过贡献。无论出家在家,都要做五年义工,然后你才能专学一门。工作呢?工作由新来的人做。以后义工少了,佛门收入多了,所以就雇,雇用这些工人,每个月发工资。雇一批人来做,这样一来道风就坠落了,过去是修行人自己干的,现在在外面雇人来做,道风就下降了。为什么?我们违背了世尊的教诲。世尊在般涅槃前,入灭之前,阿难尊者提出四个问题向佛请教,里面就有一条,佛在世的时候我们以佛为师,佛不在了,我们以谁为老师?佛说了两句话,「以戒为师,以苦为师」。不能持戒、不能吃苦,你就不能入佛境界。佛境界是什么?真正看破、放下。这两条做不到你不可能看破,你也不可能放下。佛给我们所说的纯真无妄,交代得真清楚、真明白。那我们要学佛,具备的条件,最基本的就这两个条件,我能持戒、我肯吃苦。持戒、吃苦这个人自自然然谦卑,一定是个老实人,才能接受经教,佛在经上讲的东西他听得懂,他真干。这样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没有一个不成就。所以佛法成就人有它一套道理、一套方法,这不能改变的,改变就打折扣。
我们再看第六,「知种种界智力,谓如来于世间众生,种种界分不同,如实遍知」。界就是分别、界限。古时候印度,印度的人民有四姓的阶级,这他们的界限,婆罗门、剎帝利、吠舍、首陀。我们中国也有,士、农、工、商。现在比从前分工更复杂,古时候所谓三百六十行,那就是讲的界别,现在不止。佛对社会,过去的社会、现在的社会、未来的社会,这个娑婆世界的社会,他方诸佛剎土的社会,没有一样不清楚,有这样的能力,这叫「知种种界智力」。
第七「知一切至处道智力,谓如来于六道有漏行所至处,涅槃无漏行所至处,如实遍知,故名知一切至处道智力」。底下括号里头有简单的解释,「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这是六道。「有漏行者,谓六道众生,由身口意所作业行,而漏落生死也」,这六道众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无漏行者,谓一乘修戒定慧道品之行,而不漏落生死也」。这段话说明白了,六道众生出不了六道轮回,是身口意所作的业行,有善业、有恶业,善业果报在三善道,恶业果报在三恶道,饿鬼、地狱、畜生,这都叫有漏,漏落六道生死轮回。无漏业的,就是修涅槃的,佛门弟子,一心想出离六道轮回的,根性大利的,修一乘,戒定慧,道品是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道品也不离开戒定慧三学。真正修成之后,了生死、出三界。这里头有三乘,小乘声闻,中乘辟支佛,大乘菩萨,他们都有能力超越六道轮回,如四圣法界,这是我们常讲的了生死出三界,生死跟三界都是指轮回,超越轮回了。如果是一乘,那就在一生当中超越十法界,他到如来的报土去了,实报庄严土,所谓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在这个地方我们就要晓得,念佛往生是一乘法,比大乘还高,比大乘简单,比大乘容易。但是也不容易,容易不是个个成就了!为什么修净土的人那么多,李老师常讲,一万个念佛人,真正能往生的只有三、五个。为什么这么难?难在自己没有死尽偷心,难在这个地方,对这个世间有留恋,对这个世间不能放下,真难!如果真正死尽偷心,一丝毫留恋都没有,万修万人去。善导大师讲的话没错,真相信、真愿意去,就在这一生想成就,念念只有极乐世界,心里只向往着极乐世界,对世间五欲六尘、天上人间再没有念头,这样的人才行。无论念佛时间长短,决定得生,这个不能不知道。
我们在这个世间修任何法门,一生不能出轮回,肯定的。不能出轮回就相当麻烦。为什么?自己做不了主,身死之后一投胎就有隔阴之迷。什么叫隔阴之迷?这一投胎,无论投的什么胎,前世的事情记不得了,这叫隔阴之迷。胎、卵、湿、化,大概只有化生能记得前生,胎生、卵生、湿生都记不得,过去生中都忘掉了,化生没有生死的苦,所以他记得。这一生我们学了佛,学佛就很可怕,佛是什么?善中之善,来生得大福报,享受大福报你能不造业吗?如果你做了国王,学佛的人非常容易来生享这个富贵,或者到天上做天王,那福报更大的。一享福,迷了,把所修的佛法全丢了,只有阿赖耶里头种子在,其它全丢了,所以造业受报,又来了,你说这多麻烦、多可怕。我们把这些事情搞清楚、搞明白,就会真正想到我这一生决定生净土,别的事情小事,不足以挂在心上。我往生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说实在话就有能力回到娑婆世界来帮助众生,如果你真的有大慈悲、大愿力,见到阿弥陀佛再来,可以很快就回来。那个回来得阿弥陀佛威神加持,你就不会迷失方向,你是极乐世界再来人,不一样,这个不能不知道。
这是知一切至处,这个至处就是来生的果报,你到哪里去。现在时间到了。下面第八,「知天眼无碍智力,谓如来证知天眼清净,见诸众生,死时生时,端正丑陋,善恶业缘,皆悉无碍,故名知天眼无碍智力」。这一段是说如来天眼所见,这些事实真相他全看到了,这不是假的。一切众生,无论在哪一道,生时死时,端正丑陋,你的善业还是恶业,善业善果到哪里去,恶业恶报到哪里去,全都知道。所以佛教化众生有那么好的成绩,我们读了这些就明白,他真的是全知全能。而且告诉我们,全知全能是一切众生本自具足,不是他一个人的专利,不是他一个人专有,个个都有,只要我们把自己的障碍排除,能力就恢复。我们现在学习到此地。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清净平等 随缘放下 真信切愿 摄根念佛
皂洵

2016-1-31 21:20:15

学习雷锋,好好回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精彩评论1

皂洵

2016-1-31 21:20:15

学习雷锋,好好回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