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秘籍 发表于 2014-12-19 08:30:27

揭开太极拳内劲的神秘面纱

揭开太极拳内劲的神秘面纱
凡学过太极拳或读过太极拳文章的人,都知道有一个词最迷人,最神秘,使用频率也最高,这个词就是"内劲"!
何为"内劲"?各家各派的解释都不同。现在我们看看当代一些武术名家对"内劲"的论述。
    "内气"在祖国医学理论中叫作"元气"、正气、经络中通行的气、"先天气"等,认为是从母胎中秉承下来的;在针灸和气功疗法中,至今沿用此说。武术家们把这种气叫做"中气""内气""内劲"等,认为练到有了此气出现并掌握此气,功夫才算"到家"(沈家祯、顾留馨《陈式太极拳》 第5 页,人民体育出版社,1963 年12 月第1 版,1952 年第4 次印刷)。
   何为"内劲"?神气合一而已。随着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炼虚合道,神气藕合为协同有序,内劲渐纯。故内劲是习者身心有序协调达致中和时,肌体产生的一种潜能。内劲无声、无嗅、无形无迹,无一定处所,惟有求中和以致神气合一,方可得之。(孙剑云《孙式太极拳诊真》 第16 页)
    凡是配合呼吸和全身统一的用力都能称为劲,弛时呼气为内劲,一张一弛轮换而行,一内一外互为其根,可见决无外劲脱离内劲,也无内劲脱离外劲。关键是起作用的是哪一种劲。用内劲作发劲的称为内家拳,用外劲作为发劲的称为外家拳。(王培生《太极拳的健身和技击作用》 第150 页)
    此外,还有人认为"内劲"是"阴阳混合"之气,是一种"生物电",甚至有人认为是"人体的特殊功能"。总之,说法各异,莫衷一是。要解开这个"秘",首先必须对人体运动系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解剖学知识告诉我们,肌肉收缩产生动力,牵引骨杠杆,绕关节运动轴进行各种转动。在人体的复杂运动中,骨为杠杆,关节为枢纽,肌肉为动力。肌肉在人体内分布极为广泛,全身肌肉约有500余块,其重量占体重的40%,四肢肌肉则占肌肉总重量的80%。肌肉的基本特征是收缩和放松。肌肉收缩和放松是由神经系统支配而产生的。肌肉收缩引起运动,是由肌肉附着在骨上的位置而决定的。关节周围的肌肉可单独收缩,也可以联合收缩,各式各样的活动就是肌肉以各种方式联合收缩的结果。
    所以,我认为内劲就是一种力,一种肌肉力,内劲也可称为"内力"。祖国医学理论中叫作"元气""内气""中气",俗称"气力"。这种气力,是人生而有之的,直至生命结束,才完全消失。人生下来以后,随着生长发育,随着人为的锻炼,人的气力也会增大。这一点是每一个人都会体验到的,并没有什么神秘可言。武当赵堡太极拳传人郑深说得好:"内劲就是身体内部在意念的支配下,中枢神经指挥身体各部骨骼肌(运动肌)运动时产生的能力。"(《太极道诊真》第81页)"在意念的支配下",也就是在"神经的支配下",而我国古代并无神经之说,只说在"意"和"气"的支配下,所以俗称"气力"或"力气"。"意"和"气"是抽象的,是看不到的,太极拳家叫我们要练气,"意到气到力到",其实是形成的一种新的肌肉用力的配合方式,民间常把这种力叫作"丹田力"。这就蒙上了一种神秘色彩。
    太极拳的"内劲",不能混同于一般的外劲,它除了具有力的共性外,还有它的个性,即普遍性中寓,有特殊性,它的特殊性也就它的特征性。具体表现在:首先,太极拳的"内劲"是一种"整劲"。也就是就说,太极拳的内劲带有整体性,它是全身的肌肉协调动作所发出来的,其根在脚,劲起于脚跟,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发于脊背,由脚而腿而腰完整一体。所以这种力是超常的,是巨大的。其次,这种内劲,也具有灵活性和爆发性。它是在千钧一发之际,审时度势,灵活运用,掌握对方的动态变化,抓住对我有利的时机(例如,在双重情况下),瞬间爆发出来的,它具有不可阻挡的摧毁力和杀伤力。
    最后,这种内劲,也带有隐蔽性和穿透性。这种内劲不像外劲,一拳打出去,就会使对方脸青鼻肿,是人们所能观察到的,而太极拳的内劲是隐蔽的,带有穿透力,对方受的是内伤,而不是皮肉伤。孙禄堂对他的弟子陈健侯说过:"太极拳的内劲特大,受伤者往往外不露皮肉伤,而五脏六腑却会受到严重的损伤。"         那么,这种"内劲"是怎样形成的呢?
    首先要有一个好的身体素质。尽管唯物论者不相信"天才"之说,但先天的身体素质,是产生内劲的基础。身体健康,肌骨细腻,富有韧性。回顾一下古今太极高手,哪一个自身素质不是特好的?拿行话说,他们生来就是"学拳的料子"。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中有:"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而有(为)也。"对于这句话虽然后人有不同看法,但我认为是有相当的道理的。关于写诗,也有人讲过"诗中有别肠,非关学也"。学拳其实与学诗一样,也有一个先天的素质问题。
    其次要勤学苦练。孙禄堂曾说过,练拳的唯一秘诀就是一个"练"字。陈健侯说:"没有坚贞恒,真传学不成。"具体说来,要做到
    ① 要练好扎实的基本功。不同的套路,有不同的基本功要求,但桩功是不可少的。要下苦功练好桩功,例如无极式、三体式等。桩功要认认真真练,一丝不苟地练,发展力量与耐力。据说,孙禄堂令他的学生齐公博,站三体式达三年之久,"站至胸腹空空,手足相通""一通百通",拙劲变成了整劲,所以后来齐公博的武功不凡,内劲特大。
   ② 练好套路。目前太极拳的套路可以说,形形色色,五花八门。要选择最适合你需要的套路来练。如果你练拳只是为了修身养性,强身健体,那么目前的《简化太极拳》和各家的太极拳传统套路,是你最佳的选择。如果你是为了参加太极拳套路比赛,那么竞赛套路则是你的最佳选择。如果你学拳不仅是为了强身健体,而且是为了防身克敌,甚至是为了将来做保镖工作,那么你必须选择技击套路,例如陈式太极拳、二路炮捶、杨式太极88式、太极拳三十七势、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等等。这些套路较传统套路的动作技击性强,难度大,要求高,年老体弱的人,一般是不适宜选用的。所以,学者要量力而行。另外,各种套路,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选好一种后,就要认认真真练,踏踏实实练,一丝不苟地练。根据太极拳的要领(如虚领项劲,气沉丹田,含胸拔背、沉肩坠时等)力求姿态准确无误,一招一式不能丝毫马虎。有时为了练好一个架式,往往要练千遍万遍,历时一年半载也不算多。据一位赵堡太极拳的传人说,练技击一天要练百遍,而修身健体一天只要五六遍即可。练到"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和"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上下一体,节节贯通,这时"内劲"自生,懂得自身之劲的来龙去脉。这里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在练套路时,不能一味强调"松"。我认为,如果你练拳只是为了健身,强调大松大柔是对的,但如果是为了技击,就要强调"上弦"。所谓"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拿"松肩"来说,要先"裹肩"后"松肩"。"塌腰"也先"束腰"后"塌腰"。先裹后松,先束后塌,这都是辩证的。如果一味松,岂能发劲呢?当代太极名师王培生说:"'弓'要用时先要上弦,这在练拳也是一样,必须'上着弦',不能尽量放松,否则就没有弹性了。"陈、武两家的太极拳也有"一身备五弓"的说法,所以对"用意不用力"这句话要具体分析,这里所说的"力"是指拙力、死力,而"上弦"所用的力是活力、巧力。练套路的目的,是为了疏通体内的劲路,伸劲拔骨,"节节贯通",以便内劲能快速传递。
   最后,要有名师指导。太极拳历代师承强调"口授身传"。《 十三势歌诀》说:"人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没有良师的教导,是很难人门的。在武术史上不乏从师艰难的故事。同样的一招一式,有多种练法,有多种要求,有一些难以言传的"规矩",这些"规矩"一定要靠师傅口授身传。特别进人推手和散打阶段,更是离不开师傅的指导了。古往今来,学拳千千万万,但能人门的却寥寥无几,其原因之一,是因为没有良师的引导。
    太极拳的内劲在和人推手或散手时,释放出来就是"功力"。这种"功力"是可以划分等级的,有的划分成七层,有的划分成九层。我认为,是否简化一些,划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级阶段。这个阶段在练好桩功的基础上,能熟练盘架子,姿势正确,像模像样,克服自身的硬僵劲,做到轻灵自如。如果练拳为了修身养性、延年益寿,做到这一步也就可以了。
    第二阶段,中级阶段。也可称人门阶段。这个阶段,盘架子速度由漫到快,但劲别分明,并且已学会了推手,初步懂劲。"盘架子懂自己的劲,推手懂他人之劲"。懂得自己的手劲、腿劲、腰劲、脚劲、档劲,懂得棚、将、挤、按、采、例、肘、靠八劲。与人推手时会"舍己从人",运用沾劲、粘劲、连劲、随劲,随人之动而伸缩进退,能不丢、不顶、不抗。能听劲,"听"并不是声音人耳的意思,而是听察的意思,探听审察,通过触觉、视觉、听觉,来觉察对方劲力的大小、长短、快慢及劲源动向,依着何处即从何处反击,称为"听劲"。能化劲,即听劲后,能采用沾、粘、连、随之法化之。能发劲,化则进,柔化刚发,干脆利落地能把人发出去,使之失重或摔倒。
    第三阶段,高级阶段。即陈健侯所说的"圆球弹簧,劲气内藏"阶段。一招一式都能做到平、直、圆。如众周知,所有几何图形,都是由平、直、圆组成的。太极拳的一招一式,也是由平、直、圆组成的。处处符合平直圆,不仅外形美,而且符合力学原理,具有最佳的技击效果。"虚领顶劲",就是"直", "含胸拔背"中的"含胸"就是圆,"拔背"就是直。在水平面上作螺旋运动,外形处处是圆,手圆、肘圆、肩圆、背圆、胸圆、胯圆、档圆、膝圆、足圆,伸筋拔骨,节节贯通;体内内脏也做轻微的旋转、按摩,畅通经络和循环系统,元气畅通无阻,聚于丹田的浑圆劲能通达四肢八节。这时,全身处处是太极,像圆球弹簧,挨哪处,哪处即发,出手即招,无须考虑是否合招,达到了"拳无拳,意无意"的高级境界。正如陈鑫说气心劲一发,而周身之筋脉骨节,无不随之,外之所形"。在实战中能娴熟地运用摔法、搞拿法等技能技巧,运用"寸劲"仆敌于丈外。什么叫"寸劲"?凡在一尺之内距离的蓄发劲,均称为寸劲。这种寸劲是内家拳所特有的。文章开头所描述的三个精彩片断,就是寸劲运用的典型例子。寸劲的形成决非一日之功,不经刻苦锻炼是难以形成的。
    最近有人提出"筋路"说:"筋"是由肌肉统一协调作用而产生的力量定向作用的感觉,即"筋"是由肌肉力组成的,虽不可见,但可感觉得到。如果从细胞的角度来理解,这些筋就是肌细胞电荷有序排列的结果,使神经细胞能够控制定向的肌肉收缩。要产生如此精细的肌肉运动方式,没有经过正确的、艰苦的磨练是达不到效果的。所以说内劲在人体结构上的变化是微观的,是经络血气上的变化,是细胞电荷的变化,是肌肉协调用力调整的变化。在这过程中,你的肌键、骨骼、关节、韧带等在肌肉力的作用下,一定会发生一些看不到的微调,虽然看不出,但是有些现象是可以感觉得到的。太极拳能练出肉眼看不见的"筋路",这"筋路"遍布全身,功夫越高,"筋路"越多越细密,内劲越大(《太极拳内劲与人体筋骨结构变化》 )。此说,当前还没有得到科学的论证,只是一种假设,录此备考。
    第四阶段,顶级阶段。经过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练虚合道,全身有电流感,外人触之软如绵有麻感,这时内功已达炉火纯青地步。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明确地指出,获得太极拳成就所必须经过的途径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顶级阶段,也就是"神明"阶段。
   但我在里要说明一点,太极拳的内劲所表现出来的功力,决不是有些气功师说的所谓"外气"。科学已证明,所谓"外气"是不存在的。一个具有高超太极拳内劲的人,可能把一个身重90公斤的人仆于丈外,但不能把一个重几十公斤的重物,不接触就能推之丈外。因为人是活的,在发功时往往采用"引进落空"的技巧,"借力打人""四两拨千斤",而物是死的,是无法运用这些技巧的。
    在本文结束的时候,我想把"内劲"总的描述一下。内劲就是一种肌肉力,人生而有之。太极拳内劲是通过盘架子和推手训练,使这种肌肉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展,它具有整体性、灵活性、爆发性、隐蔽性、穿透性,外柔内刚,练至高级乃至顶级阶段,就能"阶及神明",从心所欲,"英雄所向无敌"。

崴皑槭 发表于 2014-12-19 08:30:28

楼主的等级很高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揭开太极拳内劲的神秘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