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和氏太极拳的简介
和氏太极拳和氏太极拳亦称和式太极拳,是中国传统太极拳流派之一。始自清末河南温县赵堡镇太极拳家和兆元(1810——1890),因地域亦被称为赵堡太极拳。
和兆元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幼习文学医。1825年,师从本镇拳师陈清平习武。后在北京供职,官授武信郎。在理学大家李棠阶影响下,对太极拳进行了重大改革。尤使太极拳理论有了长足发展。以理学、儒家、道家并结合医学理论来指导规范拳架,使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创编了一套体用一致,技理相合的代理架,即和式太极拳。
和兆元
和兆元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幼习文学医。1825年,师从本镇拳师陈清平习武。后在北京供职,官授武信郎。在理学大家李棠阶影响下,对太极拳进行了重大改革。尤使太极拳理论有了长足发展。以理学、儒家、道家并结合医学理论来指导规范拳架,使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创编了一套体用一致,技理相合的代理架,即和式太极拳。
传统和式太极拳有72式,皆以《易》学之理贯串于拳势之中。象其形(圆),取其义(阴阳、五行、八卦),用其理(阴阳变易,五行生克,天人合一)。走架以轻灵圆活,柔中求刚的准则促进周身协调,步活身敏,柔顺自然。以阴阳变化之法,使身体不同部位运动时产生的分、合等劲力,形成千变万化的技术、技法。形成太极拳滑如鱼、粘如胶、软如棉花、硬如钢的技击特色。
在拳架练法中由外形的无过不及,内外相合和柔顺连贯的阴阳动态平衡,促进内在气血、脏腑、经络的阴阳平衡,保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健康体魄,从而达到健身、疗病、养生之目的。
在行功走架时做到三直:头直、身直、小腿直。五顺:顺身、顺腿、顺手、顺脚、顺意。明三节,知六合等规则和要领。整个拳架套路以体用一致为要求促进拳架、推手、散手三合为一,技理相合。通过朝夕盘架增强自身功力,通过推手实践矫正拳架,直至最终用于实战。
和式太极拳以自然为准则,以圆、弧为运动形式,以太极阴阳变化之法,使身体处处分出虚实内外。视练者体质阶段不同,速度可快可慢,但均匀适宜。架式可大可小,以自然舒展为度。 整个拳架朴实无华、简洁流畅。
和式太极拳72式套路名称
起势
1、金刚三大对
2、懒扎衣
3、如封似闭
4、单鞭
5、领落上金刚
6、白鹤亮翅
7、斜行
8、琵琶式
9、跃步斜行
10、转身琵琶式
11、搂膝跃步
12、伏虎
13、指裆捶
14、肘底看拳
15、倒撵猴
16、白鹤亮翅
17、斜行
18、海底针
19、闪通背
20、如封似闭
21、单鞭
22、云手
23、高探马
24、左右拍脚
25、旋脚蹬跟
26、二步三锤
27、青龙探海
28、二起脚
29、分马掌抱膝
30、喜鹊登枝
31、鹞子翻身
32、左右裹膝
33、掩手锤
34、抱头推山
35、如封似闭
36、单鞭
37、前后招
38、勒马式
39、野马分鬃
40、玉女穿梭
41、转身懒扎衣
42、如封似闭
43、单鞭
44、云手
45、跌岔
46、扫堂腿
47、金鸡独立
48、双震脚
49、倒撵猴
50、白鹤亮翅
51、斜行
52、海底针
53、闪通背
54、如封似闭
55、单鞭
56、云手
57、高探马
58、单摆脚
59、吊打指裆锤
60、金刚三大对
61、懒扎衣
62、右扎七星
63、回头看画
64、黄龙搅水
65、如封似闭
66、单鞭
67、左扎七星
68、进步十字手
69、退步跨虎
70、双摆脚
71、弯弓射虎
72、金刚三大对
收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