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轩先生谈太极拳
李雅轩先生谈太极拳太极拳的功夫是走轻灵虚无,稳静松软的劲。其他拳门多是讲神气活现,刚柔相济的劲。太极拳是神意内敛,外家拳是精神外露,内外功的区别也就在于此。
刚柔相济并不是说他不对,而是要看他怎么一个刚柔相济法。太极拳之刚柔相济,是在技击中有忽刚忽柔,要轻则百无所有,要重则无坚不摧,这是虚实变化、刚柔轻重互化的意思。而他之刚柔相济,多是说身体又刚又柔,是刚柔合组的一种僵劲存在于他的筋骨肌肉之中,如这样就形成一个刚柔轻重、虚实不全的情形了。
吾辈练拳,以全心全意的去想松,而尚不能将身势松得干净。如在练功时,心中先存着一个刚柔相济的思想,哪还能将身势松得干净,而没有一点拘滞别扭之力了吗?如这样的刚柔相济的练法,我相信一辈子也将身体松不纯粹了。如这样的刚柔相济的练法,又刚又柔日子久了,会将身体练成为一种僵肉力,在筋骨肌肉之间也起了一种僵肉的胚胎,有了这种胚胎,就一辈子去不掉了。有了这种情形,他的神经感应也必然非常迟钝。练太极拳全凭神经感应灵敏,如灵机性少了,那太极拳还练什么!灵机是出于神经,神经的灵敏是人身之至宝,所以太极拳练法在未出势之前,预备式中就先要松身心、静思想,以养神经上的虚灵为第一要着。
有些人练了其他家拳劲功夫后,又转练太极拳,多年不大进步,就是他们将身上宝贵的神经灵敏给练死了,加之思想方法不对头。所以不要兼练他家的功夫,有的人以为练几种拳,会的多,总会有好处,其实这是错误的。
练拳应本王宗岳老论用功,又要本着我教你们的情形去思悟,就不会走错了路。如心下时常思想些他门的功夫,违背太极拳的原理,那与功夫是有很大的影响。
要联络些有真太极拳功夫的人为友,互相切磋,对功夫才有益处,否则是不会进步的。
在过去把太极拳称为"神拳",其意有二:一是太极拳在练时是用神用意,于藏而不露之中,主要是用神,所以称为神拳;二是太极拳在对手时变化神奇,冷快绝伦,能打人于不知不觉之中,如要神气一动,对方就惊心动魄,不知所措,所以称之为神拳。当先,杨禄禅称神拳"杨无敌",就是这个道理。一般拳术家多在筋骨肌肉上练些刚柔伸缩的动作,而不是以神、以气、以意为主,如练太极拳只是用这种筋骨伸缩动作为主,那功夫就练不好,如定要兼练些其他的功夫,那势必将身体弄成混浊僵肉的劲道,那在轻重虚实变化上就感应不灵了。练太极拳要时时刻刻保持它的纯洁性,如不注意就会变成不似正宗太极拳了,此不可不慎也。
太极门中拳刀枪剑皆有,可以健身,亦可以有技击的作用。只要将太极拳练好了,就不容易了,如再兼练他门的功夫,难免技多而不精。
太极拳是聪明人练的拳,如无练拳的天才,就练不好。既要有真的太极拳老师传授,又要舍得下苦功学习,尤其要有聪明智慧,不然就成不了好手。王宗岳老论云:非有夙慧不能悟也。又云:先师不肯妄传,非独择人,亦恐枉费功夫耳。有练太极拳的天才,正好以求,但必须专门研究太极拳的道理,如兼练些杂门的东西,那就练不好了。
揣思摩像,我当先也常有之,要想起 杨老师打拳推手的神气,便觉功夫有进步。如长久不见老师了,练拳就找不到味道了。近有人竟不知思念教者的意思,肯定是不对的。
对太极拳的体会:松腰塌胯,虚实分明,一吐随起,一纳即伏,手领神到,意气布满,一动全身随,真气内鼓荡,身如轻舟走,脚与地面通等等皆对。不过在练架子时,身势应如载重之船行于江河之中,又有动荡之形势,是非常的沉稳,起,不离水的托力;下沉,不能触到河底,船身始终是由水的浮力托着的。也就是说人练拳的身体,是在脚腿上之弹动力托着的,既不能浮起,又不能生到硬根上,如只说如轻舟走,怕是不懂悟解的人,把意思错解,将身体气势练浮起来,胯以下应以气使其下沉,腰以上、背项、顶部应是以神往上提起的,往下去的是全身重量落于脚底,与地面过电打通,如这样子一沉一拔,将胯以上拉成一个整体,再与脚腿通,然后以神领动,并且以气鼓荡着,来使身体作拳势的一些动作,这叫作用神、用意,不用力。如专用筋骨肌肉有形之体作动作,那就忽略了神、意与气势在练拳上的作用,只是一个肉体在蛹动,那有什么味道呢?关于这点要注意,切切。
在练拳时,身体如火车的车箱,脚腿如火车厢下之大盘丝簧,车厢是托在盘簧上的,不使车厢上起离开盘簧,也不使车厢下触着硬的铁轮,如这样我以为才对。
功夫的锻炼,因个人的身心性格不尽相同,所以所找的道理也不一样。
我练功夫的方向,是找大松大软,是找虚无的气势,是找神明的感应,是找莫测的变化。不停留于筋骨肌肉的初步锻炼过程中。我以为这种大松大软,神明感应,莫测变化,妙处无穷,我不以为他大松大软了就不能抵抗对方之来手。
古人云:能得天下之英才而教之,乃人生之至乐也。
骂人也是要有水平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