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彩寻 发表于 2016-3-10 10:34:12

闲谈一下传统武术内家拳心意拳中的骤然发力

内家外家其实并不区分,因两家目的相同,都为了强身健体,抗击外侮,自卫惩恶,若有区分,只在于
它们修为层次的高低。清朝时期的黄百家随王征南习内家拳后,依其所传,著《内家拳法》,根据此书
而言,内家拳法是武当派拳法在少林拳基础上发展而成。在民国初,有人将太极、八卦、形意合称为内
家,呼之为“武当派”。1928年成立的南京中央国术馆,曾一度依这种民俗分类和称谓,将该馆教学内
容分为武当门和少林门,沿袭将太极、八卦、形意“归入武当门”,其它拳技归入少林门的分类法。时
至今日,民俗的分类已将凡讲究阴阳开合,力发周身整体,圆弹惊抖,讲究脊柱运动等附合内劲内力要
求的拳法统一称之为内家拳,依此俗称,所以本文便沿用了内家外家的称谓。
在武技中,僵力是绝对不允许的,只有活力才能存在,只不过这活力又分有高低的层次,内外的区别,
施发的形式以及内在本质的不同,这就是武术界习惯性称呼的外门功夫与内家拳法的发力。所说的外门
功夫,如现行的散打、截拳道、泰拳、空手道、跆拳道、拳击,以及大部分少林武功和众多的中国民间
功夫等,外门功夫的发力讲究肌肉运动,强调肌肉力量的瞬间爆发及扭腰蹬腿送肩弹肘的腰马合一力,
也有一些非常有限的局部对挣力。这类武技的练习者,大多是用重器物来训练四肢身体的力量,所以,
他们看上去几乎个个都身体强健、肌肉发达、筋肉涨露,大个子无不魁梧伟岸,小个子也都个个精悍粗
壮,他们练到一定的程度,速度都很快、力量也很足,行动敏快而矫捷,反应迅速、攻势凶猛。而至于
内家功夫,如形意、心意、太极、八卦、通背等均属于内门,内家功夫的发力讲究整体劲力,四肢百骸
通连一贯,强调筋骨关节的运动及力量;对于肌肉的力量,内家武技也十分重视,肌肉作为发力重要部
分,对于它的工作形式、训练方式、内在机理实质的研究,内家武技研究的深度是外门功夫所无法比拟
的。
它将人体分成大三节与小三节,大三节指的是头部为梢节,身躯及上肢为中节,下肢为根节,小三节指
的是大三节的每一个部分之中,又都分有三节,以头部而言:天庭至印堂为梢,鼻至人中为中,下颌为
根;以身躯而言:颈部为梢,胸部为中,脐至小腹为根;以上肢而言,手为梢,肘为中,肩为根;以下
肢而言:足为梢,膝为中,胯为根;总之,人的一身,处处都有三节。在发力时,需遵循梢起、中随、
根催撞的要求去进行,整体通连,一贯而出(有些习内家拳术者,言此种发力法为真正高手所不取,其
理由是此种方法很难使整体之力贯注于一点发出,而应该根节催中节,中节催梢节,再由梢节发出,而
且其认为武谚有云:“打法定要先上身”,讲的就是要根节先动。其实,根节先动是无法应用于真正实
战的,你的进攻武器还未发出,身体便已做出动作,这不明显告诉对方你将要做的动作吗?这种打法太
慢,“千招千解,唯快无解”,速度可是一等一的大事呀,而且,在整体通连、全身一贯的状态下,以
梢起、中随、根催撞的发法打出巨大整体内劲易如反掌。至于“打法定要先上身”则指的是要占敌先机
,力一定要比敌人快,要先敌人而动,要抢进去,逼进去,吃进对方的身体,这样才能打透,打得绝,
打得远,打得狠,千万不能将“先上身”误解为“身先上”
内家拳手们由于练功时各自的着意点各有不同,以及各自层次高低的不同,所以,有的内家拳人看上去
精神饱满、声若洪钟、身强体健、迈步如风;而有的则看上去有如妇人、书生一般,但动起手来却犹如
一只猛虎,目射精光,威猛凛凛,全没了柔弱之态,令人望而生畏。这种人已功练入髓,神光内蕴,劲
力内含,锋芒内敛,武气内收,已达化劲高阶,任何人都无法想象,在这样一个柔弱的外表里面,竟蕴
含着如此巨大的能量,竟能在瞬间便犹如金钢一般的坚硬,这便是内家武技的特别之处。

阴阳法王 发表于 2016-3-10 10:34:21

蛮好,似乎没讲到丹田的作用。

准提道人 发表于 2016-3-10 10:34:28

总结得挺好

扶摇子 发表于 2016-3-10 10:34:38

写得好,学习

陌浮生 发表于 2016-3-10 10:34:50

哈,好久不见啦,最近练的肿么样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闲谈一下传统武术内家拳心意拳中的骤然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