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电话: 400 4567 8910
返回顶部
(转)中国晚清列举十大高手与泰拳近代擂台高手(有记...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36518次阅读 13次回复
阅读排行
czking
2015-4-3 19:16:52
很多网站、论坛有着众多介绍武术宗师或者武术大家的文章,本意收集于此一一列出,后来直接截取人家原稿放了这里了。不能保证样样确凿,武术很多故事本来就不能还原当时,转述或者传说也会有偏差。本还打算补上吕紫剑前辈,后因为一生经历都是自述,无历史考证没有列在上。权当对些人物有些大体了解,毕竟不是历史学家或者方舟子。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自古以来,乱世出英雄。晚清以来,朝政日敝,中原动乱,外侮不止。整理中国晚清时期发愤图强的十大武林高手。
  1. 董海川,(1797-1882),河北文安人,肃王府太监,八卦掌高手,人称“董八卦”。
  2. 杨露禅,(1799-1872),河北广平人,杨氏太极拳创始人,号称“杨无敌”。
  3. 王五,(1845-1900),本名王正谊,字子斌,祖籍河北沧州,回族,尊称为“大刀王五”。
  4. 黄飞鸿,(1847-1924),广东南海人,岭南武术界一代宗师,有“虎痴”之雅号。
  5. 霍元甲,(1869-1910),祖籍河北沧州,世居天津,精武体育会创始人,擅长祖传“迷宗拳”。
  6. 王子平,(1881-1973),河北沧洲人,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有“神力千斤王”之称,“沧洲二杰”之一,回族人,精查拳、八极拳、龙泉剑。
  7. 杜心武,(1869-1953),湖南慈利人,号称“南北大侠”,曾任孙中山的保镖,自然门创始人。
  8. 韩慕侠,(1877-1954),天津人,黄埔军校首席国术教官,擅长“形意八卦”。
  9. 许世友,(1905-1985),少林功夫传人,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10. 海灯,(1902-1989),俗名范无病,四川江油人。
这10人当中,为国为民者,当属许世友、王五、黄飞鸿、霍元甲诸人,其中许世友准确来讲不能称为武林中人;对武术发展有极大贡献者,当属杨露禅、董海川、王子平、杜心武、韩慕侠等人,我国现在最为流行的太极、八卦、形意、自然都与他们几人有关;海灯法师虽然最后被正名,但其行为仍不为人所称道,武功反成其次。

一、董海川,(1797-1882),河北文安人,肃王府太监,八卦掌高手,人称“董八卦”。
  董海川生于清代嘉庆年间(1797-1882),原名董明魁,清朝河北省文安县朱家坞村人,是八卦掌拳术的创始人和主要传播者。
  董海川身材魁梧,臂长手大,膂力过人,擅长技击。少时家贫,自幼嗜武,奔走他乡,访师学武。相传在安徽九华山得遇“云盘老祖”传授其技,创立了八卦掌。
  历经几个寒暑,尽得其艺;临别时师傅叮嘱:技艺已有成就,切忌少年气盛惹事生非,董唯唯应诺。然而回家之后偶与人争,以致出手伤人,官方缉拿甚紧,董遂净身为阉,隐于京师肃王府中,做了一名司菜太监。一日,太极拳名师杨露蝉奉召在肃王府与府中拳师比武,连战连胜,最后竟将一拳师掷于园网之上。是时董海川手托菜盘由此经过,立即飞身上网救起拳师。董海川遂与杨露蝉相斗,双雄对峙,胜负难分。从此太极拳与八卦掌各立门户,桃李盈门,流传后世。董海川寿享高龄,监殁昏惘,仰卧床上,两手仍作换掌式,直至气绝。八卦掌流传国内外,迄今不衰。董氏传人层出不穷,其墓已迁至北京西郊,重修一新。
  董海川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冬季逝世,原葬于北京东直门外小牛房村旁,1980年迁葬京西万安公墓,有碑铭数幢环墓前后,后世编有多种崇尚董海川武功的传奇故事,其中以话事小说《雍正剑侠图》,影响最广。该书中以童林(字海川)影射董海川,给董海川生平和八卦掌渊源染上了一层神奇色彩。

二、杨露禅,(1799-1872),河北广平人,杨氏太极拳创始人,号称“杨无敌”。
  杨露禅 (1799—1872年),名福魁。河北广平府(今永年县)人。自幼好武,因家贫,迫于生计,在广平府西关大街中药字号“太和堂”中干活。这药店为陈家沟人陈德瑚所开。陈见杨为人勤谨,忠实可靠,又聪明能干,便派他到故乡陈家沟家中做工。适逢陈长兴借陈德瑚家授徒。杨心中十分羡慕,有心拜师学艺,但一者事繁,二者又怕陈不收自己。他虽然懂得江湖禁忌,但因学艺心切,便在陈氏师徒练拳时,在一旁观看,用心记下某些招式,无人时便私下练习。久而久之,竟有所得。后被陈发现,见其是可造之才,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大胆摒弃门户之见和江湖禁忌,和陈德瑚商量,准其在业余时间正式学习太极拳。
  这样,杨露禅才得以正式拜陈长兴为师。这便是民间传说中《杨露禅陈沟偷拳》的真貌。经小说家的艺术加工,如民国初年有人所编的传奇小说《金蝉盗技》等,也由此衍化而来。宫白羽武侠小说《偷拳》和由此书改编的电影《神丐》,就是根据上述杨露禅学艺故事创作的。
  杨露禅正式拜师后。十八年中三下陈家沟,深得陈式太极拳精髓。艺成时,他已是四十岁左右的人了。为了生活,他先在家乡永年教授太极拳,后被人推荐去北京授徒。因武艺高强,号称“杨无敌”。他在北京授拳时,因弟子多为王公大臣,贝勒贵族,生活奢侈而体弱多病,又不耐艰苦。杨露禅考虑到这些人的身体素质和保健需要,将陈式老架太极拳中的一些高难度动作,如跳跃、跌叉、震脚等,改作不跳、不跌、不速、不震,或缩小动作,使姿势较为简单,动作柔和易练,既适合穿长衫、留辫子的人练习,又有益于健身。时间长了,便形成了一种拳式,号称“太极小架子”。后经其子、孙修改,定型而成杨式太极拳,并发展成大小两种套路。其特点是:姿势舒展大方,速度缓匀,刚柔内含,轻沉兼有。此拳一出,在京、津一带影响很大,学者日众,而这时陈家的太极拳却仍在陈姓内部传递,所以当时的武术传人杨季子写的诗中,有“谁料豫北陈家拳,却赖冀南杨家传” 的句子。晚年返里,教拳于民,卒后葬于闫门寨。有三子:凤侯、班候、健侯,皆承父艺,并各有建树。

三、王五,(1845-1900),本名王正谊,字子斌,祖籍河北沧州,回族,尊称为“大刀王五”。
  京师武林名侠。本名王正谊,字子斌,祖籍河北沧州,回族。因他拜李凤岗为师,排行第五,人称“小五子”;又因他刀法纯熟,德义高尚,故人人尊称他为“大刀王五”。王正谊一生行侠仗义,曾支持维新,靖赴国难,成为人人称颂的一代豪侠。
  王五出生贫寒,三岁时父亲又因疾去世。他只得与母亲相依为命,很小便开始干各类杂活,后来又拜肖和成为师,为习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沧州当时最有名的武师当属双刀李凤岗。为了修习更高的武艺,王五便想拜他为师,却多次吃了闭门羹,他就长跪李门前以示诚心,李凤岗为其精神打动,便收其为徒。王五不负师父重望,几年下来功夫已不在师父之下。为了把他锻炼成更加全面的人才,李把他推荐给自己的师兄刘仕龙,一起押镖,行走江湖。经过几年的锻炼,王五告别了师父,周治十年,他先到天津,后又到北京,经人介绍到了一家镖局当了镖师。光绪三年,王五利用自己的积蓄,加上朋友的帮忙,在北京半壁街(崇文区)自开了顺源镖局(后来迁往广安大街)。源顺镖局活动范围广大,北自山海关,南到江苏淮安市清江浦。他规范从业,收费合理,德义高尚,生意十分红火,很短时间内便声名鹊起。
  王五不仅本行中受人尊敬,他的爱国义举更是被人们广泛传颂。甲午战争失败后,御史安维峻上疏,力陈议和之弊,要求严惩误国者,却遭到清廷的贬斥,被革职戍边。王五出于义愤毅然担负起了护送安维峻的责任。回京后,王五便在香厂筹开学堂街,名为“父武义学”。更为人们所称道和广为流传的是王五与谭嗣同的交往。王五侠义心肠,与谭嗣同兄弟相称,传授谭武艺刀剑之法,二人由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谭嗣同 “去流肝胆两昆仑”,据说“两昆仑”就是说康有为和王五。1898年,戊戌变法进入高潮,谭嗣同应诏入京,任四品军机章京,参预变法。在此期间,王五担负起了谭嗣同的衣食住行和保安工作。变法失败后,谭嗣同为表白自己变法决心,醒悟大众,甘愿受捕。王五得知后心急如焚,多方打探消息,买通狱吏,还广泛联络武林志士,密谋救谭,却被谭嗣同坚决拒绝了。9月27日,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刚毅监斩于宣武门外菜市口,王五得知后悲痛欲绝。为了继承谭嗣同的遗志和复仇,王五多次组织人员进行暗杀活动,终未果,使王五反抗清廷的决心自此更加强烈。
  1900年,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在北方兴起。王五率众积极参加,与义和团众并肩作战,杀洋人,攻打教堂。10月25日,清兵将顺源镖局团团围住。终因寡不敌众,八国联军枪杀于前门,死时56岁。大刀王五被杀后,头被挂在城门上,家人无法给王五入殓。天津的霍元甲听说后,只身赶来,夜里将王五的头取下、埋葬。当天晚上,霍元甲就住在现在王五故居南房西侧的一间房子里。
  当年王五在北京颇有威信,众人赠有“德容感化”和“义重解骖”两块匾额,挂在门的东西两侧,后来院里的人搭建房屋,匾被取下来当了床板。门前原来有个轩豁空场,高高飘扬着源顺镖局的杏黄大旗,现在已经被公厕占了大半个地方。据说王五那把一百多斤重的“青龙偃月大刀”一直保存到1958年,在“大跃进”时期进了炼钢炉。大刀王五的事迹被编入邵氏影片《大刀王五》、电视剧《大刀王五》和李敖小说《北京法源寺》。

  四、黄飞鸿,(1847-1924),广东南海人,岭南武术界一代宗师,有“虎痴”之雅号。
  黄飞鸿原名黄锡祥,字达云,原籍南海西樵禄舟村,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七月初九生于佛山。他是岭南武术界的一代宗师,也是一位济世为怀、救死扶伤的名医。其父黄麒英乃晚清“广东十虎”之一(黄飞鸿后来也是这十虎之一,父子同科,武林美谈),飞鸿五岁从父习武,12岁随父鬻技街衢,尽得家传功夫。后遇铁桥三(广东十虎之一)之爱徒林福成授其铁线拳、飞砣绝技,并在宋辉镗处学得无影脚,武艺日臻精进,稍后,黄飞鸿随父于广州乐善山房设馆授徒。黄麒英谢世,黄飞鸿子承父业成为一代宗师,是当时南派武林中最年轻的武术教练。一生中,曾先后被提督吴全美、黑旗军首领刘永福等聘为军中技击教练。相传其平生绝技有双飞砣、子母刀、罗汉袍、无影脚、铁线拳、单双虎爪、工字伏虎拳、罗汉金钱镖、四象标龙棍和瑶家大耙等。因其尤精虎形诸势,故在武林中享有“虎痴”之雅号。此外,黄飞鸿亦善于舞狮,有广州狮王之称。
1924年8月,广州商团总长陈廉伯在英帝国主义支持下,乘孙中山北伐,在广州发动武装暴乱,纵火劫掠。黄飞鸿与其继室莫桂兰苦心经营数十年的宝芝林连同刘永福写给他的牌匾和他唯一的照片亦毁于战火。黄飞鸿经不起沉重打击,因而忧郁成疾,是年冬天不治去世,终年77岁。黄飞鸿身后萧条,贫无以殓,幸弟子邓秀琼为他料理后事,葬于白云山麓。莫桂兰在林世荣、邓秀琼的帮助下,偕黄飞鸿的两名儿子移居香港设馆授徒,传授黄飞鸿遗技。1983年在香港去世。
  黄飞鸿一生以弘扬国粹,振兴岭南武术为已任,经其门人林世荣等整理的铁线拳、工字伏虎拳、虎鹤双形拳结构新颖,动作轻快,革除了以往南派拳法沉滞狭隘、动作重复之弊病。虎鹤双形,虎形练气与力,动作沉雄,声威叱咤,有推山倒海,龙腾虎跃之势;鹤形练精与神,身手敏捷,动作迅速,有静如处女,动如脱兔,气静神闲之妙。刚柔并用,长短兼施,偏正配合进退中规,成为飞鸿一脉之代表拳法,为武术界独树一帜。一时风行全省,并远传至港澳、南洋甚至北美等地,迄今历久不衰。在新中国成立后,被列为我国高等体育院校教材内容之一。
  黄飞鸿不仅武功超群,医术亦相当精湛,其驳骨疗伤之技,时称一绝。光绪年中,在广州仁安里设“宝芝林”医药馆,悬壶济世,治病救人,上至将军,下至百姓,功效显著。福军首领刘永福亲为宝芝林题写“技艺皆精”的匾额,并聘飞鸿为福军技击总教练,后随刘到台湾英勇杀倭。
  黄飞鸿纵横江湖数十年,凭着过人的勇敢、智慧和绝技,身经百战,显赫辉煌。成为中外闻名的武术大师。他武艺高强且崇尚武德,推尚“习武德为先”,从不恃强凌弱,坚持以德服人。他历主摒除门派之阂,能者为师,更是力排重男轻女之见,最先收授女弟子和组织女子狮队的武师之一。其众多弟子中,以男弟子梁宽和林世荣,女徒弟莫桂兰、邓秀琼等最负盛名。其余的门人,亦颇有声誉,遍布粤港澳台、东南亚各地。他生前弘扬国粹、匡扶正义、见义勇为、扶弱助贫、济世为怀的风范,在武术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轶事,被世人广为传诵。

五、霍元甲,(1869-1910),祖籍河北沧州,世居天津,精武体育会创始人,擅长祖传“迷宗拳”。
  霍元甲生在一个迷踪拳(又名燕青拳,相传是梁山好汉卢俊义和燕青所创)的世家。父亲霍恩第以保镖为业。霍恩第有三子:霍元卿、霍元甲、霍元栋,元甲排行第二。据说霍元甲幼年体弱,父亲霍恩第不让他习武,可是霍元甲暗中练习,并在24岁那年击败了一位外乡高手。这个传说被拍成了电视剧。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有一俄国人来津在戏园卖艺,他在报纸上登出广告,自称世界第一大力士,打遍中国无敌手。霍元甲见了广告,并听说俄国人还当场信口雌黄,侮蔑中国人无能,极为气愤,当即邀怀庆会馆主人农劲荪和徒弟刘振声前往戏园,见到俄国大力士在台上吹嘘自己是“世界第一大力士”,“病夫之国”如有能者,可登台较量。霍元甲在台下哪里还坐得住,不顾众人劝阻,一个箭步,气宇轩昂地跳上戏台,开门见山地说:“我是‘东亚病夫’霍元甲,愿在这台上与你较量”。此时翻译将霍元甲生平来历告知俄国人。此俄国人闻知霍元甲威名,不敢怠慢,连忙将霍元甲让进后台,霍元甲当场质责俄国人:“为何辱我中华?”并提出三个条件:一是重登广告,必须去掉俄国人是“世界第一”的说法;二是要俄国人公开承认侮辱中国的的错误,当众赔罪谢过;否则就是第三个条件:我霍某要与之决一雌雄,并命其当机立断,色厉内荏的俄国力士哪敢出场比武,只好答应了前两个条件,甘愿登报更正和公开承认藐视中国人的错误,从而灰溜溜地离开了天津。宣统元年(1909年),英国大力士奥皮音(也称奥比音)在上海登广告,辱我“东亚病夫”。霍应友人邀赴上海约期比武。慑于霍元甲拳威,对方以万金作押要挟,元甲在友人支援下,答应愿出万金作押。对方一再拖延,元甲在报上刊登广告,文曰:“世讥我国为病夫国,我即病夫国中一病夫,愿与天下健者一试”。“并声言”专收外国大力士,虽铜筋铁骨,无所惴焉!霍公之声威使奥皮音未敢交手即破胆而逃,连公证人,操办者也逃之夭夭。
  1910年6月1日,霍元甲在农劲荪等武术界同仁协助下,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精武体操会”(后改名精武体育会)。孙中山先生赞扬霍元甲“欲使国强,非人人习武不可”之信念和将霍家拳公诸于世的高风亮节,亲笔写下了“尚武精神”四个大字,惠赠精武体育会。
霍元甲逝世后,当时精武会弟子和上海武术界爱国人士为霍元甲举行了隆重葬礼,敬献了“成仁取义”挽联,安葬于上海北郊。转年,由弟子刘振声扶柩归里,迁葬于小南河村南。上海精武会由元甲之弟元卿、次子东阁任教。各地分会相继分起,十数年后,海内外精武分会达43处,会员逾40万之众。
  有传说霍元甲被日本人下毒药害死之后,他的爱徒陈真替他报仇。这个传说在1960年代末70年代初首次被李小龙搬上银幕(电影《精武门》,李小龙演陈真)。但其实历史上并没有“陈真”这个人物。

六、王子平,(1881-1973),河北沧洲人,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有“神力千斤王”之称,“沧洲二杰”之一,回族人,精查拳、八极拳、龙泉剑。
  王子平(1881~1973)字永安,回族,河北沧州人。出身于著名的武术世家,是上海八大伤科医师之一,先后担任第一届全国武术协会副主席、上海中医学会理事和所属伤科学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晚年,他总结一生心得,撰写并出版《拳术二十法》、《祛病延年二十势》等著作。和佟忠义并称“沧洲二杰“,有“神力千斤王”之称。从学于鲁人杨洪修,精查拳、八极拳、龙泉剑,早岁行商关东,后投身军伍,以武术教练将士。
  1919年,俄国大力士康泰儿在北京中央公园献技,势甚嚣张,王激于义愤,当众挫败之。后又挫败西方力士马志尼、阿拉曼、柯芝麦、沙力文。在青岛时,曾遭日帝宪警围攻,王子平把他们一一掷至楼下,表现了我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精神和魄力。
  他热爱武术运动,毕生不渝,在旧社会,为维持生计,他曾走南闯北,颠沛流离,但他对中国武术的深挚热爱丝毫不减,刻苦练功的意志愈来愈坚。他从六岁开始习武,直至晚年,八十多年练功不辍。他早年研习查拳、子午剑,遍行大江南北,看到了许多名家的各种优秀剑术以后,就博采各家之长,推陈出新。他的“青龙剑”就是集各家之长,并吸取了西欧击剑和日本剑道的优点,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而创造的。
  他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使自己的爱国主义思想升华到更高的境界。为抗美援朝捐献大炮,他率领全家参加义演。他以八旬高龄出国参加表演,向世界人民介绍中国武术。王子平十分注重挖掘祖国武术宝库和普及武术,当他八十岁高龄的时候,著名导演谢晋请他在《大李小李和老李》中做配角,拍摄打太极拳的镜头。他作为少林门门长,在全国来说是为德高望重的武术家,竟毫无彝议,不取分文,高高兴兴的去客串拍片。他认为,在电影中表演“简化太极拳”,对开展武术有利。他说,只要对党对国家有利我都干。
  王子平又是一个著名的伤科医生,在晚年,他以高超的医术解除了许许多多患者的病痛,还创编、出版了《祛病延年二十势》,深受群众欢迎。
  王子平一生充满传奇色彩,闪耀著爱国主义精神,他的年轻时代,是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瓜分中国的年代。有一年,为了应付青洲车站德国鬼子的挑战,他一气之下举起了一个大磨盘,从此赢得了“神力千斤王”的称号。

七、杜心武,(1869-1953),湖南慈利人,号称“南北大侠”,曾任孙中山的保镖,自然门创始人。
  杜心武,又名星武,字慎媿,号儒侠,道号"斗米观"居士。(1869年出生于湖南张家界慈利,1953年逝世于湖南)是一位中国武术家,是自然门的一代宗师。因为他身材瘦削,被称为侠骨。在日本留学时,曾经飞腿打败相扑,又被称为神腿。
  杜心武,家世业儒。自幼文武双修,9岁拜师从严克习文练武;后又从数名拳师习少林拳械与鹰爪拳、梅花桩以及运气站桩等,13岁时已有武名。后从四川峨眉异人徐霞客(又称徐矮子)习自然门武艺8年,尤精此艺。自然门技击拳艺乃实实在在,无多余程式,无花拳绣腿,实用价值强。心五谨遵师命,走镖川、滇间,寻师访友,接受磨练与深造,功夫精进,以腿功著,尤精轻功与速行术,世有"神腿"之称。
  在走镖期间,常毁黑店、灭盐枭,行侠仗义,又有"南北大侠"之称。曾在嵩山少林寺比武传艺,并习少林"十八势"和"五战拳"。他严惩长沙武霸柳森严,以匡扶正义为己任。
  1900年(亦说1890)东渡扶桑,考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科。就读期间,结识宋教仁,并由其介绍参加由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为孙中山和同盟会作保卫工作。
  回国后,参加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历任北京农业传习所气象学教授、北京西郊农场技正、民国政府农林部(亦说农矿部)佥事。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心五在家装疯,人称"杜癫",至此闭门谢客,潜心学道。1939年复出,在重庆任全国人民动员会主任,赴各地发展党、会组织,与日伪军特周旋。30年代初始收徒传艺,弟子甚众,多怀绝技。名徒有万籁声、郭凤岐、陶良鹤、李丽久、胡亚夫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定居长沙,任湖南省军政委员会顾问、省人民政府参事、省政协委员。晚年练辟谷功,并继续传授武术。德高望重,饮誉武林。1953年因旧伤复发,咯血而逝。
  
  八、韩慕侠,(1877-1954),天津人,黄埔军校首席国术教官,擅长“形意八卦”。
  韩慕侠是当年和霍元甲同乡并齐名的大师,武林大师张占魁弟子,解放前黄埔军校首席国术教官,击败无数外籍高手,打死天津擂台俄国大力士。其孙韩建中现任中国公安大学格斗教授。
  韩慕侠,武术家,又名金镛,天津市芦北区人,自小爱好武术,初学秘宗拳。13岁开始从周斌义习少林拳,后从闪电手张占魁学开形意拳与八卦掌。29岁时,到华山投应文天(字侠)学艺多年。造诣颇深,尤精形意拳,八卦掌。应文天赠其名为“慕侠”。1912年创办天津,河北武术馆(1919年改为“武术专馆”)。
  1916年在天津南开学校教国术课,结识当时在校的周恩来。周恩来为了强身健体,他拜名扬京津的拳师韩慕侠为师,学拳练武。韩慕侠当时以教武为生,最擅长“形意八卦”,除在南开任教外,还在家里设武馆授徒传艺。周恩来学习之余,常穿一件长布大褂,去韩慕侠家里学拳练武。因为学拳,使周恩来与韩慕侠建立起诚挚的友谊。周恩来曾提笔为韩慕侠的武馆,写下 “韩九师堂”四字。1917年周恩来东渡日本后,还将他学拳期间与韩慕侠等人在武馆的合影寄给拳师,以示思念之情。韩慕侠曾感慨地说:“翔宇(周恩来)年少志高,深谋远虑——我教他怎样强身,他却教我怎样做人。”
  1918年9月,俄国大力士康泰尔来北京表演,口出狂言,自称"天下第一大力士",并在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五色土处举行"万国赛武大会".出于义愤,他随师张占魁及天津中华武士会名家李存义,程海亭,王亦韩等数十人赴京参加比武.因其武功精湛,技击不凡,被同伴公推为"角赛领袖"之一。据金恩忠编著<国术名人录>载,当时康泰尔下塌六国饭店,韩等人先至饭店会康,由韩以拳脚击倒这个"不可一世"的"大力士"后康泰尔潜藏不知去向。1927年,韩慕侠任天津市武术团教官。晚年弃武从医,后病逝。
  
  九、许世友,(1905-1985),少林功夫传人,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许世友(1905--1985),905年2月28日出生于今河南省新县乘马岗区许家洼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少年时,他因家贫给武术师傅当杂役,后到少林寺学习武术,老师为云游武僧林子金。
  一九二七年八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党员,并于当月返回家乡参加工农红军,同年十一月参加了著名的黄麻起义,开始了在人民军队的漫长革命生涯。土地革命战争期间,许世友同志历任班长、排长、营长、团长、副军长兼师长、军长、红四方面军骑兵司令,在徐向前同志领导下,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川陕苏区的反“围剿”和长征。
  抗日战争开始不久,许世友同志随朱德总司令出师太行山,投身于伟大的抗日斗争。一九三八年十月,他作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副旅长。解放战争时期,许世友同志历任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东线兵团(后称山东兵团)司令员,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党委副书记,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委员。
  在长达二十余年的革命战争中,许世友同志南征北战,战功卓著,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许世友同志于一九五三年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他参与了当年夏季反攻战役。这个战役在朝鲜金城地区突破敌人防线,促进了朝鲜停战的实现。归国后,许世友同志历任华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兼南京军区司令员、党委第二书记,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处书记,中共江苏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广州军区司令员、党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常务委员等职。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一九七四年一月,他任广州军区司令员期间,指挥西沙自卫反击战,严惩了入侵的越南军队。一九七九年初,许世友同志为保卫祖国边疆,保卫四化建设,不顾年逾古稀,在广西方向指挥边防部队胜利地进行自卫反击作战,取得了重大胜利,为人民再立新功。
  许世友同志是党的八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委员。在党的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一九八二年九月,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许世友同志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副主任。
  许世友同志襟怀坦白,光明磊落。他处事果断,雷厉风行,有开拓新局面的气魄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他在病重期间,仍对党的事业和军队建设极为关注,对祖国前途充满着必胜信心,表现出一个老共产党员对党的赤诚之心。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共和国开国元勋。
  
  十、海灯,(1902-1989),俗名范无病,四川江油人。
  海灯法师俗家姓范,名无病,四川省江油县人,公元一九○二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出生。海灯五岁丧母,七岁随舅父习武,十二岁因父亲被当地恶霸打死,立志为父报仇。后来在江油县某寺院出家,法名海灯。一九三○年,有两位少林寺护寺高手的和尚,因祖庭被军阀所毁,云游到了四川,海灯遂拜二位和尚为师,学习少林武功。在二位少林武僧的苦心教导下,海灯学得不少的少林工夫。据说他每天凌晨三时闻鸡起舞,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四大绝技:一、面壁坐禅:传说他一九四七年到了少林寺,在当年达摩祖师面壁洞坐禅,入定七天七夜,轰动一时。二、二指禅功:就是用二指撑地,翻身倒立可达二分钟。三、童子柔功:须从少年学起,终年不辍,终生不娶,才能练得全身可柔软如棉,能头套进腰鼓桶,运用软功,利索落地。也可全身硬于铁。四、梅花椿拳:脚踏梅花椿,步法稳健,分寸不乱,才能在十一根高约三尺左右的梅花木椿上如履平地,表演梅花拳法。开始练低椿,再逐步提高。
  他一九四七年曾到登封少林寺,挂单住云水堂,住了一段时间而去。后来于一九五三年、六四年,曾两次在少林寺挂单暂住。他最后一次到少林寺,是一九八二年。事缘当时少林寺的当家和尚释行正,送几个学僧到四川读佛学院,途经海灯的家乡江油市。他与海灯是旧识故友重逢,互叙友情,海灯称将再到少林参访,行正表示欢迎。他回到河南后,未久海灯带了六名弟子,到少林挂单住下来,翌年(一九八三年),就发生了记者采访、称海灯为少林寺‘方丈’的新闻。到底是他自称为少林寺方丈,还是新闻记者给他加的头衔,就无从考查了。后来又有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为他摄制记录片,展现了他的四大绝技。“北京晚报”也在一九八三年连载“海灯法师传”的长篇小说,使海灯成为媒体的焦点。因为海灯以少林寺“方丈”的名义大出风头,使身为当家师的行正和尚(他于一九八六年十月,正式晋任为少林寺方丈)大为不悦,就迁了海灯师徒七人的单(迁单),就是对他们下了“逐客令”。既然主人不留客,海灯也就带著六名弟子离开了少林寺。
  海灯师徒离寺后,少林寺的人也就不再过问此事。但是登封县的县委宣传部,认为外来的和尚冒充少林寺住持,报纸上也为他大肆宣传,此事不能不予以澄清。于是,由县委宣传部的一位甄秉浩先生执笔,写了一份详尽的上诉材料,声明海灯法师并不是少林寺的方丈。他找到先前替海灯宣传的〈河南日报〉、〈郑州晚报〉等报社,要求报社予以刊登。报社不愿刊登他们更正声明(以免暴露其报道失实)。那位甄先生仍不甘心,他把这份上诉材料托请一位有关的韩树英同志,转到中国佛教协会的负责人赵朴初会长那里,这已是一九八五年的事了。
  海灯师徒离开少林寺回到四川后,他在江油设了一所“江油市海灯法师武术馆”,由于他的名气很大,一般学武者趋之若鹜。一九八七年,四川电视台为他拍摄了二十集的“海灯法师”连续剧,记录了他的传奇事迹。在电视台播出后,更使他声名远播,中外皆知。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三十日,他随著中国电影代表团到美国纽约访问,使当地华人社会掀起了一阵“少林旋风”。他在新声戏院登台献技,他的弟子范应莲轻松击败一个身高一米八五、体重一百六十英磅的美国青年拳手维克特。
  海灯法师曾撰写过一本《少林气功精要》,全书约四万余字,出版后受到广大武术爱好者的欢迎。他不仅武功高超,于佛学也颇有造诣,五十年代,曾在上海佛教青年会宣讲《金刚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晚年曾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江油市海灯法师武术馆馆长,观雾山极乐寺住持。海灯和尚能还能作诗,后来收集了平生诗作二百二十多首,辑成《少林云水诗集》,由巴蜀诗社出版。他于一九八九年一月在成都圆寂,终年八十六岁。
  海灯和尚少林寺方丈的头衔是假的,但他的武功确有过人之处。
  1989年,敬永祥分别在《报告文学》杂志和《金岛》杂志上发表了长篇报告文学《“海灯现象”——八十年代的一场造神运动》和《海灯法师神话的破灭》,全国数十家媒体转载。海灯法师弟子范应莲在1989年8月把敬永祥告上了法庭。后经有关部门查证,敬永祥文章并无依据。1998年,终审判决敬永祥立即停止对海灯法师和范应莲名誉的侵害,于判决生效后一个月内在公开发行的全国性非专业性报纸上和四川省级非专业性报上,为海灯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并赔礼道歉。
huyoyo

2015-4-3 20:25:59

乱造鸳鸯谱。
晚清十大高手,慈禧老人家举的最高,没人敢超她,嘿嘿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形意门高手何其多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maoge27

2015-4-3 20:50:20

所谓的晚清十大武林高手,有出入,晚晴高手倍出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wokkk

2015-4-3 21:02:28

跟个贴!


董海川


王五


黄飞鸿


霍元甲


王子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小葱

2015-4-3 23:04:44

泰拳数百年来久盛不衰,能与国际职业拳坛相媲美。仅从上世纪30年代迄今众多名高手名家中,选出10名技艺与成就超著的泰拳拳师分列如下。很“遗憾”,都是以擂台形式决出的高低,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奇闻轶事。

(一)乃蓬.拍巴铃:拳龄(1929—1954),级别为(羽量—轻量—沉量级)。泰.西拳术高手。
  被誉为上世纪最伟大的拳坛高手乃蓬,武艺卓绝,其超凡的成就,在长达25年拳斗生涯中历经350战,无一次被对手击倒。以其作风引用拳谚“艺高人胆大”一语至为合适,拳坛人士因其拳术精博,当以“学富五车”喻之,其武艺之高可见。乃蓬生于泰国华富里府,因在擂台上骁勇善战,而获“野牛”绰号。其人身体异常坚实,一副冷酷面相,肤色赤铜,俨然天生战士之才。加上矫健敏锐的身手,美妙的搏击技艺,深受当时拳迷的爱戴。其擅长反肘招数,被拳评家认为拳坛史上的绝诣。
  1933年,乃蓬崭露头脚,连战皆捷,与国柱拳场挫名拳师甲蒙获羽量级英雄衣,武名益彰。其最出色的一仗,是与1937年在国柱擂台上战胜西洋拳名家他旺,荣获军部奖杯,成为全国最强拳师。1938年在萱昭拳场,与“拳宗”巴硕展开连场大战,壮烈凄绝,震憾拳坛,予拳迷留下深刻印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拳坛复兴,乃蓬老当益壮,以西洋拳力敌“星马拳王”颂蓬,战胜巴硕,击败新锐“美男子”差猜,以泰拳逼和名将他旺。上述名拳师,全属体重140—150磅的拳坛虎将。乃蓬驰聘拳坛多年,力战当代最强的拳师,如巴育,通拜,宝攀等,后负与喃隆勒,即知命收山,时以14岁。退役后曾设馆授徒,门下不乏高手,后期投身警界,为民服务,卒与1976年,享年62岁,其绝世武艺,犹烙于泰国拳迷心中。(记录:350战310胜21负19和)

(二)亚披勒.宝希兰:拳龄(1955—1978年),级别(沉量级),泰国拳王,远东国际拳击冠军。
  20年前威震拳坛的泰拳高手亚披勒,原籍泰国中部夜功府,1941年生,学艺与其中学体育教师,积30战不败记录,入京进驻“宝希兰”拳馆,获女经理人阿婉.炎屏如之助,即扶摇直上成为当代拳坛的皇牌偶像。亚披勒身高175厘米,肌肉棱栗,肤色黝黑,全盛时期体重146磅,无疑具备最佳的拳师素质。其过人之处,在于可用四肢八体任何一种武器制敌。其厉害而著名招数,是连环腿踢,不仅劲猛无匹,屡屈强敌,而且特别擅用左腿飞扫,常一发数腿,专攻人腰肾部,中击者必倒,故有“旋风腿”称号。
  从1962年起,亚披勒走红拳坛,以积分打败重拳手乔汪,击溃“白虎”嶙猜,再以连环腿迫退全能拳师阿仑,成为泰国当代拳王。之后所向披靡,拳坛名将如黎威,颂猜,洛杰等逐一臣服,著名的”闯将”颂蓬,遭踢至臂折,不足3局即弃战。亚披勒无敌与全国后,进军国际拳坛,亦同样威武,打败菲拳王亚兰特,获远东沉量级西洋拳冠军,复力战各国名手荣升该级世界选手之列,声威盛极一时,其大名风闻全泰,被誉为近世最威猛的拳师。亚披勒1968年破“天将”狄立,踢倒“白龙”蒙沙旺,两胜黎威,四战高大的“恶鲨鱼”空勒,挫中量级拳王纳隆,其皇朝持续至1971年始终结。亚披勒在其长达28载的拳斗生涯之中,成就堪称空前,蝉联全泰沉量级泰拳,西洋拳冠军,共合7项之多,其技艺于拳迷心中印象犹深,故迄今拳坛史上擅腿英雄,亚披勒被公认为冠绝今古一人。(记录:130战103胜26负1和)

(三)沙曼.商洛威拉:拳龄(1926—1952年),级别(蝇量—轻量—中量级),泰国拳王。
  30年代脍炙人口的拳坛高手沙曼,京都人士,生于1910年,16岁随其叔父习拳,为罕遇拳术天才,技艺精湛,于1930年夺得乐园蝇量级冠军后,并屡胜名家高手,成为拳坛的长胜将军。国内已无敌手,南下星马西征缅甸,屡战皆胜,赢得“泰国绅士”美号。1935年沙曼返回,于国柱擂台作西式拳赛,两局内击溃前拳坛高手乃登,一跃成为泰国拳王,威震四方。无奈曲高和寡,苦无匹敌之人,遂出国延续其拳师生涯,转战于星马各地,历时5载,创辉煌战绩。全盛时沙曼体重138磅,躯体壮硕,肤色黝黑,浑身是劲,连拳快腿,雄霸拳坛。记录:64战54胜7负3和。

(四)颂狄.戌达吉:拳龄(1948—1958年),级别(沉,中量级)。泰拳高手,远东国际拳击冠军。
  提起“死神星”颂狄的诨号,50年代拳迷没有不熟悉的,因为他在拳坛上威名赫赫,尤其左拳蛮劲绝伦,使同期拳师震栗,其拳力堪服邙牛,敌若被击中例无幸免。他不独在泰式擂台上称王,在远东拳击界亦名扬四海,雄霸最大型的沉量级王席垂六载。颂狄为泰国东北部素攀府人,天赋左拳最具神力,无坚不摧,故又有雷霆之誉。所遇对手,鲜有不被其左拳击昏者。1951年,两度击倒拳坛名将巴育,威震四方。1952年,一举击败日本拳王辰见八郎容获远东沉量级冠军,两年后蝉联中量级王席,成就堪谓前无古人,其间力战国际名手,纵横活跃。颂狄为近代泰拳坛最强拳师之一,其人貌虽不扬,躯体臂膊却异常壮硕,体重156磅,属粗矿型拳师。
记录:65战53胜9负3和。

(五)阿仑.是梭通:拳龄(1954—1968年),称号(泰拳冠军,国际拳击冠军)。
  1959年,有长胜将军美誉的北柳府拳师阿仑,以全能技艺,出神入化的身手,成为拳坛的头号人物。阿仑是60年代最受拳迷爱戴的拳师,每次登场,拳场爆满。且他每战全力以赴,永不欺场,武艺出众,拳脚肘膝各种武器皆精,故有“泰拳典范”的称号。若论冠军荣衔,阿仑成绩娇人,曾先获京都两大拳场的绳量,羽量及轻量级泰拳王衔,又曾荣获多项入围拳赛锦标,因而又有“璇冠拳王”之美誉。并一度名列世界轻量级英雄榜,远征菲、日,驰名一时。(记录:137战90胜37负10和)

(六)拍康猜:拳龄(1945—1951年),级别(沉量级),泰拳高手。
  拍康猜是泰拳坛史上以英俊著名的高手,他的举止温文优雅,但在擂台上却英勇非凡,深受拳迷爱戴,获“美男子”称号。全盛时的拍康猜,体重148磅,作风机智,并有一手劲猛非凡的右拳,在叻喃隆拳场早期,已扬名拳坛。1949年后,赢得八蛟龙组冠军。1951年,迎战当代拳王“鬼火妖”铁蜀,结果拍康猜以智取胜。
记录:30战25胜4负1和。

(七)铁蜀.巴塞因披迈:拳龄(1934—1953年),级别(中量级),泰国拳王。
  叻喃隆拳场早期叱咤风云的拳坛霸主铁蜀是泰国柯叻府人,从小练就一身武功。二战结束后铁蜀进京求名,时已年届34岁,竟连挫同期重型名手,威名大振。被拳坛中人冠以“鬼火妖”绰号,并评为拳坛史上最凶暴横蛮的拳师。1948年,铁蜀击败前拳王沙曼一战,哄动全国,其他名拳师,亦先后臣服于他。连号称打不倒的“万里长城”他旺,也被击至仿如血人,著名西洋拳高手“星马拳王”颂蓬,糟其肘膝攻打三局,即不支败北,当年的铁蜀正是唯吾独尊,无人敢敌。铁蜀的绝招是纠缠战术及连环肘击,发动攻击时势如排山倒海,敌莫能与抗。
记录:31战25胜4败2和。

(八)巴育.邬隆塞:拳龄(1942—1957年),级别(中量级),泰拳冠军。
  生与泰国武风最盛的柯叻府拳师巴育,秉性温和,在拳场内外均表现君子风度,从不乘人危殆,加以毒招,武德昭著,殊为罕遇,故获“高原君子”美号。1944年,巴育进京求名,旗开得胜,3年后与叻喃隆拳场登台连战皆胜,获长胜将美誉,举国拳迷,皆为其出色拳艺,勇战不屈精神深深吸引。他体形优美,矫健神俊如天马,故拳坛人士又赋予“赤兔马”的诨名。1951—1955年是巴育的颠峰时期接二连三破高手,击败泰拳名将和乃蓬、巴硕、通拜、他旺、颂狄、素拉猜、育仁、沙目,每役战事,均震人心魄,观众莫不为其斗志叹服,被誉为当代拳术造诣最佳一人。他拳猛腿疾,长攻短打,技高招熟,威名盛极一时。(记录:87战61胜16败10和)

(九)乃佛:拳龄(1968—1984年),泰国拳王,国际拳击高手。
  乃佛为泰国南部董里府人,生于1952年,15岁开始习拳,获著名经理人猜呐扶掖,一路平步青云,成为当代拳坛英雄,号称“泰南彗星”。1970—1977年这一段时间是乃佛黄金时期,连破同辈一流名手达12次。其最受注目一役为1975年,以出色技艺击败宿敌威仓莲,成功复仇。此场拳赛,震撼全国,为叻喃隆拳场票房的收入超逾100万铢,创下新记录。泰拳擂台上既无敌手,乃佛就转打西洋拳,屡胜后跻身世界轻量级名手之列。乃佛被誉为70年代泰拳技艺最高拳师,擅用飞腿及花样招式与敌周旋,其作风机智多变,目力及神经反应奇锐,是唯技术派的代表。(记录:87战70胜14负3和)

(十)狄西莲.吞纳素干:拳龄(1974—1986年),级别(轻量级),泰国拳王。
  狄西莲生于1961年12月,原籍故都大城,幼时念书时,即随兄习拳术,在临近地区打擂,体重仅32公斤,时胜时败。然后进梭哇啦军猜拳馆受训,出战东岸各府,声名鹊起,在内地转战,积30胜,仅负4场,时重百磅。入京都4战后,改随华人颂猜(张光),受严格督导,9战全胜,获“通天膝”绰号。狄西莲身高6英尺,膝招冠绝古今,作风勇悍无伦,故一路扶摇直上,自80年代起即称霸拳坛,雄踞全国第一高手王位,无敌达6年之久。1984年中,狄西莲已无敌于全泰,随团远征美国,以主将身份,击败黑人空手道冠军蒙加奥名传欧美,无人敢敌。翌年两战拳坛新锐孔塞,力保江山,终因久无敌手宣告隐退。(记录:76战62胜12败2和)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没必要硬去凑10这个整数,为什么不能是9,11,12?
或许这个时代,跟以上武术家同级别的高手只有五六位,或者更多,有十几人。。。
既然提了黄飞鸿,那广东十虎为什么算不上去,至少铁桥三要有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chziwa909

2015-4-3 23:27:42

没有李老农,孙禄堂和李存义?后面一半都是武林传说中的人物。这难道叫晚清后的十大高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公孙成

2015-4-3 23:31:09

我想那时民间这些高手的比武是要闭门的吧?很难想像当着大庭广众的面俩人对打,所以,谁胜谁负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sukilaw830

2015-4-3 23:48:11

杜心五


韩慕侠


李三


许世友


海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精彩评论13

huyoyo

2015-4-3 20:25:59

乱造鸳鸯谱。
晚清十大高手,慈禧老人家举的最高,没人敢超她,嘿嘿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形意门高手何其多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maoge27

2015-4-3 20:50:20

所谓的晚清十大武林高手,有出入,晚晴高手倍出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wokkk

2015-4-3 21:02:28

跟个贴!


董海川


王五


黄飞鸿


霍元甲


王子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小葱

2015-4-3 23:04:44

泰拳数百年来久盛不衰,能与国际职业拳坛相媲美。仅从上世纪30年代迄今众多名高手名家中,选出10名技艺与成就超著的泰拳拳师分列如下。很“遗憾”,都是以擂台形式决出的高低,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奇闻轶事。

(一)乃蓬.拍巴铃:拳龄(1929—1954),级别为(羽量—轻量—沉量级)。泰.西拳术高手。
  被誉为上世纪最伟大的拳坛高手乃蓬,武艺卓绝,其超凡的成就,在长达25年拳斗生涯中历经350战,无一次被对手击倒。以其作风引用拳谚“艺高人胆大”一语至为合适,拳坛人士因其拳术精博,当以“学富五车”喻之,其武艺之高可见。乃蓬生于泰国华富里府,因在擂台上骁勇善战,而获“野牛”绰号。其人身体异常坚实,一副冷酷面相,肤色赤铜,俨然天生战士之才。加上矫健敏锐的身手,美妙的搏击技艺,深受当时拳迷的爱戴。其擅长反肘招数,被拳评家认为拳坛史上的绝诣。
  1933年,乃蓬崭露头脚,连战皆捷,与国柱拳场挫名拳师甲蒙获羽量级英雄衣,武名益彰。其最出色的一仗,是与1937年在国柱擂台上战胜西洋拳名家他旺,荣获军部奖杯,成为全国最强拳师。1938年在萱昭拳场,与“拳宗”巴硕展开连场大战,壮烈凄绝,震憾拳坛,予拳迷留下深刻印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拳坛复兴,乃蓬老当益壮,以西洋拳力敌“星马拳王”颂蓬,战胜巴硕,击败新锐“美男子”差猜,以泰拳逼和名将他旺。上述名拳师,全属体重140—150磅的拳坛虎将。乃蓬驰聘拳坛多年,力战当代最强的拳师,如巴育,通拜,宝攀等,后负与喃隆勒,即知命收山,时以14岁。退役后曾设馆授徒,门下不乏高手,后期投身警界,为民服务,卒与1976年,享年62岁,其绝世武艺,犹烙于泰国拳迷心中。(记录:350战310胜21负19和)

(二)亚披勒.宝希兰:拳龄(1955—1978年),级别(沉量级),泰国拳王,远东国际拳击冠军。
  20年前威震拳坛的泰拳高手亚披勒,原籍泰国中部夜功府,1941年生,学艺与其中学体育教师,积30战不败记录,入京进驻“宝希兰”拳馆,获女经理人阿婉.炎屏如之助,即扶摇直上成为当代拳坛的皇牌偶像。亚披勒身高175厘米,肌肉棱栗,肤色黝黑,全盛时期体重146磅,无疑具备最佳的拳师素质。其过人之处,在于可用四肢八体任何一种武器制敌。其厉害而著名招数,是连环腿踢,不仅劲猛无匹,屡屈强敌,而且特别擅用左腿飞扫,常一发数腿,专攻人腰肾部,中击者必倒,故有“旋风腿”称号。
  从1962年起,亚披勒走红拳坛,以积分打败重拳手乔汪,击溃“白虎”嶙猜,再以连环腿迫退全能拳师阿仑,成为泰国当代拳王。之后所向披靡,拳坛名将如黎威,颂猜,洛杰等逐一臣服,著名的”闯将”颂蓬,遭踢至臂折,不足3局即弃战。亚披勒无敌与全国后,进军国际拳坛,亦同样威武,打败菲拳王亚兰特,获远东沉量级西洋拳冠军,复力战各国名手荣升该级世界选手之列,声威盛极一时,其大名风闻全泰,被誉为近世最威猛的拳师。亚披勒1968年破“天将”狄立,踢倒“白龙”蒙沙旺,两胜黎威,四战高大的“恶鲨鱼”空勒,挫中量级拳王纳隆,其皇朝持续至1971年始终结。亚披勒在其长达28载的拳斗生涯之中,成就堪称空前,蝉联全泰沉量级泰拳,西洋拳冠军,共合7项之多,其技艺于拳迷心中印象犹深,故迄今拳坛史上擅腿英雄,亚披勒被公认为冠绝今古一人。(记录:130战103胜26负1和)

(三)沙曼.商洛威拉:拳龄(1926—1952年),级别(蝇量—轻量—中量级),泰国拳王。
  30年代脍炙人口的拳坛高手沙曼,京都人士,生于1910年,16岁随其叔父习拳,为罕遇拳术天才,技艺精湛,于1930年夺得乐园蝇量级冠军后,并屡胜名家高手,成为拳坛的长胜将军。国内已无敌手,南下星马西征缅甸,屡战皆胜,赢得“泰国绅士”美号。1935年沙曼返回,于国柱擂台作西式拳赛,两局内击溃前拳坛高手乃登,一跃成为泰国拳王,威震四方。无奈曲高和寡,苦无匹敌之人,遂出国延续其拳师生涯,转战于星马各地,历时5载,创辉煌战绩。全盛时沙曼体重138磅,躯体壮硕,肤色黝黑,浑身是劲,连拳快腿,雄霸拳坛。记录:64战54胜7负3和。

(四)颂狄.戌达吉:拳龄(1948—1958年),级别(沉,中量级)。泰拳高手,远东国际拳击冠军。
  提起“死神星”颂狄的诨号,50年代拳迷没有不熟悉的,因为他在拳坛上威名赫赫,尤其左拳蛮劲绝伦,使同期拳师震栗,其拳力堪服邙牛,敌若被击中例无幸免。他不独在泰式擂台上称王,在远东拳击界亦名扬四海,雄霸最大型的沉量级王席垂六载。颂狄为泰国东北部素攀府人,天赋左拳最具神力,无坚不摧,故又有雷霆之誉。所遇对手,鲜有不被其左拳击昏者。1951年,两度击倒拳坛名将巴育,威震四方。1952年,一举击败日本拳王辰见八郎容获远东沉量级冠军,两年后蝉联中量级王席,成就堪谓前无古人,其间力战国际名手,纵横活跃。颂狄为近代泰拳坛最强拳师之一,其人貌虽不扬,躯体臂膊却异常壮硕,体重156磅,属粗矿型拳师。
记录:65战53胜9负3和。

(五)阿仑.是梭通:拳龄(1954—1968年),称号(泰拳冠军,国际拳击冠军)。
  1959年,有长胜将军美誉的北柳府拳师阿仑,以全能技艺,出神入化的身手,成为拳坛的头号人物。阿仑是60年代最受拳迷爱戴的拳师,每次登场,拳场爆满。且他每战全力以赴,永不欺场,武艺出众,拳脚肘膝各种武器皆精,故有“泰拳典范”的称号。若论冠军荣衔,阿仑成绩娇人,曾先获京都两大拳场的绳量,羽量及轻量级泰拳王衔,又曾荣获多项入围拳赛锦标,因而又有“璇冠拳王”之美誉。并一度名列世界轻量级英雄榜,远征菲、日,驰名一时。(记录:137战90胜37负10和)

(六)拍康猜:拳龄(1945—1951年),级别(沉量级),泰拳高手。
  拍康猜是泰拳坛史上以英俊著名的高手,他的举止温文优雅,但在擂台上却英勇非凡,深受拳迷爱戴,获“美男子”称号。全盛时的拍康猜,体重148磅,作风机智,并有一手劲猛非凡的右拳,在叻喃隆拳场早期,已扬名拳坛。1949年后,赢得八蛟龙组冠军。1951年,迎战当代拳王“鬼火妖”铁蜀,结果拍康猜以智取胜。
记录:30战25胜4负1和。

(七)铁蜀.巴塞因披迈:拳龄(1934—1953年),级别(中量级),泰国拳王。
  叻喃隆拳场早期叱咤风云的拳坛霸主铁蜀是泰国柯叻府人,从小练就一身武功。二战结束后铁蜀进京求名,时已年届34岁,竟连挫同期重型名手,威名大振。被拳坛中人冠以“鬼火妖”绰号,并评为拳坛史上最凶暴横蛮的拳师。1948年,铁蜀击败前拳王沙曼一战,哄动全国,其他名拳师,亦先后臣服于他。连号称打不倒的“万里长城”他旺,也被击至仿如血人,著名西洋拳高手“星马拳王”颂蓬,糟其肘膝攻打三局,即不支败北,当年的铁蜀正是唯吾独尊,无人敢敌。铁蜀的绝招是纠缠战术及连环肘击,发动攻击时势如排山倒海,敌莫能与抗。
记录:31战25胜4败2和。

(八)巴育.邬隆塞:拳龄(1942—1957年),级别(中量级),泰拳冠军。
  生与泰国武风最盛的柯叻府拳师巴育,秉性温和,在拳场内外均表现君子风度,从不乘人危殆,加以毒招,武德昭著,殊为罕遇,故获“高原君子”美号。1944年,巴育进京求名,旗开得胜,3年后与叻喃隆拳场登台连战皆胜,获长胜将美誉,举国拳迷,皆为其出色拳艺,勇战不屈精神深深吸引。他体形优美,矫健神俊如天马,故拳坛人士又赋予“赤兔马”的诨名。1951—1955年是巴育的颠峰时期接二连三破高手,击败泰拳名将和乃蓬、巴硕、通拜、他旺、颂狄、素拉猜、育仁、沙目,每役战事,均震人心魄,观众莫不为其斗志叹服,被誉为当代拳术造诣最佳一人。他拳猛腿疾,长攻短打,技高招熟,威名盛极一时。(记录:87战61胜16败10和)

(九)乃佛:拳龄(1968—1984年),泰国拳王,国际拳击高手。
  乃佛为泰国南部董里府人,生于1952年,15岁开始习拳,获著名经理人猜呐扶掖,一路平步青云,成为当代拳坛英雄,号称“泰南彗星”。1970—1977年这一段时间是乃佛黄金时期,连破同辈一流名手达12次。其最受注目一役为1975年,以出色技艺击败宿敌威仓莲,成功复仇。此场拳赛,震撼全国,为叻喃隆拳场票房的收入超逾100万铢,创下新记录。泰拳擂台上既无敌手,乃佛就转打西洋拳,屡胜后跻身世界轻量级名手之列。乃佛被誉为70年代泰拳技艺最高拳师,擅用飞腿及花样招式与敌周旋,其作风机智多变,目力及神经反应奇锐,是唯技术派的代表。(记录:87战70胜14负3和)

(十)狄西莲.吞纳素干:拳龄(1974—1986年),级别(轻量级),泰国拳王。
  狄西莲生于1961年12月,原籍故都大城,幼时念书时,即随兄习拳术,在临近地区打擂,体重仅32公斤,时胜时败。然后进梭哇啦军猜拳馆受训,出战东岸各府,声名鹊起,在内地转战,积30胜,仅负4场,时重百磅。入京都4战后,改随华人颂猜(张光),受严格督导,9战全胜,获“通天膝”绰号。狄西莲身高6英尺,膝招冠绝古今,作风勇悍无伦,故一路扶摇直上,自80年代起即称霸拳坛,雄踞全国第一高手王位,无敌达6年之久。1984年中,狄西莲已无敌于全泰,随团远征美国,以主将身份,击败黑人空手道冠军蒙加奥名传欧美,无人敢敌。翌年两战拳坛新锐孔塞,力保江山,终因久无敌手宣告隐退。(记录:76战62胜12败2和)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没必要硬去凑10这个整数,为什么不能是9,11,12?
或许这个时代,跟以上武术家同级别的高手只有五六位,或者更多,有十几人。。。
既然提了黄飞鸿,那广东十虎为什么算不上去,至少铁桥三要有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chziwa909

2015-4-3 23:27:42

没有李老农,孙禄堂和李存义?后面一半都是武林传说中的人物。这难道叫晚清后的十大高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公孙成

2015-4-3 23:31:09

我想那时民间这些高手的比武是要闭门的吧?很难想像当着大庭广众的面俩人对打,所以,谁胜谁负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sukilaw830

2015-4-3 23:48:11

杜心五


韩慕侠


李三


许世友


海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