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末瞬 发表于 2017-1-23 15:28:47

本人是一个初学传统武术的菜鸟,去年下半年开始关注此论坛

请真正热爱形意拳的朋友们参与讨论


本人是一个初学形意拳的菜鸟,去年下半年开始关注此论坛。原想接触、了解更多的拳法知识,却无奈目睹着吧内一次次纷争、崩塌、重建的死循环。局内人个个慷慨激昂、斗志满满,但似乎没有人冷静思考过矛盾的本原以及解决之道。古话说“旁观者清”,所以作为局外人的我尝试着阐述一下我的观点,这中间会抛出一些开放性问题,请各位真正热爱形意拳的吧友各抒己见,为形意拳的繁荣出一份力吧!
另外,请大家共同抵制可能出现在本贴内的涉嫌人身攻击的留言,我也不会与之交流。送上一句话与大家共勉:也许谩骂与谎言是生活的一部分,但是担当与正气才是人生的快乐之源。
一、繁荣向左、凋零向右
形意拳(也可泛指传统武术)是一个小武种,而且正在不断地边缘化。这一点从各武种贴吧的关注人数上就可以求证:形意拳39224人;拳击185186人;跆拳道206715人;泰拳151767人;散打270643人---------在体量相差如此巨大的情况下,我们是要求同存异、共谋发展,还是拘泥于各种意识形态的论战与火并? 或许有人会说:“人多人少关我屁事!自己喜欢练就行!”当然这种想法也没有错。但是我相信更多的形意爱好者希望结交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更多的形意拳师希望门前弟子林立,并能以此为业、安身立命。

二、无标准下的裸奔

到底如何去评价某位武者形意拳的优劣?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极其棘手的问题。各种拳谱、各种祖传,某氏、某传、某系,在理论和技法上各有特色。于是乎武林骂阵无不以嫡传、正宗作为核心论据,最后抬出几位古人撑门面结束。
跆拳道、空手道这类外来传统武种为何能够蓬勃发展?标准化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以跆拳道为例,其升段考试分为五个版块:礼仪、套路(又称品势)、基本功、体能、实战,且对于各段位的要求极为详尽。再来看一下品势中对于一个三七步的动作要求描述:
规定动作:双脚跟并拢时,脚内侧形成90度角;前后脚相距为三脚长距离;重心的70%放在后腿,30%放在前腿。
扣分事项:双脚跟并拢时,脚尖没有形成90度角时;上身的重心过于向前或向后倾斜时;前脚跟离开地面时;前后脚之间的距离过多或过少。

如上,只有统一了标准,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争议、聚合各方资源,更不可能为了一个三体式而吵作一团。那么现成的国家规定形意拳套路如何?如果不行,那么由吧内几位大佬起草、编订后借助贴吧这个宝贵的平台试推如何?

三、话语权之争

或许有人会说:形意形意,重意不重形,能打才是真形意! 这话听起来很带感,实则毫无操作性。怎么打?实战交流就不需要规则了吗?拳击有拳击规则,散打有散打规则,连最开放的UFC也有规则,没有规则的叫斗殴!那么可能有人会问:照搬一下散打规则如何?----可以,只要你愿意接受现国家散打队的都是形意拳大师这个事实。实战规则的制定是为了体现武种本身技击特点而服务的。

仍以跆拳道为例,实战得分规则如下:
得1分: *用拳攻击头部或中部位 *用脚攻击人体中部位
得2分: *用脚攻击头部 *跳起来用拳攻击 *跳起来用脚攻击中部位
得3分: *跳起来用脚攻击头部

上述规则明显鼓励腿法的使用,也造就了跆拳道高、飘的技击风格。

再以缠斗系代表巴西柔术为例:摔倒2分;扫技2分;浮固2分;侧压3分;骑乘4分;拿背4分。
由规则看出,与柔道相比,巴柔更加注重地面上对于侧压、骑乘、拿背这三个优势体位的争夺,也因此获得了寝技之王的美誉。

再回到形意拳。如何设计出一套在保证观赏性、实战属性的同时又能最大程度体现形意拳技击特色的实战规则呢?吧内的各位民意领袖们是否可以在这个领域内深耕一下。。。

如果没有规则,那么话语权之争将永无停歇之日。你说你能打,他说你用的不是形意拳;你说他是假大师,他说你才是混进传武圈的骗子。如此这般,唾沫横飞。实则双方先设置了不同的立场,然后各找有利于自己的证据----这是一种存在逻辑谬误的辩论方法,根本不可能有什么结果,最后只能发展到攻击对方女性家属以及男女生殖器的程度。
四、暴走的裁判员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贴吧里的吧务类似于足球场上的裁判,其职责在于维持比赛的正常进行、惩治违规行为;其功力体现于对各种违规行为处置力度的把控,以尽可能地为观众奉上一场场精彩的比赛。裁判需要精通球技吗?裁判需要充满表现欲吗?裁判员可以有立场吗?

什么的裁判才是完美的:一场比赛下来,观众忘记了裁判员的存在。

有一种说法认为吧务组有责任甄别、打击那些打着形意拳旗号招摇撞骗的假大师,以求正本清源、促进形意拳更好地发展。这里面首先有一个执裁边界问题:裁判员能在场上给涉嫌踢假球的亮红牌吗(能力方面)?能监管运动员在更衣室里搞不搞基吗(道德方面)?
另外有一个操作问题:在无标准无规则的情况下,到底如何界定?靠打架这类所谓黑暗正义吗?

其实我认为对假大师的担心是多余的。置顶几个精华技术贴和套路、散手练习/对抗视频即可,只要是真的对形意拳感兴趣的吧友,自然懂得如何甄别、取舍。甚至我认为那些大师们连自己都没考虑过骗钱什么的,只不过是刷刷存在感罢了。 即便真的有人慕名拜其门下,那么有没有可能其身上真的有一些特质吸引到了对方呢?这是一个个性化的时代,每个人的诉求都不一样。我之前写过一个“闲话传武”的贴子,将传武的功能分成三类:防身自卫、养身、社交。大家可以观察一下,在传武习练者呈大龄化趋势的背景下究竟有多少人将技击作为第一选项或者唯一选项?我们在支持年轻人多多实战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给那些大龄者一些参与感和口嗨的空间呢?

以我所在的柔术微信群举个例子:里面总有一些视频党和嘴炮族发表一些“怪诞”言论,各种“不切实际”的实战想象。于是有专业人士劝他们闭嘴,踏踏实实地找个馆子练一下。但是嘴炮族的一番言论把大家震醒:全中国有上亿球迷,真正下球场操练的有几个?你没有权利指责我吹牛、侃大山、看热闹的爱好!你们的柔术比赛我可是贡献了门票的哦! 哈哈,或许任何一项体育项目的繁荣还真是占更大多数的嘴炮们造就的呢!

所以我建议吧内那些个性张扬、棱角分明的大佬们干脆选择成为吧内的民意领袖/网络大V吧,没有管理者角色的束缚,却有着更高的影响力和自由度,何乐而不为呢?

五、无处发泄的荷尔蒙

写太多了,也不知道大家爱不爱看,下回再续了

wangyangguang 发表于 2017-1-23 15:28:58

跟你说俩事。
第一 兵贵精 不再多 形意拳并列为中国四大优秀传中之一。不是看人数 是国家的认可。你说的小武种 看人数?那印度认识那么多?是不是要抢美国第一?
第二。内家拳如果用你那个角度学来学习,两点原因 第一 文化不够用 情智不够用。中国拳和中国文化息息相关。没必要缘木求鱼! 老外不懂没办法的办法 让他学角度!容易教,但是再深一点的体悟 您怎么来角度?

沃蕙兰 发表于 2017-1-23 15:29:24

分析的很认真细致,给你顶一下

频咦 发表于 2017-1-23 15:29:35

跆拳道就是挨打的拳,越练越挨打。形意拳高大上,越练越打人。

舒如风 发表于 2017-1-23 15:29:45

觉得楼主分析还是很中肯的,能说到这个程度很不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本人是一个初学传统武术的菜鸟,去年下半年开始关注此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