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下的我 发表于 2015-4-5 04:46:50

蜀中胡鸿飞 金氏心拳学解密

为了让更多朋友对蜀中金家功提炼的金氏心拳学有所了解,我将对胡鸿飞老师三十多年总结的心拳学体系作一个介绍,力求描述清楚,并讲出一些练习细则。
有意习练的同学,不妨联系胡老师获取拳学教学光碟。
胡老师总结的心拳学并不是什么离经判道的 胡编乱造的功法,而是符合生理 适应生理。贴近实战。最终力求入道的训练体系。里边的内容都从传统金家功中找得到根源 。此体系直指核心,可以让从学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最初的求技为用,达最终的无我、这也是作为一种道的修练方式。曾经有一位朋友对胡老师所谓的百鸟惊飞很不以为然,其实并非胡师弄玄。而是一种境界不被人感知罢了。当然这个境界,可能要我们孜孜不倦几十年或能达到也未可知,但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如能从中得到健康 得到安全,得到智慧,不也是人生之幸吗。

哈哈宝贝 发表于 2015-4-5 05:59:57

接下来介绍金氏心拳学核心 混元功练法。
混元功即是简易的“开合功法”。它在传统开合功的基础上几经提炼、深化而形成。其练习总的方法共分为二种:一是分解练习,名曰“三大法”。二是三法的综合性练习,简称“混元功法”。也就是说,心拳学的混元功既可以分解练习又可以组合练习;它已集中而高度地体现了简易之道的精神实质,并充分地展示了训练时的灵活性与机动性。
) }7 b* s; Z9 m9 R三大法的划分,一曰“缩骨法”,二曰“阴阳大法”,三曰“发声”。如果初学者通过上述“三法”的初步练习,只需在数日内便能正确地掌握“混元功”的基本要领和练功方法。
5 }6 ]$ l1 `8 @2 X“混元功法”,它是心拳学体系中的万法之基础,并以此作为制造或一切矛盾的总机关、集中体现出了“浑身无处不矛盾的精神实质”;而这种浑身无处不曲的基本矛盾间架是“整体攻防技击”之必备或所需,否则万法皆非矣。 $ ]0 ni9 ]! {6 c( w# J1 [) t8 S/ m
初学者通过混元运动的训练,方能改变零散的枝节运动并逐步形成为一个高度严密的有机整体形态;它既含盖了颇为独特的实战技击内涵,又蓄藏着致简而高深的养生妙法。现将基本内涵摘录概括如下:
! o& q0 `7 S: s* o! ^1、总旨 & s: M/ }3 L. x* f" I9 x1 x0 J
浑身无处不矛盾:如“合紧一个蛋、鹅头凤膀、含胸拔背、沉肩坠肘、两臂如抱树,两脚阴阳中、起翅一大遍、常修一阳气、盈之于命中”。
' ( W# s1 q8 c! h& z( Y" uC2、内涵实质 ! y3 {& d& I3 k* _* R
内三合指“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如“手与脚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内三合中以“炼谷化精、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等。
. y! ?) o9 C; d2 v1 s4 N3、呼吸 . {$ E6 d# l6 O8 K- P9 h2 X
在混元运动中,是以身体的吞吐或发声而形成的自然呼吸模式,不必人为去追求“呼”与“吸”的训练行为。 ; q: `& D: R1 y1 f
4、混元与技击 % }, x/ _' ^# B# v7 }& p@" X
混元形态结构,是一种特殊的整体技击的基本间架,也是形成整体劲的主要手段或模式;它不但有利于身形技术训练,更有利于实战技击日趋完善的合理化、科学化,学者之成败就在于对“心拳学”的精神实质认识的程度与深度。因此,混元运动与实用技击、养生等方面是一个“血肉”相联的重要关系。 ( a" I$ w' L/ dq
5、混元与养生 $ s) h8 w" S1 F8 q$ c0 ?
混元功是要求学者做不断的身体的前后“吞吐”练习,从而将其“胸膜、腹膜与及五脏六腑”进行着反复的上提或下放,并达到了自我性按摩的重要目的。同时通过发声导气的方式使吸入或所炼之精“气”下沉丹田,能够达到强身体、滋五脏的重要目的;并对较多的慢性病有特殊的康复疗效,如“风湿关节炎,慢性胃肠炎,胸膜炎,腹膜炎,脾胃虚弱,肾虚阳萎,神经衰弱,体虚习惯性滑精,肺痨”等。所以说,混元功法不但是技击之必备或所需,也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最佳功之一。 . w+ l7 V* . s9 `1 H+ R) G
6、松紧 ( j5 m" {0 U3 ) i- l1 H/ Z
松紧不仅仅只是在“劲”的收发中得以体现,若要深刻洞悉之,还存着“内松外紧”和“外松而内紧”的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以心拳学的“混元功”为例,如在全身绷圆弯曲时是“形紧而心平自然之松”,这是形与意的松紧关系;再如身体站直时的发声,是意紧形松的关系。所以说,在同一功法中,不单单只是存在着动作与劲的收发的矛盾关系。 # ]: q3 }% |: V' A9 R# S# F( 8 }
7、心神
9 f9 y% nz) N- {: T; {在混元功的练习中,“心神”的微妙处理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如果说练功时出现烦燥、东张西望以及心神不定等现象,其练功效果是可想而知的。然而,学者的“成败以及层次、火候”等,匀与“心神”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以心拳学“混元功”为例,在运动中“心神”是处于自然平和状态,而在不动时的间架中却是以诱异作为内动的核心。其目的是要求学者用心去体会练功中的各种反应,如此才有助于“内听、内视、专注、入定、内守”的最佳练功状态,并能获得事半功倍的练功效果,亦能真正体验出其中的“无穷之乐或无穷之奥”。 - F5 e. A* A@( ~1 ~
若然学者要想达到“心神入定”,就必须从”专注”修炼着手;因为“眼为心之苗”,而眼神的自然专注非常有助于“入定”。所以说,凡是热爱心拳学这一运动的爱好者更应加强对自我的“心神”方面的修炼。 3 BW) S8 b$ x
2 W! B" w( Y' P; d. u( G$ i4 O
; u4 K! U' p( a1
二、混元分解练习 + s6 W/ h6 ~: W0 w/ E
6 C$ ~$ ^% O2 |! ]7 C, ~) r& z7 t
(一)、缩骨法
& ?% k8 @: R/ W9 F; X% y( E1、要领:坐式缓慢进行吞吐松紧练习,同时以双手抓住所坐凳子的前端边并提拉和放松辅助身子作
/ j7 t5 ]0 j8 D) A4 C
3 L3 1 B) l0 P9 p% O3 {开合练习,禁用暴力,以免拉伤脊椎。在吞缩时吸气、前吐身子时呼气放松。 2 z_4 ?5 `9 g. l2 D
2、目的:训练脊椎的伸缩功能,改变人体“S”型脊椎并促使向“弓”形婴儿状脊椎发展或定形。因为“弓”形脊椎状是形成整体运动和整体劲的主要手段或方法。其中它含盖了“沉肩坠肘、含胸拔背”似的半混元体的主要结构性运动。
3 G- U) a4 k& l' a7 |3、练习动作说明一
2 B9 ~+ F9 g) R& C+ I+ ~/ b初学者首先取一个高方凳坐在靠前的边沿,略呈前扑身状,同时向前顶伸充分拉伸“脊椎骨”,双手置于档前放松,双脚自然分开略宽于两肩并稳住自身,目视下前方地面,全身保持自然。见图1的正面与侧面图。
! Y8 X, E! C- }& O4、练习动作说明二 $ h2 J) A/ n6 Y8 a6 H0 v: c
接上,然后双手抓住凳子前端的边下沿用力向上提拉使两肘横向绷展,并促使肩下沉,与此同时,身子随着双手的提拉向后作吞缩身子而背向后弓凸的动作,并伴有细细的吸气感觉,身子要求达到含胸拔背,沉肩横肘状即可,头部略昂,目望视上前方,全身有微紧感觉。见图2正面与侧面图。 8 D2 M# @+ J+ P/ I0 n4 r
当完成了上述的后吞动作之后,再放松双手,身子随之向前吐出略呈前扑状态,头前顶,目视前下方,呼气外出,放松全身,再返回到图1。如此需做反复性的开合吞吐练习。
/ a( t1 }6 9 f2 e: a6 Z) k) x9 Y: u0 H: b3 r0 P; N
(二)阴阳大法 0 E6 {0 Y$ d%
1、要领:在缩骨法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全身性的整体开合阴阳站立吞吐模式练习。在全身后吞时浑身有缩紧感,当身开前扑时放松;吸气是在缩身时进行,呼气是在开身时进行。练习身体的吞吐动作,初学者应缠绵缓慢,久则以自然轻快为佳。
. @) Z: s, y+ f# H( X/ q! j8 C2、目的:通过全身性吞吐训练共有两个目的,一是要求达到“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提肌蓄肾、弓凸腰背脊椎,脚的阴阳变换、松紧”,使之最终达到浑身的节节相催相合的紧密协调,故曰“外三合”矣。其二是通过自然的松紧收发训练来成就“整体劲”。 9 N3 q`" C, O) b7 J
(3)动作练习说明 # y: h+ Z4 q" s0 `
首先两脚分右前左后站立,左脚掌着地并抬脚跟,重心以落在前右脚为主,两脚前后相距两尺左右(根据自身的高矮而定两脚间的距离),身体略呈前扑状,双手自然下垂于大腿外侧,头向前顶,目视前下方,保持自然状态的松。见图3正面与侧面图。 ) _& {, h0 W1 U+ x7 S0 w|+ E
(4)然后双臂作平行环抱至两手臂及腕部相贴,十指直对心窝,与此同时身体向后吞缩,后左脚跟落地曲膝蹲立为主,前右脚跷起脚尖跟部着力蹬地;身子呈“含胸拔背、沉肩坠肘、缓缓吸气、全身绷圆而略紧”,头略昂,目向前上方望视,见图4正侧面。注意,练习时的展臂环抱,吞身弓背,重心后移,吸气、目望、头昂等动作,是同时连续一气呵成的方式来完成。
8 ]0 T$ w* c( c完成了图4动作后,再蹬腿趋身前吐,重心又移在前右脚;后左脚前掌蹬地,抬起后跟,双手自然下滑垂于大腿外侧,头向前顶,目视前下方,放松全身,呼气:再返回到图3。如此“一吞”“一吐”做反复练习。
6 U9 P' + e! _t7 l8 Y8 g$ O# e( W7 U
(三)发声 % v) W$ P! N: F2 [( J
(1)要领、初学者以长声为主,动作缓缓、徐徐吸入(气),如昂头、挺脖、目望长空、直立身体、吸气。发声呼气,诱导气流沿腹之中线,由上向下随声直入丹田,身体须由上到下逐层放松。
' k, Y" M/ R& S' [) z( F(2)目的:吐故纳新,一字打通三焦,贯通“任督”二脉;强五腑,壮六脏,祛病延年等。
2 O" H$ U5 q0 H: i/ T(3)练习一、两脚自然平肩站立,头向上昂,目望远方,意注体内,缓缓吸气,挺颈,双手自然于大腿外侧,见图5。
! J' ^1 zE4 o! P- }(4)练习二:然后用丹田之底气发喊“一”字长声(又称雷声,当声从口中发出时,意念从天突穴起向下奔行,下沉直入丹田,声停即止。在发声意念时,头随声向前移至顶出,目视前下方。稍停,自然换气,待心情平静后,方能再进行一度发声训练。见图6。然后再返回到图5,直站、昂头、吸气。如此反复练习。)
5 j4 Z) Y1 t/ z. x+ b0 M
7 M" c5 Hi2 D6 H7 H4 U! Q" R; L7 e9 C, g! h
三、混元功组合练习
. A" b/ I9 w5 k2 T
0 K% R' K0 w. ?6 n+ C; t1、要领:呼吸是随着身体的“吞”与“吐”而自然进出,速度要求“轻柔、缓慢、合顺、松紧自然”。动作方法是以单脚式的前后移动,左脚单脚进退相同,无须做走步练习。
$ b/ Z* b. ?' |2、练习预备式:两脚自然平肩站立、目视前方,意注体内,双手自然下垂,呼吸自然,全身放松。见图7。 5 ?6 C6 O5 Y: U- Y6 L& E2 o9 n
3、注意下面是整体后退吞身动作。然后左脚后退一步,曲膝蹲立,重心以左脚为主,右脚跟部蹬地,跷起脚尖,膝关节向前曲顶,两脚前后相距一尺五;与此同时身子随之吞缩呈含胸拔背,双手配合后退动作做平臂曲肘环抱,直至两手掌背及两腕背关节相贴,十指直对心窝,达到沉肩坠肘为准,头略昂,目向前方望视而上,注意在做吞身动作时,呈缓缓的自然吸气状态。见图8。
/ D; [! ~9 m7 r( l0 v4、完成了上述动作后,再做向前上步吐身动作;以左脚向前迈出一步,身子同时向前开挺,双手自然向下滑落垂于大腿外侧,两脚呈半弓步状,重心平分,身子直立头顶,目光平视前方。见图9。 2 l' c! l% j9 _% A) _, f
5、保持图9间架不变,下面开始发声导练,发声又称“一”字雷声,其声应均、细、缓、长为佳;当发喊出一字声起,设想着一股气流从咽喉处向下沉入丹田,此称为“呼气”,声停意上,稍停再做后退吞身动作。如此进行“一吞一吐、发声”的反复练习即可。
) ! z* a0 E6 _3 i" E) x" o
7 M: ?6 m4 S$ f0 n8 q. k(胡鸿飞文,摘自《武魂》2003.2)Z0 Y7 N+ " U
金家功有两种练法:一是传统练法,按传统步骤练习.二是创新练法,经胡老师根据自身多年实践改编而成的现代练法即金氏心拳学,具有简洁高效、强身健体、实战性强的优点.金家功是实实在在的传统拳种,目前有个别人神化了金家功,不利于金家功的健康发展及推广,望大家能正确认识金家功,正确学习金家功,以便于更多的传统武术爱好者将其继承发展.特在此公布金家功夫中的基本功-混元功的视频,以正视听,满足金家功爱好者的愿望. * Y( ^: |) oJ, e
胡鸿飞老师演示的开合功视频http://v2.56.com/spaceDisplay.php?flvid=12245772
S- . j$ w2 |- T, w7 @& j

cathyor 发表于 2015-4-5 07:59:37

学习金氏心拳学首先必须认真学习拳理总论,从根本了解此种拳法,这样才不会迷惑。否则今天觉得金拳好,明天某拳好,可能一直学不到什么。
有意习此拳法的同学 请认真阅读总论五遍。

吐谷 发表于 2015-4-5 08:23:39

(一)
金氏心拳学——拳理总论


胡 鸿 飞

金氏心拳学的“功理、功法”训练体系,是在传统的拳学理论及技击训练基础上发展而形成的,且体系结构完善、严谨;它经历了从“姬家拳”—“金家功夫”—“心拳学”的重要发展历程,其中它凝聚了数代传人的智慧、心血,尤其是贯通了现代科学文化并经历了二十多年的“研究、实践、归纳、总结”等,整理出该拳学的模块化技术训练体系,它独特、实效、简易直观,即保持了传功法之精隋,又融入现代拳学理论及其风格,它作为“养生与技击”的理论依据及训练指南,可让学习者深刻领悟该拳学的精神内涵和实质,借以指导自己的实践,在训练中和运用中,不止步入学习和训练的误区。心拳学“总论”的核心精神,主要是针对该拳学的训练、步骤作出了层层递进的诠解,它作为为初学者提供的“训练”与“养生修炼”的理论依据和指南。凡初习“心拳学”者,首先必须要进行最基本的“混元矛盾”的基本功训练并坚固形态(即混元体态),这种“矛盾”间架在实践中与功防技击之配合具有高度的机敏性、严密性以及实用性;它以灵活、善多变、直接的闪电方式形成了一种十分严谨的“整体性技击”运动。然而,初学者通过“混元功”的训练能初步了解“心拳学”里的基本矛盾关系;如开与合、吞与吐的基本矛盾关系,再深入则能体验出更深的躯体内部的“松”与“紧”的矛盾关系,如能经过长期修炼便形成了一个有机、合顺而完整的“矛盾”统一体。为了初学之便,特将“混元功”细化分离成“三种”方式进行基础训练,故,名为“三大法”,其目的将混元功采取各个击破的训练方式以便使初学者能正确地掌握混元功的基本要领和运动轨迹。这样一来,初学者如在老师的指点下于数日内便能正确地掌握“混元功”的练习方法。“三大法”即是混元功的分离性练习,若将三大法组合起来练习,则是完整的“混元功法”。初学者在这个阶段的训练中,其形体、骨架以及肌肉肌腱等逐渐地向技击所需发展或形成,但在混元矛盾间架的稳定与坚固上还欠火候,仍须不断努力和千锤百炼来得已定形;再以各技术的训练来使基本矛盾体态向多样化、复杂化以及坚锐化发展。从“混元”到“身形”再到“技击”以及实战等,这是一个由初步形成“矛盾”、制造“矛盾”、发展“矛盾”再到利用或激化“矛盾”的一个形成与发展或利用矛盾的规律。这是每一位初学者所必须经过的一次“脱胎换骨”重要过程。初学者一旦经历了上述这一“脱胎换骨”的重要过程之后,方能进行“身形”训练;如“金猴戏螳螂”和“虎扑”等二式,其中前者是以迂回游斗的方式作为运动轨迹性训练,而后者作为技击载体来练习,在此之上才是作攻防技击的各种技术训练。而“轨迹与载体以及攻防技击”等三者,虽是进行分别单一训练,如再将上述“三种技术”作综合性训练,其实战价值更高。这就是要求学者从单一的训练方式逐步深化转至综合性的技击训练方式,以致使学者在这个阶段自身的各种“矛盾”得到不断升华、强化以及坚锐化。如“身形、技击”,则是以人体之中节趋动四肢作密切的配合性训练(即指人体的三稍九节的错综复杂的紧密协作与呼应),谓之“牵一发而动全身”矣。实践攻防技击的训练与成就,匀有赖于坚实的混元及身形运动作为基础,这三者须作配合作用而缺一不可;混元只是一种基本形态间架,而身形却只限于轻灵、多变上而无实践攻击实质;如果仅仅是依赖单一的“攻击技术”动作来发挥,却又显得过于偏狭和不足,唯有多种技术综合运用,才能达到克敌制胜的真正的实质性的目的。为了达到在实践中“克敌制胜”最终目的,学者有必要地进行“硬功”训练(注意这是所讲的硬功不包括抗击打的随能力);如对“拳、肘、膝、脚”的硬功训练。其原因是,在实践中拳、肘、膝、脚等匀要以作攻击之武器之用,所以就必须要对这几个部位进行承受能力的训练;俗话说,“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如果说,学者不经过严格的硬功训练其承受能力十分薄弱,一旦临阵攻击时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自我撞伤,甚者当即丧失自身的战斗力,如此又何谈克敌制胜呢?硬攻功夫的成就,不但可以充实自己有力武器,更重要的是为后期的作攻击性“杀伤劲力”重击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然,人本为“身肉之躯”,若要想练成开山断石或无坚不摧的“神功”是不可能的,如果说有的话,那只是“魔术”而已;为此希望学者勿须去“执着”或“迷信”所谓的“神功”,以免给自己带来或造成无畏的伤患。当学者完成了前面的各项训练与成就之后,接下来就要进站桩训练,而“站桩”是为了坚固形态及换劲听需而设立,俗称“定形换劲”。站桩训练,源于“佛门”的“立禅功”,所谓的“立禅”就是站立式“修禅”,故称之为“立禅”。后来逐渐地被各家的武有所发现,并为技击训练所利用或吸收,于是就出现了各种不同形式的站桩训练方式,但却目的都是一个,那就是“定形换劲”。从表面上看无非是“站桩”,若要深入洞悉之,莫过于说是“修禅”。继站桩之后,学者还进入“劲”的训练阶段,其中以作“螺旋劲、沉坠劲、扑劲、弹簧劲”等等训练为主。当学者练就了极强劲力于一身之后,再来进行下一步的“杀伤性劲力”打击训练,以便提高在攻击时攻击质量,确保最终的克敌制胜。学者于此,虽然能达到“浑身无处不是法”的严谨之地,但仍未达到“空灵圆触”之境,一切所为还存在着后天所为;原因是学者之身心仍未达到“融通万法”极限之巅。而学者必须经过“炼心法”的修炼来不断地改造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等。心“人我众生”必有“四执”,如“四执”不灭,“灵光”依然隐晦,却只能是在偶尔间学者有所体验或感知;然而“真心”尚未坚固,却不能弃执而入“道”。为了引导学者“返朴归真”,学者应以“炼心”为始,心拳学以“百鸟惊飞”之精神境界为其引喻或描绘。在学者面前,对于“百鸟惊飞”亦难作出精确或具体的解释;老子曰“道之为物,不可名状”。从浅近意义上讲,它与“天地”乃致“宇宙”是二而一、一而二的生化无穷之关系。所以说在拳学上将“百鸟惊飞”喻之“道”并与混元开合相提并论,因混元的阴阳之复出而生武技百态,又由混元返还“真我”的“无人合一”之境。学者若能通过不断的“修炼”,并能感受到“道”的精神,学者自然地就由一位“武”者转变成一位“修行”者,曾经人为之一切法,皆会如“云烟”般消散;若要论技击运用又何须执意妄为,一切匀是“一触即发”、率然而动,一片神行矣。

wongwailing 发表于 2015-4-5 08:37:37

如何联系胡鸿飞老师?

my130130 发表于 2015-4-5 08:37:51

接下来。我们讲虎扑。
虎扑在体系中不属于任何技术动作,虎扑原出于传统金家功夫里的“虎怒双把”,这二者之间有本质性的区别,如虎怒双把主要是以走鸡步的形式进行全身的协调训练,也含有防守技术,而虎扑则是训练似虎一般的纵身扑技之气势与间架为主要目的,同时也是一切技术训练或发挥的平台,有称为“技击载体”,这在心拳学中成为了实实在在的一大功法训练,其实际价值应高于各种技术训练,同时虎扑也是心拳学众中“三大核心功法”之一,所以凡习心拳学者在此项训练中决不可掉以轻心,通过虎扑的训练,待天长日久以后其速度非常快,起跨度也很大,能够把距离在一瞬间变成没有距离,所谓如灵猫扑鼠之疾利,故而进生退死,行如闪电,动如猛虎,式式如虎扑,勇猛歹毒尽在一瞬间。[/

蓝天白云 发表于 2015-4-5 08:40:50

免费赠送?

2669787 发表于 2015-4-5 08:41:54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BfawRTXE_fI/
这个视频就是虎扑的练法。

spc99 发表于 2015-4-5 09:21:15

肯定要工本费的啊

lee0810 发表于 2015-4-5 09:29:16

混元功练法补遗

一 缩骨法 是求取肩胯相合的关键。每天有空即练 最好长时间练习。不得猛练伤身、切切。要练两三年方可定型。不要认为内家拳就这么轻松。不吃苦哪能成功、那是自欺。
二 关于发声。这个是观想加练气,对养身有莫大益处。但长期练拳的人气血都较旺,所以每天最好选 一个时间段适当练一下发声即可,为适应快速格斗的需要 ,还是每天把训练重点放在阴阳大法。这个名字不好听。我自已悄悄改为猴缩虎扑法。
三。相关功法细则。胡师在光碟中讲得很细,在此恐文字表达不清。不过悟性高的人看以上文字也能懂。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蜀中胡鸿飞 金氏心拳学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