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电话: 400 4567 8910
返回顶部
中国短兵武术技法马明达训练法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2145次阅读 4次回复
阅读排行
莫奈
2016-5-31 09:57:34
马明达训练法
在短兵格斗实战中,对于必备的腕力、移动、距离感、反应能力、命中等诸要素具有专门针对性的有效训练手段。
任何一项专项技术,除了直接用于攻防的基本技术外,辅助练习,特别是专门性辅助练习是必不可缺的。在某种意义上,专门性辅助练习的采用,其正确与否,它的训练程度,对技术的优劣起着决定性作用。当某一技法和某一招式,及其一个微小的技能,通过直接性的技术训练而不能提高时,往往通过某一专门性辅助练习加以训练,常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凡一个好的教练或是好的教师,他的不同凡响之处,往往也在于此。例如,同一技术手段的训练,在训练进程中,滞而不前时,好的教练就有法子通过难关,使其向前、向上发展。
那么这好“法子”,就在于不同形式,不同方法,不同手段的专门性辅助练习。谁都知晓,在任何一个项目中的任何一项技术,在对抗中,两人相较、丙斗,但差别都是显著的,甚至有时是很大的。当然,无可讳言的是,造成技术差异的因素很多,但在同等条件下,不同的执教者,却会带出差异很大的两种结果。短兵自不例外。尽管在器制上这是一项新型的武术短兵刃的格斗项目,但它是历史久远的中国古代剑技中的对刺、对劈的延续,而且由于器制上的变化和演进,更能表达和发挥内容浩大、技法奥妙的中国传统剑刀法。在历史长河中,先辈们十分重视传授、更珍视他新采用的法子,对此往往密而不传,隐而不宣的。这就是社会上人们所称之“秘传”,实际上最主要、最根本的就是解决问题,提高技术,达到优于他人的那个“法子”。这就是我们通常讲的“训练手段”。


此一手段,大多涵盖于专门性辅助练习之中。综观各项竞技比赛,或是训练场所,经常听教练大声呵叱运动员:“快”、“进!”“退!”等。谁都晓得“快打迟”、“长打短”、“多打少”、“准打疏”等等。
但是,为什么快不起来?为什么打不长?打不准呢?教练员应思索的是如何才能快?如何才能打得长?打得准?这是鉴别教练水平和教练道行的关键所在。专门性辅助练习,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内容和手段之一。而且在训练过程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
本章根据笔者在短兵竞技和训练生涯中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将行之有效的一些训练手段,奉献给短兵爱好者,并请付诸实践。这是因为此种训练方法,前无古人,更非他人传授,而是笔者的实践所获。别于其他训练手段,将它定名为“马贤达训练法”。将具体内容述于后。


第一节 腕功练习
短兵,虽包含有刀、锏、鞭等其它短兵刃,但以剑法为主的技法特点,是它的根本所在。为此,手腕的功力、灵活、敏捷又是运用各种招法的关键所在。为提高手腕所需的功力,应有相应而有效的操练手段,这是不可忽视的训练环节。
一、持棒(短棍)训练
棒长:与短兵长度相等(可略长3—5厘米)。
棒粗:其围度略粗于短兵。
棒重:短兵重量的一倍以上。
1、侧身直臂向左向右划圆:左手持棒,右脚在前,侧身,右臂平肩前举,左臂后伸;右臂以腕为轴身前划圆,其圆直径30厘米左右,可大可小。两腿可直立,亦可下势屈蹲。划圆的方向可向左向右,变换进引。
要点提示:伸臂松腕,以腕为轴。划圆时,可原地直立,或下势屈蹲,也可在向前向后行进中进行。
2、立抡环劈:侧身直立或下蹲成实战姿势,右臂前伸,高与肩平;短兵向下向后经左侧绕环前劈;动作不停短兵向下向后经右侧绕环前劈,高与肩平,目视前方。
要点提示:右臂伸臂松腕,以腕为轴。挥动短兵贴身经身体左右两侧成立圆前劈,注意松腕松肩,放长探远。试做时,原地进行,待动作熟练后,可在移动中进行。
3、正反提撩:侧身直立或下蹲成实战姿势,右臂前伸,高与肩平;右手小臂外旋,手心转上,以腕为轴,短兵由前向上贴身经左侧向后向前上撩;动作不停,右手转腕,短兵经右侧贴身向后向下向前成立圆上撩。反撩动作相同,方向相反。
要点提示:正反提撩,仍以腕关节为轴,挥动短兵沿身体两侧由下向前向上提撩。它与立抡环劈是一正一反,一阳一阴。技术的关键是松肩、伸臂,以腕为轴。切忌挥动小臂与大臂,加大动作幅度,会造成短兵运行迟缓。此等撩劈,非套路运行中以求舒展大方的技法表演。
4、左右横抡:侧身直立或下蹲成实战姿势,右臂前伸,高与肩平;以右手腕为轴,短兵由前向后向左平身抡动;动作不停,小臂内旋,右手心下扣再由左向右平身抡动。右横抡,动作相同,方向相反。
要点提示:左右横抡,仍以腕关节为轴,松肩、松腕,小臂随之微微伸出助势。当动作逐渐准确后,注意加速抡动,并将起动动作减小到最低限度,以求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操作方法,可一左一右,构成一组,组间可间歇进行试做,也可循环往复,连续试做。
本节中介绍以上四种,教练员可举一反三,组织训练。短兵竞技中的招法应用,腕关节的灵活和力度,是确保招法质量的关键所在。此等训练,既活腕又增力度。如果手腕僵滞,仅以大抡大劈,不足以取胜对手。也难以阐发短兵技法中蕴含的丰富而精妙的攻防技能。

个人认为这是练腕力的功法,从下面几节可以看出,右腕为轴转圆应该是绞剑动作,所以应该是右手持棒,除了起始剑法多是左手倒持剑外,运剑时多为右手,此练腕功法也应该是这个道理,很可能是字面少了过渡造成的误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昨天研究了下才发现撩剑主要是手腕动而不是主要由肘和臂力带动的然后也搞清楚了什么叫“正撩剑【前臂外旋】,手心朝上,贴身弧形撩出”受益不浅。还想再请教下“挂剑:立剑,剑尖由前向上、向后或向下、向后为挂,力达剑身前部。上挂向上、向后贴身挂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撩剑根据幅度力度角度不同,会有腕臂肩腰身各部分相应配合程度不同,但哪个部分都会参与的,都很重要,因为最高境界是整劲发力,至于挂剑一般多见向后向下挂,挂是种格挡引偏泄力的技法,一般多接劈或是反手刺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理论,这样的理论知识要多多指导实战对抗人群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精彩评论4

个人认为这是练腕力的功法,从下面几节可以看出,右腕为轴转圆应该是绞剑动作,所以应该是右手持棒,除了起始剑法多是左手倒持剑外,运剑时多为右手,此练腕功法也应该是这个道理,很可能是字面少了过渡造成的误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昨天研究了下才发现撩剑主要是手腕动而不是主要由肘和臂力带动的然后也搞清楚了什么叫“正撩剑【前臂外旋】,手心朝上,贴身弧形撩出”受益不浅。还想再请教下“挂剑:立剑,剑尖由前向上、向后或向下、向后为挂,力达剑身前部。上挂向上、向后贴身挂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撩剑根据幅度力度角度不同,会有腕臂肩腰身各部分相应配合程度不同,但哪个部分都会参与的,都很重要,因为最高境界是整劲发力,至于挂剑一般多见向后向下挂,挂是种格挡引偏泄力的技法,一般多接劈或是反手刺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理论,这样的理论知识要多多指导实战对抗人群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