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大成拳发力之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2 08:36: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提到发力,有人可能认为,发力不就是使劲吗,使劲谁不会使呢。实际上.拳术之“劲”不是人人都会使的。有的人力气很大,可是在拳术上却有劲使不出来,有的人力气并不甚大,可是能发挥得很好。我的老师杨德茂先生在教我推手时,他的本力较我差很多,可他的胳膊搭在我的胳膊上,我却抬不起来。他还曾经向我说过,王芗斋老先生在晚年时,端一小簸箕煤球就喘.当与人接触时,一发力能把人弹出丈余,并摔倒在地。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认为不用站桩,试力、走摩擦步就可以练好发力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意拳(大成拳)的发力本身是拳术的劲.它包含很多的方法和内容,并不是笨力气,它是通过站桩.试力.走摩擦步得来的一种内劲即能量.通过发力得以释放。如果在站桩,试力.走摩擦步方面没有深厚的功底,要想掌握好正确的大成拳发力是不可能的。

   通过站桩,试力,走摩擦步的训练所得的劲,发出来.是与日常生活中人们的习惯用力是有所不同的,它有自己独特的内容和含义。因为双方在进行搏击时,是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徒手搏击,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人的任何一个部位,都应该能够在不同的情况下随机应变地发力,以期克敌制胜。这是大成拳学之所以不讲招法,不讲套路的原因。

   王芗斋老先生在其《大成拳论》中对大成拳的特殊性是这样说的:“今夫本拳之所重者,在精神,在意感,在自然力之修炼,统而言之,使人体与大气相接合,分而言之,以宇宙之原则原理以为体,养成神圆力方,形屈意直,虚实无定,练成触觉活力之本能,以言其体,则无力不具,以言其用,则有感即应。”一有感觉就有反应,发力是无定位的,无论是头、手、肩、足、肘、膝、胯任何一个部位,只要有感觉就要立即发力,所以叫做有感即应。

   有些初练大成拳的人,往往急于求成,愿意在某些枝节动作上下功夫,不是认真练习站桩。孰不知没有站桩.试力.走摩擦步的深厚基础,要想学会发力是不太容易的、往往有人有了感觉而没有反应,当有了反应.已经迟了。所以说初学大成拳的人不可先练发力,如果本末倒置.将是误入歧途。易形成错误的用力习惯.以后要改就比较困难,甚至比初学还难。

   意拳(大成拳)的核心就是以站桩、试力、走摩擦步为基础.在站桩的过程中.通过精神假借,意念诱导.在无力中求有力,在不动中求微动.在静中求动。培养掌握并至运用“浑元力”的方法。实践证明通过站桩.试力,走摩擦步的训练,就可以从精神到四肢百骸都能达到高度谐调和统一,并能在运动中充分发挥,本身内在的能量和潜力。用精神假借.意念诱导加速运动技能形成和发展,是大成拳始终不渝的练功原则。

   站桩是蓄力,如何把所蓄之力释放出来就是发力。发力归根到底仍然是一松一紧的矛盾对立统一的问题。大成拳认为:“松和紧”是构成人体运动的基本矛盾。就大成拳全部训练内容来说,就是怎样正确地掌握和运用“松和紧”的问题。所谓松紧就是肌肉的松紧和精神上的、心理上的松紧,而首先是精上的松紧。一个人如果精上不放松,老是处于紧张状态,有什么功夫也发挥不出来,大成拳的训练就是从训练放松开始的.然后训练松紧的相互转换.达到松紧高度谐调。只有会松才能会紧。也可以说有什么程度的松,就有什么程度的紧。而在大成拳的训练过程中是要求松的时候多,而紧的时候少。发力就是紧的一瞬间的作用,当触及到对方后就马上松下来,准备再作下一次的紧。在松紧转换的过程中就有个速度问题.力量加速度作用力才大。

    意拳(大成拳)的发力是要求冷、脆、快.也就是瞬间的爆发力。以极大的力量,在很短的时间内,集中地发到对方的身上某一部位。如果是打的话,穿透力强.伤害性大,所谓穿透力,就说打在人的前面而痛在后面,往往使人难以接受。若是‘放”的话,也就是“发”,能使人因失去重心而摔倒,伤害性小。与人较技时.有时用打,有时用放,有时打放结合,这是须酌情处理的问题。如果是友好切磋,以放为好,如果已经是生死相关。用打为宜,如果竞技可以打放结合。

   打的时候,可能把人打伤.不一定把人打倒,而放的时候,可能把人放出摔倒,不一定把人打伤。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有时打即是放,放即是打,放打结合也是大成拳的一个特点。

   一般,打是在最近的距离,极短的时间中的动作。而放是在打击的过程中.接触对方的肢体时加大了动作幅度,延长了动作距离,增大了接触面积,因此作用的时间也就相应延长,身体在运动的情况比打要大。也就是说放比打要慢些。但是“放”比打还难些。

   在相等的力的情况下,速度越大,而冲量就越大。所以大成拳很讲究速度,要在一刹那,调动全身各部位均整一致,把力量发放到对方身上去,使对方感到迅雷不及掩耳,惊恐万状,而防不胜防。要作到这个程度就必须在基础上下功夫。归根到底还是得站桩。

   发力是在站桩,试力,走摩擦步等功夫有了相当深厚的基础以后才能训练的。也就是说只有在站桩、试力,走摩擦步中得到浑元的拳劲儿,才算有了点真实的功夫。否则只是本力。

   有了拳劲儿.不等于就已会发力.有时有劲还发不出来。一般来说.不会发力,或者发不好力,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一些情况:在发力前精神紧张,肌肉僵滞,有力发不出来。动作不仅不谐调.有时发抖发软。害怕就是这样

   例如,你遇上一个手持凶器的壮汉.你一紧张.就束手无策,你若遇上一个小孩也手持凶器.你认为一个小孩没有什么可怕的.精神放松、你可能发挥得很好。这就说明精神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另一种情况,你虽然没有什么畏惧.动作也谐调有力,但是发力时间过长.没有加速度,形成一种单纯的推拉.不是猛然间的爆发力.不是猝然的撞击,也不是拳术的真实力量。拳术的真劲发于内而形于外。

     意拳(大成拳)要求一动无处不动,意到力到,时间短促的爆发。时间越短.而力量越大,速度越大.力量也就越大。正如从高空落下的冰雹,虽然个头不大,但是能砸死人。这是因为重力和地球的引力又加了一个九点八的加速度才致于此。所以重力加速度很重要。

   总的来讲,精神和速度的影响是很大的。质量再大的物体,如果没有速度对于人也是没有什么作用的。如果质量大再有加速度,那威力可以说是不得了的。所以站桩可以增加人的质量,也就是储存能量,能量储存得越多.其功力也就越大,再有加速度,其威力也就越大。人的精神可以促进加速度的形成。

   练意拳(大成拳)要搞清楚力量和加速度的关系和道理.也要搞清楚人的力量是如何传导的顺序。大成拳的发力其根在脚,发于腰.使全身力量达十指端以外。在太极拳的理论中也有:“其根在于足.发于腿,宰于腰、形于指”的说法,在形意拳中亦有:“消息全凭后足蹬”一说。从各家的拳学理论来看,大成拳的发力是集各家拳术发力之长处,并建立了其独有的发力训练体系。首先是精神训练,从站桩开始就要求有意念假借.虽然形体不动,而在意念上,设有大敌当前,生死相关,与其搏斗,求已生存,应当以大无畏的精神与之拼搏。全身毛发皆竖,时刻准备迎敌。有了这样一种意境,才能全力以赴.一旦交手.一触即发.一发即止。精神上大有断木碎石之意,当之即摧之势。意念中的力的指向,要向远方伸延,有力透敌背之意。精神上的真切是发力的关键所在。无畏的精神,必胜的勇气,是练技击的首要条件。如果精神不够,有再好的技术也发挥不出来、因此说精神非常重要。



我的老师杨德茂先生说过,站桩是蓄力.而一切动作均为试力。试力是拳中之最重要最困难之一部分工作。试力为得力之由,力由试而得知,更由知始能得其所以用。体认各项力量及神情,以期真实效用,由此不难理解发力本身也是试力。只是试力要求争敛互为,动愈微而神愈全,慢优于快.缓胜于急,欲行而又止,欲止而又行,更有行乎不得不止。止乎不得不行之意.以体认全体之意力是否圆满,其意力能否随时随地应感而出,全身精神力量能否与宇宙发生呼应,假借之力.与空气发生摩擦和与地心产生争力。

   发力时,须要身体舒放、屈折含蓄,不可断续。也就是全身无节不争.瞬间的互争.形成整体之争。全身的二争力越大.所发出的力量也就越大。由于人的自然本能就是上下劲大.所以上下争力最为重要。所发之力要上速度.比起试力来要快得多,而且要连续不断。

    王芗斋老先生说过:“发力,须保持身体松和,发力含蓄而有听力。以待其触.神宜内敛,骨宜藏棱,要在身外三尺以内,似有一层罗网包护之,而包罗之内,尽如刀叉钩错.并蓄有万弓待发之势,然却在毛发筋肉.伸缩拨转.全身内外无微不有滚珠起棱之感。

    发力是由蓄力和试力两个过程组成的。蓄力和试力之间是有极密切的内在联系的.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要想发出很大的力量.首先就是蓄力。所蓄之力就是通过站桩得到的浑元待发之力;蓄力要求是在站桩或试力的情况下,周身都要保持内清虚.而外脱化,松和自然,神庄,力均,意念放大,发挺腰松,周身关节似有微屈之意.体认各项力量及神情,以期真实效用。要作到似松非松,松紧适度的待发状态。如果过紧则无力可发,没有后劲。过松则发力迟缓,往往被动.可能给对方乘虚而入的机会。若想再变主动就比较困难,而过紧时也可能正是对方的所需。所以应刚柔相济,一定要掌握住火候。

   人在运动的状态下,瞬间从身体某一部位.迅猛地将浑元力爆发出来,就必须有整体的力量。在拳术中所谓力“整”就是力量的分布要平衡协调,上下要相连.前后,左右要平衡。使周身含蓄,紧密结合一致而为用。浑身之节,点、面、线一切法则,无微不有先后.轻重、松紧之别。“整”又包含有“紧”的意思。在拳术中和“整”相对的概念是“散”。”‘散”又包括“松”的含意。“松”的过度就是“散”。大成拳要求保持间架,就是不能“散”的意思。间架一散就受制于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秘籍网 ( 苏ICP备15516793号 )     

GMT+8, 2024-11-23 16:28 , Processed in 0.11176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