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中裆走下弧锅底型的身体感受
练习太极拳的时候,经常说:“要圆裆”,“不能尖裆”,“裆要走下弧”……,等等,提到裆的频率最多,对裆的要求也多。那么,什么是裆?裆在我们身体的什么部位?首先对这个问题必须搞清楚后,才能进一步阐述下面的问题。什么是裆呢?会阴穴即为裆。在我们身体的什么部位呢?两腿根间谓之裆。接下来根据我练拳的体会,试着把在两腿之间移动重心、裆走锅底型(即下弧)的感受写出来,不怕大家笑话。我们大家都知道,练太极拳时,如果身体重心从偏于一脚移至另一脚的过程中,裆的移动路线约有三种选择:第一种是走上弧线,像搬移物品似的,先向上搬起来,再移到位放下;第二种是走平直路线,像推开桌上的水杯,使其水平移动;第三种是走下弧线,像锅底、像波浪、像荡秋千,先荡下去,再荡上来。这三种移重心的方法,在练太极拳的时候从外形也能看出来,第一种的表现是移动重心时身体向上顶起,行拳时有起伏状,第二种表现象摆钟,左右摇摆,裆是走平直线的,第三种表现是裆走下弧线。按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来说,前两种都不能说是错的,但一般在行拳中,当你的拳架是中低架移重心时,裆应该是走下弧的。裆走锅底移重心,绝不是裆的局部动作,而是配合全身开合交替、虚实交换的整体运动。所以如果要全面阐述这个问题,谈自己的感受恐怕自己的能力不行,只能试着在胯、膝、踝、脚趾上谈一点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先试着重心从右腿向左腿移动时自己的感受。
先说胯:会阴穴连结着两胯的耻骨下支,掌管着两胯的开合。当开始移重心时,陈氏太极要求欲左先右转,身体在向右微转的同时,会阴穴下松,松开两侧耻骨下支,使两侧大腿根像鸟展翅似的撑开中微有棚意之感;会阴穴下弧移动到两脚正中间时,也刚好走到了下弧线的最低点,换句话说此刻会阴穴到了锅底;然后会阴穴上收,开始牵扯动两侧耻骨下支向内收合,两胯外侧的股骨顶部位像鸟收翅似的内收下落。会阴穴的下松与上收,是移重心时裆走下弧的基本标志。膝:当身体开始左转,会阴穴下松时,两膝放松,右膝逆缠微向下垂;当会阴穴上收时,左膝顺缠微上提。两膝在裆走下弧时,右膝落,左膝提,是一落一提的感觉。踝:当身体左转、会阴穴开始下松时,右踝关节向右后旋转;当会阴穴上收时,左踝关节向左前方旋转。脚趾:在重心移动启动的瞬间,右脚的小趾领劲,顺缠;当会阴穴上收时,左脚的大趾领劲,逆缠。裆走锅底移重心时,胯、膝、踝、脚的旋转动作来用文字表述就是这样,容易给人造成一种不连贯的感觉和意念过重的感觉,实际上,它是很放松、很自然的,它是一动无有不动,各个关节部位都在运动,从外形看是走弧形,而内里是缠丝,右顺左逆,上逆下顺,都在按各自的规定旋转。而体会这样的感觉是在套路完全熟练的基础上,通过慢练来渐渐找到感觉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裆走锅底移重心,对全身的牵动是无微不至的。即使我们在慢慢地找感觉过程中,不可能每个动作或每次练拳全都顾及得到。而且在整套陈氏太极拳运行中,并不是所有招式的重心移动都必须裆走下弧,你譬如说,掩手肱拳、上三步等。况且越练越感到细微处变化丰富,不同动作、不同人,甚至同一个人不同的练拳阶段,对同一个部位的体验可能同中有异。譬如高手的拳架几乎有的是站立式的打拳,他的裆是平移的。所以,移重心裆走下弧也是太极拳阶段性的要求,随着拳技和功夫的提高,它也会改变的。但是,在练拳到了某一个阶段的时候,就要求不厌细腻,又不迷失于细微末节之处。所以练好太极拳是很不容易的。但只要我们细心揣摩,遇到困难不放弃不抛弃,跟着老师坚持练,是会有收获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