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芗斋断手述要
断手述要 上
简介:王芗斋1959年著于天津,是其晚年总结技击实战原则的专论,后半部分详述招法若干种以阐明实战原则,学者不应过于注重其列举的招法,应把理解其所提出的原则作为阅读的重点。
前 言
技击之法,分门别派,要皆以拳套招术为本,而拳套招术具是人之伪造,非发挥本能之学也。
大成拳之断手,拳套招术一概不用,是以各门各派之所长,归纳为一,所谓“无长不汇集”,“集古大成”者是也。大成拳之断手,首要劲力均整,再要三角弦应,次要单重发力,更要无微不法,法在无念,最后要形力须归一,神意不着象,故大成拳之断手与别门别派之技击均不相同也,盖因其所重者在发挥人之本能活力而不在局部方法故也。
大成拳拳断手模式,并不是多,而是极少,只有数式而已,然皆形简意繁,其应付范围皆是多方面的,其所运用之力,为一种立体之力,非仅点线面之力,如别门别派者然,此种之体力,非是一种片面方法,而实为一种发力方法,如能掌握此种发力方法,则技击之道思过半矣,此正是他人所无而我所独有者也。习学大成拳,不尽在年限之长短,与功夫之深浅和体质之强弱,更不在方法之多寡,动作之快慢,要在于有无真实笃诚之力,如有此种笃诚之力,又能运用立体发力之方法,则于拳道就不难升堂入室,然于学者,平日亦须用此发力方法将本能活力加以训练,否则亦不成功夫。此即后天返先天之谓也。本文所欲阐述者,亦即如何训练人之本能活力,以期达到“不期然而然,莫知至而至”之境界也。举一反三,我希望学者不要囿于我所说者,要从我所说者之中推出我所未说者,如是才可贵也。
劲力均整
大成拳断手,最重劲力之均整及各项力之综合运用,要做到无动不动,己身之动,无论微著,皆须是整体机械之动,一指之微动,百骸皆动,所发一指点微之力,亦是均整之力,周身之意皆到。力不论大小,动不论微著,皆不许破体发力,发力不破体,须使浑身无任何执着点,一有执着点,发力必破体,其力亦无由均整矣,且易为人所制,故发力无执,则体不破,体不破则力必均整矣,若能均整无执不破体,则对方挨着我之何处,我便以何处击之,此即周身光芒不断之真义也。
是故技击断手之际,不论主动之发力与被动之接发力,在我则意无定向,无的放矢,六面支撑圆活,突击争战,何处触敌,何处惊炸,既圆活又直射,神意形力似粘糕之妙,即在于此。如果力有执,破体不均整,则不能臻此意境也。然须知力生有两,两者能一,盖反者力之用也,欲吐必吞,无吞则吐无以生,吞而不吐,则吞无以成,同理,欲上兜必下挫,欲左之必右向,前击之中必有后撑,此即神圆意方,形曲意直也。
禽兽各有其特殊之本能活力,然其活力为第一次自然力,即先天即有者,非后天自觉培养而出者也。人之本能活力虽先天具有,但由于种种社会应力而减弱,甚至淹而不彰,然籍后天之锻炼,使其恢复而增强,此乃人之第二次自然力也。人之此种自然力,即技击断手之资本,此种自然力须加以训练,使之成为人所特有的欲之即出而又出之有方的一种均整之力。因籍以训练此种活力之形式可不同,断手时,此种活力之表现形式亦会因人而异,形式虽不一,但劲力必须均整不破体,力则无二也。
大成拳所运用之力,如炸力、旋力、惯力、杠杆力、离心力、弹簧力等,不能单独使用,实际上亦不可能单独使用,若单独使用,亦达不到均整,且成为局部片面之方法矣。各项力须综合运用,尤须借对方之力以成我之力。须知各项力都是筋肉收放与精神假想之统一,二者缺一则力不成力矣。此种均整之力,须由桩法育之,由试力体认而得之,再由断手训练而专一之。均整之力是技击之资本,断手乃是其具体之运用。力之发,非点线面之力,乃立体之力也,即立劲、横劲、竖劲三者统一成体者也。故平日操练,不可偏专其一。盖立劲发必以横竖二劲为支撑,则立劲始能定向,同样,竖劲发也必以立横二劲为支撑,则竖劲始能定向,故平日必须练习三劲成体,六力错综,我身何处触敌,何处即为向敌突击之锋面,三劲成体,六力错综,锋面突击,皆是精神之集合,故断手之操练,须以意求法,而法又须存于无念,出于无意,如是才是可贵也。
三角弦应
大成拳之技击,非进攻性之拳术,乃自卫之术也。因此,大成拳之技击专讲断手,意即断敌可来之手,善守即善攻也。为此,技击时周身关节与具体面积之折叠处,皆应成钝三角形,盖三角形能产生预应力故也。对方不论拳打脚踢,我出手断其来劲,周身三角所产生之预应力,能分解彼之集中应力也,况我出手即是均整之力,彼必难敌。三角不仅具有预应力,且我所发之各项力,皆是三角遒放与精神假想之分工合作,故三角力实大成拳之重要法则也。浑身上下所形成任一三角,都是一项分力点,发力和接发力,实际即是处处求得合力点。一旦求得合力,就可以代替无数分力。故须切记不使各关节拉力所产生之三角分力破坏整体之平衡,即均整之力。而须在各关节拉力之贯串中,求得每一动作的合力点,即力之均整,此即形曲意直之义也。故平日操练时,全身关节须无微不含曲势,同时,亦无关节不含放纵与开展,遒放互为者是也。因无关节不成钝三角形,且无平面积,而是斜面迎击,尤无固定三角形,而是曲中直射,故我手臂与对方手臂一接触,三角之螺旋力即轮旋不已,顺力而逆行,守中寓攻。且我周身皆为活三角,犹如一大弹簧,波动不已,柔静而惊弹,起落如水之翻浪也。螺旋力与弹簧力实自活三角出耳,故接发力时动必活三角,否则即为硬抗,抗必执着。如是操练,久之则自能有冲之不散、捶之不开之妙。
单重发力
任何一门拳术,步法实为关键,而步法之妙,在于形体重心之调配也。据我数十年练功与实搏之经验而论,三七步单重发力,实技击胜人诀窍也,此种发力形式须沾其身始纵力,抽我身劲已发,否则难得其妙。须用意支配我身全体之筋肉松和空灵,刹那间一紧,而力已运至彼身矣,如此始能松紧不滞,力断意不断,意断神犹连,枢纽稳固。此种发力方法,别门拳术得知者盖寡也,实为古代拳术之精华,我之所谓欲复古元始者即此类也,非单重发力,均整之力无法囫囵递至彼身也。所谓紧,即争也,所谓松,即敛也,争敛致用,紧松互为,争敛松紧之关键,在于虚实相互为用。前进发力,两足重量前三后七,前虚后实,后退发力,则前七后三,前实后虚,实非全然占煞,实中有虚,虚非全然无力,虚中有实,两足非丁非八,其支撑范围一尺七八,大则滞,小则灵,以能坐裆开胯为度,前足大趾吃力,后足小趾吃力,要有植地生根之感。发力时,要利用呼吸之弹力,小腹充实,臀部力稳,坐裆提胯,稳定重心,增强两足力量,与地心争力,利用地面反作用力,以加大力之爆炸,须记坐裆时要收敛臀部,使之成为上体的支座,稳定重心,以增加力之直射速度,如是所发之力,才能实而透,切记两足不许站在一条直线上,前足不许直线分出,后足不许直线后坐,须以三角螺旋形迂回进退,拧摆横摇若鲸之游旋,如浪之起伏,进则能占势,退则能避锋,此即擦拉步之妙也。
发力之际,腰与裆是调节劲度、重心和增强力之均整的关键。我力运至彼身,对方因受力而产生一种反作用力,为克服此种反作用力以控制已身之平衡,我须使重心下降,始终下体稳固,上体虚灵。不倒翁之所以不倒,因其重心在其形体之下部故也。即使我发高拳击对方之头部,发力时亦须重心下降,断手多用退步打法,敌方出手发招,亦多用踏中穿裆之术。如敌已向我发起踏中穿裆之势,此际我须退步断其手,发力始能便当,故退步打法较之进步打法更为重要。技击断手之目的,实际即以暴力迫使敌方丧失重心,以保持我之重心始终放在一条载七之实足上,以载三之虚足护卫之,其势如不倒翁也。不倒翁之所以不倒,一则因其重心下降,一则因其重心始终在一个点上,其重心点外之面积,当受到外力作用而改变其位置时,随时可改变为其临时的重心点,故重心点外之面积上的任何一个点都能起护卫其实际重心之作用,单重发力之奥妙,此其一也;再者弹簧力在身抱三角之情况下,非单重不能出之,只有单重发力,才能做到遍体弹簧似,使全体成为一大弹簧,此其二也;另外在我无执而彼亦无执时,所生之来回劲,非单重不能出,此其三也;只有在单重发力之情况下,才能以同一发力动作,发生二次打击,此其四也。但须记随时调整两足虚实之比例,以控制平衡,保证力之均整,尤须切记发力时两肩不许贯劲,始能源动腰脊,劲贯四肢,力随足生,三角蓄劲,直线发力,如虚实不清,则犯双重之病,双重之病,技击大忌,学者不可不察。
无法即法 法在无念
实搏不许用法,局部方法乃束缚神意之桎梏,故用法是取败挨打之道。大成拳之断手不用局部方法,不蛮用拙力。用法则无异做茧自缚,将本能活力纳入框框之中,而无由发挥;用力则己身必有执著点,犯形破体而为人所制。故断手亦是一法不立而发挥本能之学也,然后可谓无微不法,因动静皆依一定原理法则,此种原理法则又非局部片面之方法,如别门别派之拳术者然,各项原理法则极其高明深刻,而体现此种原理法则之形式又是极平庸,形简意繁。所以大成拳之学实为极高水平而蹈平庸之学问也。
关于大成拳之原理法则,昔日我曾于其他文字中有所论述,此处不再重复。然有一点再扼要重述者,即无法即是法之意,亦即道家“无为无不为”,佛家“万法皆空,即为实象”之义,盖技击不用法,不用法本身亦是法,不用法之法,实质上不同于浑击蛮打,因大成拳技击唯持本能活力之自然反应,而此种活力是经过各种原理法则严格训练之触觉良能,微动亦循法。此种循法而动之本能活力,实亦成为人之条件反射生理功能矣。其动必循法,实出于无意识,实如赤子之哺乳,天趣盎然,非有意造作之行也。同一姿势,有意为之,局部方法也,操之无念,触觉良能也。
各派技击不管其自觉或不自觉,都要遵循一项原则即降低劲力消耗与提高技击效率,欲降低劲力消耗与提高技击效率。平日训练本能活力之方法就愈少愈好,少而精,少而全面,形简意赅,待将此种活力训练至一定火候时,须将自己之精力专注于一两项打法,操之熟练,宛如赤子之哺乳,春蚕之吐丝,“寻天籁”者是也。遇敌时自然不烦凝仪,不加思索,不期然而然,莫知至而至,率然成章也。
提顿吞吐 沉托分闭
断手从形迹上来讲,是截击对方所来之手,若从劲力来讲,是断对方所发之力。
依据运动生物力学原理,断手所用之力与物体运动时所产生之机械力相同,亦有三个特性,即:重量、方向、打击点(即作用点)。断手之目的,即断对方所来之力,实即打击力之此种特性也。上兜下坐,与地心争力,利用地面之反作用力,有拔地欲飞之势。旨在截击敌力以改变其方向,此法谓之提。蓄弹惊炸,欲止先行,行而突然止,正中寓斜,斜中寓正,斜正互争,劲由脊发,力从足出,旨在抵消敌力之重量,或震撼敌力之源,即敌之形体,此法谓之顿。提顿为一来回劲,提为顿之来,顿为提之由也。敌我交接,我无执著,令敌也无执着,引进敌力,使之落空,旨在使敌力丧失作用点(即打击点),此法谓之吞。吞之同时,顺敌力而逆行之,敌力已丧失作用点,而我力已至其作用点,此法谓之吐。吞吐亦为一来回劲,吞吐无间行者是也。惊弹如抛扬,支点似滚丝,螺旋力缠卷,坚涨于无形,旨在借断肢以震撼敌力之源,即其形体,此法谓之托。惊弹似粉砖,滚错叠坠,螺旋力裹拧,横摇于无形,旨在令敌力改变方向,丧失作用点,此法谓之沉。敌力来势迅猛,我则不躲不闪,不丢不抗,顺其力以解其力之重量,引其力以夺其力之作用点,进步占势,退步避锋,借急促之劲力作用来牵动对方之重心,使敌拔根提气,这是突然的一蓄遒,此法谓之闭。接着乘对方重心不稳,而突然发力,全身炸力直射,随高打高,随低打低,手无空至,意无定向,囫囵逆体,力如炸药,触点如弹,这是突然的一发一放,此法谓之分。分闭之法,须借呼吸之弹力,始能发力透达也。
八法乃断手时用力之原理法则,非局部片面之方法。故此法运用之通当,须借对方之力,敌我两方缺一不可。交接之时,切审敌意,则十分必要也。
八法之运用,非心领神悟实未易有得,然于身外求之,庶手可矣。故在已身之外去求取,体认八法之妙,实为切要,见性明理后,反向身外求也。八法之妙,在于操练无念,无念即本能,有念即是法,是法则精神即被束缚矣。故习学大成拳欲臻化境,实非唾手可得也。
形力须归一 神意不着象
昔日我师郭云深先生,一世之中曾以钻、裹、践三拳立于不败之地,暮年他曾总结一条经验,说道:“力不归一,形无所居,意无所趋,神不潇逸。故此,任你千招万术,我有一定之规”,此真千古绝唱也。钻、裹、践三拳,作成一个动作,即三种力之归一也。我青年时,曾随郭云深先生习学形意拳,每日晨,郭先生只站混元桩,将钻、裹、践三拳操练数十下,下下如气锤,观之大有震地欲鸣之感,功力实臻化境也,有见于此,故大成拳所运用力虽多,接发力之法虽不一,但最后必须综合而归于一。定于一,纯于一,精于一,人之本能活力方能召之即来,来之能应,应则必验。平日操之纯一,遇敌时则能得心应手,手到人翻矣。鉴定一门拳术是否高明,要在于养生效果与技击效率而已,从技击角度看,拳术之高明在于精简,查中国古代之拳术,皆是形简而意繁,当初形意拳只有钻、裹、践三拳,八卦掌也只有单双换掌。故习学任何一门拳术,大成拳也不例外,学者本人须根据个人情况对所学之拳术进行一番筛选工作。对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姿势,每一个方法,都要用“奥砍剃刀”削减一番,以求归一。姿势确为神意之代表,本能活力之所循。然姿势若繁多,则神意不易统一,活力不易果速,故对于姿势应提出下列质疑:一、能不能将这姿势取消?二、能不能将这一姿势与别的姿势合并?三、能不能用更简单更合理之姿势取代这一姿式?昔日我曾用此法对中国古代拳术进行过筛选,结果倡出大成拳,习学大成拳者同样也可用此法对大成拳进行筛选工作,以求得形力归一也,形力能归一,又须求神意不着象。务要使归一之法出之无念,成为隋性本能之反应,身动起象外,法在无念中,其机其秘全在于有意无意之间耳。有意为之即是法,即是局部,无意为之而为,即是本能,即是混噩,有形在意都是假,技到无心始见奇,此大成拳断手之化境也。
身动起象外 法在无念中
数十年间随我学习大成拳者甚众,其中亦有佼佼者,然亦有挨打者,此何故也?凡取败挨打者,皆因其背离我平日归一之教诲焉。由此我怵然有感,我纵观中国之拳学史,发现一条规律,即任何一门拳术皆经由铁老虎演变为纸老虎之过程,如形意拳当初只有钻、裹、践三拳,后人不解其妙,遂造出五行拳、十二形拳、杂式锤等拳套,又如八卦掌当初只有单双换掌而已,其后人亦不能解其妙,遂造作六十四掌之拳套,再如太极拳,当初只有单双缠打与击地、披身二捶而已,其后人更不能深知其妙,遂演化出百八十式,更有南北之分,杨吴陈武之派,习拳者被光怪陆离之畸形拳套紧紧束缚住,其本能活力被窒息得奄奄一息,形意八卦太极当其初创之时亦是虎虎有生气,然何故愈演愈无生气?何故习其拳者临战却用不上拳套招术?更有甚者,何故习其拳者反被不习拳之外行以浑击蛮打所击败?盖此辈习拳者皆离精华而守糟粕,不识真老虎而只识假老虎也,一代传一代,真者日淹而伪者日兴,铁老虎遂变为纸老虎矣,我倡大成拳,目的之一即是复古元始,随我习拳者,亦有不解我之苦心者,遂走上取败挨打之道,非我之罪也。我恐大成拳亦遭形意、八卦、太极之灾,遂不得已,写此文字,以警后生焉。
此处所欲叙述者,即训练本能之方法,亦即打法。大成拳之术语谓之断手,断手又名接发力,即断对方来手之同时发力进击之谓也。接发力之训练是大成拳中最实用之一部分工作,此部分工作可两人实作,亦可单人试作。本文将神形意力四者,扼要述之,供学者练习参考。
学拳贵明理,参理须用逻辑思维,练拳力感实,试作须用形象思维,以形取意,以意赋形,由形揣其意,因意度其形,非运用形象思维难得拳之妙也。故平日练习时,须富于想象,仿生拟物,想象万千,无穷假借无穷象,似有如无,如无似有。设身处境,应钻入所想象之形象中去,以体现其神形意力,大有“吾不知蝴蝶之梦周耶?拟或周之梦蝶也”之慨,果能如是,发力始能灵活透达也。
自倡大成拳以来,我曾根据运动生物力学之法则与人体生理构造之特点,想象出若干打法,我本人和与我从学大成拳诸同好在实践中曾将其中某些打法应用于实搏,有些奏效甚著,有些则奏效较微,奏效甚著者存之,奏效较微与未实践者此处皆弃而不述,所述者皆实践服膺之拳术也。大成拳发力制敌,手起之前不知如何起,既落之后不知如何落,不期然而然,莫知至而至,乃本能之反射也。故每次实搏之后本人实难总结,然旁观者清,我此处所述各项打法,皆系实搏观摩之记录也。
断手述要 下
断手之基本模式
断手之基本模式只有五式而已,由五式可以派生出若干具体打法,兹分别叙述如下:
一、灵蛇惊变
此式即技击桩法也。
先谈技击桩之站式,亦即断手时之潜在预备式。内清虚而外中正,三角弦应,身斜势低,重心下降,臀部力稳,两足重量前三后七,脚站六面劲,形在曲蓄,意在直射,身微摇,惯性如如也。冷眼观之,颇似西洋拳之架式,又似形意拳之虎抱颈,俱非也,此式实如儿童之玩具不倒翁。此仅就其形力而言,再言其神意,筋力空灵均整,神游于无何有之乡,既有吴汉杀妻之意,又有荆轲借头之心,然满面春风,敌纵有恶言诟骂,我亦笑容可鞠也,拳出即是祸,不畏祸,缩手即是福,不求福。既欲动手,祸福置之度外矣。大成拳有两个原则,第一,不动手,第二,动则不休,不将对方置于死地不罢休。故在平日练习时,不许任意活动,一举首,一投足,皆须具技击应付之能。技击之际,既须形不倒,更须意不倒焉。
外形笨拙手藏奸 心蓄杀机亦开颜
随遇不倒意灵巧 后其所发意抢先
宇宙间静者恒静,动者恒动,惰性也。我身由静而动,须克服自身之恒静惰性,而使我身产生恒动之惰性。故欲动手,须先使自身进入恒动之惰性境界,处于此种境界,技击时始能得力也,察电动之机轮起动所耗之电流,高于其正常运转之电流,其理自明矣。故惰性如此,实即降低劲力之消耗而蓄力待发,此为技击之重要法则,亦动犹不动之妙也。
再谈技击桩法之展开式,即左右互换也,此为大成拳之基本断手模式。
意力闪闪卷枯叶 惊赫天涯鸟飞绝
裹缠横绕云龙蟠 光芒无限力如铁
运行当中,要筋络鼓荡。假想全身犹如大气球,身体犹如悬空,唯风力是应。全身象有无数绳索牵撑,左荡则右掣,前趋则后拉,上伏则下坠,纵横皆浪力,起伏带锋棱,身动似螺旋,处处皆似滚珠机轮,对方挨我何处,何处即逆体惊炸。两手运行,无论高低曲伸抱撑,一前一后,一左一右,永须惯性如如,炸力不断。弥所弥时,处处紧跟对方,动作合拍,既不丢,又不抗,相机发力,于错综矛盾中求统一也。双足运行无论进退,刀叉分刺,一虚一实。实足不许全然煞死,虚足不许全然飘浮。进退皆走三角螺旋形,擦地拉腿而滑行。足随手运,手进三分足进七,双足之虚实比例始终应配合适当,充分利用地面之反作用力,以加强炸力之直射速度之强度。运行当中须假想假借,体认寻求,有象中求无形,虚无中求有处(处字如设身处境之处),局部中求浑噩,蠕动中求迅速,柔静中求惊炸,笨拙中求灵巧,矛盾中求统一,三角中求直线,求而有得,则可进而探讨整个技击之学也。
技击桩之法则,并非局部方法,然却可以从其中演绎出局部打法,即断手也。于此即叙述几项从技击桩法派生出之打法。
(一)拂钟无声
此即劈拳也,此法可作为进击发力,亦可作为接发力,此法系利用分布力也。设对方单手起,当其已发未至之际,我起左手横截其中节部位,内藏裹揽吞坠之力,左足踏出,同时我右手自我左手臂之上出击,奔对方面部往下搂劈,手足要同起同落,上下作成一个动作,在此动作中,腰脊至关重要,起左手出左足之时,全身由左向右借腰脊拧摆横摇之势发出旋力,贯于我之左手臂,至彼周身,迫使对方拔根提气,同时我之左手臂与我之右手臂相交,别住彼之右手臂,我用炸力往下搂劈,敌必翻出,此项打法为进步接发力,如对方出右手向我发起穿裆踏中之势,我则退左步,其他动作与上同,此为退步接发力。
此项打法与形意拳之劈拳毫不相同也,于现实生活中,我尝观泼妇打架常抓脸挠胸,操之如本能然,颇引我之兴趣,世人常谓打人不打脸,此其过人之处也,由此我遂悟出劈打之法,听我言自会有人讥笑大成拳,彼或谓连泼妇打架之术亦纳入大成拳,实荒诞之至也。但我认为鉴定拳学高明与否之标准是实践,不论我所操之物是茶壶,抑或是夜壶,只要打上你,就是宝贝壶也,大成拳之打法,多属此类。凡世人所谓不地道者,大成拳却采用之,此即大成拳手奸处也。
平日操练此法时,要左右前后互换,进退皆能发力均整适当,要由开展,逐步练到紧小脱化,有象而无形,无形而神似,两手之锋刃有如宝刀利剑之拂钟无声,断金如泥也,练习时还要体认力之运用,我之断敌来之手须含蓄吞吐之意,引进彼力使之落空,丧其作用点,我之进击之手既要有的放矢,又要莫知至而至,遇高则高处即为作用点,逢低则低处即为作用点,总之,触实即发力,缠绵不断续,敌身离我手,收势劲又蓄,此分布力之妙也。
(二)蛰龙探首
此项打法,可作直拳,亦可作指拳;可用于发力,亦可用以接发力,为大成拳之缠打法也。设对方出右手击我头部,我左右手同去,同时出右足,我之左手以撑缠之旋力自其右臂内侧直击对方面部,或拳或指,与此同时,我之右手以掌型砸其右腕,并以我之左肩为垫,手足同去同至,一个动作。此项打法为进步接发力,如对方向我发出穿裆之势,我即退步接发力。设对方仍以右手击我头部,我出左足,同时我之双手同去,我之左掌以横截沉砸之力击其右小臂,并以我右肩为垫,我之右手沿对方手臂之内侧直击其头部,或拳或指,手足同去同至,一个动作。此法可用于进步打,亦可用于退步打,退步打须利用地面之反作用力。
以上打法之特点是将对方所来之手臂缠抱住,缠抱之同时即发力进击,或以拳击其面,或以指戳其睛。此法甚凶,对方必负伤,不可轻用,但用则心黑手狠,务使对方终生留念。
平日练习此法时,要双手左右互换,两足进退皆可发力,两手足须交替互演,此项打法之关键,在于所进之虚足和所退之虚足。虚足一着地,借助于地面所生之反作用力即刻发力进击,力必均整适当。否则,难得其妙,练习时须体认力之运用,运行时我之两手臂含着沉托捉拿之意,有缠抱横截紧击之力,内藏肩打之法,意力伸长,似觉地球有助我之势,因之假想我真如蛰龙之振电直飞也,切记此法最忌双重不化之病。
神形拙笨无呆象 意力灵巧有锋棱
横撑竖涨曲中直 两足虚实认端详
习时须操练拳掌,以增强其耐力。以此式之发力方法,用左拳击右掌心,用右拳击左掌心,两手交替互演,双足进退互换,于三角曲蓄之中求取直射发力之速度与强度。须记进击之拳,腕部不许外凸,不许内凹,小臂须垂直于拳之锋面,如是力至敌身始能隔皮透骨。
习时还须操练整体肌肉之耐力,力求逐步达到紧小脱化,肌肉如一之境界,动作愈习愈微,而神意却愈习愈足,我意欲向何处,则眼神即到何处,力之作用点亦直射到何处,既注意打击之要点,又无所为而为之,久之本能反射自然敏感也。
(三)座地起火
此法即钻拳也,然与形意拳钻拳根本不同,盖二者力之作用点不同,形意拳之钻拳,其力作用对方心窝之下软点,大成拳之钻拳其力作用于对方心窝之软点,且所发之拳之鸡心指拳,并带旋力,故较形意拳为厉害,实与西洋拳之闷捶颇相似也,此种打法,轻则能使对方休克,重则能使对方致命,学者宜慎用之。设对方起右手欲击我之胸腹部,当其手已来未至之际,我出左足,同时我双手并去,我之左手横截裹坠其右手臂,引进敌身至我身前,迫使对方失重前俯,我之右手成鸡心指拳,自我之左手臂之上,以旋力挺进击对方心窝,上体上兜,下体下坐,上下对拉拔长,周身均整之力贯于四稍,敌必被拧出,此项打法之关键在于进击右手之旋力与腰脊拧摆之旋力,借助于上兜下坐之拉力,而爆发为炸力,炸力点虽为对方之心窝,而力之延伸方向却是直指天空,意在上钻,故此项打法,实即利用力生有两,两者能一之法则,借上兜下坐这对拉拔长,而求力之均整也。
习时两手足须前后左右灵活互换,腰脊须有拧摆横摇之力,而上体与下肢又有对拉拔长之势,上兜寓于下坐,整体觉如大螺旋,旋拧不已,假想己身实有钻天欲飞之势,起火不点不燃,我之钻拳不借力不发,盖因其射程短故也。
上兜下坐意冲天 引到身旁发钻拳
由己则滞从人活 心狠手黑打法奸
查阅国内外之谍报工作者与反谍报工作者,皆精于此项打法,于此可见此项打法之实用价值,与其说培蓄均整之力,勿宁说训练心狠手黑之心理也,学者不可不明。
(四)伴窗观横雨
此项打法,即形大成拳之裹拳也。设对方起右手,不论其意欲击我何处,当其已起未落之际,我即已左手横截抱揽其所来手臂,彼若抗劲有执,我之左手臂即以吞吐之力裹拧对方之右前胸,我无执令彼亦无执,引进其力使之落空,与我左手击去之同时,我之左足踏出,我拧裹彼之右前胸之同时,我之左足利用地面反作用之弹力,俯而抽身收势,而已递至彼身矣,此即裹拧之法也,此法能使对方失重倒地而无伤,此为技击手善之法,若欲加强力之直射强度,于左手裹拧之际可以右手加于我左手臂以助力,如是对方即有伤内咯血危也。
习时两手须左右互换,两足须进退互演,此法之关键,在沾身纵力,抽身劲发,不论进退,虚足一点地,借助地面反作用之弹力而发力,此法乃是利用蓄发互根之来回劲,我出左手,以横截抱揽之力断其所来之手,引进其力使之丧失作用点,此即是吞,即是来劲也,待对方有执抗劲,我随势以左手臂之前锋,用均整之力撞对方之右前胸,撞中带裹,裹中带拧,此即是吐,即回劲也。此法即是竖撞之法,却是横中寓竖,由发而蓄,因蓄而发,蓄发如海水之翻浪也,己身不具备波浪弹力,则难得此法之妙用,故习时炸力通过腰轴拧摆横摇所生之离心力,而推动整体,贯注于四肢,两手左右互换,抱中有撑,撑中有抱,于撑抱互为之际体认波浪弹力之微妙,三角蓄劲,直线发力,竖撞发力之际,须假借夜深人静雨横风狂。
雨气昏千嶂 江声撼万象
云翻一天墨 浪蹴半空花
而我欲推窗观望,窗开而狂风横雨劈头盖脸而来,我本能地抽身避之,此种本能抽身避害之反应,横拟之,即为此项打法也。
(五)惊蛇迂回
此项打法即横拳也。设对方起右手欲击我胸腹部位,当其已起未落之际,我出左足,同时我之左手以横截滚搓之力,引进敌力,使之落空,敌身有拔根前俯之势,顺势我将左手臂猛然向上一翻,翻中带扬,以左手掌内面与左手臂底部为锋面,用均整之力,向对方右胸部横击,彼必翻出,亦可用右手助力,以加强炸力之直射速度。此项打法,仍是来回劲,利用波浪弹力,与上法所不同处在于上法裹拧之力,其方向是自敌身往下裹拧,而本法翻扬之力,其方向是自敌身往上翻扬,两法皆是先吞后吐,因发而蓄,引进落空,力拨千斤也。
习时须两手左右互换,进退皆须发力适当,借腰脊拧摆横摇之势,练出波浪锋棱,须于三角之中求直线,直中寓横,三角化打,直线横走,想己身犹如惊蛇之横走竖撞,迂徊敌之两侧也,其要在于使己之重力位能转化为重力动能也。
操练此法须以来回劲所形成之波浪力为主,己身能有此种浪力,则不难得此法之妙。
(六)勒马听风
此大成拳之栽捶也。设对方出右手,欲击我之胸腹,当其来手已实,我两手同去,左足随出,我之左手掌心向下,横截对方右手臂,一接触,我之左掌即刻向内一滚,以揽坠撑裹之力,将其手臂引进,使之丧失作用点,此际我之整体自左下方向右上方作一落千丈弧形旋转,同时,我之右臂,握拳曲肘,以腰脊之弧形旋转为动力亦向右上撑提,在我腰脊旋转所生之离心力的推动下,我之左手所引进者不只是对方之右手臂,而是敌之整体,彼不仅拔根提气,而是向前栽倒,我即刻顺势将整体往回旋转,在腰脊回旋之带动下,我之向右上撑提之手以拳往下落,击敌之头胸腹部。
设对方两手同来,打法与上述亦略同,我之向上撑提之右手,于撑提之前须以叼钩之力向斜上撑提其左手,叼钩须用拳腕所生旋提之力,其他动作与上法同。
习时须体认力之运用,此法之关键,在于腰脊来回旋转时,所产生之离心力与向心力之相争也,亦是来回劲,即争力也。
离向本囫囵 陡顿离向分
源动在腰脊 蹬地定乾坤
习时须左右互换,进退发力,发力不适当,须寻求于腰脊,腰脊外旋之来劲将敌身引进,使之落空,腰脊内旋之回劲复将引进之敌身击出去,外旋变内旋全靠腰脊突然一顿,而腰脊突然一顿之妙又生于所出于虚足之利用地面反作用力,此种用力之法即为吞吐也,故习时,于腰足陡顿登地之际犹如勒马听风。
骑马临深渊 狂风袭面来
勒马听狂风 撒手落悬崖
发力之际,须有性命攸关之感,力力笃实。
此项打法甚是厉害,不至性命干连之际,不可轻用,故习时既须求力之笃实,更须培植肯忍狠之心理,否则难收实用之效。
(七)猛虎搜山
此法即反身旋打也。设有敌自我背后袭来,我不知对方击我何处,亦不知所来之手是单是双,此际即须用顾我不顾敌之法,设敌方袭我时,我之左脚在前,右脚在后,我双足原地不动,以两足尖为轴,整体旋转180度,原前足变后足,原后足变前足。我之整体自我左前向我右后起旋之际,双手并起,两臂皆曲肘作三角形,掌心皆向外,右掌不过眉,左掌之四指背靠近右肘之外侧,要紧如焊接,须有九牛拉不开之势,如是我之两臂即如一张竖起之大弓背,借我整体旋转之势,此一大弓背即产生一种旋中带横之力。对方所来之手竖劲,而我则是直线横走之力,敌之手臂与我之手臂相遇,其力必被化走。当我手臂一感知触觉,即刻双臂化曲为直,向我之前下方发力,触敌何处击何处,即三角蓄劲断敌手,直线发力夺敌身也。此法之妙,与其说在眼神之视觉,不如说在两耳之听觉与皮肤之触觉也。察觉有敌袭我背后,靠听觉,两臂触感一实即发力,非操练有素,具备毛发势如戟之功,则不能发力均整适当。
此法之关键,在于铆肩焊肘,两手臂不论遇到何种手法,皆须捶之不开,击之不散,如是才能将我之顶门至小腹这一范围护住,故习时不许假想假设,敌来何种方法,我又如何应付,我只练腰脊如轴,肩肘自焊接,旋力灵活而已。听到身后有敌声,我即如此动,只顾我不顾彼,虽非混击蛮打,却也无招无术,虽曰无招术,却也训练有素。习时,须左右互换,虚实分明。
听力两耳闲 触觉要敏感
旋转身稳健 发力不靠眼
且习时须思己身如被激怒之猛虎,有出林搜山欲崩之势。平日如此练习,遇敌时自有不可思议之妙。
(八)陆地行舟
此大成拳崩打竖撞之法也,可用于主动发力,亦可用于接发力,用于主动发力更为适合。设对方向我而立,其右足在前,我则出左足至其斜前方,随即上右足至其两足间,手并去,右手臂曲蓄斜竖,拳背向敌,左手放在右手臂之内侧以助力,以均整惊炸之力向敌之胸部撞去,敌必翻出。在我出左足进右足之际,我步走一三角形,此际借腰脊之拧摆横摇,整体形成一种旋力,待此种旋力触及敌体时,即以炸力形式爆发,此法迅猛异常。
此法用于退步接发力,犹为得力。设对方起手击我胸腹,其所起之手不论单双,如彼右足在前,窥取我之中央,我则退左足,同时我之双手臂以三角蓄劲,提弓捉弧之势,用沉滚推错之力,此际敌身必失重前俯,我随势将双手臂斜竖起,拳背向敌,以抨弹之劲向敌击去,可落于其面部,可落于胸前,可落于肩头,可相体选择,又无既定目的,何处利于我,我即于何处发力进击。此法之关键在于后退之虚足,须巧妙地利用虚足着地时地面之反作用力,此法若能运用恰当,敌必被抨出数步之远。
习时需左右互换,进退交替发力,双足擦拉,两手提弓捉弧,整体借腰脊拧摆横摇之势。
进退手舞须挥浪 纵横起落带锋棱
我无预见听敌力 好似游水泛空身
习时须体认力之运用,此法仍以腰脊之旋力为原动力,务使力达于四肢,贯于手足。实足不许全然占煞,须令支撑全体重心之能及,虚足不许全然无力,须充分利用地面反作用之弹力,两手臂既要无定型,又要有所处,心目之中既无欲击何处之成见,又须有寻踪追迹以发力之意向,惟感己身如不系之舟泛于游水,惟风力是应,遇坎则止,顺畅则流,意不停,力不断,神不散,形浑噩。习时若有旁观者,须给彼以一种形神意力皆是稀里糊涂之感觉,方为妙也。如是习恒久,自会感到奇趣横生,遇敌时自得力也。
二、香鲸游旋
此即浑元桩之展开式也。
此式之奥妙,即其三角螺旋力。整体及两臂双足皆须依三角螺旋力之规律而运行。切记须以整体旋力,带动两臂与两足之旋力,务使局部随整体而运行,不许局部破坏整体。内劲真力通过腰脊拧摆横摇所生之旋力,推动两臂伸缩轮旋不已。两臂前伸,螺旋前进为卷,生离心力。两臂后缩,螺旋式后退为裹,生向心力。利用陡顿离向分之法则,当两臂伸卷前进即将结束而其缩裹后退即将开始之际,在腰腿之配合下,两手臂应一顿,使旋力化炸力,而贯于指端,此际试力即为发力矣。此种转化可隐于内,亦可显于外。其隐显之限,应以自己之意感为度,意不内动,力不外发。从技击效用讲两手臂螺旋式伸卷前进,支点犹如滚丝,肩肘似机轮,引进化走敌力于无形。三角蓄劲,横拧直取,顿放敌身,而留痕于其眼底胸前;然两手臂螺旋式裹缩后退,力点不抗劲,肘腕皆如滚珠木棱,横截推错,曲中寓直,顿遒己身,吞噬敌力于无形,我臂已刻入敌腕之骨里矣。
旋力吞吐于无形 离向沉托要留痕
三角螺旋曲中直 滑车杠杆作用长
此法为大成拳之基本功。昔日从我习大成拳之诸友好能将此法操到好处者千无一二。非我授之不详,实此辈未将陡顿离向分之法则参透也,于此特意指出,望后学者勉之。
习时须时刻体认螺旋力向炸力之转化,借横走之旋力,发出竖撞之炸力。三角蓄劲,直线发力,进退纵横挥浪舞,起伏不定虚实睹,整体与手足动作之螺旋形,对方触及何处,何处即能使对方失去平衡而倒地也,此法操之纯熟,自有不可思议之妙。
此法为一项发力模式,从中可派生若干具体打法,兹扼要述之如下。
(九)烈虎出洞
此法为大成拳之遒放也,须利用分布力。设对方以双掌或双拳袭我胸部,其右足向我发起穿裆窥中之势。我出右足,同时双手同去,自其两手臂之下,沿其小臂内侧猛然向上遒提,将其两腕别于我之两手肘之内侧,与此同时,我上体与下肢运用对拉拔长之争力,迫使对方拔根提气,随即用双掌以卷挺顿放之力向敌之前胸推去,敌必被放出无疑矣。
此法之关键在于遒,遒中须有引擎之意,撑肩横肘,臂腕卷提,以引进敌身,使之就我,上兜下坐,头足对拉拔长,用兜卷抽托之力以擎起彼身,使之拔根就我。若能使敌拔根就我,则我由遒变放之际,敌必无隙可乘,而由我掷出矣,故遒放之法,遒为切要。然须切记放非全然直推之意,放中须有顿挫之力,故双掌至其身,不许一沾即离,双手须沿其胸而下走,直至掌心无物感而后止。同时须借腿之力,以使双放之力均整适当。故习时须体认此种用力之法,此刻留心肩肘腰脚之配合,务求力之均整,习时切记遒时臀部不许越过后足跟,又须有虎坐之势,放时腰脊垂线不许弯曲,须有斜中寓直之意。沾身纵力,抽身劲发,如烈虎之出洞,欲出而又入,欲入而又出,前伸后坐,争力均整也。
(十)雷霆击地
此项打法为大成拳之双把栽捶也。设对方低身下势,出右足向我发起穿裆之攻势,同时对手向我肋腹部打来,其手法似形意之马拍子或炮捶之双挫掌,来势甚猛。设我右足在前,遂将右足后撤半步,同时双手并去,自上捶入其两小臂之内,我之掌腕即用横撑旋提之力叼钩撑提其两臂腕,向我怀中引进其身,若敌有执,叫劲后坐,我则破执,乘势松钩握拳,并将后撤之右足进半步,同时我之双拳借上体与下肢对拉拔长之争力向敌之面及前胸击去,敌必坐地弹起,伤内而挫拧腰脊。
此法之关键,在于整个动作皆须巧妙地利用地面之反弹射力。我之右足后撤半步时,须利用地面之反作用力以引进敌身,待敌后坐叫劲,我进步破执以发力进击,亦须借地面之反作用力,以增强我上下对拉拔长所生争力之直射强度。我力之方向并非平直,而是沿敌体而斜下,故我力递至敌身而达于地面,地面之反射弹力又有将敌体弹起之势,如是敌之腰脊之垂线即弯曲矣,故此法之凶猛,不仅在于击其胸腹而伤其内脏,更在于挫伤其腰脊骨焉,因此,此法所运用之力,犹如雷霆闪电,自天空达放地面,复自地面反射于天空也,习时须时刻体认自发力,上下对拉拔长缩短之既矛盾又统一之争力,此种争力为集中力也。
昔日我尝谓大成拳有拔地欲飞之力,更与地心争力,学者多各解其意,故大成拳之某些断手之技巧也难于学到手,于此我再次提出利用地面反射弹力之妙,以克服双重不化之病,望学者努力为之。
三、神龟出水
此法即大乘桩之展开式也。
此式之妙,即在于上下对拉,提按之演,前后拔长形曲力直。其形象犹如大龟浮游于水面欲浮而又沉,欲沉而又浮,时浮时沉而挟浪扬波于水面。操练此法之技击性目的是欲使我之周身上下按之皆有漂木运动,盖化打无执也,故习时须体认反者力之用这一法则,上下对拉,提按撑错,前后拔长,搂劈钻刺,左右圆撑,骨藏锋棱,利用各关节拉力所生之分力,寻求其合力点,以达到技击之效用。然仍是三角化打劲始蓄,直线发力带锋棱,手握提按斜撑错,单臂杠杆克阻力,习时须体认我之两臂所生若漂木之力,此单臂杠杆力之妙也。
习时须体认地面之反作用力。盖此式之全部精神在于力生有两,两者能一,力之生皆成对成双,有向前之作用力必有向后之反作用力力与反作用力,作用于一条直线之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出现,同时消灭,性质相同,互不抵消。技击发力时,我之前进或后退之虚足对地面施加之作用力愈大,所发之力就越均整。故技击时,为增强作用力,以获得大小相等,性质相同,方向相反之反作用力。在周身三角蓄劲之外,还须善于利用所进或所退之虚足蹬地时所生之集中力即为反作用力。又须知我所进或所退之虚足,足尖一点地,即为单臂力杠杆也,此种单臂力杠杆所生之反作用力与我上肢单臂速度杠杆所生之作用力,既矛盾又统一以合成断手制敌之均整之力也。操练此式时,还须注意使我之整体重力作用线常保持在两足支撑面积之内,以稳定我之枢纽平衡。欲达此目的,又须顶上意空灵,盖我之头颅,系一平衡杠杆也。拳家所谓虚灵顶劲,即指此也。故习时头不许前低,不许后仰,以与手臂虚足之单臂杠杆相配合也。故于别处,我曾将此桩法,名为杠杆桩,实非无故也。
神龟出水之式,既为一项基础试力,又系一项断手模式,从中可派生若干具体打法,兹分别述如下。
(十一)金戈铁马
设对方出左足起左手,欲击我之头部或前胸,我向其左足之左侧出右足,同时提起右手,以旋提撑卷之力,利用我右前臂速度杠杆之特点,动小而快猛,横截其左前臂或其肘部,我之右足利用地面反作用力配合我右臂之作用力,将对方擎起,此际敌已拔根提气,我乘势将所进之半步撤回,同时提起右拳随即下落击对方之腋肘部位,落手是点,往下延续成面,使炸力的分布力之形式递至敌身,配合此项动作所撤之右足仍须利用地面之反作用力。此法之关键在于我起手须藏身,落手击敌臂肘须旋提,其藏身而起,束手而落,前进后撤之势,实如执金戈跨铁马,驰骋沙场之古代将军也。
(十二)惊蛇入穴
此法即钻刺。设对方平起右手欲袭我之胸腹部,我则出左足,两手并去,左前右后,左前臂自下以惊弹之力横截其右前臂,左手以指拳击其右肋部位,同时我右手自上拍打其右手背,我之左右两臂以对拉拔长之势将敌右臂撑住,迫使对方拔根提气,彼必被掷出。如我所出之左手为拳,击对方之肋部,并左右互换,连续使用,此即大成拳之连环马,厉害无比。此法亦可用于对付对方之高路手法,我即以指拳刺对方之面部。
此法之关键,仍在上下对拉,前后拔长之争力,尤在前后之拔,用退步发力之法最为适当。故习时须体认前后拔长之势,前手进击之作用力与后退虚足蹬地之反作用力成一直线,犹如长蛇之受惊。
(十三)顿开金锁
此法为大成拳之撕摔也,系利用逆向之平行力。设对方出右足双手向我胸腹部袭来,或对方抓我之两肩或两大臂,如掼跤者然,我亦出右足,两手起于彼两臂之外侧,左手向我之左前方推对方之外肩头或其大臂之外侧,右手向我之右后方钩拉对方之右腕内侧或其右小臂内侧,我之一推一拉之力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须平行,同时生成,同时消失,尤须借助腰脊之拧摆横摇与所出虚足之蹬地力,腰脊四肢配合无间,力必均整。如是力至敌身,彼必整体转动,而拔根翻出矣。
此法之关键在于两臂之逆向平行对拉拔长,如以拇指食指拧钥启锁之力也。习时须左右互换,进退发力,体认此种用力之法,习时还须体认推拉二力作用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可太小,小则无力,然亦不可太大,大则力散,须大小适当,方为妙也。
(十四)老僧稽首
此项打法为大成拳扣挂之法,内有撑抱,仍系利用单臂杠杆力也。设对方用右手击我面部,来势凶猛异常。我如用横截之法,甚难断其来手,我则退右步,双手并起,左手掌心挂其右小臂内侧,两手掌一合,须有钳夹之力,随其右手之冲力,我合十之双掌夹住其右小臂内侧向我左后方掷去,敌必拔根前栽,不打而自蹶矣。此法之形象,颇似僧侣之合十稽首,实利用速度杠杆力也。设对方以右手击我之脐腹部,来势亦凶猛异常。我如用横截之法甚难断其来手,我仍退右足,双手合十并去,以左手臂之外侧扣其右手臂之内侧,同时我之右手与左手合十并拢,以双臂之力引进其单臂之力,敌必前栽倒状。
此法之关键在于两臂运动速度要快,速度愈大,则其动量也愈大,两臂须在最短之时间内通过其工作距离,缩短其力作用时间,故习时须体认此种猝猛均整之发力方法。
(十五)狸猫追鼠
此法即双撞双推之法也,仍须利用前后对拉上下拔长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设对方叼住我之双手,并向其怀中用力,叫我之整体,欲将我引进而制之,设我之右脚在前,我无执令彼亦无执,我顺执就其引我之力将双拳向其胸腹撞去,此际对方必后仰,以避我之双拳,如是,彼招我之双手之劲必松,但其劲虽松而形未松,我随将双臂之均整之力往下一抖,上下拔长,彼必松开前手而前俯就我。我再起双手击其胸部,前后对拉,以均整之力将对方击出。
此法之关键在于破其引我之力,一般情况下彼必向其两侧,即或左或右之方向引我,而在我虽不许有执,但必须将其引我之力变成逆其体之力,此法即是随中有牵之法,此法用好,其他动作则随之适当得力。故习时,须始终保持力之直射,须体认我上下拔长是为了更适于前后之对拉也。习时其形象犹如俯身前趋,彻底地觅物之状,双手下落有声,而步履却似猫轻,故曰狸猫追鼠也。
四、鹰戏封姨
此法即鹰桩之展开式也。
昔日我曾提出与大气相呼应,利用宇宙之力波与地心争力,体认空气阻力何似等说法,学者多莫解其义,因之于试力与断手之道亦多似是而非。
人体之所以能有机械运动,实外力为其原因,如无地面给人体一种反作用力,则人体根本不会机动,技击尤其如此,不借助地面之反作用力,根本不能达到技击目的,此即与地心争力之义也。如我由技击桩之站式过渡到技击桩之展开式,乃由于我之整体通过我之一足向后下方给地面一个作用力,同时地面应通过此足给我之整体以一个反作用力。在此反作用力之推动下,我之整体始获得向前之加速度。空气阻力亦是一种反作用力,以分布力之形式作用于人体,有时作用于人之某一个局部,如左手或右手等。技击时须借助于此种反作用力尤其是利用呼吸之弹力,此即大气呼应。体认空气阻力之义也。又如人体走擦拉步时,有向心力(离心力随之)生成,此表明有向心力作用于人体。当人体之擦拉步停止时,向心力消失,此表明向心力亦不多作用于人体矣。凡此种种之合外力,即所谓之宇宙力波也,欲达技击之目的,不利用宇宙力波,则无米而做炊也,诚然,大成拳注重内劲真力,亦即本能活力,然唯有内劲而无由发之亦徒然也。
人体筋肉遒放之内劲须与宇宙力波相配合,二者相反相成,所谓高超之技击家,实乃利用二者间统一矛盾之能手也。
此式之技击效用,在于依此式所设计之姿式而运行,体认宇宙力波之妙。习之恒久,成本能反射,遇敌自能得心应手,应付有余。此式之运行,仍依本三角蓄劲(形曲),直线发力(力直)之法则。我之整体各关节皆成钝三角形,各关节之相对位置即潜蓄一种弹力势能,在意念领导,神经支配与筋肉支撑遒放之条件下,借助宇宙之力波,此种弹力势能即转化为弹力动能,此即技击之所需,所谓遍体弹簧似也。故习时双臂向意向之方向伸缩遒放,借助于宇宙之力波,将势能转化为动能。其势如苍鹰之翔行,俊鹘之横飞,似有我不知我乘风力耶,或风乘我力耶之慨。
习时,我纵横往返,高低起伏,进退发力。我之整体重心不断变化,其与地面之相对位置即潜蓄一种重力势能。在意念领导,神经支配与腰脊拧摆横摇,虚足蹬地之条件下,借助于宇宙之力波,此种重力势能即转化为重力动能,此即技击之所需,所谓浑噩逆体者也,其势如神鹰之顺风提兔也,有如游龙之逆流出水,此即直线发力之要也。
我于别处曾提出劲潜百体内,力夺形骸外之说,学者费解,故于此处扼要述之,望学者体认操存久之,自觉奇趣盎然。
总之,此法之妙,是一弹一撞,弹中寓撞,撞中寓弹,然仍系依本形曲力直之法则。此法既是一项基础试力,又系一项断手模式,从中可以派生若干具体打法,兹分述如下。
(十六)烈马奔放
此即钻裹践,仍系利用地面支撑之反作用力。设对方起右手欲击我胸部或胸部以上之部位,对方同时出右足欲取我之中央。我亦出右足,但只半步,放于其右足之内侧,有套钩之势。我同时起右手,手掌向外,以小臂前部之外侧截击彼大臂前部之外侧,一接触我即以均整之力撞其大臂,随即我猛转我之小臂,以裹吞之力略引其身,于猛转小臂之际,我之右手已握拳,以钻挺爆炸之力向彼之面部或右侧之动脉部位击去。
此法之关键在于开始之一撞,此一撞从我之角度亦是竖劲,从对方角度看是横劲,借此一撞,务使对方之整体来一个45度之转动,方为妙。此际彼必拔根提气,顺势我裹吞以发力进击则回旋有余矣。撞之所以成功,取决于我所出虚足之蹬地与我腰脊之拧摆横摇,两个动作统一协调,使我之整体动力势能变为整体重力动能,借我小臂外侧之锋面传递到对方之整体,彼若功力较浅,彼不仅整体转动拔根,而实有翻出之可能,为增大力之直射速度,我可用左手撑助我之右小臂,同时,亦可避免我右臂关节之病。
设对方功力较深,当我以右臂撞彼时,彼却抗劲有执,我则顺势翻手裹捋其臂,吞噬其力而引进其身,在发此动作之同时,我前虚足一点地,以助上肢吞引之势。当我后撤之右足一蹬地,我裹捋之右手即变拳进击对方之面部。此法之关键,在于我右手裹捋吞引之形,力是向后而我前足却前蹬,此是前后对拉。当我右手由裹捋吞引变为向前进击之际,而我前足变为后足,却向后蹬地,此仍是前后对拉。在此前后对拉拔长之过程中,我之整体重力动能借我右拳之锋面传递至对方之整体,彼必负伤翻出。欲使我力均整适当,必须利用地面之支撑反作用力,尤须切记我进击之拳必须指向对方之面部。盖我后足蹬地时,所发生反作用力之方向是斜上方,亦即我之后足及其蹬地时反作用力之合力皆与地面成一锐角。欲充分利用此反作用力之效应,须使此项力与我右拳所发之力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如是则着敌之力必均整。
习时须左右互换,进退发力,体认各项力之运用,运动速度之快若雷霆闪电,其行形似烈马之奔放,而其神意则又如秋霜之肃草木也。
习时还须切记,若不利用呼吸之弹力,亦难得此法之妙。盖我之内劲整体真力中,除筋肉遒放之拉力外,发力之际某些器官如利用适当,则为动力,如利用不适当则为阻力。横隔膜即为此类器官,于发力之际我之呼吸与大气相应合,气沉隔膜下,所谓气沉丹田,则发力适当,如隔膜发紧,气浮于胸,则发力必不能均整,发力时若呼吸能与大气应合,无论以呼气之法或醒气之法,利用声由内转之功夫,则力必均整。此仍系利用宇宙之力波也,故习时须以声辅也,用时亦应如此。
(十七)俊鹘舒翅
此法与上述之法略同。设我裹吞对方之力并引进其身之际,由于彼身向前俯栽,身势过低,若用直拳击其面,则我发力即有不及之虑,故必顺势横击,我之右臂手心向下,以右小臂内侧为锋面,横击对方之面部或胸部,对方亦必负伤翻出,此法只适于退步发力,若用于进步发力,则先出左足而右手进击或出右足而左手进击,习时须体认此种发力。
习时须左右互换,进退皆须发力适当,仍须利用宇宙之力波,要有大鸟乘气流直飞横游之势,故喻之曰俊鹘舒翅也。
(十八)浪力三顿
此大成拳之头击肩打之法也,仍须依人体重力动能之法则,亦横走竖撞之打法。设对方将我之双腕皆叼住,其形劲皆甚扎实,且将我之两臂向左右两侧张开,其右足在前,彼随时即有起左足欲撩我腹裆之势。此际设我右足在前,我即用右足猛然蹬地,借地面支撑反作用力。我之双臂猛然向后撑去,将对方引进就我,我随势以头之前额为锋面,借我腰脊拧摆横摇之浪力撞其面部,彼必负伤翻出。设我右足蹬地之际,左臂后撑,而右臂即向我斜下方撑去,亦是意欲将彼引进就我。我乘势用左肩头撞彼之左肩头,对方亦必翻。设我左足在前,则左足蹬地之际,我之右臂向后撑出,引进彼身,我乘势以我之右肩头撞彼之右肩头。
此法之关键在于我腰脊拧摆横摇之浪力,以此种浪力将我之重力势能化重力动能,而递至彼身,以头或两肩为击敌之锋面。故习时须有浪力,在浪力之带动下,使重力于我之整体之某一局部锋面而传至对方之身体某一局部,以夺其重心,此即撞打之妙也。
身动挥浪舞 意力水面行
两臂具己头 妙在蹬虚足
练时也须左右互换,进退发力,同时仍要体认宇宙力波之微妙。
(十九)寒鸡立雪
此法亦是横走竖撞之法也,仍依本上述法则。设对方出左足并起左手击我胸腹部位,我出右足起右手以推挫裹抱之力,横截其左手,吞噬其力而引进其形,待其形略前俯,我之右手猛然自其右小臂之上向其胸肘部位翻扬横推,同时我起右足向其左小腿臁部横踩,上下之动作须做成一个动作,对方必被撞出。设对方来势甚为凶猛,我在横截其左手时,不出右足,而却退左足,在右足蹬地之际右手变翻扬,同时左足借蹬地之力立即起而横踩对方之左小腿,对方亦必翻出。此法之关键系利用来回劲所生浪力将我之整体摇推起来,以发挥重力动能,将对方撞出。
习时须左右互换,进退发力,其迂回曲伸,重心移行提顿之势,犹如游龙之戏鹤,寒鸡之斗惊蛇也,此法为鸡桩之展开式也。
习时还须切记,所起之横足不是踢亦非蹬,而实是以踩之形式将我整体之重力动能传给对方,与上肢之横推配合,实为推撞之法,所起之横足不宜过高,以不过对方之膝部最为适当。
五、腾蛟挟浪旋
此养生桩之展开式。
此式为断手技击断手模式之一,系利用向心力及其反作用力离心力,仍利用离向本囫囵,陡顿离向之法则。以腰脊为竖轴,两臂前伸,左手在前出左足,右手在前出右是,左右互换,整体转动不已,进退发力,力生于足,劲贯指端,其势若腾蛟之破浪前进,力波起伏,旋涡滚滚,实有横扫鲸穴之意也。
习时须体认离向二力之功,向心力作用于我之腰轴,而离心力作用于我之两手掌,特别是前手。当我双手触敌,借所进或所退之虚足蹬地力突然停止旋动,向心力停止做功,离心力同时消失,我之双掌循惯性力沿切线方向做直线运动,此种直射力始为技击断手之所需也。离心向心同时生成,同时消失,生成之际,蓄劲之时,消失之时,发力之际,我之整体旋动之时,须上下拔长,前后对拉,左右圆撑,身若旋球也,整体具锋棱,盖圆中有直也,故此法所试之力,实为惯性力。此法之关键,在于突然中断离心力,此即所谓陡顿,技击断手所需要者正是此类陡顿之力也。
由此式可以派生若干具体打法,兹分述如下。
(二十)榔头拷打
此法系依本惯性力,顿打之法也。设对方出左手并左足,以直拳之形式击我之胸部,我出右足,双手自下起,提挂卷对方之左小臂,以右拳横击其左肩部或其左大臂,以腰脊为竖轴,整体作180度之旋转,所出虚足一蹬地,向心力即中断,借陡顿之力,将对方击出,其势如抡榔头以击物也。设对方来势甚猛,且有穿裆之势,我可用退步断手之法。此法之关键在于我双臂旋转时须曲蓄,陡顿之际却须直伸,盖因离向之力同时消失之时,我所出之右拳有循惯性力沿切线作直线运动之势,在此我之右拳在接触敌之左肩或左大臂之际有一种摩擦力也。此法之妙即为吞吐,而吞吐无间行也,引进其力即为打,故习时须体认此种用力之法,不可草率从事。
习时须左右互换,进退发力,以腰脊拧摆横摇之势,带动两臂之旋转,以两臂之旋转吞噬敌力而引进其身,使用时甚为得力省事。毫无拖泥带水之病也。
此法仍是利用我整体重力势能向重力动能之转化,盖我整体之重力系一种分布力,故我用此法发力实即爆炸力之运用也。
(二十一)脑后发炮
此法仍为利用惯力,触敌时爆发为炸力。设对方出右足,起右手欲击我之面部,我出左足,双手并去,右手以刀裹之力吞噬其力,而引进其身,左手旋出握拳击对方头颅之丘脑部位。我双手之动作,应不用局部之力,须借腰部拧摆横摇之力,与所出左足蹬地时之支撑反作用力,同时吞噬其力并引进其身,务使敌就我而击之,如是方为妙也。此法若能操之适当,能使对方毙命,故学者宜慎用之。
同时仍须体认离向本囫囵、陡顿离向分之法则。须使我整体重力势能向重力动能之转化,以炸力形式递至其身,亦即我之整体于发力时必须上下拔长,前后对拉,左右圆撑,不如是则力必不均整。故运用此法以击敌,力如炸药拳如弹,手至敌身力分布,此即曲中寓直之炮捶也,同时仍须左右互换,进退发力。
结 论
大成拳之断手,共分五式二十一法,皆以力之运用为主。整体发力,锋面触敌,借宇宙之力波,发挥本能活力,非局部片面之法也。
习之恒久,自不难升堂入室,而得不期然而然,莫知至而至之妙。应掌握之法不宜过多,多则临战时必被束缚,盖不果决故也。
此文系我暮年发病时所作,写作时常有笔不从心之感,然此文之要义却了然明畅,一曰劲力均整,二曰三角弦应,三曰单重发力,四曰无法即法、法在无念,五曰提顿吞吐、沉托分闭,六曰形力须归一、神意不着象。学者能于此六义中有所体认,则于大成拳之道盖亦思过半矣。
我常感到天地间之学问实无穷尽,而笔墨又实难表达我胸中之所蕴也,学者若能从我之所说者推出我之未说者,实我至望焉。
页:
[1]