麓殇 发表于 2015-11-30 08:23:17

心意门硬开三簧锁

“硬开三簧锁”,一个比喻搏击中硬打硬开劲意的形容词,如同“恨天无把”,“恨地无环”,这些充满文学想象力的词出处不详,原多见于民间通俗演义小说,评书,曲艺等载体,被习武之人拿来应用于拳把之上,也算是一种传统文化特色。通过简单易懂的比喻,传达出某种状态或境界的基本面貌,历来为百姓所乐用,一般并不指特定技术对象,可以有许多具体演变,着重取其意。 “硬开三簧锁”在心意门内也有多种说法,坊间所见即有以下不同说法(排名不分先后):李新民《心意门秘籍》之“斩手”(河南“四拳八式”之一);马琳璋《搏击》2003年12期中所介绍之同名小套路;凌汉兴《心意六合拳艺传真》之“上挑,转身,后顶肘”;冯正宝《DOA》之同名技艺; 李新民的“斩手”,为“四拳八式”之“斩手”:其“熊式”(起式,防式)即为“迎门铁臂”,也叫“冲天炮”;其“鹰式”(落式,攻式)即为“斩捶”,“斩手炮”。(拳界内叫法并不统一,比如冯正宝即将前者称为“斩捶”而后者称为“鹞子载肩”。)其文道:用法:势起之时击敌之阴部、胸部、下颚;势落可击敌之胸部、腹部、面部。此式俗称:“硬开三簧锁,就是神仙也难躲。” 李新民的“斩手”,是诸说中最简洁的,博主也认为此技最具代表性,此“迎门铁臂”+“斩捶”,三节齐攻,朴实无华,凶狠毒辣,似乎早就名声在外了。
游戏中(冯正宝)的“斩捶”连“鹞子载肩”,正是李新民之“斩手”,如顶图动画所示。
马琳璋之同名小套路,其图程略如下:

“虎出洞”后接“鹰捉把”、“虎扑”(同时发“雷声”),收势为轻步站。其第四图“硬开三簧锁”文:……此势在练时,两臂两掌要有硬崩之劲,有不断反复环绕,其先后有环绕三次,意谓锁簧难开,而我有硬打硬开、硬行将锁簧崩断打开的意思;两臂均屈臂成垂肘,有护胸的作用。硬开三簧锁在此趟拳法中为最主要的精华,故在盘练和击技中有先上挑敌膀,再向敌方硬进,再钻进击打敌方胸肋部的勇猛气势,有硬打硬进的狠毒性。…… 凌汉兴之“上挑,转身,后顶肘”,其文在“四把”-“挑领”小节中曰:用法:敌如用右拳击我上节,我即以右肩领前,浑身转动而进,以右肱上弦挑击敌右膊阴面弯处,再顺势将身疾转,以右肩背对着敌人,用右肘顶击敌胸肋,谓之“逥身后顶肘”。上挑,转身及后顶肘三者须一气贯通,始能奏效。术名“硬开三簧锁”。…… 在游戏中冯正宝所示之“硬开三簧锁”,与上述凌汉兴之说基本相同,唯变上挑为擒臂下砸,见下动画:【硬开三簧锁】(动画) 综上所述,李新民之“斩手”说最简洁,马琳璋之小套路最复杂,凌汉兴与冯正宝之说基本相同。式虽不同,但用法上还是有共同之处:即以肘闯,以肘落,强硬破敌间架,连续猛击。这或许就是“硬开三簧锁”应有的基本涵义吧~~ 附:【打起落】(动画)

凌之“硬开三簧锁”,因其挑劈之核心劲路,故写于“挑领”一节中,其先前叙到:沉劈与挑领,须单独练习,名曰:“打起落”。沉劈为落劲,挑领为起劲,一起一落,一开一合,为四把之精要。徐谷鸣之DVD中,有单操之“打起落”示范,为“丹凤朝阳”-“沉劈”-“挑领”-“鹰捉”-“虎扑”,实为“四把”之段落。今择其精要“沉劈挑领”“鹰捉虎扑”做成上面的动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心意门硬开三簧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