冕邻拇 发表于 2016-9-12 08:57:56

心意六合拳谱

心意六合拳谱-戴龙邦
  
  心意六合拳谱
  
  心意六合拳拳谱是练好心意六合拳的总纲,是武术前辈经过几代人的实战交流得出的经验总结,其中凝聚着他们的智慧和结晶。在旧时代,武技是一些习武之人的饭碗,他们往往将拳谱视如珍宝,不肯轻易传示外人,即使本门中也并不公开,练了一辈子拳而从未见过拳谱的拳家比比皆是,因而拳谱多以手抄本形式出现。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冷兵器时代的来临,加上西洋拳法的不断渗入,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许多人对中国的传统武术渐渐陌生起来,习武之风眼见日益衰落,在这种情况下,却有许多拳家仍抱残守缺,要么拿着祖宗留下的东西舍不得撒手,遮遮掩掩,生怕别人抢去;要么故弄玄虚,有意增加拳术的神秘感,让想习者也望而却步,致使传统武术正逐步失去它原有的魅力。鉴于此况,我师山西晋中王太晨先生深明大义,为了能更好地将心意六合拳这一优秀拳种发扬光大,愿将自己珍藏多年的手抄本《心意六合拳谱》奉献给真正热爱心意六合拳的同道。由于打印此谱需要时间,因此本论坛将分系列逐步推出。又由于此文摘自手抄本,文中可能有些是白字或错字,甚至有些还缺字,望有此谱者能对照补齐,也希望同道能结合自己的练功体会,积极交流自已的看法。
  
  心意六合拳序
  
  戴龙邦
  
  天下之道有二:曰德、曰威;天下之学有二:曰文、曰武。然武之所重者,技艺也。况国家讲礼有法,狝、蒐、苗、狩各有其时。而其间精微奥妙,更有不容率意妄陈者。余尝拟著为论,公诸同好,特恐言论不精,贻误后世,此心耿耿,曷其有极。
  
    兹见岳武穆王拳经,意既精纯,语亦明畅,急录之,以志余爱慕之情。王讳飞,字鹏举,河南汤阴人也。父早亡,事母至孝,少负气节,优于将略,刚毅多谋,智勇绝伦,当时名将无出其右者。及长应试于东京,留守宗泽与谈兵法,曰:“如将军者,方可与言孙吴。”此后屡立战功,遂成大将。善以少击众,尝自师八百人,破王善等五十万于南熏门;又八十人破曹城十余万众于极岭;其战兀术于顺昌,则背蒐军八百余。故有胜无败,猝遇劲敌不为所动,,故敌为之言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浚尝问用兵之术于王,曰:“仁、信、智、勇、严,缺一不可。”王平生好礼贤士,博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然如书生。每战胜,必辞功,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而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余深为宋惜之。
  
  当童子时,王受业于名师,精通枪法,以枪为拳,立一法以教将佐,名曰意拳。神妙莫测,盖从古未有之技也。王以后,金、元、明各代鲜有其技也。独我姬公,名际可,字隆风,生于明末国初,为蒲东诸冯人氏,访名师于终南山,得武穆王拳谱,后授余师曹继武先生于秋浦,时人不知其勇。先生习武十有二年,技勇方成。康熙癸酉科联捷三元,钦命为陕西靖远总镇大都督,致仕归籍。余游至池,先生以此拳授余,学之十易寒暑,先生曰:“子勇成矣。”余回晋至洛阳,遇马公学礼,谈艺甚洽,属余为序,余不文,焉能当此,但见世有能悍之士,未尝无兼人之力,及视其艺,再扣其学,手不应心,论不合道,何也?不得个中真传故也。
  
  所谓真传者,名虽曰武,其实贵和。和者,智与勇顺成自然之谓也。岂世传捉拿、钩打、封闭、闪战,逞其跳跃,悦人耳目者可比。有其论,古今英勇之气,刚正之慨,威武矫矫不群者,尽为所失,而与作戏之辈,夫相同也。而论此艺,其大要不外阴阳、五行、动静、起落、进退、虚实,而其妙又须六合。六合者,手与足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眼与心合、心与气合、气与力合。苟能日就月将,则智无不圆,勇无不胜。得乎之知礼,会乎之知情,自然知之乎精。自然能去、能就、能弱、能强、能进、能退、能柔、能刚。不动如山岳,难知如阴阳,无穷如天地,充足如太仓,浩渺如沧海,炫耀如三光。以此观近世之演武者,同乎不同乎?异乎不异乎?学者不可详辩之。是为序。
  
  时在乾隆十五年岁次庚午荷月书于河南洛阳马公学礼书屋
  
  意拳目录
  
  斩、截、裹、胯、挑、顶、云、领,出势虎扑,起手鹰捉、鸡腿、龙身、熊腰、虎抱头。
  
  
  
  践钻法
  
  一寸、二践、三钻、四就、五夹、六合、七疾、八正、九经、十胫、十一起落、十二进退、十三阴阳、十四五行、十五动静、十六虚实。
  
  寸,是步也。践,是腿也。钻,是身也。就,束身也,上下束而为一也。夹,是剪也,两腿行如剪也。合,内外六合也,外三合,手与足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内外如一,成其六合。疾,是毒也。正,是直也,看正却是斜,看斜却是正也。经,手摩内五行也。胫,是惊起四梢也,火机一发物必落,摩经摩胫意气响连声。起,是去也,落,是打也,起也打,落也打,起落如水之翻滚,方为起落也。进退,进步低,退步高,进退不识枉学艺。何为阴阳,看阴而有阳,看阳而有阴,天地阴阳相合能下雨,拳技阴阳相合能成其一块,此谓阴阳之气也。五行,内五行要动,外五行要随。动静,静为本体,动为作用,若言其静,未露其机,若言其动,未见其迹。,动静要发而未发之间,谓之动静也。虚,是精也。实,是灵也,精灵皆有成其虚实。
  
  精养灵根气养神,养功养道见天真;
  
  丹田养就长命宝,万两黄金不与人。
  
  自古六合无双传,多少无妙在其间,
  
  设若妄传无义人,招灾惹祸损寿年。
  
  武艺都道无真经,任意变化势无穷,
  
  岂知悟得婴儿玩,打法天下是真形。
  
  天为一大天,人为一小天,墙倒容易推,天塌最难擎,雨洒尘灰净,风顺薄云回。熊出洞,虎离窝,硬棚摘豆角,犁之下项,将有所去,虎闭其势,将有所取。势正者不上,势远者不上,知远、知近、知老、知嫩、知宽、知窄,上下相连。心动身不动则枉然,身动心不动亦枉然。一战要势吊鬼,闪展腾挪,足底随明,只是把势,打来亦算好武艺。或问曰:尔以何艺为先?答曰:行势如槐虫,起势如挑担,若遇人多,三摇两旋;我的场中,不执一定,或把或拳,望着就是,随高打高,随低打低,打遍天下,即如老鸡。
  
  心意六合拳论
  
  
  
  起手横拳势难招,展开四平前后梢,望眉斩夹反见背,如虎搜山截手炮。俱行如风,鹰捉四平,足下存身,进步踩打莫容情。抢上步,十字立,剪子股势如擒拿。进步不胜,必有寒势之心。打人如走路,看人如蒿草。胆上如风响,起落似箭钻。遇敌要取胜,四梢俱要齐。手起足不起,刚枉然;足起手不起,亦枉然。未起是摘子,未落是坠子,三意不相连,必定艺儿浅。拳去不空回,空回总不奇。用兵行诡道,枪扎如射箭。拳去一气,兵战杀气,无不取胜。君与臣,将与兵,合一气,盖乾坤并无反意。远近一丈步位疾,两头回转寸为先,早知回转这条路,近在眼前一寸中。守住一心行正道,小路虽好车难行,拳打遍身之法,脚踏浑身是空。远去不发足,发足不打人。见空不打,见空不上。先打顾法,后打人。何为顾法,浑身是法,俱打的是本身,随机应变。手起莫要望空落,闪展两边,提防左右,强退者,往后退,拾连紧追。随高打高,随低打低。起为横,落为顺,为其正方。心不勇,手不推,不止,多出变化。三存者不上,心有所悟,原来是本心不明四梢。上节不明,多出七十二把神变,中节不明,浑身是空,下节不明,多出七十二法盘跌。有反意必有反气,有反气必有反力。言其形未动,必有意反之心。面笑眉喜不动唇,提心防他,必有伶俐之能。知其归一合顺,则天地之事无不可推矣!识见不是随时意,遇教事无有不到头。
  
  姬寿云:文武古今之圣传,且系国家之大典,上有益社稷,下能趋吉避凶,此生不可缺也。今之习武者,专论架势,封闭闪法,不知日间了然在目,还可少用;若黑夜之中,伸手不见,如何用之?必自误其身,悔何及哉!惟刚大之气,养之平素,而忽然发于一旦,依本心本性,直扑上去,逢左打左,逢右打右,不怕他身大力勇者,一动而即败也。夫于其深察否!
  
  手脚法
  
  眼要毒,手要奸,脚踏中门往里钻。眼有鉴察之明,手有拨转之能。脚有行逞之功。两肘不离肋,两手不离心,出洞入洞紧随身。乘其无备而攻之,由其不意而出之。前脚趁后脚,后脚踩腿弯。后脚趁前脚,前腿拾后连,起先前进左腿随。心与眼合多一力,心与舌合多一精。先分一身之法,心为元帅,胳膊脚为五营四梢,左为先锋,右为元帅,手脚相顾,准备万般。一日务手着,不如一着熟。早知此应,过后见识不如无。头为一拳,肩为一拳,肘为一拳,胯为一拳,把为一拳,臀尾为一拳,膝为一拳,足为一拳。头打起落随足走,起而未起占中央,脚踏中门抢地位,就是神仙出难防。肩打一阴反一阳,两手只在洞中藏,左右全凭蓄势力,束展二字一命亡。肘打去意占胸膛,起手好似虎扑羊,或在里胯一旁走,后手只在肋下藏。把打起落头手挡,降龙伏虎霹雳张,天地交合云遮月,武艺相战蔽日光。胯打中节并相连,阴阳交合必自然,外胯好似鱼打挺,里胯抢步变势难。臀尾打落不见形,猛虎坐窝藏洞中,背尾全凭精灵气,起落二字自分明。膝打几处人不明,好似猛虎出木笼,和风展转不停势,左右分拨任意行。足打踩意不落空,省消息全凭后腿蹬,与人交勇无须备,去意好似卷地风。足打七分手打三分,五行四梢要和合,气浮心意随时用,硬打硬进无遮拦。起无形,落无踪,起如蛰龙登天,落如霹雳击地。以上以下左右十四处打法,俱不脱丹田之精。腹打去意粘阴,好似还弓一力精,丹田久练灵根本,五行合一见奇能。


海里的幸福 发表于 2016-10-19 16:21:08

我以为小鸟飞不过沧海,是以为小鸟没有飞过沧海的勇气,十年以后我才发现,不是小鸟飞不过去,而是沧海的那一头,早已没有了等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心意六合拳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