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两拔千斤是任何搏击术均讲究的,非传统太极拳武术专属
四两拔千斤是任何搏击术均讲究的,非传统太极拳武术专属.由于此类理论之偏颇而形成了一个误区,不少初学者误认为练了太极拳就能够以力小打力大,以弱胜强,一些传授者也着意夸大巧的成分,将学习者引至神秘化之歧途,而不是走踏踏实实练功夫之路。其实在任何搏击对抗中,最终都是强胜弱败,传统太极拳武术搏击与人对抗时,亦不例外。从静止意义和武术竞技上讲,强弱是笼统之概念,如身体强壮与虚弱、年轻与老者是体质之强弱;勇敢与怯懦是心理之强弱;善变与不善变,懂不懂劲是技巧之强弱;反应敏捷与迟钝,手快与手慢,发劲时威力之大小是技术水平、素质上之强弱。从动态上来讲,强弱是一对矛盾,是相对的、可转变的。
上述几个方面之强弱于一定条件下均可向各自之对立面转化,四两与千斤之比,前弱后强,自不恃言,然当四两能够拨动千斤之时,它巳不是表面意义上之四两,而是处于控制地位上之四两,所要控制之千斤也不再是静态意义上之千斤了。强弱于此种条件下相互易位,实质上传统太极拳与其它运动对抗项目一样,也刻意求强,只不过它的训练方法独特而已,讲究积柔成刚,
注重内壮功夫和发挥人体之潜能,这是一条以弱变强极富成效之途径,习练者倘若能明此理且不断默识揣摩,坚持不缀,乃能实现由弱变强之转化,功成之时,自身之弱点诸如体弱力小将得到克服,此时强大之内劲质量及纯熟之技巧将取而代之,成为整体上之强者,只有到此阶段,方能做到四两拨千斤,否则是不可能的。
尽管从力学原理上讲,利用杠杆可以实现四两拨千斤,然竞技之对方毕竟不是千斤重之静物,而是运动着、变化着,时时威胁着你之强敌,此时你若想以柔化之劲化解对方,沾黏住对方,控制对方之变化,然后伺机痛击之,倘若自身没有足够之内劲是做不到的。
故欲想四两拨千斤,须先练就千斤力(内劲),此即谓必先自强然后方能胜人之道理也。此时之强乃不是单纯体格之强壮也,乃是集内劲、技巧、良好心理素质于浑然一体,其中练就强韧内劲为其首要。吾老师宋金辉老先生晚年尽管年龄和外壮方面不占优势,然与人推手时气若磅礴,加上强大的内劲和高超的技巧,一搭手就产生一种巨大的威慑力而控制住对方,任凭对方身强体壮来势凶猛,也不能摆脱处处受制被动挨打之局面,他老人家靠的就是综合优势。
传统武氏太极拳前贤李亦畲《五字诀》云:“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彼无力我亦无力,我意仍在先”。你练的是传统太极拳,我练的也是传统太极拳,倘若于比试时双方功力和技巧相差太大就会打的很精彩,强者会将各种技巧发挥至淋漓尽致,吸引眼球;倘若比试双方功力和技巧相差无几,有可能打的很不好看,外行甚至会认为没有体现传统太极拳之技法,双方只能峡路相逢勇者胜了。胜了是传统太极拳功夫,输了只能说明自己功夫某些方面有不足之处,但仍然是传统太极拳功夫。
倘若对方冲的过猛收不住脚,失去重心,你可以说四两劲都不需用,就能将对方闪个大跟头,然毕竟现实是竞技比试,这种机遇比例会有多少?牵动四两拨千斤,不能牵动就不能拨千斤,然有人非得将“牵动”和“拨”三字扔掉,单单去谈四两胜千斤。走出误区,需要勇气,更需要于继承好前学之基础上的思维创新,无限风光在险峰。
赞成.世上只有强胜弱.何曾有过弱胜强.
清晰条理豁然。此理甚明。
将"牵动"扔掉的恰恰是太极拳论。
练就千斤力,四两拨千斤~赞
不是“四两拨千斤”而是“牵动”“四两”拨“千金”,两句话不是一个概念。前一句的重点在“拨”,这是把戏,不是太极;后一句的重点是“牵动”,这才是太极。打破一个平衡,其实,连四两恐怕都不用。随便说说,随便听听即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