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unicom 发表于 2015-3-28 20:59:15

20世纪70年代天津市宁河县的武术运动记事

20世纪70年代宁河县的武术运动记事

王少宁

十年动乱的文革时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一部分的武术运动受到严重冲击。在当时的芦台,武术传承也仅限于小范围非公开的私下授受。但到了1973年,国家体委也逐步推出了武术比赛的一些裁判规则和竞赛规则,使得传统武术得以在一些赛事上亮相,进而促进了中国武术在民间的传播和发展。因此,在这个时期,宁河县习武之人渐众。芦台的傅式形意拳老一辈武术家傅少侠、杨义清、陈贺海、哈恩顺、董玉河、王鼎发等为传统武术在宁河的普及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当时在芦台由傅式形意拳传人传授的有形意拳、少林拳和杨式太极拳。其中:
基本功训练包括柔韧性练习和力量练习,具体训练内容有:
· 压腿。包括由教练实施的强制性韧带抻拉。具体做法是学员背靠墙直立,教练用一条腿别住学员的支撑腿,使其不能弯曲,同时抬起学员的另一条腿向上搬抬。学员在忍受巨大痛苦的同时,教练也是巨大体力的付出。此项训练非身强力壮的教练而不可为。
· 踢腿。学员在教练的带领下排队踢腿。踢腿分为正面踢腿、侧面踢腿、里合腿、外摆腿、十字退。
· 弹腿、前后扫腿、正面蹬腿、侧面蹬腿。
· 弓步、铺步、马步。
· 跳跃动作,如二起脚(俗名二起崩弹)、旋风脚、腾空摆莲脚。
· 正手翻、侧手翻(或侧空翻)。
形意拳传授的主要内容有:
· 站桩。
· 五行拳、十二形。
· 形意拳套路,如:五行连环、连环掌、八式、连环八式、十二洪锤.杂式锤等。
· 形意器械套路,如:形意三棍、五行剑等。
传授的长拳套路有:
· 单练套路:弹腿、五虎锤、燕青锤、五虎开山式、迷踪、衍手、大八卦刀、小八卦刀、纯阳剑、十三枪、提篮枪、五虎断盘枪、张飞枪、白虎鞭、双刀、双钩、棍术、春秋刀等。
· 对练套路:拳术对练、单刀进枪、朴刀对单刀、空手夺枪、三十六棍等。
太极拳传授的内容有:
· 传统八十五式杨式太极拳。
· 太极剑、太极行剑。
· 太极推手及太极大捋(四正手、四隅手)。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傅少侠先生的太极拳师承杨式太极拳大家牛春明先生。傅少侠先生年轻时走南闯北,以教拳为生;晚年致力于在家乡芦台普及太极拳,惠及众生。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傅少侠先生退休前是宁河县苗庄公社卫生院的大夫。当时芦台有一大批中年人(如:牛焕新、于智仁、王久明、潘新峰、陈学洪等)跟随傅先生习练太极拳。当时的习拳地点为傅先生家的院子里(平时)和芦台蓟运河靠近西小河扬水站的河堤上(周末)。傅少侠先生为满足学员的学拳需求,骑自行车每天往返于芦台和苗庄,既悬壶济世,又教拳育人。1975年,傅少侠先生退休后,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武术的普及,早晨、晚上两个时段指导学员练习。是傅少侠先生在芦台首开大规模普及太极拳之先河,这为日后芦台群众性太极拳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74年夏,受宁河县体委委托,傅少侠弟子组织观摩团到天津市北站体育场观摩天津市武术比赛,并带回了当时内部刊印的武术比赛竞赛规则及评分标准等文件。
1974年秋季,受宁河县体委委托,傅少侠先生组织了宁河县在文革后的第一次全县武术表演大会,地点为当时的芦台影剧院(位于芦台北街)。参加武术表演的有傅少侠先生的弟子及学员(傅占义、刘玉通、李志庚、李建民、陈贺发、齐常福、兰庆辉、刘景玉、傅占奎、王少宁、赵文梅、张素兰、张健等)、杨义清先生的弟子及学员(杨洪来、杨洪才、……..等)、哈恩顺先生的弟子及学员、陈贺海先生的弟子及学员、董玉河先生的弟子及学员、王鼎发先生的弟子及学员、以及芦台其他武林门派的代表。这在当时的芦台轰动一时。
1975年春天,宁河县体委组队参加天津市传统武术表演大会。这是文革后宁河县的武术界首次正式对外交流。宁河县代表队成员由陈贺海、傅占义、刘景玉和王少宁四人组成。资格赛在南开体育场进行。宁河县代表队的全体人员都通过了资格赛,进而得以在第二天晚间在天津市人民体育馆进行表演。陈贺海演练的是形意拳的五行连环,傅占义演练的是九节鞭,刘景玉演练的是五虎断盘枪,王少宁演练的是五虎开山式。天津电视台在当晚进行了全程直播。
这次参演为其他武林同道了解宁河县的武术水平提供了难得的交流机会。在南开体育场参加资格赛的间隙,陈贺海先生和傅占义先生同当时的天津形意拳名师张彬先生进行了交流。张彬先生当时在南开体育场教授形意拳,在天津弟子众多。
当时天津市民园体育场体校武术教练刘宝玉先生(后来成为天津市武术队总教练,及现任天津市武术协会秘书长)对傅占义先生演练的九节鞭印象深刻。第二天一早刘宝玉先生就到宁河县武术代表队下榻的天津市体委招待所(天津市人民体育馆北侧)楼下等待傅占义先生。见到傅占义先生后执意要学习傅占义先生在九节鞭演练中展示的几个鞭花。刘宝玉先生是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的外家拳高手,身手敏捷,九节鞭更是其强项。在天津市人民体育馆东侧的空地上,刘宝玉先生脱掉了脚上的皮鞋,赤脚跟傅占义先生学起了他中意的舞鞭花样。正是这次与傅占义先生的交流,才有了刘宝玉先生两次带领天津市参加全国武术比赛的代表队到芦台进行赛前集训(1976年春和1977年春。1976年春那次全队下榻在芦台北街的县招待所,训练地点为宁河县评剧团后院训练场。1977年那次全队下榻在地震后新建的宁河县体委运动员宿舍,训练在宁河县体委当时的训练馆进行)。
另外,陈贺海先生和傅占义先生还借此机会同汉沽区代表队(韩艺岭等)、静海县代表队进行了交流。
1975年秋天,以傅少侠先生弟子及学员为班底组成的宁河县武术代表队在傅少侠先生的带领下在汉沽区体育场与汉沽区体校学员一起为汉沽区的观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武术演练。
1977年,宁河县体委以傅少侠先生的学员为班底组建了宁河县武术队,队员有王少宁、赵文梅、张素兰、宋建泰、居勇、吴雅青、董子顺、王福生、刘群。当年秋天,宁河县体委邀请了天津市武术队的四位教练刘宝玉、吴锦雄、贾瑞兰和崔金仙到宁河县武术队短期执教。另外,宁河县体委安排宁河县武术队在1978年四月到北京市丰台区体校进行为期一周的交流。同年6月,宁河县体委承接组织了天津市第四届运动会的武术比赛。在这次比赛中,宁河县武术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58612 发表于 2015-3-28 22:05:12

文化大革命期间没有不让 练武,反而那时师父教的都是真东西,绝对不会骗人,因那时讲思想觉悟。

zsh7308 发表于 2015-3-28 22:27:01

那时代教的拳艺较为真实,因为今天不知明天事,老一辈都希望将一身功夫教个传人!
那时敢(肯)教拳的,都是比较能打的,不怕当时受压
当时敢(肯)练拳的,都是真有兴趣,敢拼敢搏的人,这些人更容易练出功夫!

littlemummy 发表于 2015-3-28 22:31:28

谢谢楼主分享

www18to22com 发表于 2015-3-28 23:02:22

谢谢楼主分享武术历史事迹~

囤来屘 发表于 2015-5-30 11:18:03

看在楼主的面子上,认真回帖!

邹彦杉 发表于 2015-5-31 19:29:50

强,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世纪70年代天津市宁河县的武术运动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