鹑招莘 发表于 2018-6-6 09:07:42

多数人的关注点都集中在何为咏春拳六点半

多数人的关注点都集中在何为六点半?
我师父说,是7个动作,最后一个动作很小,算做半个动作,所以叫六点半。
回到正题,希望能给大家一些新的思考方向。
首先,不同声明不同时期对不同事物的理解是会改变的,这不是一个答案,只是探讨,也希望大家各抒己见,开拓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
六点半棍,是典型的单头鼠尾棍制式,其7个动作也是洪拳单头棍里的基础技法。所以提到六点半棍这个舶来品,不得不先解读洪拳,说洪拳就一定要先了解岭南武术史。可惜的是我不是岭南人士,对相关领域的理解只能依托文字或影视作品,如有错误请理解。
在那个时代,练武的出路是有限的,而且很有限,从军,走镖,打家劫舍,估计没有其他出路,而这些人最终的归宿很大一部分在岭南。
我对棍的了解起源于吴殳《手臂录》的研究,里面提及了枪棍区别,也提及了沙家杆子,提到了马家枪。
先从单头棍的几个传说起源说起(不展开)。
首先是赫赫有名的“五郎八卦棍”,说杨五郎兵败出家五台山,因佛门不可动刀枪,遂改长枪为长棍,改枪法为棍法,于是有了“五郎八卦棍”。
然后是戚继光,《纪效新书》里提到,他看到杨家枪法屡屡被破,于是精研沙家杆子(大杆就是长棍,以前用作练习),以充实枪法的不足。
岭南在以前是流放之地,并不如现在发达,犯了事的,无处可去的多藏匿于此,于是这一枪棍合一的体系在岭南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洪拳练棍首先要腰马有力,然后才能使棍有劲,因此练洪家功夫要有一定的腰马功底才可玩棍,如此才会耍得好。说到这要提一提“战拳”,在我学的基础咏春体系中,“战拳”是学棍前必须要练的基础,练的就是腰马力。而在其他体系中,我看到有一种叫“箭拳”的练习,但是目的和我们的“战拳”完全不同,我想应该是不同人的不同的理解。
洪拳大概是我见过的最注重保护头和裆的拳种了,即便是长兵器,也有很多过头的动作,六点半棍中却全部去除了,结合红船的假说来看,如在船上使棍的话,或许也真没有保留的必要。
然后是拆棍,洪拳中的单头棍对拆大家自行研究,六点半棍的对拆也因体系不同不便展开。
至于为什么六点半棍比红拳的单头棍长,只能说仁者见仁了,越长也就越重,我想大概是某人觉得重点练功更好。
再谈神枪李书文,李学枪的时候,只学拿,栏,扎三法,其他一概不学。起先我认为这三法为枪中精髓,练到极致即可,需有千斤破四两之势。后来我发现器械如拳,招式中富于变化,又岂止只是三招,而诸多招式又岂止不是这三招。
我试过按“赞先生与找钱华”里面那样练棍,我艹,太他妈变态了,即便不用考虑生计,我也不敢想象能在数年内练成那样,我甚至一度觉得那是为了电源效果的需要,不过后来我发现有人说那真的是佛山咏春的传统练法。我去,我的性格大概真的和这个练法没有缘分。
幸运的是我后来找到了俞大猷的《剑经》,第一次让我系统的了解了棍法,没有多余的文字,只说用法,有兴趣的欢迎一起研读。

啊哈呼 发表于 2019-9-4 18:45:05

看帖记得回复是一个好习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多数人的关注点都集中在何为咏春拳六点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