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地下黑拳和西伯利亚训练营真的存在吗
很多拳击爱好者都看过所谓地下黑拳的文章,甚至百度百科上都有,更神奇的是其中提到的西伯利亚训练营,是培养黑市拳手的最重要的学校之一,里面的一些细节描述得神乎其神,这些都是真的吗?首先来说下地下黑拳,有格斗专家专门分析回答过这个问题,黑市拳源自地摊文学,2000年左右就有的东西,里面的大部分描写是不真实的。实际上,是有一些地下的、轻度违法的商业比赛,但水平不是很高,更绝非像说的那样比职业顶级赛事的收入还高。
先说收入,所谓“打黑拳的收入不是职业拳击能比的”纯属扯淡。职业拳击收入是什么一个级数?就算泰森一场两三千万是个别现象,但凡有腰带牵涉进去的,总也得上百八十万。钱从哪里来?现在的拳赛一般都集中在几个有名赌场搞定,面积有限,门票顶了天也就那么多,主要收入还得靠兜售收费电视节目,也就是所谓的pay-per-view。假设美国有200万户想通过电视信号观摩,每家照规定掏出50美元,那总共就是1亿!扣掉拳手几千万,经纪人抽头,广告推广,余下的就是电视台的利润——显然还颇巨,所以个个周末都在办。这是多大一笔生意?所以重量级拳王在年度运动员总收入榜上,总是名列前茅。
而地摊报告文学上下嘴皮一碰,几个纸上的黑拳精英就贵气冲天,个个都是大款,所谓原因是:这东西,都是黑帮大佬们私下掏钱,是黑帮大佬们的爱好,所以都逃税。这现实吗?黑帮大佬们勤勤恳恳贩白粉贿赂政客之余,放着那么多精彩热闹的职业体育赛事不看,撇下那么多可以玩猫腻的赌博方式不玩,痴心不改,还就爱砸钱支持?观众稀少,地方埋汰不用说了,工伤死亡率还巨高。这样吃力不讨好拿钱打水漂一味付出不求回报的事情,黑帮大佬最喜欢?
所以说,黑市拳是存在的,但都是比较低级别的。

再说所谓西伯利亚训练营,什么4万美元一年的学费,而且老师有权利随时打死没有跟上训练的学生,甚至里面有一段描述是:不止一个高手能踢断“27英寸”的铁柱。
27英寸粗什么概念?那是直径差不多70厘米,也就是一抱粗!也别说用腿踢了,就是给他一把电锯,让他把同等粗的木头锯断了看要花多大功夫?再打一个比方:海军自有铁甲舰以来,基本遵循“要害处装甲厚度大于等于主炮口径”这个设计思想,清朝北洋水师主力战舰,大名鼎鼎的“定远”和“镇远”,主炮口径305毫米,也就是12英寸,相应其要害部位装甲厚度也就是12寸左右,当时日本海军为了对付这俩犀牛,硬是搞小船大炮,把325毫米的大炮愣给装上了“松岛”。结果黄海一役,定镇二舰被弹数百,可就没有一发穿甲弹能打穿主装甲的——记住,那还只是12英寸厚的喔!现在黑市拳这几位,一脚27寸,比战列舰主炮还要火爆?!
所以可以断定,西伯利亚训练营也是子虚乌有的杜撰。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作品出现,而且许多人坚持认为这是真的呢?
究其原因,在于作者巧妙地利用了下面几种中国网民固有的心理:
一,深蹲万能论。反映出来的是人们内心深处的“武林秘籍”情结。格斗是一门科学,练习它需要循序渐进,需要尝试摸索,需要质疑和创新。但是网民们多不愿意花这个力气,而是更希望能有人直接给丫一个诀窍:就练习XXX,练完了你就无敌了牛逼了可以出师了。正如本文所写,想一击毙命么?还在研究如何增长体能力量爆发力速度灵敏?别傻了,咱们来深蹲!就这一项!人家唐龙就练这个!什么?不知道他是谁?来我讲给您听。。。
第二,种族主义情结。不排除现在有很多逆向种族主义者,我也死烦这些人,恨不得一个个扇丫几巴掌。但是,种族主义的情结在我们心中还是萌发着的。这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很容易被人所利用。比如看完黑市拳,恐怕所有人都记住了陈进生,记住了唐龙,记住了frank chen。在一群群听起来就牛逼哄哄的外国人中间突然霸气无比地杵进来一个中国人,虐得白鬼子黑鬼子死去活来,无形中也满足了很多网民的精神需求。
第三,猎奇心理和取巧的心理。相信偏方,不信医院;相信野史,不信正论;相信民科,不信科学;相信业余,不信专业;宁问鬼神,不问苍生。。。不说也罢。
国内凡事和黑扯上的都厉害,什么黑市拳黑社会因为没见过有神秘感所以会感觉他们打架也很厉害,之后就会有人相信搏击运动员被黑市拳手秒杀因为搏击有规则,平时也是围绕擂台规则训练的,而黑市拳无规则踢蛋插眼这些话应该说有一定道理,所以会有很多人相信但我不明白的是27英寸的铁柱一脚踢断这句话他们是怎么相信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
没手机时代有,你说那有太空人也没人知道,现在没那么好蒙了.
黑市拳是存在的,但都是比较低级别的
这句话顶,早些年在广东海南一带,黑市拳是有的,但远没吹的那么神,打的人有的是一批最早的运动员退役后下海,还有些就是混混烂仔之类
说好听叫黑拳,说难听了就叫打野架然后周围一群人围观~~有那么牛逼的本事不去打正规比赛赚大钱捞名气,没事闲的搞见不得人的勾当?
我也来水一贴,想起蛮好笑的是有个叫安东尼马库斯的很厉害。哈哈。我觉得写小说的还可以编一段,安东尼马库斯再厉害也还是被方便打败了。
天天接送孩子,还是做自己的事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