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练陈氏太极拳十三要
学练陈氏太极拳十三要(-)静
静就是安静,平心静气的意思。学太极拳,首先是思想上的静。练拳者要除去妄想,排除杂念,做到“心中一无所着,一念一无所思”。这样,就能做到意志集中,思想为一,心无二用。其次,是需要一个安静的场所。锻炼时,应坚持一早一晚,要事先选择一个清静的地方。地方清洁卫生,可免于疾病传染;环境僻静,可以脱离一切吵杂声的干扰。这样,才能清心寡欲,去掉轻浮、张狂之气。总而言之,我们要在“静”字上狠下工夫。静下来后,就可以专心思考,细心揣摩。对一着一势的运行,转换、虚实、开合、缠绕等基本要领,才能逐步领悟,姿势趋于正确,较快地纳入太极拳的轨道。久后,自会达到“意之所向,全神贯注”之境。
(二)意
太极拳是“以意引气”,炼意不炼力的内功拳。这就是说,太极拳的一着一势,一举一动都是以意来作指导的,领先的。什么是意?意就是心思,就是思想。思想想到那里,手就运行到那里,心里怎样想,四肢百骸就怎样做,决不是凭着力气鼓着手足在运行。用意则轻灵自如,用力则僵硬迟滞。一切动作总是以意来领先的。拳论说:“以心为主,而五官、百骸无不听命”。“全身意在神,不在气,在气则滞”和“意之所向,全神贯注”就是这个意思。简单地说,意就是大脑,就是脑神经。大脑是全身神经的枢纽,发号司令的指挥部,周身肌肤、骨节、五脏、六腑无不听命,所以说,太极拳是在脑神经意识的支配下而运动的。
(三)慢
慢就是缓慢的意思。一般学拳的人,往往在迫切要求学习的思想指导下急于求成,殊不知快、慢的利弊和二者间的辩证关系。俗语说:“心急吃不了热油糕”,“欲速则不达”,“慢工出细活”。确有它的道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初学时,不要想几天、十几天、或几十天就学完学成一套。要树立一个慢慢学、认真扎实学的思想。这就是说,不学则已,学就要循序渐进,老老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一着一势地学。一着熟悉之后,再学下一着。决不可粗枝大叶,雾里看花,不求甚解,快速地学。学慢,对手足部位、定型、运行、上下承接、虚实转换等基本要领就能看的多,听的多,炼的多,领会的地方也就多。学慢,既是反复熟悉、巩固、加深理解的过程;也是反复锻炼、认识、实践、校正的过程。姿势、动作就会逐渐趋于正确,运行就会走上正规而经久不易改变和遗忘。学的快,手足错乱,运行呆滞,对行气,运转更是茫然,天长日久,姿势谬误,丑态百出,校正起来实在困难,常言:“宁教千遍,不改一着”,就是这个意思。学的虽慢,可是一遍过手,就能收到基本上趋于正确的定型效果,即令稍有差错,校正起来也是轻而易举的。如果学的快了,着着势势不够真切,差错横生,校正起来,精力和时间不知耗费到如何程度!所以,学的慢,实际是快;学的快,实质是慢,这就是二者的辩证关系。
其次,在锻炼时,由始至终应该顺从自然,慢慢地运行,不宜于快(但也不宜过慢),行成前后路数不清或上下不接现象。只有在缓慢运行中才能思想集中,全神贯注,精心去思考、揣摩运行规律,内劲转换,腰脊园活等。当姿势趋于正确、定型,运行纳入规律后,相对慢而言,也是可以适当变决 的。在快的运动中,大小转关必须认真,切不可马虎从事,一带而过,形成错乱无章。快而后再慢下来,就这样慢慢快快,快快慢慢,快慢相间的进行锻炼,但必须做到快而不乱,慢而不散。总而言之,学炼时,应持以“此在平居,去其欲速之心”。
(四)真
真就是认真。“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学拳也是如此,须树立一种一丝不苟的态度。在学习过程中,一拳一势要循规蹈矩,手、眼、身、法、步的基本要求必须认真对待,决不可走马观花,轻率对之。锻炼时,要细心揣摩、检查、校正。每一姿势力求自然舒展,正确大方。这样,就易于走上运行规律,经久而不致变形了。
(五)柔
柔就是轻柔、柔活。柔并不是轻而飘浮,软而无力;而是软如棉花,坚如刚的无坚不摧的刚毅劲。(这里所说的力,不是拙笨之力,不是僵硬之力,而是先天发自丹田——实际是腰脊——之力。)拳论说:“太极拳决不失绵软”。又说:“运劲的功夫,先化硬为柔,然后练柔成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无不经常地从事体力劳动,那怕是轻微的劳动。在劳动过程中,用惯了局部的拙力,每当不能胜任时,还要有意的鼓励使用一些僵硬力,把胳膊、腿用成了僵直的习惯。因而,在初学太极拳时,胳膊、腿的一举一动总是带些僵劲、滞气,没有一点绵软的意思。那末,轻灵、园活就更谈不上了。这种僵硬之力不去,体内自然之气的刚劲就无从发生,好象封闭的炉火,就不能发热生焰了。所以,初学太极拳的人,要在“柔”字上狠下功夫,决不能僵直!柔的目的,就在化硬摧僵,僵去则刚生,硬去则刚发,这就是“有心求柔,无心成刚”的道理。周身柔和了,也就轻灵园和了,习炼日久,自会趋于“刚柔相济”了。
(六)正
正就是端正。“身法正者,身格端正,无所偏倚”。这就是说,头宜正直,虚虚领起,如以线牵引自然欲起。塌腰、泛臀、腰脊无凸凹弯曲之形。身躯不俯、不仰、不歪、不斜,手足、肘膝、肩膀上下相照,身桩自然形成“上下一条线”(百会、脊椎、会阴上下成一直线)和“无偏无倚、无过不及”了。身桩端正,则上下通达,气血运转就畅通无阻,不仅利于气沉丹田,而且利于腰脊旋转,还可以稳健身桩,不失重心,也就不易失机失势,进退永远处于不败之地。
(七)连
连是连贯的意思。炼拳从始到终,运劲如抽丝,绵绵不断如园环,丝毫无裂痕,处处无断折。劲是由外形表现出来的,外形的手、膊、足、腿、腰的运行转换也是如此。特别是转关时节,不仅要有承上启下之意,而且要有连贯无隙之形,着着势势自然紧密结合,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久而久之,“一气呵成”和“劲断意不断,意断神可接”的妙处,则亦不求而自得也。
(八)匀
匀就是均匀、匀称。炼拳时,姿势要始终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个别的例外——如金鸡独立,跌岔等),不可忽高忽底,如洪水波涛起伏无常。运行时不可忽快忽慢,须匀和而稳健。呼吸更宜匀和自然,紧密地跟动作的上下、开合融为一体。姿势忽高忽低,运行忽快忽慢,自会引起气血动转的忽驰忽张,忽强忽弱,从而破坏了匀和平衡,引起失调,以致影响呼吸发生紧促、松驰不正常现象。这样下去,不但无益于身心的健康,而且有损身心,不可不引以为戒也。
(九)园
园就是园和。太空浑园,空空无物而富有无限生机。太极乃无极而生。太极亦园,内有阴阳之别,动静之机。力的方向随园弧运转,让外界捉摸不透,充满正反辩证关系。太极拳是依据太空星球运转“阴阳”和“吐纳”等哲理而创造发明的,所以太极拳的运动也就离不开一个“园”字。从它的外形上看,四肢的上下、左右、前后运动,从不直来直往,总是作园环或弧线形运动,如太空中的行星——地球环绕恒星——太阳的公转运动。拳论说:“至于手足运动,不外一园,绝无直来直去”。直来直去则呆滞,屈伸迟钝而无弹力。园弧运动则柔和自然,弹性自生。从内劲上看,腰脊旋转摧动四肢,螺旋缠丝,如行星——地球的自转运动,从而产生了周而复始的阴阳,开合千变万化,自然形成气血协调、神志舒畅、四肢、躯干轻灵园和,随心所欲。内外虽然有别,但从来不是分裂孤立的,而是“以意行气”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由外引内,以内摧外,内外一致,紧密配合,两者关系如此,不可顾此失彼,妙手高峰指日可攀矣。拳论说:“妙手一运一太极”。明确地说:太极拳的一举一动始终不离一个园。
(十)松
松就是放松、松驰。既然放松,当然就不能紧张。不是单纯指某一部分的放松,某一关节的放松,而是指周身肌肤、骨节处处松开。前面说过,炼太极拳是以意为主导的,所以习炼时,不仅要“骨节松开”,肌肉、皮肤也要松开,更重要的是意识上的放松。一句话,就是周身放松,决不趁着就势,臆造做作,使肌肤、韧带、关节处于以逸带劳状态。四肢、百骸由僵变柔,由硬变软后,运转也就轻灵园和,弹性的爆发劲就会自然发生无坚不摧的效果。但是,太极拳是讲究辩证的,松绝不是一摊子,没了形,而是松而有沉,不能懈。懈则浮飘,散而无根,沉则轻灵稳固而有力,身躯形成上虚下实,胸空腹实的状态。
(十一)随
随是跟随、相随的意思。跟随就是上引下随,左走右跟,周身一体,“上下相随,一气贯通”。不能左行右停,上动下滞,各不牵连相关。四肢百骸必须做到“一动无有不动”和“一静百静”。形成规律后,就不致产生顾此失彼,瞻前不顾后的现象了。拳论说:“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连,前后相需,所谓一处贯之者,其斯之谓“欤”。周身相随,而后自通达于“不假思索,不烦拟议,诚不期然而已然”的境界了。
(十二)恒
不
恒就是坚持,从不停顿。我们无论搞什么工作,只要有持之以恒的坚强毅力,顽强不懈的学习态度,反复认识、实践,再大的困难,都必定会克服,有所改变,有所前进。学拳也是如此。但大多初学时,表示态度诚恳,决心坚强,一旦学之拳路皮毛,思想上则认为已经学会了,学习劲头也就松了一口气。殊不知,这才是长征道上迈出的第一步,其中深奥和乐趣必须长期坚持锻炼,逐渐领会而获得。由于松了一口气,过些时期又觉得这也没有啥,枯燥无味,炼不炼就是那么一回事,慢慢就会形成想着就炼,不想就算,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汗白流下去。甚至最后根本不炼,忘个一干二净。其不知以往耗时费神之可贵。流水流汗之可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意亦在诲人“贵在坚持”耳。
虽然要求我们每日坚持锻炼,但不能把它视为常规任务,更不必硬性规定具体的时间和趟数。可根据个人的身健健康。心情舒畅等情况来决定,可长可短,但每日不得间断。总而言之,每日锻炼,量力而行,不可过量。过量时,反损身心。当你有所领悟,觅得奥秘,那就乐在其中,欲释而能了。
(十三)虚
虚就是虚心,谦逊。在学练时,要虚心学习,甘当小学生,不要不懂装懂。因为学习任何东西,都是没有止境的。学拳也不例外。拳术的一着一势,机智灵活,千变万化,自己学习后,略有一知半解,而其深奥哲理还需长期反复认识、实践,决不能高傲自满。即令功夫上身,而不足之处尚多,所以要处处持以谦逊之心,敬老爱幼,不妄非议。自满则学艺之门自封,前进之路自堵;非议则矛盾滋生,招惹是非。我们应当有“自知之明”,常以“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为座右铭,经常以别人之长对自己进行鞭策和激励。
以上所述,有的是学习态度,有的是锻炼方法,是我个人数十年来习炼、传授过程中的点滴体会,提供出来,以资参考。我们不能把这些割裂的、孤立的来看待;要把它们相互的、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还要始终不渝地贯串、应用到锻炼的实际中去。
楼上的忘记吃药了! 支持一下! 楼上的真不讲道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