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武术的发力,必须要整,所谓的整,有多种解释,但无论哪一类解释,都要符合一个道理,那就是,骨骼的给力方向,要一致。如果骨骼的给力方向都不一致的话,那么就好像天鹅梭子鱼和虾一样,虽然发力很大,但无实质性效果。
那么,我们可以大胆的假设,如果你浑身是肌肉,你的肌肉,饱满地、结实地,附着在你的骨骼上,而且,能和你的骨骼的发力方向一致的话,那么,肌肉 + 骨骼 = 你浑身的爆发力,你的力量该有多大啊!想想,就令人欣喜。
可是,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呢?
我们知道,在格斗发力时,骨骼发力的方向应该是一致的,否则,你就不是在格斗,而是在自己和自己较劲。所以,习武时,我们之所以站桩,实际上,就是要把骨骼的发力方向确定,而且,能感受到骨骼的力量的存在,也就是——————间架!!!!
那么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假设我们的肌肉,和我们的间架,没有任何矛盾之处,很和谐的融为一体,那么,假如我们疯狂的锻炼肌肉的话,我们应该是一个强壮的、体形很棒的站桩者、走桩者、习桩者,这种假设再次令人欣喜。就让我们再次为假设而欣喜吧!
欣喜过后,开始面对现实了。实际上,如果你疯狂锻炼肌肉的话,你满身的肌肉,不但不会与你的骨骼力量结合在一起,相反,它会和间架力量较劲的。
届时你就会成为一个强壮的矛盾体。
现代健美运动,把人,像超市里的牛一样,将身上的肌肉分为好多类肌群。
我把这话又说了一遍真烦躁!半壶我诅咒你!诅咒你喝牛奶不加糖!!!
为了加强每一类肌群,就必须要加强每一块肌肉,那么,健美运动就把身上的肌肉,进行了分割训练,比如,锻炼手臂,就一味的锻炼手臂。再比如,周一练臂、周二练胸、周三练腿、周四练腹等等的分解训练方式。
甚至,为了达到将每一块肌肉的训练量达到最大的目的,健美运动,故意在训练中,将你的某处肌肉的训练,与其他肌群的力量参与分开。比如手握哑铃弯举,就是将重量集中在一条胳膊上,进行弯举,而其他肌群,并不参与训练。按照格斗的理论,这是为了追求大而饱满的肌肉,在故意将协调发力破坏。
当然,这样锻炼出来的肌肉,看着很棒。
二头肌很强,三头肌很强,胸肌很强,腹肌很强,大腿肌肉很强,小腿肌肉也很强,甚至一些小肌群都很强。
你的体型会很好看,你会很自负,你会以为你就是兰博,你就是超人,你就是希曼,你就是咸鸭蛋奥特曼。肌肉,令你牛逼哄哄,浑身上下充满气感,走在路上晃着胸脯子,大冷天的故意穿个短袖,以至于动不动就想露出粗胳膊,看到个镜子就想照三照,等等等等。
分解的肌肉训练,让你不断加大重量,而面对铁片子随时会砸死你的危险,你的手时刻要死死地握住杠杆,天长日久,已经让你形成了握住————绷劲————握住————绷劲的习惯。那么,你的肌肉,已经习惯绷紧了。所以,当你出拳的时候,你的肌肉会下意识的绷紧,从而导致与骨骼的发力方向相悖,甚至阻碍间架发力。
别和我说“我没有”,我也是从健身房走出来的。
那么,当你已经习惯了健美式的发力以后,习惯了健美式的肌肉分解发力以后,你的发力会僵硬、缓慢、没有细节,虽然你的提醒很棒,但你的发力却无法流畅,也就是说,你空有一身力气,却无法发挥出来。你,就好像一个强壮的、笨重的、关节生锈的机器人。与格斗者相比,就好似李小龙所说的“开着压路机去追逐野兔”。
而且,大量的紧紧握住的肌肉运动,会让你的身体记忆,专注于某一类肌群。同时,更可怕的是,每天的“握紧”式的训练,会损害你的手,让你的手,变成民工似的手,而不是格斗者的手,更不是武术练习者的手。
你的手,会布满老茧,粗糙,感知不灵敏,关节僵硬,喜欢握拳,韧带僵硬。虽然感觉很有力,却不灵活。这一切,都和你长期的手握重物且“死死握紧”有关。
格斗,或者说东方式格斗,或者说武术的手,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好的我们来做个假设,假设对方一摆拳打来,我探臂一拦。
当我拦住的一刹那,我还要进攻他,怎么进攻?很简单,他给我的,是一个横力,那么我只要顺着他的横力的方向,给他一个直力,就破解掉了。这就是听劲儿的一种。而要做到这些,需要你有一只敏感的胳膊,和一只敏感的手,敏感到对方一碰你,你立刻就知道他的力的方向在何处,这才能瞬间做到————不丢不顶顺力而行。在格斗中,能做到这些的,被称为手感大。
|
搓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